“你还好吧?
”“我看起来不好吗?
”“你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
”大夜班上久了,看人的眼光自然准。
我一年没睡觉了。
其实我是猫王,我离家追求我蓝领阶级的梦想。
内疚这招最有效。
碰到合适的男人我会从良的。
这个叫瘀伤,你那叫遍体鳞伤。
“ 如果你根本没有睡着,又如何从噩梦中醒来?
”这么大的噱头,再加上别人的推荐,说是可以和《Fight Club》&《Memento》(搏击俱乐部&记忆碎片)媲美。
怎可不看。
最近看不进去非常正常的片子,看到很正的商业片完全提不起兴趣,于是选择了它。
看之前,期望值很高;看完,没有失望,有身体的经脉被打通之爽快,有着立马再看一遍的冲动。
记下几个看片过程中印象最深或者说让我毛孔张开的片段:1、第一眼看到那个贴纸,没注意,第2眼看到了后面的“er”(海报上的)再加上瞟到上面的图,意识到是文曲星里的那种猜字母游戏,而我在高中玩这个游戏时就觉得不适,因为一旦猜错,就有个孩子要被吊死。
我知道一旦猜出来,谜底就揭晓,于是在整个过程中我都结合着剧情在脑海中搜寻有关的****er的单词。
2、那对母子家中冰箱上的画,上面写着“my mother……”,在Bale看到它之前,我已立刻想到那个猜字谜游戏——mother与之吻合。
于是在主角疯狂翻着家中垃圾筒的时候,我就静静等着他找到那张纸并写上“moth”。
这种思维超出情节发展一点点哪怕只是几秒钟的感觉很是奇妙,虽然我觉得离结束还早这应该不是最后答案。
3、Bale在看清Ivan车牌号之后停车,镜头从他自己的车牌很快滑过,但我看到了后2位,于是之后他让警察调查时我已经知道了答案,当警察告诉他那就是他自己的车时,我心里也大呼过瘾。
4、当谜底揭晓后Bale在分岔路——左边airport,右边city center,我想到他和小男骇在恐怖城route666里的那个选择——左边是地狱,右边是救赎,这个寓意显而易见,但我还是觉得设计地很巧妙。
5、当Bale打开观众一直想他打开的流血冰箱时,我甚至用手挡住眼睛从指缝看,没想到掉出来的是一推死鱼,于是我脱口骂出了脏话,因为我认为里面必然是一推人的残肢。
6、当他最后进了监牢,说着“I just want to sleep”时,整个光线变得白亮,亮得刺眼,监狱里对于他而言才是最光明的地方。
音乐也舒缓起来,相信所有观众都为这个happy ending放下了神经,可以去好好睡觉了。
我想到了《Leon》(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那2道白光——第一次是Natalie Portman(纳塔丽·波特曼)走到Leon门前近乎绝望而急切地按着门铃最终Leon打开门,门开时一道白光洒向她 ;第二次是Leon倒下时门口洒进来的一片白光,这两道光也是我第一次看《Leon》印象最深的东西。
看完之后身心舒畅,回味回味,还有很多曼妙之处,于是我就带着这份感觉进入梦乡。
第2天爬起,想到它,还有着兴奋余味……
总是这么巧的,正要写写这个失眠的精神病人时,豆瓣电台就放上了《全世界失眠》。
特拉沃人格分裂的原因是失眠,失眠的原因是机械的工作。
机械的工作让工人变成了机械的人,机械不停地运作,终年不息,人在这样的环境和压力下也几近失去了自己休息的本能,丧失了作为社会人的特性。
即使我这样从社会心理学浅浅解释了,我自己还是不能信服他失眠一年这件事的,我觉得科学地讲这绝对是个编剧BUG啊。
反正吧,失眠不致命,犯起来也夺财害命啊。
让我整个人一点点燃起来的完全是他的叙事手法啊。
一定要说的是它的分裂揭示过程真的是太好了,太圆润不留痕迹了,真的是慢慢渗透到观众骨髓里的那种剧情发展,伏笔埋得深又不故弄玄虚。
并不是那种常见的很激烈的或者有一点离奇感觉的,真的是静悄悄的,默默地,但是达到的效果,足有我们看到《盗梦空间》那块地毯那效果了。
线索也真的是清晰,经常拿《机械师》和《穆赫兰道》比总是不公平的,虽然手头那本图书馆借来的大卫林奇《钓大鱼》还没看完,但也是知道穆赫兰道是不能拿来做比较的。
说它线索清晰另一面是说他线索比较单一,但是把握得真是不错,照顾我这种普通观众的智商。
然后还会发现,环形结构是人格分裂症的最佳选择!
分了人格会乱了故事,合了结构又会将故事讲通!
那我想起了今天在地铁里遇到的怪咖。
刚入长椿街地铁口的时候,只听有什么东西撞到金属扶手,发出一声巨响。
我连忙回头看,怕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撞到的,只见是一人手中的根铁棍敲到了扶手。
这个人二十出头吧,衣衫褴褛,头戴小学生的黄色安全帽,还戴了一个很鲜艳的口罩。
没等我看清他,他就又用力敲了一下,这一下他正睁大双眼瞪着我呢,真差点把我吓出翔了。
行为和形象统一到一起后,本身的行为和形象这两样,单独看起来都变得更加可怕了。
如果排除掉他吓到我的部分呢?
他瞪大的怒目也许便是委屈的大眼睛,这样讲起来,我是很想去拥抱他的,去软软地抱抱他,去用健康的怜悯去拥抱精神病人。
在这个时刻,我突然跟影片中的那名妓女重合为一个人了,一个自保打败慈悲的自私的人。
但是置身其位我才明白,我们平时所讲的世态炎凉,也没有那么无情的,毕竟我们都还是闪现过那个去拥抱弱小人群的念头的。
遗憾自己没有能学犯罪心理学,那么我就希望在读本专业的同学们能够去拥抱这些可怜的敏感的有故事的罪人,病人,曾经真的真的真正自由过的人。
片子也不能说是五星的,但是贝尔绝对是5+的,我难以想象蝙蝠侠与这个皮骨人之间的落差,要以多大的毅力才能完成。
片子真是合极了我的口味,有比较照顾我的智商,所以我整个人都燃烧了好久。
口味很大程度决定创作的风格。
有一个人格分裂的本子修修改改了一年,打算拍。
今天老师仍然找我谈话,跟我将要赶快拍一个阳光片,解决学院4年没有合适好片子的现状,到底为政治服务与为自我服务之间的矛盾是很难化开的,迟迟化不开,不如就把它扯烂吧,就不管不顾了吧。
那么现在,时机成熟了。
(其实你看完电影就会发现翻译有误,因为主角充其量就只是个机械工而已,这在咱们中国是很严肃的事情,差着好几个技术职称呢,呵呵)我对这部影片的评价没有7.7,也就6.0吧,属于还可以一看的。
原因是我在半中间的时候已经感到悬念的消失了,心中对剧情还有一定的幻想,宁可希望我没有猜到结局,可还是猜对了一半,所以惊喜就不够了。
主角Christian Bale,最著名的作品是American Psycho (美国精神病患者),本片里他瘦得惊人,我做了一下功课,查到如下资料:原来为了吻合他饰演的失眠症患者,他在2周内减重30多公斤!!!
伟大的演员啊,向Christian Bale致敬!
并建议出减肥书,一定拿下本年畅销书第一!
导演Brad Anderson,之前著名的作品是Session 9 (隔墙幽灵)。
在本片里从头到尾把颜色调到快失去色彩,此外乏善可陈。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海报上的Line:How do u wake up from a nightmare if you're not asleep?如果你根本没有睡着,又如何从噩梦中醒来?
他是个模范房客,每一次都第一个交房租。
他是个体贴的人,他会帮别人照看小孩子,会尽量满足小孩的要求。
他是个温和的人,多数时候他选择安静的喝杯咖啡。
他是个友善的人,他可以和妓女说心里话。
所以他的自责内疚魂迁梦绕的蚕食他的心灵,夜夜不能安睡,身体日渐消瘦,应为他不是坏人,他缺少的就是坦然面对现实的勇气,最后他勇于自首超越了自我!
人是最擅长原谅自己的动物。
犯了罪,因为害怕而不去自首。
在内疚中身体自我折磨,大脑因为接受不了现实而开始想办法逃避这个事实,潜意识开始想是谁陷害的。
然后有了继续生存下去的理由。
为了报仇而活。
如同小李子的《禁闭岛》,当内心无法承受巨大的悲伤,逃避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找到一个强大的理由让自己活下去,譬如被人陷害而为了寻找仇人而活下去。
影片中出现了一个人,他在跟着主角,他是主角认为的凶手,陷害自己的凶手。
他不断地寻找,终于将他杀死。
然而那个被他杀死的凶手没有死。
那个凶手是谁?
那是爱和良知。
不断地逃避,不断地自我幻想,爱和良知会不断地摧毁你的幻想。
摆脱了法律的制裁,逃得过灵魂的追杀吗?
真佩服导演,在哪找到瘦的如此壮观又极致的男主角,电影用一种几近癫狂的拍摄手法,主角一次次的在和自己头脑中的假想敌作战,焦虑、愤怒、歇斯底里的他终将逃不过那一次肇事逃逸的罪过。
看的很压抑,给三星。
如果你根本没有睡着,又如何从噩梦中醒来......看《机械师》的动因起初是冲着两个人去的,首当其冲的就是新任蝙蝠侠克里斯丁·贝尔,两周内减重三十多公斤可不是闹着玩的,足足减掉身体三分之一的重量足以把汤姆·汉克斯吓回老家。
就凭他的如此敬业之举,肯为这样一部影片豁出老命,可见影片质量绝对对得起他本人和我们的观众。
其次吸引狐狸的就是本片导演布拉德·安德森(Brad Anderson),这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其处女作《第九部分》早已成为狐狸心目中恐怖片的典范之作,当然也期待着他的第二部作品,同样是一部恐怖片,而且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优秀惊悚之作。
《机械师》不是一部故弄玄虚而吓唬人的恐怖片,相反与其他POP恐怖片相比有许多独到之处。
本片由于资金所限,没有获得在美国本土拍摄的权利而转战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最后干脆连制作方也改嫁于当地,于是我们看到了一部说着美式俚语,开着美国汽车的西班牙影片。
本片起初的定位就是一部心理悬疑惊悚片,以气氛和故事取胜,但是影片并没有靠着诡异的配乐、高潮迭起的事件,峰回路转的情节来吸引眼球,本片以四平八稳的叙事方式,用顺其自然的语调缓慢的讲述着这个毛骨悚然的故事。
另外,本片的摄影相当出色,本片没有使用恐怖片惯用的光鲜色彩和闪回的旧化处理等时髦手段,通篇以一种清晰灰暗的色调和略带金属质感的斑驳之色巧妙构成,与本片名称《机械师》交相呼应。
偶尔点点鲜明之色,比如那诡异便条的艳黄色、神秘汽车的显红色还有最后密室的纯白色在这个阴暗的世界里颇为显眼,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在本片缓慢的叙事过程中,始终没有刻意流露出一点想吓唬人意思,但荧幕前我们早已经手足冰凉。
其实影片的大半部分在做铺垫,而且节奏缓慢,但没有冷场,一气呵成。
在一个看似日常生活的叙事中和一次偶然的事故,其中夹杂了大量匪夷所思的小插曲,表面上支离破碎的细节,但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昭示着一个阴谋。
随着影片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细节逐渐把事情真相的外衣一层一层的剥去,最后的结果即将水落石出。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直到影片的结尾,影片平稳的过渡到了另一面,我们才发现早已被编导们带到了沟里。
影片的结局出乎意料,但是没有任何惊讶,只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之前的整个事件和细节都在暗示着故事的真相,而我们却被编导们带着兜了一个大圈子。
事情本无所谓忘记,只是埋藏的很深罢了。
他们一直潜伏在我们的心底,时不时的蹦出来咬你一口。
本片的主人公特雷佛则像一个囚犯一样,生活在自己的记忆为自己所造的牢房中。
他的周围充满了孤、欺骗和虚伪,一个真真假假的世界。
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狭小的空间和便条上古怪的符号,这些似乎是一个噩梦,但却永远也从中无法醒来,因为他根本无法入睡。
影片大量的细节和反复出现的道具,暗示着我们这都是一个人的幻像。
比如一开场中神秘人的手电和随后特雷佛家中的手电、特雷佛不停的洗手,女雇员家中的布局和时钟永远不变的1点30分,还有随处可见的红色汽车、十字路口、车上的打火器,特雷佛这些东西处处可见,但它都在有意逃避,是在逃避过去和深藏的记忆。
包括那个不存在的胖子马文,也是他潜意识里跳动的良知。
特雷佛不是一个精神分裂患者,只是被过去已经啮食得体无完肤,在夜深人静无法入睡时而产生的一种非典型性癔病。
这一点与《搏击俱乐部》相似,但是后者并没有刻意讨论这方面内容,本片则是在此大做文章。
本片在记忆方面虽说不及《失忆》那般令人刻骨铭心,但作为一部出色的心理惊悚片,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期待,蝙蝠侠克里斯丁·贝尔奉献了他自《美色杀人狂》之后最好的一次表演。
本片有一个不输于任何经典恐怖片的结局,当特雷佛终于完成自我救赎的时候,他逃脱了记忆的枷锁。
在一间雪白色的房间中,他终于睡着了......IMDB评分:7.8/10观赏性:★★★★娱乐性:★★★回味性:★★★★总 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d8c4a501000akq.html
赞贝尔,非常出色!
不为他瘦骨嶙峋的兢兢业业,为的他的表演非常出色!
我压根就没想到要拿这部电影与其他任何一部电影比,没有什么可比的,《Fight Club》是《Fight Club》,你可以说它的出发点就很高,探讨很深奥的东西云云。
《The Machinist》不能因为没有从一个足够高深的主旨入手而受到责难,导演的意图很简单,一个简单意图用复杂的语言去表现本身就不简单,更何况它有足够出色的表现力,氛围的营造和镜头的运用都非常出色!
“如果你根本没有睡着,又如何从噩梦中醒来?
”直到片尾出现“THE END”的时候,你又一次义无反顾的成为了它的俘虏。
整部电影都伴随着一种饱受着失眠痛苦的精神病人般的迷茫,无助,痛苦。
当你看着主人公Trevor由于近乎整整一年无法入睡而折磨得瘦骨嶙峋的身体,你的却可以感到令人可怖似曾相识的感觉。
随着荒诞的剧情越来越复杂,真相似乎离你越来越远。
撕心裂肺的恸哭,手足无措的徘徊。
无论你怎样拼命逃避,无论你如何费力地躲藏,那些你极力掩饰的你生命中不堪回首的那些回忆,它们只会缓缓地将你吞噬。
当你发现整个世界都出卖了你,你除了绝望,还有什么其它选择?
“Everything you think you know is wrong .Everyong you think you know is not true."Trevor望着镜子中被自己的记忆折磨得似人非人 似鬼非鬼的自己的时候,当他一边流着泪一边喃喃的说着:“ I know who you are.......I know who you are....."看到这里我们早已手脚冰凉。
真相的大门最终向你打开,支离破碎的记忆向你蜂拥 而来。
你无路可逃。
我们就像没有药吃的疯子,在记忆深处的穷途末巷中痛苦徘徊。
就仿佛一只巨大的齿轮,将你脆弱不堪的躯体一点一点,缓缓地,碾成粉末。
末日的审判终于到来,这到底是对你的惩罚,还是你超升的解脱?
“Wake up from a nightmare when you are not asleep?Hou could you?"
一个演员的电影
给男主折腾的心慌
7.8
老套沉闷,悬疑不够,全靠贝尔撑场,瘦得吓人。 @电影资料馆 第二遍
片子的品质让贝尔的减肥从“敬业”沦为“愚蠢”
2008-8-8 19:41:21 7/7.8(43396) 最大的卖点是贝尔的排骨
很久以前看过,超难看噢
两个星期减掉30公斤的成果秀。
本片有个很和谐的中心思想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法律与道德么
最讨厌这种装神弄鬼多重人格精神分裂什么的垃圾片
减肥高手
贝尔瘦的快成仙儿了,体力到精神的实力之作
多重人格分裂题材都拍烂掉了……
看到一半左右的时候,就猜得差不多了,甚至包括最后的“KILLER”,当然有些甚至还是有些意外。整体来看影片少了细节的轰炸式解谜,突然少了很多酣畅之感。贝尔的演出当然是无可挑剔,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本子,不值得他拿命来演……
请做文明守法好公民
我敬佩这个职业到不行的演员,我喜欢这部黑暗的电影~4星电影和5星演员
故事枯燥,人物丰满
我确实对这类电影不太感冒~
男演员为戏减肥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