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布丁糖尿病人不戒掉甜食如同妻子已逝还留着妻子最后一通电话留言一般,不面对现实,无法卖出下一步。
直到后来贪婪的紧拥妻子衣物和随身携带内衣。
最后,叔删掉了录音,升华了自己对妻子的爱。
同时痛苦的把布丁挤碎仿佛想将它溶进自己的身体。
不吃布丁就如同不活在妻子离去的阴影中。
我不在吃它,我用身体感受她。
到底是蹂躏自己还是蹂躏布丁……还是被神情感动到了,毕竟对于寂寞每个角色都有着某种病态的M属性,或是得过且过的惰性或是寂寞难耐的孤独让他们放弃原则接受了原本不敢想象的各种事情。
自律很重要。
天生 的M时不存在的(我的脸生来就是这副可怜相什么的从来没有!
)。
罪恶的源头貌似是山田。
流氓都是周边人给惯得。
很少写影评,看见随手翻了下其他豆友写的,很多讲的都是孤独。
我就换一个角度吧。
整个影片从一开始就很压抑,健一满身是汗的跟踪,来来回回,当刀子掉落地上被发现时的神色慌张,明明心里恨不得杀了木岛,然而做得最过分的也仅限于跟踪恐吓。
那么他在一天天跟踪木岛,观察他吃了什么,去了哪里干什么的时候,心里到底又在想什么呢?
妻子亡故,家里仍旧摆着她的骨灰盒,地上摊着她的旧衣物,一遍遍的听她最后的电话录音,吃着布丁慢性自杀。
这是一种自虐式的惩罚。
为当年自己因为偷吃布丁而没有接妻子电话惩罚,也为当年妻子出车祸时,自己却在同事身边逗笑而惩罚。
似乎只要时间错开一点点,妻子就不会死去,仿佛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健一心里太痛苦了,木岛可以在监狱里赎罪,可是自己又要怎样替自己赎罪呢?
于是他想到了复仇,五年来生不如死的日子他过够了,似乎所有人都走出了妻子离世的痛苦,只有自己还在其中挣扎,然而始作俑者木岛却依旧过着恶棍的生活,凭什么呢?
难道木岛不应该和他一样背负着罪恶的十字架生活吗?
为什么他可以这样没心没肺就算杀了人依旧没有半点悔悟呢?
健一绝望了,于是他想到了同归于尽。
杀了你,然后我也去死。
地狱里我们一起去向久子赎罪。
恐怕在复仇之夜之前,健一都是这么打算的。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复仇之夜,健一本来鼓起了勇气要和木岛决一死战。
最后却扔掉了刀,想要和木岛闲话家常。
“可以的话,我想和你随便聊几句。
”“比如,昨天看了什么电视,或者喜欢吃什么,还有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这些类似的话,是前面川村小姐在空地上对健一说过的。
我想健一在跟踪木岛的时候也是有想要上前说话的想法的吧。
把我妻子害死的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他要这样做?
为什么他不曾悔改?
典型的受害者家属心理。
健一太想知道了,而当他发现他想要知道的这些东西远比杀了木岛更有意义的时候,在健一的潜意识里他已经放下了刀。
很多时候暴力并不能解决一切,复仇只能带来一时的快感,随后的便只剩无尽的空虚,对妻子的回忆和对木岛的仇恨让健一如行尸走肉般度过了五年,这五年里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听他倾诉,他也习惯了在人前装作没事的样子。
但是越来越压抑的情感总要有爆发的一天,于是那个雨夜,他找到木岛,两人大干了一架。
被压抑的痛苦发泄出来后,健一懦弱的理性又回来了,他深刻的意识到无论是木岛死还是两人同归于尽,妻子再也回不来了。
于是回到家的健一删掉了保存五年的录音,把布丁倒在头上、脸上,失声痛哭。
他放弃了对木岛的复仇,否定了五年来支撑自己苟延残喘的信念。
换来了没有十字架的未来。
最近一口气看了一堆日本电影,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有这部我特别想写一点什么。
看到大家都在讨论建一,那么我就来说一说木岛吧。
看到有人说木岛是个极坏的坏人,甚至有山田的粉丝在观影的时候都希望建一能杀了他。
其实我倒觉得木岛真的算不上坏人,他只是个混混,一个非常典型的混混。
看采访山田孝之说“搞不清楚这个人物在想什么”,我不知道他这话是不是当真的。
作为一个演员,搞不清楚自己演的人物在想什么,这可不是他该说的话。
若是真的我也只能说,这个角色,他形演足了十分,但神却只得七八分。
其实也不怪他,想来以他的生活圈子,也不会与这种真正底层的混混来往太多。
即使他能把暗金丑岛君演得那么精彩,但“知道底层生活的故事”,与真的切身生活在那个环境里,还是有差距的。
要问我为什么有胆子说这种话,那是因为我就出身自一个这样底层的家庭,并且有一个当了很多年混混的表弟,与木岛的很多思维方式,十分相似。
至少本片的编剧+导演,赤崛雅秋,是了解这个人物的。
木岛本质上并不是一个邪恶的人,他不像“恶之教典”里的伊藤英明,天生缺少同理心,对伤害他人毫无感觉。
木岛这种混混,其实和他身边的其他人,小林、保安妹、被他打的大叔……并没有太大区别,其实是一样的懦弱、自私、软弱、害怕寂寞……整天把杀人挂在嘴上,其实他不敢的。
不信你看,第一次车祸是他自己走神的意外;在小林家里给大叔身上浇煤油你觉得他真的会烧吗?
烧了连他自己都没有容身之处了;新井浩文为什么要丢给小林去埋,他认识小林那么多年还不清楚他绝对不敢杀人?
最后,手里拿着刀放在建一面前,也是自己停住了吧,结果人家让他捅的时候,吓得缩成那样……你以为他真的敢杀人吗?
明明一个不敢杀人不敢动真格的人,为什么整天一脸凶狠把打打杀杀挂在嘴上?
话说有一年,我表弟才十几岁,他打电话过来问我,说姐你能不能教给我,怎么样才能让很多人都愿意围着你,听你的,让他们都愿意跟着你混?
我很认真地给他讲,说你光想让别人听你的是不行的,你要让自己先有本事,自己有了本事,别人自然会主动过来听你的。
他听完,恍然大悟状,说,姐你说的太对了,我受益匪浅!
因为那个时候他辍了学,混在家里无所事事,我的本意是希望他能醒悟,去学点什么。
结果完全让我意想不到,听完我的这席话之后……他开始学会了吹牛。
混混为什么会去做混混呢?
其实各国的混混都一样,就是他们不喜欢踏踏实实地前进,凡事只喜欢走捷径。
木岛这样的人也一样。
寂寞,想有人陪在自己身边,想有人听自己的围着自己转,但是要老老实实一步一步出人头地太累,要真心诚意去试探体贴建立感情也太累,在无知而又怯懦的底层社会里,有一条非常方便的捷径,就是靠吹牛、恐吓、暴力……去威逼和欺骗别人。
所以大家看完电影感慨,混混都是被人惯出来的。
是的没错。
可是不论哪个国家,哪个人群,底层的社会里,都有这样一群人存在,这样的生存方式,永远有效。
你在笑,怎么会有像大叔和保安妹那样的抖M存在?
可是,真的存在,只不过也许不是这样极端明显的表现方式。
看大叔说,回了家自己也是一个人,不如来这里看着他欺负别人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表面上吹捧着这个那个是英雄,煽动着这个那个出头惹事,而自己乐呵呵的地缩在后面看热闹,对受害者全无同情心,即使自己前一天刚刚同样地受害过……没关系,只要看到别人同样惨自己就被治愈好多。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存在,所以木岛在自己的人生中会越来越认定自己这样的生存方式是正确的。
用凶恶和暴力的外壳把自己包裹起来,就会有懦弱的废柴跟上来,就不用恐惧被所有人抛弃的寂寞,这难道不是最轻松捷径的生存方式吗。
老实说,这片子里,绫野刚的演技,对比之下实在是有些逊色。
其实小林这个人物身上,是有很多戏可以说的。
为什么他要去散布木岛的过去?
他害怕木岛,希望甩掉他,但又想拯救他,这个人物身上,有自私、有怯懦,但又有人性和正义感……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角色,刚没有演出来,可惜了。
整部戏里面,表演最好的,无疑是雅人大叔。
演技好无疑,但另一方面,建一这个角色其实也比较单纯。
在我看来,他简直是集所有人性的美好于一身。
你以为他真的想杀木岛吗?
你又以为他真的想让木岛杀掉自己吗?
不,如果真的那样,他只要故意激怒木岛,逼他冲动下手就好了。
在他下手之前,先把自己的目的说出来,这不是摆明了让对方想清楚不敢动手么?
但这并不是因为他怕死,他是不怕死的,反而是,他不希望木岛去死。
在漫长的跟踪中,他对木岛产生的感情很复杂,甚至是同情、怜悯……为什么说”这事和你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他知道,木岛的逃逸虽然有错,但罪不至死。
把仇恨全部推到木岛身上,其实是自己的不负责任。
而如果木岛真的是一个穷凶极恶的人,也许不用他多做什么,那刀就刺过来了,复仇也就达成了。
但木岛不是,他很清楚,木岛不会杀他。
所以,那夜的武士,本来就是对于自己和木岛两个人的一场仪式,一场救赎。
说回来,车祸的那天,木岛为什么要逃逸呢?
我倒是觉得,他其实是在害怕。
害怕的时候,只要逃开,就可以当一切没有发生过了。
脸上的强作镇定,伪装凶恶,只是为了让自己凶狠残暴的外壳不会出现裂痕而已。
一直都是这样。
不是这样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人,是不会跟人吹嘘”我在这里杀过人“的,说到底,只是一场车祸逃逸而已,哪有资格说自己是杀了人呢?
”我啊,一辈子都没有这么努力的去学过东西啊!
“这句台词,编剧写得真是太精彩了。
没有人生经历的人体会不到吧。
顺便无限感慨一下……看过山田孝之演的N个坏人了,怎么说……还是没有坏到根儿上啊。
给5星的原因,是因为这部片不该只有3星。
剧情缓慢,基本无音效挡住大群观众。
可这部片个人感觉可以有4星半。
演员演得好,无需多说,但这部片重点在剧情,真的可以给混日子的人当头一棒。
本人看了三遍,第一遍跳着看完,还以为是复仇的节奏,可是被结尾建一与木岛的对话激起兴趣,重新看了两遍。
这部片,虽然是一复仇为主线,但重点却不在复仇。
突出的角色特点普遍是他们生活的毫无意义 -- 木岛,妓女,星叔,甚至保安妹。
建一在旅馆问妓女妹子,为什么敢这行,妓女妹子说闲的慌。
小林在丛林里问星叔为什么还跟着木岛,即便自己被暴打甚至被木岛火烧,依然愿意跟着木岛做不经人道的事。
星叔回答自己没有人陪伴,只是想找个人陪。
木岛是最突出的虚度人生,勒索敲诈恐吓,拿到点钱,然后如行尸走肉般生活(事实上他根本就不打算杀人。
)最后湿地打架完,建一说出那般话后,他挂电话给朋友说有空,blabla,其实只是掩饰自己的空虚的生活(也许压根没人打电话)保安妹想买黄色沙发,只是因为好看。
让曾经逼迫她‘交易’ 身体的木岛进她家,只是不想孤独。
全都生活的毫无意义,毫无寄托主角建一,把生活寄托在死去的妻子,随身带着她的内衣,天天听着录音。
陪伴他的只是他心中思念。
影片最后一帧他笑了,舍弃过去,找到陪伴与寄托。
作品并不单只是想讲一个故事,而主要在表达上。
在一个特定环境下,用常理分析作品有时候会很乏味。
在作品打造的环境中:你理解了寂寞……你就理解保全妹、被浇煤油的中年社员、援交妹、男主角、逃逸驾驶员等的心理,就像结尾时男主角念出肇事者的一天:这五年,你真是活得一点意义都没有啊……;肇事者最后的台词:卡拉OK最近的歌都不熟啊……;保全妹:有(其他)人在家真好啊……(不要用冷冰冰的斯X哥X摩综合症去定义活生生的人)。
压抑……肇事者由于受到威胁一直拉不出大大,男主角满是汗渍的衣服,同伙埋人时的爆发及渴望平凡日子的叹息。
停滞……男主角与肇事者的生活状态。
坚持……男主角在相亲上说的前妻做东西并不好吃比如咖喱但还是连续吃了一个礼拜直到吐了,小舅子在安排尴尬无比的相亲后的继续努力,钣金工在对待后进员工的做法上(虽有抱怨但没有放弃)。
有很多个体的因素组成的这部电影,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个在沉寂环境下鲜活的个体,在别人眼里怪人、不起眼的个体也有丰富的内容:就像保全妹想买的黄色沙发。
在心浮气躁的时候不适合看这部电影,这是否部丰富的电影取决于观者的内涵。
从开始看《那夜的武士》到看了一大半,或许很多人和我一样,在期待8月10号,在期待健一和木岛的决战,心中的情绪一直在拉扯,一是想象着木岛这样的恶棍身中致命一刀,染血倒在地上的画面该是如何解气,又满是担心,怀疑弱不禁风,没有丝毫凶狠气息的健一不止会报仇失败,甚至有生命危险。
毕竟电影的一系列铺衬,都是在向观众强化健一的“弱”和木岛的“狠”。
但是,决斗的时候,我们看清了,其实健一最有优势。
因为他,不怕死。
木岛怕死。
随着处决日期日渐接近,他越发疯狂,紧张,暴力,因为他怕死。
健一不怕死,因为失去了妻子,活着没有乐趣,死了,表面上说是复仇,但我总感到不仅仅是复仇,健一的眼神仿佛在说“杀了我吧,求求你,既然你杀死了我的妻子,请你再次拿出杀人的胆量,也一并带走我”那大雨滂沱下的厮打纠缠,看着真是痛快。
可当时我没想到,接下来的十分钟,才是真正的高潮部分。
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寂静,同样的语音回放,而健一的眼神变了,他的眼神不再死气沉沉,有种接下来会发生不一样的事的预感。
果不其然,按下的不再是重播,而是删除。
这里堺雅人的演技太好了。
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光靠眼神,我读出了健一的心理活动,那一刻,我掉眼泪了。
假如有一个抽象的凶手的形象存在,木岛占一半,健一占一半,他是那二分之一的凶手。
假如当时,他停下,不吃布丁,接起妻子的电话而不是无视掉,去检查冰箱,回应妻子冰箱里还有没有纳豆,那么妻子在超市的时间就会延长,或许就不会,或许就不会那么凑巧得在那时经过那条路,或许不会刚刚好被木岛驾驶的卡车撞死。
每一次的语音回放,那么就不仅仅是追念亡妻,也是对自己的罪过的再次提醒,陷入的,也不仅仅是思念,也是后悔也是愧疚也是良心上的不安。
删除键按下,代表的是那一份良心上不安已经被超越,“我尽力了,老婆,我想杀他我也想被杀,但是哪个我都没得到,但是我真的尽力了”。
一边如此想着,一边把布丁揉碎,往自己身上砸,布丁的吸引力已经不复存在了,健一成功地克制住了吃掉布丁的欲望,仿佛在对自己说,我要重生,我和以前那个我,已经不一样了。
面对自己的内心,他终于甩下了沉重的半个杀妻犯的心理包袱,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了。
添加的一部分--从别的影评中复习到那句健一对木岛说的“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与你毫无瓜葛”,我更加确定了健一他一直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凶手的这一想法。
我只是个路人...第一次在豆瓣发这些,因为电影里说的好像特别特别少,反而我倒有了特别特别多想说的。
谈谈感想,差不多是中学生观后感那种水平的吧。
看了四遍了,觉得这是个要看很多遍去慢慢感受的电影,第一遍过去,整个一副不太受欢迎的皮相。
第一遍看的时候好几次在电影的长镜头和一片静默里面走神儿...后来全部理清了情节,也看别人的评论被点明了不少。
首先冲着山田我就开始二刷三刷....【脑残粉的执念我还真是没什么思路呢...写东西果然还是饶了我吧...记忆最深刻的情节是全片比较匪夷所思的保安妹,居然真的去和第一次见面的那样脏兮兮的流氓痞子做那样的交易,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和一起的舍友都直呼“脑子有病吧..”再看的时候,注意到了木岛捡起她的钱包以后,她说自己想要买一个黄色沙发,明明像这种情况下,根本没人在意你要拿钱去干啥,买什么狗屁沙发,什么狗屁放在房间里比较合适,什么狗屁家居行的。
但是她迫不及待的说着,自顾自的说着。
甚至像是个在向心爱的学长羞涩告白的少女一样。
“我今天碰巧想去买沙发”“在街边那一块,新开了个家具店,那里有好多漂亮的家具。
”“我本来想买个黄色沙发....”“那个,我倒不是住在那种可以摆得下沙发的地方”“那个,我住的屋子很小的”……那种终于找到一个人能说话的感觉,能把这些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对一个人讲出来的感觉。
加上后来保安妹收留木岛来家里,说的那句“总觉得,有一个人在真好啊。
”“这是几号台风来着”平凡,琐碎,甚至无聊的话题,却因为有一个人能够诉说,哪怕他是木岛那样的人,都可以接受,都觉得温暖,有一个人在,真好啊。
这个电影与其说实在讲复仇,不如说讲的是孤独,片中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老婆去世浑噩度日的建一、人见人怕行尸走肉的木岛、闲着没事干风俗的妓女、被暴打后却因为没什么别的兴趣而跟着木岛做事的星叔、想过平凡生活并且害怕木岛却说“他需要我”的小林.....突然觉得如果是我,我可能也会跟着木岛吧。
在这个压抑的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不被规则束缚的坏人,他破坏着道德破坏着最基本的底线,那些被他伤害过以后却跟随了他的人,会不会是因为觉得这样的一个人,能给自己无聊之极的生活带来刺激,带来一种发泄感呢。
关于木岛,在电影出来之前就知道这是个坏到极点的角色,山田几乎没有演过这样纯粹的恶人角色,所以我也是期待了很久。
真正看完之后,我发现木岛真的很坏,但是他好像也没有坏到所谓的“极点”。
说到底,一直嚷嚷着要杀这个杀那个的他,从头到尾也就只意外撞死了建一老婆而已。
他是个坏人,但是也是个懦弱的人(不过也不能说敢杀人就叫不懦弱....)揍完人以后一句“玩儿够了”就让他走了,过后还很小清新的骑自行车载着他一起喝酒泡桑拿去。
最后说要杀掉小舅子那里也是让小林去干的。
不知道他是不是打心底就能猜到小林不会下手呢....看得我最激动的当然还是最后雅人叔和熊猫的对戏。
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卖点了吧,尤其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吸引力。
两个都是我很佩服很喜欢的演员,所以这部电影情报出来的时候对我来说简直是圆满!
首先我作为一个美术生(...)觉得那把红伞衬在阴暗的画面里特别的好看,尤其是和建一面对面站着那个画面觉得带感爆了!
(总觉得重点错本以为会是个很火爆、充满愤怒的高潮情节,结果反而更多的是悲伤,一股说不出来的悲伤。
于是在雨里,在不知道是几号的台风里,建一这个复仇者似乎也开始试图和木岛聊一些“他爱のない话”“刚才我在松屋吃了咖喱”“满嘴都是咖喱味”“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和你随便聊聊。
”说到大叔复仇的办法真的是很绝啊,要么我杀了你,要么你杀了我被判死刑,总之我要你死,你得死,不管用什么办法也让想你死。
明显被吓到的木岛开始和大叔厮打,这段不能叫打戏的“打戏”,有人说“打得好搓啊”,我倒觉得这才真实,两个男人,对对方的恐惧、仇恨达到了顶点爆发出来的时候,不顾一切的攻击,攻击,攻击,这才真实,要是打得那么酷炫狂拽屌的时不时还摆个pose再配个重金属摇滚配乐——不好意思不小心穿越到热血高校了orz没想到最后建一还是没有杀掉木岛,没想到电影竟然是以这么一个平静的结局来收场。
但是几遍刷过去以后,又觉得这样才对,说不清具体的缘由,就是觉得,这电影就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很孤独,却又很胆小,却又很想得到温暖。
我想以后我没事儿还是会打开这电影看看的,能把这个电影重复循环的我,是不是也和跟随着木岛堕落的那几个人是一样的呢。
“喂,你知道吗,我想买个黄色沙发来着。
”(最后私心插一句:熊猫在里面懒懒的、痞痞的声音好喜欢,最后打完架打电话那里嗓子都喊哑了,弱弱的好喜欢)
电影,看得无比压抑无比沉闷,我少得可怜的正能量轻易就被耗光。
看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于是翻了翻影评,然后才继续。
我想,这种死了的生活,或许是电影唯一想要表达的主题吧。
开头,撞上人之前,木岛开着车自顾自说着话,没人搭理。
而说的话题,是“原来蛋蛋也会动”。
五年后的木岛,刚露脸就在殴打星叔,之后抢钱包,大概也做了交易。
最后,建一拿着笔记本,说:“你的生活,你的一切全在这里”。
一本小小的笔记本。
星叔,被殴打之后居然和木岛混到一起了,因为“最近的电视节目很无聊,也没有想做的事”。
妓女,“你为什么想做这种事”“因为,无聊啊”。
她对kiss一脸漠然,只是自顾自说着电视节目。
保安妹,被抢钱包时,说自己想买黄色沙发,在街角那家新开的家具店。
在雨天,看着木岛推门出去一脸落寞,又因为星叔的搭话而感到安慰。
这些人,只是孤独,只是无聊。
只是浑浑噩噩活着,也不知是为了什么。
去见木岛之前,建一找了个应召女郎,却硬不起来。
也许,是连性欲也一并死了吧。
在雨夜里,在泥泞中,两个人的厮打,哀嚎,与其说是复仇,更不如说只是内心无助、彷徨的发泄罢了。
看建一双手锤着木岛的背,掐着他脖子又轻易被挣脱,然后,倒在泥泞之中喘着气。
一开始,就没什么杀意吧。
只是,在这一天,通过这样一个复仇的仪式,他终于将自己,从静止的时间里解脱出来。
最后的最后,脸上涂满布丁的大叔,表情终于不再呆滞。
他,终于活了过来。
我看了《生活之死》《我想买个黄色沙发》,然后才在电影中找出了自己的视角。
嗯看完了,怎么说呢,可能每个人的感受会不一样,因为经历不一样,这类经历可能并没有发生过只是想象过…片子越往后看越是能感受到一种疼痛,只属于一个人的感同身受。
像是自己揪自己的头发连着头皮一起往下拉的那种痛…像是自己咬一口自己的胳膊,想看看用尽全力一直咬下去要咬到什么程度才会出血,就这样狠着揪着狠着揪着…毫无意义
记得在围脖上聊到堺桑,有人说堺桑比较弱鸡,往好了说就是修长文艺,绝对不是性感的那一挂。
Legal High是卖萌耍贱恣意嚣张,半泽直树里以牙还牙的热血,我也喜欢这么痛快的堺桑。
可能是携带粉丝滤镜的缘故,我也很喜欢他比较弱鸡的角色,比如说:那夜的武士。
妻子车祸过世五年,他还沉浸在悲痛里。
让最后一通未接到的留言做背景音乐;有糖尿病还不停的吃布丁慢性自杀;妻弟安排的相亲,穿的邋里邋遢,竟然从裤兜里掏出妻子的旧Bra;漫长的复仇预告,要杀了肇事逃逸的司机;复仇前嫖妓,竟然无法人道;最后的复仇,在瓢泼大雨里,两人纠缠在烂泥地里——弹幕不停飘过:纳尼?
这是什么武士?
黄药师坐着花船,吹着碧海潮生曲的一往情深,要过多年才识破其中的矫情和自恋;而堺桑如此细腻的把充斥人间烟火的消沉颓废深情摆到面前,也许只有带着粉丝滤镜,才能不介意他油腻的头发,不介意他抱着衣服深吸的时候的弱鸡,不介意家里脏乱一团,不介意身材和内裤款式,不介意扯不开薯条袋子恼羞成怒的尴尬,觉得不能快意恩仇才是真正的人生——和心灵迟钝立刻就能没羞没臊开始痛快人生的人相比,堺桑的男主角太过敏感的为人着想,所以才会一直牵挂往事无法解脱吧。
嫖妓那段,妹子唱的绚香的三日月:一直二人在一起 走过的一条路 分成两条 走向各自的方向背负着充溢着寂寞的这颗心 仰望着似乎就要哭泣的天空 思念你 即使是没有你的夜晚 是的no more cry 已经不哭了哦 因为在努力着对吧 因为要变坚强对吧 你也在看着吧 这个即将要消失的新月 因为我们牵连着对吧 因为爱着对吧·真是催泪为什么这片子叫那夜的武士?
我们所知的武士都是高战斗值,快意恩仇的勇士;这样报仇最后变成在泥地里翻滚的人也可以叫武士吗?
有一种人温柔内敛,考虑别人的感受,可能永远也做不到伤害别人吧,但是他握着刀,愿意一死解脱自己同时完成复仇的时候,自有让人动容的勇气。
而在怀着必死决心的片刻,他真正从悲痛消沉中解脱了。
这种怀着温柔勇气的武士,难道不性感吗?
ps:好多时候,看这堺桑温柔无比小狗一样的眼睛,都想拍拍他的头
奇葩了,全片没一个正常人。。。
布丁是用来吃的!不要玩弄食物!!(给多一星是因为熊猫演人渣演得太好了
いい加減に...
雅人叔有四块腹肌。一个妻子过世颓废了五年还有糖尿病的男人怎么会有腹肌。
太压抑了,看了一半要暂停喘口气才能看下去
寓意过深的文艺片,一群这么会表演的人聚在一起,居然没有弄出一部更好看的片子。可能理解日本人深刻的孤独和自卑感,才能真正理解这部片子。
我还问豆瓣为啥这分这么低……全篇看完,累得都没力气打分了。最后个布丁洗脸的镜头,寓意再高,我也看得喉咙口堵得慌啊。
高潮很无力。。。
絕望的時候 即使活著卻也已經死了 大概僵硬空洞的得過且過 只是對得起生來在世界上存在一遭的奇怪留戀 虛張聲勢的外表下本質還是怯懦和自責 有什麼意義呢
看豆瓣才知道那流氓是山田熊猫演的lol
还是有看点的,虽然节奏是慢
压抑的东西不说,看演技
熊猫的侧颜被拍得不是一般的帅。中间一度有些闷,表现力欠了火候,还好两人的演技挽救了不少。
全片没一个正常人。看堺雅人和山田孝之演戏真是舒服啊
这片剧情、卡斯、演出都很好。给两星的原因是这片太黑暗了:老婆被压死后,没有了人生方向,浑浑噩噩地或者;而肇事者出狱后毫无反省之意,反而愈加猖狂。难道这个世界都是M么?
难过
虽然整天感觉很深沉,对生死、人生的讨论也颇为隐蔽,但这种怪口味对我来说确是佳片。只是噪点也太明显了吧……
山田无情无义的时候真的挺绝的。堺雅人从平日的平平无奇直至内心激发出愤怒“先杀死你,我再去死!”
快进看完AYMD部分,刚哥和熊猫有段家暴戏,刚哥打完熊猫就被反扇了一巴掌,攻受立现。
虽然拍得挺无聊的,但必须承认这是个好故事,悲伤直指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