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反派》之后,包贝尔似乎找到了自己“恶毒反派”的新定位,由此开启了“反派宇宙”。
他选择出演的作品,会以动作强类型片作为基础,贴合打黑的主旋律精神,而他自己则去扮演那个“黑”。
这是他目前贯彻落实的选片思路,应该也会延续到未来的职业生涯之中,甚至可以看作是他与片方的一种“默契合作”,相应的作品会与他完成双向选择,更可能将角色变成“量身打造”。
这显然是非常讨巧的思路,借助了包贝尔在观众心中固有的“恶感”印象,加持了角色所需的受容程度,同时也确实利于包贝尔的表演类型,以及同样重要的是“演技放大”--以一个“扭曲反派”的人物心境出发,“扭曲”带来的夸张行为、极端情绪都能带来所谓的“演技时刻”,实际上却由于其外在展露程度的巨大而很易于塑造,反而是内敛才更有难度,而这就方便了包贝尔向观众去“强调”自己的“演技之存在”。
此外,包贝尔更能参与到很多动作戏份之中,他自身作为大BOSS而不必多打,到了最后才会出手,反派定位也必然导致其更多的是“被打”,因此规避了动作基础不扎实的缺陷,同时又能在摔打中展示自己的专业精神。
最后,则是包贝尔出演反派会带来的巨大情绪价值。
就像《拳力以赴的我们》综艺对张大大的使用一样,张大大/包贝尔的观众缘向来就比较差,因此很多观众都想看到他被打,而拳击综艺/动作电影里的反派角色就提供了这种内容,且让其被打得格外惨烈。
这当然是廉价的情绪价值,如果放到院线电影的大银幕上,被当成一个正经的文艺创作作品,那么可以说是不值一提的,也撑不起院线电影需要的观众规模,观众愿意花几块钱看包贝尔在“质量未知、因为其参演而多半不佳”的片子中挨打,却不一定会用接近百元的票价去买单。
但放到低成本--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的网络播放平台上,这种价值就足够了。
由此可见,包贝尔无疑是非常精明的。
他找到了最能让自己契合观众既定认知、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扭转”观众认知的道路,并且还能最大程度地确保商业与口碑收益,将这个标准完全落实在选片之中,甚至可说是与片方达成的一种“默契”。
网络电影是最合适的形式,进一步压低了投入风险与观众预期,让他们能够接受一部“包贝尔参演的电影”,更愿意消费“包贝尔挨揍”所带来的廉价情绪价值,更何况还有动作片的同样“表层化”体验,由此在低预期的基础上给出好评。
最后,由于主旋律带来的“扫黑除恶”这一朴素的正邪观念,作品的情绪价值会再做加强,正义必胜的爽感其实同样是一种廉价的情绪价值。
网络电影+动作片,更进一步地增加了成本投入与创作难度的保险性,更短的片长对应着更“聚焦动作”的内容元素,如果太长则内容丰富性、戏剧展开度都要相应增加,而观众也会在容易分心他用的观看环境中不够耐受,这对剧情片来说是掣肘,但于动作片而言反而是“不至于分流打戏含量”的利好。
此时,包贝尔需要做的是两件事,第一是反派的自我定位与对反派表演和“挨打动作”的扎实付出,第二则是找到足够专业的动作团队进行合作,像《制暴》里的蒋璐霞、《打黑》里的释小龙,都是如此。
而他显然具备这个诚恳度,也具备这个行业内人脉水平。
而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他的诚恳其实也带着一种“算计”的精明,即对“付出方式与对象”的精心选择。
我们当然不能就此苛责,因为动作片的风险确实最低,也却似最契合他,但同时他也确实是在主观地在给观众“灌输、强调”自己的表演诚恳度与“真实演技水平”。
过度想要表现自己的“诚恳”本身,恰恰就是一种“刻意”的“不诚恳”。
《大反派》率先出炉,登陆主流院线,正体现出了包贝尔的这种微妙心态。
这部电影并非动作片,而是院线更适合、更能被广大观众接受“电影院票价”的喜剧类型,同时也是拍演员的电影,让包贝尔仿佛是在重现自己从底层打拼上来的经历,而最终又呈现出了一种“自省反思”的态度,多方位地强调自己的“诚恳”:拍自己的心境,说自己的往事,展示自己在不佳演技之中的不懈努力之精神,同时也在结尾处让角色终究无法获得表演成功,而是意识到自己的无天赋,以及在过度追求表演过程中相应忽视了的家人亲情,前者是自己对遥远存在的虚妄,后者才是真切存在的可触及之物,“让家人幸福的亲情”才是取代不可得之“表演奖项”梦想的人生宝物与目标。
这让电影夹杂了喜剧与亲情这两种最容易引发观众正反馈的热门元素,同时也似乎带来了包贝尔对自己天赋的反省与直视,结合其“伪自传”的剧情模式,双重作用出了“真诚态度”。
而在呈现方法上看,他让男主角在失忆中自以为在演戏,由此直观地“沉浸”到了表演的状态之中,并出于本能地在现实环境里再现了很多经典电影里的桥段,但其表演又显得拙劣造作,伴随着“桥段氛围”不停地被打破、回归现实。
这个架构体现了包贝尔极度的“精算”,它首先是对于很多观众而言的“有趣形式”,又带着“演技即生活”的意味,在失忆的设定下进一步强化,即使不在片场、记忆失去,依然能够在深入血脉的表演冲动与演技崇拜中切换到全天无间歇的表演之中。
而包贝尔在复刻经典表演时,受限于自身演技水平与对比过高的“相形见绌”,也由其之于作品内容的“无天赋”与“生活并非表演片场”的作用,进行了“合理化”,是为了最后“自省”的铺垫。
但很明显的是,这一切都是包贝尔在“有意算计”之下给出来的“诚恳”。
它本身当然存在于包贝尔的身上,但绝对不像他试图表现的那样童叟无欺、毫无心眼主打纯真。
这其实体现在了《大反派》的电影之中,这也是他本人完全涉及创作的导演之作。
上述的诸多构思恰恰就是他对"诚恳”的有意放大,而更说明问题的或许是影片中对“表演”的呈现。
包贝尔尽力地罗列了最多的经典表演片段,显然想要以此展现自己的“看片量”与“演技崇敬”,但他却将那些经典时刻化作了搞笑的载体,用自己原本也许就不太行、更带着一股故意的表演将之拙劣化呈现。
当然,这有表现主题、铺垫“自省”的用意,同时也更是“演技崇敬”对“搞笑效果”的让位,它对包贝尔看上去也就是这个程度的东西而已,并非真如他所说的那样“至高”。
这也关联到了《大反派》的落点。
包贝尔似乎是在"对拙劣演技的自省”,但片中人以此放弃了表演,这才是作品对其“演技崇敬与真诚”的落点:发现自己的天赋不足,便就此放下表演、回归生活,“不给出拙劣的表演”就是自我可实现的最极致态度,既是对作为演员的自我,也是对作为“人”的自我,放下强撑,把握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让家庭得以圆满。
而现实里的包贝尔却仍旧在演戏,甚至为了表现“诚恳”而故意地“拙劣”演戏。
他的演技当然没有片中人物那样的“不堪入目”,但这也让影片与包贝尔本人的契合被打破了,沦为了“讨好观众,展示袒露心扉之诚恳”的人为手段。
片中人意识到了自己之于表演艺术的“反派”定位,而现实里的包贝尔却显然没有如此。
当然,还是那句话,包贝尔的这些操作不值当被过度指责,属于他基于现实情况、扭转自身处境的合理行为,且确实带着一些电影与现实自我互文的意图,“利用自己”的角度也非常豁得出去。
但于《大反派》而言,它主打“演员与人的真诚”,而过度的算计与精明就无疑成为了不太能被忽视的缺陷。
创作肯定是“设计”,但高明的设计会融入作品,发挥作用而又让人自然地接收,本片的设计则是过火、外露、突兀的,并由此在格外需要“自然接收”的主题情感方向上带来了负面效果,这肯定谈不上是包贝尔的“其心可诛”,但显然是属于“电影创作水平”范畴的问题。
《大反派》的质量不够好,加上进入院线,遭遇了口碑与商业的双重失利。
而《制暴》和《打黑》,看上去就是包贝尔的再次调整结果,网络电影形式,纯动作片元素,主旋律与“殴打包贝尔”的情绪价值。
这其实也与《大反派》形成了一点互文的意味,包贝尔确实在“自省”,却不是对演技本身,而是对“拍什么东西”的,他也确实意识到了自己的“反派属性”,却并非“表演本身的反派”,而是“应该去演反派”。
当然,《制暴》与《打黑》的完成度也确实比较高,可说是包贝尔自我纠偏的有效结果。
相比起谢苗主控的那部“主题表达略溢出”的《目中无人2》,这两部作品更聚焦于动作本身,对人物塑造与事件叙述有着基本程度的正视,不至于完全放弃,但也没有太侵占动作的分量。
同时,它也适可而止地给到了主题思想性的部分,并与动作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兼而有之的道路。
以《打黑》为例,作为主旋律动作片,“正义战胜邪恶”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它对“邪恶”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将之变成了“社会性解除之后的自然丛林”。
这首先作用到了人物塑造的层面,除了警察之外的每个人都成为了正邪定位混沌、加害与受害者一体的两面存在,共同组成了村子这个“原始生态”。
它的呈现是有所取舍的,对“良心发现帮助女孩而又沉沦毒瘾后悔帮忙”的陪酒女,“想为妹妹报仇而又依附包贝尔”的舞厅老板,“貌似善良实则入局”的村干部,这些配角人物,作品都在前后两次出场中迅速完成两面的交代,只作为“全员皆恶”的概念强化。
而包贝尔与举报人则是重要的“主咖”,起到串联首尾的作用,包贝尔在开头就展示了自己对亡父的心念,这种心念才是导致其作恶(突然暴起伤人)的根源,亡父死于村民之手的结局黑化了他,这让他想要倒转村子作为自然生态的秩序,自己一家人从底层爬到顶端,到了结尾才发现自己从未成功,村长作为始作俑者而从未被察觉,反而一直在隐秘的“高位”处利用、蒙骗着自己,让自己无知地处于“低位”。
最后的最后,包贝尔更是发现了自己信念所系“亲情”本身的不切实,母亲也是一直的瞒报者,甚至自己的父子关系都是虚假的,由此打破了村子中仅存的“非邪恶”,而包贝尔身上的唯一“正面要素”也被证伪,在他愤怒敲击桌面的“动物本能动作”之中,父子与母子的亲情链条彻底断裂,对父亲变成了虚无,对母亲变成了仇恨,而他位居“村子自然生态”之顶点的位置也被推翻,此前杀死村长的强行维持毫无意义。
此外,举报人作为开头给予的最强烈“善良无辜村民”与被害者,在结尾露出了自己对村长杀死包贝尔父亲的知情与隐瞒,也由此同样成为了“加害者”,与包贝尔“亲情”的首尾呼应与打破形成了合力,甚至是更有效果的一边,彻底推翻了村子之中的强弱秩序与正邪分野,所有人都是无正邪的动物,也是无强弱的“互相厮杀”。
特别是以包贝尔而言,“动物”属性让他更多地展示扭曲、杀戮、疯狂,由此落到了“极端化状态”之中,最方便、容易地“凸显”演技。
而唯一绝对善意的村民,即举报人的妹妹,则在一次出场、卧底包贝尔之后,迅速地被杀死,早早暗示了“村子无善者”的事实。
这些人物塑造的内容并不深度,也没有太多的展开,只有包贝尔的亲情部分算是首尾衔接、中有发展。
因为影片时间有限,大部分相关设计只需要给到“概念”即可,而相对扎实的表意则集中在主要事件与人物的身上,如主要反派包贝尔,以及作为整个打黑事件缘由的“举报”。
当然,包贝尔的亲情高度相关于村子的过往黑幕,黑幕与村长等相关人的单薄势必会影响它,因此完成度同样不算高,而举报人则更是如此。
但它们在影片结尾的作用,对开头的推翻、自身的反转,还是基本作用到了主题表达、结构原则,以及观众在高潮处得到的刺激体验。
更进一步地说,影片其实还有着更高一层的暗示,即对“大环境”的指向。
释小龙扮演的警察与包贝尔对立,实际上也带来了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自然环境”的抗衡。
二人首次见面时,包贝尔站在桌面上的“上位“,而结尾的释小龙则扭转了这种位置关系,即对”自然“的打破,自然之中没有包贝尔想争取的”高位与低位“,而他代表的”法治社会“才有,是正义对犯罪的高位,契合了最基本的主旋律诉求。
“吃饭”的细节元素也是如此,释小龙和第一个路人罪犯在开头就吃饭,释小龙全片都在嚼零食,反派打手杀人时也不停大嚼特嚼,更有包贝尔VS释小龙的“豪华大餐与警察局饭”之对立,反派狼吞虎咽的姿态是动物满足食欲的吃相,而释小龙全程在这个层面上进行对抗,在结尾则用正义的胜利与放到嘴里的饼完成了推翻。
而在隐约之间,它其实也暗示了社会治理者的”任重道远“,镇长作为治理者而参与犯罪的内容稍纵即逝,更标志性的则是女警察,她的初登场是对官方文件的念稿,是”中央正义意志“的传达者,结尾却自己变成了犯罪参与者,这两个人都兼有着村民与官方治理者的身份,由此将后者也局部地容纳进了前者的环境之中,意味着我国管理的”仍需努力“。
它也结合到了浅层的观感,先给了一个疑似的我方间谍,随后再澄清他,带来了对“疑似官方非正义”的瞬间否定,随后再给出确实存在的另一个间谍,在起伏转折之中强化表意,也带来了观影体验的小波澜。
当然,上述的内容在片中并没有占到很大的比重,这也是它们的完成度不高,甚至显得有些简陋的原因。
本片的主体肯定还是动作,主题性的表达往往以动作场面、正邪对立作为呈现方式。
动作戏份多发生在夜晚与暗处,夜晚淡化了人文环境的景观,是“自然”的降临,更有着“明暗不定”的电梯战去表现“社会/自然的切换”,以及多个暗红色光线中的战斗,用色彩带来“鲜血”的感觉。
而主要打手的工具则是屠宰刀,在反复的特写镜头中勾走对手,仿佛是在屠户杀猪。
最后的高潮动作戏更是干脆落到了渔场,释小龙和包贝尔在挂着群鱼的环境中搏杀,并最终归于释小龙的胜利与终于到来的晨光,“官方”打破了自然的“黑暗”。
动作的搏杀越剧烈,“自然动物厮杀”感也就越强,而释小龙始终使用的手铐,结尾将包贝尔拷上而非打死的收场,则是对这种原始感的打破。
而在动作本身的呈现设计上,本片也没有沦为“纯粹能打”的单调堆量之中,而是借鉴各种经典电影的桥段,像电梯战神的《新世界》、走廊战神的《星球大战》、电梯战里明暗光线运用的《疾速追杀》、高潮大战的《导火线》,以及释小龙运用场地设施的成龙式。
当然,释小龙并没有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动作风格,成龙的搞笑,李连杰的潇洒,甄子丹的“狠辣”,更多是相对模仿甄子丹的MMA实战风,这也是当代动作电影的集体困境。
而它的文本缺点也是存在的。
如果说上述的部分终究还是服务到了主题,那么警察方面的人物塑造就更接近于“机械”的形式、流程化了。
释小龙开头的警匪互动,在按摩房里抓人“先按摩服务”,让他有了一层幽默感,而他与父亲之间的心结也在开头的“不回家住”上有所预埋,年轻徒弟更是有“急于立功”的莽撞。
但随着影片进入后半部,这些东西都基本失去了延伸,释小龙的幽默似乎只是对“警察也是人”的刻板执行,父子心结则只为了在父亲被抓、儿子心急的有限过程之中,打下生硬的亲情氛围,与包贝尔的父子亲情隐线形成对比,结尾的圆满带来之于后者证伪的又一层面“正义胜利”,并有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主旋律表达,而年轻徒弟莽撞地想要抓人却负伤,又与另一个女徒弟的间谍形成对比,说明“正义必胜”。
这些内容就像反派一方的很多塑造一样,过于机械、生硬,只能给到刻板印象的程度。
甚至于其“正义”本身也是如此,取证简单直接、毫无难度,直接进入抓人步骤,阻碍不来自于侦破而是动作层面的“没打上”与“打不过”。
“反派”一方的计划、手段也是如此,包贝尔的作恶几乎毫无遮掩而又手笔极端,留下了海量的证据,而所谓的“保护伞”则不过是一个镇长级别,根本罩不住这种留证据与恶劣度所招致的管理力量,甚至于片中动用的警察级别都明显是过低了。
这一切都是为了加速文戏,尽快推进到正邪对立的“抓捕”部分,而它们需要的则只是“明确正邪立场,建立观众相应共情”。
《制暴》和《打黑》肯定不算是优秀的“电影”,但肯定是“优秀的“网络动作电影”。
包贝尔似乎找到了动作、网络、“电影”的平衡点,而于他本人也是如此,动作电影里“带有一点矛盾性却不多”的极端扭曲反派,似乎就是他最契合事业需求、自我主张、形象打造的模式。
如果能在这条路上走好,那么他就能做到“给观众正向体验”。
如此一来的话,其实讨论他本人的初衷是否“真诚”,是真“真诚”还是在“算计着故作真诚”,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至少,他在真诚地试图给观众一个好的感受,无论对作品还是他本人。
而从现实角度出发,这无疑是高于一切的。
包贝尔收到的短信谁发的?
难不成是我发的?
一个黑社会,天天靠着一个还不如老墨的杀手,就在当地说了算了?
一把钩子?
几个亿的拆迁款在手里,连个biubiubiu都不给杀手配上?
收废品的他妹妹就是专门送人头去了?
妹妹平时连个电影电视都没看过?
警察父亲的店被砸了,就没有任何办法?
手机都能拍视频的年代,找一个杀人犯还得靠个人英雄主义的一个警官?
小徒弟跟踪杀手半天,没结果?
导演按着我的智商在地上玩命摩擦,比包贝尔在警察隔壁按着那个女的按的时间都长!
被烫了一身疤的女的起了个什么作用?
哎,建议这种导演,今生不要再拍主旋律电影了,谢谢
说不出来有多难看 但是细节决定这个非常一般乃至于平庸 我们的警察太绿色了 全程没有火器出现 通篇拳脚显得可环保了 对待敌人还要讲究个平等相待 你不掏枪 我绝不会先开火。
电梯战看着像是谢苗的厕所战 但是杀手似乎总留着一线 还打算再见面似的。
古妹妹一想救哥哥 我就不想看了。
全体警察不会叫后援 是因为都不信任么 当成架空的就好了 可不能当真看
武打动作是释小龙的长项但在影视里演绎总是缺少点武行的味道吃花生不知道为啥最后抓住魏的时候,那一个皱眉直接出戏了个人感觉没有演绎出捉贼后的释然,反而用标志性的皱眉,表演过度后面的情节跳动太快,影片才97分钟,不知道为啥不交代更清楚一点,就是几句台词一带而过,感觉要急着开打,是怕故事情节老套的事实暴露吗?
故事虽然老套的警黑较量,但总可以把故事和演绎再抄的完整一些
如果主人公释小龙把《少年黄飞鸿》电视剧拍成电影,应该会很好看,一个有情怀,二有爱国,三有打戏,绝对大卖!
然后在里面加入爱情,加入吴孟达的故事,多煽情,应该可以!
如果主人公释小龙把《少年黄飞鸿》电视剧拍成电影,应该会很好看,一个有情怀,二有爱国,三有打戏,绝对大卖!
然后在里面加入爱情,加入吴孟达的故事,多煽情,应该可以!
如果主人公释小龙把《少年黄飞鸿》电视剧拍成电影,应该会很好看,一个有情怀,二有爱国,三有打戏,绝对大卖!
然后在里面加入爱情,加入吴孟达的故事,多煽情,应该可以!
槽点特别多,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释小龙从醉后一拳失败之后,试图转型,可能是听从了网友的建议,开始模仿谢苗,走现实主义风格。
照着东北警察故事的路子,服化道邋里邋遢,打斗拳拳到肉,人物塑造向个性化发展,剧情也是一惊一乍追求刺激感。
这是好事,比原来的烂片好看多了,起码能够及格。
问题在于,谢苗的成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是剧本编剧导演摄像甚至武术指导共同打磨的结果。
而释小龙明显缺乏这样的团队,所以抄出来的片子,各方面都缺了那么一点,一点加一点,最后片子就明显差了一个档次。
释小龙以前的电影基本就是一锅大杂烩,什么东西都往里装,最后出来的也是杂烩味,现在好点了,但是还是改不了这个毛病,片子看起来就是大人物狂飙坚如磐石东北警察故事的集合体。
编剧感觉不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正派还是反派,从领导层到主人公到黑老大到混混,基本全员降智,到处逻辑硬伤,对编制内的程序流程一无所知,天马行空,脱离现实,剧情魔幻。
释小龙饰演的雷阳,是松坪市公安局的刑警队长,一开始就跨市抓人,他从不带枪,不需要逮捕证,所有抓捕行动都是一个人出马,抓了278个人。
他爱吃花生,不管到哪都是先丢一把花生到桌上然后就开始吃,他从来不顾及群众安全和财产损失,每次造成的破坏都比犯罪嫌疑人要大,完了也从来不赔。
也不顾及公家财产,遇到嫌疑人逃跑,直接拿车撞车,很有担当。
他更不顾及自己的身体,每次都是赤手空拳和拿刀的罪犯肉搏,打完要队友出钱买膏药。
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不按套路出牌,每次看到犯罪嫌疑人逃跑,明明只隔着一个楼梯,一个转角,他一定会放弃抓捕,回去查看伤者的情况。
他气质高雅像贵公子,和他开饭馆的家庭格格不入,他英俊的面容,剃着时髦的囚头,在一众开会的警察干部中间犹如鹤立鸡群。
他也不顾及本市的治安,每天就是跨市,跨县,抓捕罪犯,每次把罪犯打晕,他一定要超出执法必要范围,不顾公民的隐私权的自拍一张留念。
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工作方式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直到他遇到了一个比他更不按套路出牌的罪犯。
由包贝尔饰演的魏天朗,有着大人物赵泰的嚣张,制暴成杰的变态,他在制暴里没有被谢苗抓捕,一直是广大网友的遗憾,今天这个遗憾总算被释小龙弥补了。
包贝尔的演技比之前的反派更突破,更变态,他嘴里总是嗦着雪茄,一言不合就拿雪茄烫得罪他的人,跳桌子,拂盒饭,往杯子里撒尿,更是常规操作。
他从来不畏惧流言,任何暴力行为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让看到他行为的观众在害怕的同时也松了一口气,这么傻B的黑社会,进去也就是早晚的事。
令人疑惑的是,他的行为和他的保护伞并不匹配,作为一个村支书的私生子,需要村支书求老领导一个副县长捞人,这样的背景,很难让人相信能够轻易停市公安局邢警队长的职。
魏公子令人迷惑的行为太多,雷警官来的第一天他就毫不避讳的送了一床垫现金,以后更是不怕录音的约雷警官吃饭,跳上桌子恐吓。
当他被传唤以后,仗着自己背景硬,有村支书保护,在警局里毫不顾忌的拂盒饭,往杯子里撒尿,结果居然什么事都没有就被放了。
他杀人都是往河里一丢,像没事一样,断人手指更是家常便饭。
他派手下绑架市刑警队长的父亲赵尚志,冬天在河边找裸女拍裸照,虽然我不知道这个行为有什么意义,可能是警告。
他派杀手在有监控的电梯里公开袭击市刑警队长,派手下老莫灭门陪酒女,他从来不需要掩饰,一切犯罪都是公开的,最后还把一直给他擦屁股的村支书杀了,对这样的犯罪分子,我只能说一句,有种。
魏公子的手下,老莫,不吃鱼,吃包子,像雷警官口袋里的花生一样,他的口袋里永远有一个没吃完的冷包子,一看镜头对准他了,马上拿出来吃两口。
老莫的打斗方式也和雷警官一样,擅长以伤换伤,他对待自己和对待敌人一样凶狠,轻易就能毫无意义的割掉自己的舌头,而且也像雷警官一样,不需要去医院不需要缝合,第二天照样吃包子。
同样令人迷惑的降智角色还有:光天化日挖坟不怕曝光,因为一根头发砸了市刑警队长家的混混头目;不怕监控,看完叶问3就学习在电梯刺杀刑警队长,却一到关键时刻就留手,一定要等一个打完另一个才出手,明明可以用刀但一定要用脚踹的杀手组合;毫不顾及生命和身体,上门送人头的妹妹;以及不怕监控,坚持以身犯险录像的陪酒女,和同样不怕监控,衣服都不换一套就去偷取证物手机的女黑警。
然后就是扫黑除恶电影一贯的套路,坏人恶贯满盈,好人冤屈停职,突然机械降神,终极决战,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当然最后结局也没让我失望,一个村支书,在办公的地点,不顾安全和比如小偷起火等意外因素的情况下,把一面墙打通,藏了一墙壁的钱,仅仅用一张喷绘掩盖;以及一个正科级县公安局刑警队队长,在不需要纪委介入的情形下,将本县副处级副县长逮捕归案的魔幻剧情。
看完本片,对释小龙的转型感到欣喜,希望坚持下去,再接再厉,早日追上谢苗的步伐。
打黑,一部差点及格的网大虽然我很讨厌包贝尔老师,但是鉴于他前阵子拍了个恶搞喜剧所以我决定把讨厌程度往回调调。
这回熟悉的套路又来了,谁会不喜欢看包贝尔挨揍呢?
老打星焕发第二春,看不同的人暴揍包贝尔老师,这个套路,网友们很喜欢,请包贝尔继续努力在这条天选反派的道路上大步前行,等哪天被吴京揍了就真的是成了……希望包贝尔老师在这条挨揍的路上坚挺一点,持久一点……也希望包贝尔老师别演别的类型角色了,在舒适圈里躺一躺……熟悉的打星做警察主角,口碑不佳没有观众缘的包贝尔老师演前期嚣张最后哐哐挨揍的变态反派,公式化的剧情,脸谱化的角色,一堆从狂飙东北警来的出彩配角(还有个少年包青天2里那个就为了给爱人放个烟花的屠村狂魔),再加上教科书级别的刻板印象,一塌糊涂的剧情,转折,反转……总之就是除了硬桥硬马的广角打戏真就一无是处……还有释小龙的演技被包贝尔老师吊打,但包贝尔的变态演的有点过了,收着点就好了,都这么脸谱化的反派了就别整什么人物弧光了,强行加“为了给亲爸报仇所以要报复整个村子的人结果亲手杀了当年的杀父仇人之后被老妈告知杀父仇人才是亲爸无能狂怒捶桌”的剧情并不能表现出来剧情反转和造化弄人的感觉,只会让人觉得这是编剧被一边敲着蛋一边写出来的脑瘫剧情……看见释小龙,准备空了再把乌龙院和旋风小子啥的再看几眼,当年朱延平也是拍了几部能看的片儿。
前阵子释小龙还导了一个醉后一拳,无力吐槽……还不如这个……这个导演很聪明,先拍谢苗,再拍释小龙,搞一个东百警察宇宙是吧,回头再搞个xx联盟,把计春华他们都搞过来演反派……看到这些人还出来拍戏还是很感动的,期待以后看见雷阳和李红旗一起揍包贝尔老师……ps.当我知道释小龙和郝劭文没有在一起的时候我就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电影《打黑》,更多的是打。
全片中,感觉就一个警察释小龙,一个能打的警察释小龙,一个不需要帮手就能单挑黑帮的警察释小龙。
一路开挂打到底,剧情中打完后,所有的挂彩基本很快就消失无痕。
为了推进释小龙的打,本是个简单的剧情,又非要整点没头没脑的分叉剧情,看上去,有内讧、有伦理、有亲情、有反转,还有内奸,很多分支剧情非常突兀且不合常理,比如男徒弟跟踪后咋了,以为他挂了,结果他又回来了。
可能更多是为了弥补主线的单薄。
整个案情压根都不需要借助其它手段破案了,可能重点就是怎么抓人归案。
另,演反派似乎更适合于包贝尔。
卧槽,倍速看了半个小时,感觉真真的是成儒老师附体儿,三如加身浑身刺挠,我估摸着你们剧组但凡有一个正常人也写不出这个剧本拍不出这个玩意儿啊,一个村霸敢那么明目张胆的杀警杀警属,要不你们问问剧组里的湛江朋友吧,会不会把你们家市委书记和市长的祖坟给扬了😂另外,别让小释,噢噢噢不对,老释来制片主演了,不是低着声线说we are 伐木累就能做硬汉!
光头包,吃了一次红利,不要掉入舒适圈陷阱哦😘
《打黑》仍旧是走了《犯罪都市》的故事路线,正义的警察、蛮横的黑恶势力、隐藏在暗处的保护伞,但完全又不在一个层次上,甚至还不如谢苗的《东北警察故事》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是故事情节太脱离现实了。
释小龙扮演的警察跨地区办案就是师徒两人,到了当地也就是一个所长和一个被策反了的女警配合。
我们都知道警察队伍办案都是正义的群殴,且不说这上亿元且涉嫌黑恶势力的案件,就靠区区几个警察就敢参与?
包贝尔的反派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底气,靠一个村支书、一个副县长就敢和政府对着干,动不动就啪啪人、割人家手指头,你这是坏人演多了,忘了自己在哪个乡镇了吧。
二是打戏太多太乱,且和剧情没有联系。
不论是释小龙开篇的自我展示,还是多次与包贝尔集团各位大哥的一一过招,基本就是为了增加观众肾上腺素的刻意之作,我要是犯罪分子,见了警察不跑,还要上去试试运气?
特别是释小龙这种以伤换伤的暴力警察,都先放我跑二百米了,还不跑,傻子吗?
中间雌雄双煞那场比较精彩,虽然也没啥大用,其他打斗基本都是释小龙单方面调戏对手,让你打两下都是给你面子。
最后就是选角问题。
并不是说释小龙不适合演警察,但他确实属于那种少年面相,很难和硬汉建立起关联,这算是先天劣势。
反派团队感觉导演团队是有思考的,例如在坏人赛道上独树一帜的包贝尔,但其他角色就太不对路子了,吃包子的钩子哥、网红感十足的强拆哥等等,不论你是拿个包子还是拿个钩子,都感觉表演太刻意。
李小龙开创了硬派武打动作片的先河,成龙诠释了动作喜剧的意义,甄子丹把暴力武学演绎到了极致,马东锡则在现实案件和强弱不对等的赛道上一骑绝尘。
所以释小龙要想在动作片上拍出自己的风格,我感觉没必要刻意的去模仿谁,否则连《犯罪都市》系列的平替也无法企及,还不如像谢苗一样看看自己的优势,找找合适的剧本,毕竟我们都有一个童年的情怀,还可以给这些过气演员一些试错的机会。
当然,机会也不多了,重要的还是真诚。
#推荐好看电影##电影《打黑》##释小龙##包贝尔#
不贬不黑这部《打黑》还可以,值得一看的主要是释小龙的几场打戏,一场是在按摩场所抓捕黑社会干部,很有喜剧效果。另外一场是释小龙和包贝尔在明太鱼场的戏份,冬日阳光斜射进入明太鱼晾晒场,两个浑身伤痕累累的人对峙,画面和意境都不错。不足的仍然是剧本和文戏,几个警察没有支持就能掀翻有伞有势力的黑社会,《狂飙》也不敢这么拍啊。《打黑》里包贝尔虽还是演不讨好的翻拍,表演仍然是那一套,但是被打得够狠,从敬业角度来说,值得钦佩。
JC办案能把嫌疑人打到啥程度?能不能暴扣太阳穴?掰断手指?撅折胳膊?抢过刀捅对方?为了观赏性强,徒手打拿武器的歹徒片段太多了吧?还伤害性不大。电梯里好几次杀手能干掉释,但是没动手。(动作设计有问题)释被包拿碗口粗的棍子抡脑袋上,不但没晕,还能起来反打?不符合现实情况。剧情没问题,但是结构有问题,伏笔埋得不自然,揭露也不自然。释朗诵腔喊装逼台词X2,也太low了吧?推动的动机不够,人物没立起来。但释和包演技挺好,也算是找到未来戏路了。同拳拳到肉的打戏,不如《周处除三害》、《目中无人》、《犯罪都市》。剧情逻辑不如《扫黑·决不放弃》。
节奏流畅,打斗精彩,电梯一段尤其是过瘾。释小龙暴打包贝尔足够解气。(7.5/10)
emmmm,剧情挺扯的,包贝尔演恶霸上瘾了啊,但好傻…武打动作还可以
挺血腥的,可以
包贝尔一度能和释小龙打个五五开也是逆天离谱设定,想学犯罪都市那样的冷血杀手,连皮毛都没学到,包贝尔戏路太窄没有什么能发挥的角色了,就只能把这种变态富二代一演到底了,释小龙比着谢苗差太远,但这片还能院线上映,贵圈的钱真好赚。
下饭好伴侣,尤其是节奏快打击感强,现实题材下看还有锄强扶弱和伸张正义的感动!释小龙身手不减当年,现在正是当队长的年纪啦;包贝尔我一下子没认出来,有点吓人;以及发现导演还客串了一段,印象很深的段落哈哈哈。
真的是降智电影
4星佳作,另外1星给疯批包贝尔。演了这么多烂片,终于找到自己的疯批定位了,虽说剧情什么的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是由烂转优值得鼓励。你说包贝尔是演技进化,还是本色出演呢?应该是本色袒露。挺好。
包贝尔在这条赛道上难逢对手,感觉他已经很收敛了
2024-131
纯男性电影,女性千万别看。本片整体制作挺精良的,成本不算低,情节尺度挺大,文戏叙事直截了当,且没有弘扬任何主义精神,动作戏的运镜有点甄子丹电影的味道了,一开始看着很新鲜劲爆,看久了有点疲劳。打戏最好就是少剪辑,少晃镜头,少用替身,清楚看到两个人的一招一式,就足够了,别整得太花哨,割舌头表现冷血也大可不必,太夸张了。释小龙不像谢苗那种耿直脸,感觉他的戏路更宽,可以尝试些亦正亦邪的角色,本片中形象还是太单一了,但演得很好。包贝尔终于找准了戏路,演全世界最令人讨厌的人渣可谓一绝,每一次出场都那么招恨,人物内心比他那顶假发还丑陋,没有任何优点可言,演得不错。英语字幕居然各种fuck,其实这在美国也算是R级片了,都说生不逢时,如果释小龙和谢苗今年10岁,也许会成为世界级的功夫童星,被好莱坞拉去祸害了。
不管什么片子,我最烦主角莫名其妙的装鼻
尺度还挺大的,文戏很薄弱,而且释小龙的人设立不住,一个人出警?包贝尔不像演的。。释小龙电梯一战封神,打戏一如既往的好看,赶紧和谢苗和这导演合作,整个大的
打戏上大分,近几年动作片终于重新崛起了。虽然故事偏弱,比较模式化,但打戏值得一看。
全员用力过猛 能没有劲吗 释小龙这造型有突破 但没有谢苗帅
包贝尔适合演坏人,比演喜剧好多了。
希望以后可以看到谢苗 释小龙 蒋璐霞的梦幻联动 携手共破大案 再暴揍包贝尔
很爽
剧情老套,也就打戏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