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学就知道谢苗这个人了。
当时我们的学校放电影,是李连杰主演的新少林五组,里面有个精彩的片段,就是谢苗用筷子夹了个苍蝇给自己加餐的镜头。
当时感觉酷毙了,于是中二武侠迷的我,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表演了好几波空中夹飞蝇的绝活,虽然没成功,但为了展示自己身怀绝技,我便悄咪咪捉了一只苍蝇绑在了筷子上,随后趁着大家伙不注意露了一手,最后也学着谢苗把苍蝇给加餐了。
众同学深以为奇,觉得我天赋异禀,身怀绝技,于是便有一大波小屁孩尊我为大哥,对我唯命是从。
当时的小孩子可真好骗啊。
可以说,在我们小学时代,武侠风一直是男生们的主旋律。
我们扮演过乔峰,扮演过郭靖,扮演过步惊云,最搞笑的是,我还搞了个赏善罚恶令。
当时因为深受侠客行影响的缘故,我与另外一位好友用硬卡纸做了一套令牌,照着电视剧里的样子画出令牌,每天放学会去到各个班级,派发我们的令牌。
接了的算是入了我们的帮派,不接的就是我们要铲除的异端了,当时加上自己学习成绩好的缘故,号召力极强,在我们年级了都算是一个响当当的小团伙。
可以说,小学时光里,我用武侠统一了我们小学的江湖。
可小学毕业后,武侠风渐渐也开始没落了。
武侠电视剧开始走下坡,武侠小说也渐渐被网络文学所替代。
甚至武侠电影也看不到几个了。
印象里最深刻的一部武侠电影,还是好多年前李连杰的霍元甲了。
李连杰这个人我是十分喜爱的,他的功夫片干净利落,出手行云流水,看他的打斗,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
在我心目中的武打明星里,他是goat级别的存在。
当年那个小谢苗能跟李连杰这样的功夫皇帝搭戏,我个人觉得谢苗的潜力比之另外几位童星释小龙,曹骏等还要好的。
但奇怪的是,谢苗后来哑火了,跟随着一道哑火的,还有中国武侠片电影市场。
武侠,确实落寞了。
再看到谢苗这个演员的时候,已经是2020年了。
当时是在短视频刷到了辛弃疾的故事,这才发现视频里的主角,长得有点像小时候认识的一位童星。
一搜结果,确认是谢苗无疑了,再看原来是有拍电影的,不过是部网大片。
但还是抱着好奇心看完了,毕竟辛弃疾可是个了不起的角色,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鞍马定乾坤。
作为历史人物控,也想看看他的故事改编上荧幕会是怎样的。
不过一看谢苗的造型人就麻了,我承认谢苗确实长得很硬朗,但造型下来,怎么看都没有文人风骨味,看起来更像是个火头兵。
这个把我心目中那位醉里挑灯的大英雄形象毁的有点惨。
本着吐槽的心还是看完了,好在剧情还是符合辛弃疾抗金的那段超神岁月,尤其是一人一马单挑金军大营的戏份,打得酣畅淋漓,这才稍稍对这个演员有了好感。
他不适合辛弃疾这个角色,但他的武打动作确实是无可挑剔的。
兴许是这部电影让网大导演们看到了谢苗身上的潜力,于是在22年又出了一部目中无人。
这部电影确实有惊艳到我。
一双错骨手,一把听风刀。
一招楼兰斩,十步杀一人。
瞎子捉刀人这个角色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一般。
沧桑,流浪,剑客,复仇。
若是放在西部片,他高低是个荒野大镖客。
若是放在黑泽明,他绝对是椿十三郎级的高手。
若是用游戏人物来形容的话,第一眼,这很亚索了。
打斗干净利落,台词简单凝练,一看就知道,属于古龙的快意恩仇江湖它来了。
我记得片中最燃的部分,是谢苗挥刀斩出一团火焰,一开始以为是特效,后来才知道这是真的。
这一刀,斩出来的是我童年那炽热的大侠梦。
昨晚看得目中无人2,故事依旧延续了之前的风格,简单干练的台词,酣畅淋漓的打斗,配上文戏暖心的剧情,可以说,将人物刻画的很饱满了。
最后的一人单挑几百人的雪中大作战有点重复了第一部的套路,但依旧很精彩。
与大BOSS的对决还是很干脆的,不像其它很多片子那样的坏人死于话多,或者好几次打残不下终结死手的。
这部戏里的打斗,但凡是给我一个必杀的机会,定叫你身死道消不可。
就是这种干脆利落的手法,看着也让人直呼,真他吗过瘾啊。
在武侠片早就没落的年代,谢苗确实让我那颗早就尘封了多年的武侠道心渐渐点燃起了一团火。
这样优秀的动作演员不多了,谢苗不红,天理难容。
谢苗的电影最近看的比较多,目中无人、东北警察故事1、2,辛弃疾,整体就是觉得有点类似于其他人都飞黄腾达了,就他还在做苦力。
他之前的作品都是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确实武打动作很漂亮、很犀利,但在拍摄技术提升的今天,还需要多少有真功夫的演员去表演动作戏,值得商榷。
成龙老矣、李连杰废矣,甄子丹叶问后无佳作,吴京转行科技致胜,新生代武打明星曹骏、释小龙淡出,目前只剩谢苗了,也成了独苗。
没有选择上院线是明确的选择,本部电影与第一部比起来并没有超越很多,虽然不至于很失望,但是确实没有超过我的预期。
从文戏来说,我看简介以为是成瞎子帮全家被灭门的张小渔报仇,实际上却是帮张小渔的流浪同伴报仇,动机不是那么强烈,而成瞎子与张小渔的情感升温过快,并没有很好的表现出为什么成瞎子对她从驱赶转变为同情呵护。
从武戏编排来说,看过《座头市》系列朋友都知道,很多部座头市开头或者里面都安排了赌场戏份,而几场打斗和最后的大杀阵也很有日本剑戟片的风格,并且最后杀阵戏中间使用了几个慢镜头,将本就没有第一部结尾那种压迫紧张的氛围更是冲淡不少,没有一气呵成,冲破胸中压抑之感,而且我觉得本部苗哥打戏并没有第一部迅猛刚捷,但是总的来说几场打斗戏的编排还是可以看出动作导演飞哥与苗哥的用心。
最后就是布景风格更趋向唐风,特别是张小渔幻想到了长安街头的场景更是有了《妖猫传》的几分色彩,本部场景布景设计更符合唐朝时代背景,不至于像第一部最后葬礼布景让人诟病倭风严重,这是很大的提升。
可能是第一部观众对于文戏弱或少的评论过多,杨导在本部编剧时偏重了文戏比重,却将本是动作电影的紧张酣畅分散不少,而且几场打斗戏的设置不像第一部都是为了酒家女报仇而设置,几场捉拿犯人的打戏虽然精彩却与替张小渔报仇主线无关。
我认为既然是中小成本动作片,应该还是走《东北警察故事》《目中无人1》的动作为主,文戏为辅的固有路线,以视觉刺激掩盖文戏不足,单纯以动作打斗吸引观众,印尼的《突袭》和他们团队随后制作的《嗜人之夜》《爆头》就是此中佳品,文戏几乎没有,以打斗填满全片,却也不失趣味,观之让人血脉喷张,意犹未尽。
本片风格更像是《座头市》与《带子雄狼》的结合,更偏重于剑戟片风格,作为港式动作电影迷的我,希望团队能跳出模仿怪圈,逐渐形成自己的新武侠动作电影风格。
目中无人2 (2024)7.32024 / 中国大陆 / 动作 武侠 古装 / 杨秉佳 / 谢苗 杨恩又
文 / 龙伟平把“侠”字拆开,是两个“人”和一个“仁”。
意思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心怀“仁”意,用武艺去保护一个比自己弱小的“人”。
这便是“侠”之一字最初的含义。
然而如今能够读懂“侠”道,理解“侠”道,拍出真正“侠道”韵味的电影是少之又少。
回顾近几年的武侠题材影视作品,《目中无人》系列,算是近年来叫得上号的优秀武侠作品了。
《目中无人》第一部,作为一部低成本网大,在豆瓣获得了7.1的高评分,这个分数在整个影史不算什么,但在一众评分不超过5分的网络大电影中已经是鹤立鸡群的存在了。
能够收获这么好的口碑,毫无疑问,这个系列作品肯定有其出色的地方。
网大大多投资都非常少,说到低成本,很多人的刻板印象是粗制滥造。
然而投资少,并不等于粗制滥造。
虽然客观条件不足,但主创团队对剧本和分镜的打磨,弥补了场景和特效的不足,也更加足以看出,主创团队的用心和对武侠题材的热爱。
一个尊重作品,用心打磨的团队是值得期待的。
《目中无人2》是系列的延伸,也是系列的创新。
整部片子的呈现的效果让人惊喜,大主题上依然是一个快意恩仇的故事,脉络清晰,节奏快,毫不拖泥带水,打戏动作过瘾。
武侠意境极佳,像是学生时代在书摊边翻看那些精彩的武侠小说一样,个个人物跃然眼前,短短70多分钟塑造了一群丰满的侠客形象和一个刀光剑影的江湖。
所谓“请从绝处读侠气”,意思是,“侠”之一道,往往意味着绝境与牺牲。
《目中无人》系列就很好的证明了这句话,系列第一部的故事,就充满了各种绝境。
一个小人物被有权有势的大家族灭门,复仇无望,小人物的尊严和人权被权势踩到淤泥里。
这时候,男主“成瞎子”挺身而出,他本是一个“捉刀人”,却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迎着种种阻碍而上,最后帮一个孤童在这不公的乱世里讨回了公道。
侠道艰难,没有卓绝的武艺和必死的决心,很难走到底。
不是所有人都担得起一个侠字,有人有权有势,却为非作歹,有人人微言轻,却心怀侠义。
当公道和人心不成正比时,这时候最能体现侠气。
狠绝、凌厉、痛快、热血、遗憾……在短短一个多小时里,我看到了溢出屏幕的久违侠气。
在第一部的基础上,《目中无人》第二部,可谓全面超越了第一部。
无论是制作水准,还是剧情中的绝境,都比第一部还要好。
如果说第一部展现江湖快意恩仇,第二部则展现成瞎子卸下光环后的鲜活血肉,武侠男主不止刀光剑影招招制敌,也有鸡毛蒜皮苦乐哀愁。
成瞎子偶然情况下救下了惨遭灭门的张小渔。
在孤儿小渔的软磨硬泡下,成瞎子无奈将其留在身边并教其本领,小渔也等待着时机准备复仇……侠客大叔和小萝莉一起闯荡江湖,相知相惜,萌点和看点都很足。
第一部的成瞎子因为一碗酒帮倪燕讨一个公道,这一部的成瞎子为了一个被灭门的小女孩小渔以一敌百。
第一部的成瞎子演绎的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第二部则更多聚焦他的内心世界,更加颓废和丧,也更加有人性的味道。
说到演员方面,谢苗饰演的“成瞎子”算是近年来最亮眼的一个角色了。
作为一个残疾捉刀人,他冷酷的外表下,藏着一颗侠义之心。
眼睛虽盲,但心却雪亮。
很多细节都在谢苗的刻画下入木三分,相信未来的他一定能在大银幕上演绎更多复杂的角色。
除了谢苗,让人惊喜的还有在电影《人生大事》中饰演武小文的小演员杨恩又,这次她在《目中无人2》中饰演的被灭门的孤女张小渔。
从闹腾的武小文,到《异人之下》中的吕欢,再到《目中无人2》孤女张小渔,小小年纪的杨恩又对各类复杂角色的把握都很有天赋,既能逗人开心,也能演绎悲情,杨恩又演技又有突破。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作为一部网络电影,《目中无人 2》一点不比院线电影差,片子里很多场景都是实拍,冬日山涧、荒原骑马、夜晚篝火,既展现了纯正武侠风味,让人看到那个江湖的背影,毕竟真实的场景,才是造梦的基础。
世道不公,黑白颠倒,欺负弱小,逼良为娼。
在黑暗遮天蔽日的地方,需要“侠客”以身为剑,劈开黑压压的天幕,还世道一点光亮,这正是武侠片存在的价值。
作为成人童话的武侠片,只要侠义精神不灭,只要有人还热爱着武侠题材,总会有再现辉煌的时候。
(本文首发公众号【龙伟平的故事屋】)
三星是因为对网大标准降低,这片要是真上院线我只能给打戏和布景二星。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铲除恶事本是侠义,停留在救人报仇层面上就无端矮一头。
哪怕两部没有明显连续的时间线,也不能解释成瞎子这个人行事原则的前后矛盾,主角的精神内核可以是受创的、模糊的、摇摆的,但他得有,仅仅说他是个好人是不够的。
续集相较第一部资金肉眼可见的充裕,但在剧情编排和人物塑造上却大幅度退步,很简单的文戏讲的拧巴又无趣,和张小渔之间的羁绊也缺乏情绪和逻辑的合理调动,反复提到的眼睛和长安本来都能作为牵引情绪的关键词,实际都没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全片剧情一直靠女孩执着报仇来被动推进:男主闭着眼睛演一个倔强的瞎子,女主瞪着眼睛演一个倔强的孩子,俩倔驴各讲各话,从片头到片尾各自的想法都没一丁点动摇,所以结尾小女孩半路跑回去复仇成乙又又叕赶回去救人的时候真的让人感觉非常疲惫。
两个人相遇相处后双方都在思想和情感上毫无寸进,那这个系列的定位相较于《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情感救赎,可能更接近《伸冤人》那种类型爽片,那么不如学伸冤人的商业叙事结构,精简一下文戏,把经费用在多请几位优秀的武术指导上,高潮的围攻戏份真的需要好好编排一下,拍的太刻板乏味,完全丧失了设计美感。
该片唯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火焰双刀展开的那一瞬间,然而这个唯一有趣的对手下线和出场一样突兀,仿佛是为了炫技而硬塞进去的一段。
另外吐槽一下,小女孩说自己是逃难的,逃难的孩子怎么可能因为吃的是蛇就吐出来,逃难途中物资匮乏死亡率高,蝗虫敢冒个头都能被逮着吃了,沿途的树叶树皮都能给扒干净,影片里对唐代社会疾苦的展现仅限于男主提到的战争和女主提到的逃难,没有任何其他相关联的镜头,如此这般,还不如不提。
两部一起说吧,算是国内网大天花板了,尤其打戏拍的非常精彩,武侠内味儿也拍出来了。
个人心里1>2。
第一部虽然肉眼可见的穷,但故事很紧凑干练,与主角形象、个性也相得益彰,整体性好。
整个就是一个侠客伸冤人,武侠版丹泽尔华盛顿。
第二部投资加强,连下的雪都逼真多了,电影质感是拉起来了,但整体性差了。
老少配是很经典,但太容易预料到故事走向,短时间内要建立起两个人之间非常深的情感是很难的,做不好,观众就共情不了,故事和角色就失去立体感。
第一部快意恩仇,主角问过同伴,我要帮的这个女人漂亮吗?
我是瞎子我看不见,我只是觉得这事不公,我要管。
这就是很侠客的作风。
到了第二部,主角舍命是为了这个孩子,从“对事”变成了“对人”,叙事难度就大多了。
其实如果继续沿用第一部“伸冤人”形象,主打一个快意恩仇或许会更好一些。
那个男人又回来了!
那个走路跌跌撞撞,嗜酒如命,看上去病恹恹的,刀不离背的瞎子,又一次和我们见面了。
他不是冷酷无情的傅红雪,也不是嫉恶如仇的柯镇恶,他是“捉刀人”成瞎子。
在当今的电影类型片中,真正能称得上“好看”的武侠电影,可以说凤毛麟角。
正如在《目中无人》的武侠世界中,成瞎子也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那样。
从1到2,成瞎子不仅仅闯出了一个捉刀人的江湖,也以一己之力,让这部电影在武侠片最最黯淡的时刻,为所有热爱它的人带来短暂的光明。
“驾驭”成瞎子的男人名叫谢苗。
在当今的中国电影圈,这个名字可谓一股清流。
无论在《目中无人》还是《东北警察故事》中,你永远都可以看到谢苗一个人勇闯龙潭,和坏人打打杀杀的镜头。
他是铁骨铮铮的硬汉,亦是有血有肉的男儿。
可以说无论古装还是现代,你都能从他身上挖掘出中国传统的侠义之道。
然而在《目中无人2》里,成瞎子却比之前颓废了不少。
这使他看上去不像一个侠客,更像一个单纯的赏金猎人,又或者更像一个普通人了。
小渔这个角色是个非常有趣的设定,绝非多余。
相反,她在塑造成瞎子的完整人格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成瞎子从一开始的拒绝到最后二人之间的相依为命,则成为这部电影剧情推进的主线。
小渔当然得拿出看家本领,来证明自己不是鸡肋。
当他俩滚下山崖时,机智的小渔骑在成瞎子背上,为二人指明方向,这个桥段使人想起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瞎子和一个跛子,在房子失火的紧要关头,相互合作,瞎子背着跛子,跛子给瞎子指路,最终双双脱离危险。
不知不觉,小渔已然成为成瞎子的“眼睛”。
可是成瞎子仍然嫌弃她,几次三番想要甩掉她,但都没有成功。
胳膊拧不过大腿,成瞎子终于同意收下小渔,还开始教她武功。
日子一天天的过,当小渔发现凶残的仇人出现时,一个大胆的计划产生了…… 原来,小渔并不想连累成瞎子,她只想一个人去报仇。
她知道这是一条没有希望的复仇之路,但她仍然决定慷慨赴死。
命悬一线的时刻,成瞎子赶来了。
两个人紧紧抱在一起,经过这些天的朝夕相处,他们早已像父女那样再也无法分开…… 一切真相水落石出。
先前成瞎子不断拒绝小渔,并不是真的“嫌弃”,而是害怕小渔成为他的羁绊。
这对曾经痛失亲人的成瞎子来说,显然是一种没办法再次承受的痛苦。
但在和小渔的相处中,他冰封已久的内心却悄然开始化冻,直到嘭地一声,这颗心再次跳动。
从这一刻起,那个“行尸走肉”的成瞎子死了,而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瞎子活了。
带着他的软肋,一个叫张小渔的小女孩。
于是“雪夜”里的那出“百人斩”,既有可能是成瞎子的绝唱,也有可能是将塑造一个全新的成瞎子。
正如先前所说,小渔的出现才塑造了成瞎子的一个完整人格。
在《目中无人2》中,我们也知道了成瞎子的更多“身世”:比如他是长安人,父母死于战乱等等。
尽管我们无法在院线中看到《目中无人2》,但这的确是一部春节档不可忽视的类型电影。
它既有传统武侠片的灵魂,又又为其赋予了全新的表达方式,塑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成瞎子”形象。
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大侠,就像欧美有超级英雄,我们也有自己的江湖群侠那样。
毕竟,武侠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内涵,而武侠片也曾经引发世界性轰动,甚至产生了一种文化潮流。
毕竟,当一个外国人问起你会不会中国功夫时,这也许并非出于一种偏见,而是货真价实的文化输出。
首先人物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在那儿,一会在幽州,一会看着地图跑另一个地方,硬解释吧我也知道他们为什么在那个地方,但就是对观众不友好。
二,成瞎子性格塑造与第一部有出入,分不清这段故事发生在第一部之前还是之后。
如果是之前,第一部开始的时候成瞎子捉的那个人官府要求是不论死活的,成瞎子只是卸了他胳膊和腿防止逃跑,没有杀掉,这一部开始就不由分说杀了好几个人,让人只感到暴力杀人如麻。
如果是第一部之后,成瞎子已经知道眼睛治不好了,还会继续捉刀攒钱吗?
三,感情铺垫不到位。
瞎子和张小渔的感情不到位。
第一部,可以感觉到成瞎子对那姑娘是同情、怜惜。
这一部,嗯…虽然篇幅很多,但就是总觉得不够。
说是被女孩的执着打动吧,女孩花了一个月从什么地方走回了幽州,这一段为什么不演呢?
直接就一个月后瞎子见到了女孩。
这也是这个片怪的地方,只拍结果不拍过程,主视角一会儿小鱼,一会儿成瞎子,大部分主视角是小鱼,那这一段就应该拍。
说是小鱼给了他温暖吧,也就只有成瞎子被烫伤女孩让他吃面那一幕。
四,女孩报仇的动机或决心不到位。
看了电影的都知道,她是为了给小草报仇。
一开始被杀的一家跟她没半点关系,也没有交代这家人跟反派的具体关系。
而小草可以是女孩弟弟,也可以是朋友,弟弟的可能性更大。
为了报仇女孩可以不顾自己性命,她肯定跟小草特亲,相依为命,之后应该加点女孩对小草的回忆来加深两人的感情,这样再不要命的报仇才跟说的通。
五,这个小鱼真的不讨喜。
最后没打招呼就自己跑回去了,连累成瞎子以寡敌众,要是瞎子就这么没了,她就是害了人最后, 再夸夸第一部,真是好。
看了好多遍,特别喜欢成瞎子。
希望3能好好拍吧,不要用那么多电影镜头了,不要炫耀拍摄技巧了。
一个故事,不管简单还是复杂,都得讲清楚。
第一部的瞎子真的很有涵养,也不说那么多脏话,嘴硬心软,一人走江湖,路见不平,侠者风范
难道报仇和杀人是武侠片这个不管濒不濒危的“物种”,童叟无欺,唯一的价值所在吗?
盲剑客的故事拍了那么多,其实对于所谓动作演员的表演本身,要求是最低的,因为眼都不用睁,也就无所谓眼神……我之前提过,现在拍古装,特别喜欢去故纸堆里找“生僻词”,一般还是个职业名词,江湖或庙堂的,好象找到了,就有了“专利”,或底气……实在不理解这种心态与行为。
盲剑客能比正常人武力值和观察力都更高,这似乎是不需要解释的,因为是此类故事的基础与底气,就好比轻功是不用解释的……但问题是,要是什么都不解释的话,那关于盲剑客故事的特色,甚至是新意,从何而来?
《目中无人》系列里的主角是个所谓的捉刀人,说穿了就是个赏金猎人,我觉得以下并不是较真,毕竟他打一个人,或者打几百人都能胜任,这暂且不去纠结……但他做这个捉刀人的活,具体怎么做?
难道也不能“纠结”吗?
古代的画像是非常写意的,除非长得非常有特征,或者是奇葩,一般是很难按图索“人”的,更别说一个瞎子。
问题是摆在眼前的,这画像是有盲文效果的吗?
就算这瞎子悟性极高,像港片中所说的摸纸牌上的点数,凭油墨的多少就能摸出来,同理,他靠摸画像,就能摸出人脸来……但接下来的问题是,你打斗时,可以听声辨位,你只要分辨敌人与友人,而不用管对方长什么样。
但你按图索“人”时,怎么判断对方长什么样,是不是画像中人?
是靠摸骨吗?
大街上一个个摸过来吗?
这么嚣张?
上文提过,这不是较真,而是给这个传统到不能再传统的盲剑客的故事,有一点思维上的衍生,不然所谓的创意,永远就停留在这么一个点上……老实说,当赏金猎人是无论如何都不适合瞎子的,除非他平时就在街边摆个算命的小摊,靠摸手和摸骨来赚钱,顺便摸个通缉犯,当然他手里的画像,还得是特制的油墨所画,有凹凸效果,再加上这瞎子对于笔墨人物画,与真实人脸之间的关系,有着超乎寻常的对应与感知。
另外,这所谓续集里添了个小孩,是个女孩,一心想报仇和杀人,虽然老实讲,以她的角色年龄,应该不足以知道报仇和杀人真正的含义。
虽然我一直认为王晶肯定是香港电影负面价值的代言人,无论在商业,桥段,噱头等零碎的方面,都谈不上有真正的才能和见识,但不得不承认像《新少林五祖》这样的电影,无论王晶在其中真正贡献了多少想法,整体还是值得打七分左右,至于《目中无人2》则只能再低两分。
不难发现,小时候的谢苗在《新》里被调教得很沉默,同时又早熟,眼中虽然也有杀气,但不会给人一种暴戾,更别说是无理取闹的感觉。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和李连杰当年的配合,不管是从感情,或者是动作方面来讲(虽然一开始,模仿《带子雄狼》里的人生“选择”显得很残酷,但那只是针对李连杰的角色,毕竟那时候儿子只是个婴儿,都还没到谢苗当年的年龄)观众并不会觉得这对父子非常残忍,或者说“家教”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和成龙很多电影里一样,是有趣,甚至是健康的……但《目2》中不是这样的,不管是这个小女孩本身的气质,以及在此片中所被赋予的人设,都是极端B级的,甚至四舍五入,跟片中的反派是属于一个级别的。
当然对于谢苗所演的成瞎子,不管他对于小女孩有多少所谓的态度转变,我也不知道他这个角色,内心到底在想什么。
《目2》中是几乎没有大人与小孩“并肩战斗”的场面,那这小女孩的加入,只是多了所谓的一丝文戏 的温情,老实说也没有多温……但请不要忘了一点,这部电影里的人设,最重要的还是瞎子,洪熙官不瞎,带子雄狼不瞎,那个什么不太冷的杀手也不瞎……那为什么这个小女孩,就不能是瞎子呢?
而且为什么她跟第一部的女性角色一样,就是念兹在兹要成瞎子帮自己报仇呢?
这算是跟《飞驰人生2》和《飞驰人生》的关系一样,换一下配角的年龄,然后让原班人马,把第一部的故事再拍一遍吗?
这算是有中国特色的系列电影新拍法?
很高级吗?
为什么这个小女孩,就不能是一个在行乞的瞎子?
没准也是个被拐卖,然后被弄瞎了,更方便获取同情,得到施舍?
这个女孩看起来已经认命,还特别会博取同情,但成瞎子希望她能找回自尊,同时还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教她剑术和武功,毕竟残疾人之间的武功传授,想来不管怎么样,还是应该跟一对“正常”人之间的传承,有所不同……而且自尊难道不重要吗?
不管是对于成瞎子,或者小女孩来说。
在一个武侠的世界里,难道只有报仇与杀人才是第一位的吗?
在此,都不需要与真正的法制精神进行思辨。
更别说,就跟廉政公署一样,从来就不是中国香港,或者说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自身的产物……这本身没任何骄傲可言。
不管是涉及到武侠,黑帮,还有警匪,法制,以及电影来说。
《目中无人2:以眼还眼》武侠版的“疾速追杀”,主题依旧是行侠仗义,不过相比前作斩立决般的正义。
本作加了些许“sheng mu”。
过多的文戏以及部分的“伟光正”,让本应痛痛快快的行侠仗义,变成因“软肋”而丧失理智莽夫,最终因此GG了。
综上所述:无论多么牛逼的人一旦“软肋”被拿捏了,也就凉凉了。
观后感:相比“还我狗命”大侠的杀伐果断,“目中无人”的大侠反而优柔寡断了。
🤣
看打架就行了。开篇第一场打斗的甩刀非常像座头市,但是特效炫技成分过多,不如座头市动作干净爽利。另外,个人不喜欢加入小孩角色来推进剧情。
杨又恩真的很有灵性,皮又舍不得打,任性又懂事的小孩,她真的演得很好。谢苗属于大器晚成吗?现在网络大电影要超越院线了吗?
“新少林五祖”!
《目中无人2》可以说是近年来武侠电影最令人惊喜的青年作品。影片以谢苗饰演的“战神”成瞎子为主角,不同的搭档构建独立的故事,堪称武侠版的《疾速追杀》,小制作完成了令人惊艳的大效果。简洁的剧情,扎实的武打,精致的画面,还有演员们可圈可点的演技,都绝对是配得上大银幕的精良水准,谁看了都得惊叹一声导演杨秉佳和演员前途无量。2024.2.10网络
就是你啊 不拿群演当人?叫@谢苗是吗?活该你糊穿地心!
垃圾 踩人头
抄袭这个杀手不太冷,又没人家节奏好,也没人家塑造人物好,演技也比不上。
不比伸冤人、小人物、养蜂人、惊天营救之类的差。
认真又无趣
和第一部差远了~大失所望
整体只能说是及格!好的演员被导演编剧摄像剪辑给耽误了!谢苗的打戏确实是不错!值得加五星!恩又真的有灵气!再加三星!反派和配角很是猥琐!减一星!导演对于电影的语言没有什么特别的研究,对于大场面的调度和安排也可说是毫无章法,完全不会抓观众啊!减一星!剧情是真的俗套且不严谨,编剧真的不行!减一星!镜头和剪辑真的不咋地,完全体现不出谢苗和恩又的特点,也毫无艺术感觉!减一星!整体风格真的很像在看日本电影,尤其是服化道!再减一星!
2是真的比1要好很多。当然杨恩又小朋友为本篇增光了很多。剧本脱胎于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剧情套路,小女孩为报仇与绝世杀手搭档,学杀人技,报仇失手,瞎子孤身犯险,拯救小女孩杀尽恶人,最后身死。连大反派嗑药癫狂滥杀的人设也和杀手里昂的反派一样。故事套路几乎一模一样,杀手里恩是智商欠费,成瞎子是盲人,都各有缺陷,小女孩都是机灵鬼,弥补短板,有模有样,但终究离成手相去甚远。结尾百人斩的处理,还是网大气质,就是一个不留杀个痛快。大反派的刻画始终差口气。不但动机不明,而且表演也很拉胯,和加里奥德曼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还不如那个2号反派,很有戏的邪魅样子。癫狂大反派一定要智商很高,且有点艺术气质的,比如奥德曼对古典音乐的痴迷,杀小女孩一家的时候陶醉于音乐节奏里的癫狂让人印象深刻。人物就灵动。这个反派完全是模糊的
男主演片场霸凌群演
没有第一部那么惊艳了。尤其是最后的决战,纯粹的硬砍硬杀,光有爽,缺乏合理性,有点失败。不过谢苗能不能再拍点武侠片啊,武侠传承就靠你了。
跟第一部差不多的故事模板,动作戏依然很漂亮,就是文戏还略显青涩。这一部是削弱了男主的战力,没那么无敌了,带火双刀那个很帅
留白氛围还是看第一部… 大叔配萝莉是一种免于性压力的权力感,万金油式原直男一个英雄梦的搭配。武侠片得下雪啊,这么多冤屈,得下雪!
国内武打戏的未来就靠谢苗了,打戏精彩,畅快淋漓,和第一部一样,女性角色都很漂亮,但总是那么打酱油,就很迷惑参演的意义,主角就这么挂了应该是没有3了
有点像座头市 还有点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味道,情感线讲述的不好,导致煽情的地方根本没法共鸣,有几处镜头语言也交代的不清楚 几处硬伤错过了打造国产武侠ip的机会
那些提“不太冷”的,请你们看清楚,这是父女情,不是lian童
延续了上一部侠客对抗贵族门阀的模式,风格上则杂糅了中国传统武侠片、日本剑戟片、欧美西部片等多种风格,打斗干净利落,一气呵成。当捉刀人有了牵挂,就再也不是捉刀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