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城动漫皆后宫的时代背景下,愿意讲故事的人少了,乐意看走光的人多了,于是这么一部逆时代潮流的动画着实地吸引了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部非主流动画的现状也叫人惋惜:制作方玩弄声优的丑闻、动画止步于17集、psp游戏发布2年未汉化、网上没有分集剧情介绍、动画剪辑中极低的出镜率。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在恋爱随意链接中,作者所投影的理念也同样纷繁复杂。
叙事背景上,作者用祥和欢乐的校园生活背景衬托风船葛(幕后黑手)施加的随意异变(人格交换、欲望解放、时间逆行、感情传导),在两个反差背景下以忧郁的主基调穿插欢乐的插曲,是少数能叫人抹着眼泪笑哈哈,苦中作乐的作品。
叙事模式上,以随意异变模式分类,以17集讲述了4个章节的故事,难以预料的各章节结局和不落俗套的剧情走向对观众的好奇心发起了极大的挑战。
一般的作品往往只能在故事情节上出人意料,而本作中,仅5位主人公,我都猜错了人物恋爱关系…人物刻画上,作者通过主人公八重樫太一的第一视角,与文化研究部成员从相识相知到相濡以沫.人物的全貌随着故事发展才图穷匕现,紧凑的剧情和紧张的气氛把握得恰到好处.作为一部有思想的动画,在看似头脑简单的人物内心自然有着不简单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在黑历史折磨和随意异变的戏弄下,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身体、思想不再是隐私的时候,信任的危机也浮出了水面。
信任是贯穿动画各章节始末思想。
文化研究部的5人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成为部员也都是基于机缘巧合或被逼无奈。
就像believe中也有lie一样,表面的信赖早已千疮百孔。
本着人性最基本的防备心态,而面对自己内心却被一览无余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随意异变就成为了谎言终结者(同样也是傲娇终结者)。
恐惧的从来不是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而是要面对捉摸不透的人心。
在这样人心惶惶的氛围下,主人公迎难而上,巧妙得利用随机异变化解异变所带来的问题本身,也抚慰了折磨下同伴,更是获得了自我的救赎。
在信任的基础上,巩固友谊,抱得美人归。
silver link的动画,几乎是清一色的后宫喜剧,而本作算得上转型了吧(对后宫的界定:好感对象≥3)。
本作在画风上的确不突出,给人一种预算十分有限的感觉。
但是师从新房的大沼心并没有让人失望,最后的答卷还是让我十分满意。
我对声优了解有限,不敢班门弄斧,简单提及一下丰崎爱生,以表明对文章没有懈怠…“我曾今吧你当作过自慰的对象”,这句有特殊技巧的表白成为了本作超出作品本身的影响力(类似笨蛋测试召唤兽中的FFF团、秀吉)。
当女主角以同样的表白回应时,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我相信,无论是初入情场的新手,还是久经情场的老手都从中学到了不少。
能看到这里的读者真是辛苦了,但看完本作动画绝对是轻松的。
本着只字不剧透的理念估计也没人能通过此文了解了多少剧情,况且该动画也没有分集剧情介绍,所以希望大家务必看看这动画。
嘿_小强14jun.25
.............................................................................................................
这部校园奇幻恋爱番简直太对我胃口。
主角团的设定与中后期的胃疼情节让我不禁联想到一月份看的《Just Because!》。
但相较与《Just Because!》里对角色感情那般细腻地描绘,这部里则主要是通过讲述主角团之间经历的一系列奇幻事件,使角色因各种内外在原因而产生矛盾与痛苦,和这一切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最后大家如何齐心协力克服这一处境来侧重展现角色的蜕变与成长;这部番也都将这些演绎得很出色:角色之前的经历与遭遇让每次事件所产生的烦恼都显得自然而合理,说教的时候看着也不会感觉太空洞,都是大家敞开心扉真情实感的流露才使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不是哭哭闹闹随便讲点大道理糊弄一下就完了。
另外个人觉得这番的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把青木塑造得太路人了。
相比于其他四人,青木对整体剧情的推动显得微乎其微,更多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以吐槽来缓解气氛的搞笑配角;在时间倒退事件中,青木得以重新审视并肯定自己对唯的感情,要是剧里前前后后能多一些正经的戏份去体现他对唯的专一,个人觉得青木最后肯定会是一个完全不输太一魅力的角色。
另一边,稻叶儿最后与太一的比翼双飞倒是看得我一本满足。
比起腹黑的伊织,我更希望看到最后陪在太一身边的是真正喜欢他的稻叶;虽然伊织的表里不一很大程度上是家庭原因造成的,但我个人是不大喜欢这种表演型人格。
相比之下,可攻可受的稻叶身上展现出的反差萌就太讨人喜欢了,与稳中带皮,皮中带稳的太一也显得再般配不过了。
一部B站上播放量300万都不到的冷门佳作。
不知是不是摊上了当年震惊业界的声优丑闻,导致许多人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这部作品以及恶意差评之类,这番豆瓣上的评分也不高,原本要出的第二季也黄了,真觉得怪可惜的。
平心而论这番的制作属实顶:17集下来作画几乎没有崩坏,一共就17集,OP&ED还随着每次事件的变化换了三次,每次的下集预告剪辑得一股大片既视感。
现在想想,是不是也算遭报应了呢?
本来不打算评说老番,这次谈论《恋爱随意链接》,到底还是因为这个动画“太有意思了”。
谁叫它是是轻小说衍生的动画?
既然很有些嚼头,就让我们大家来看看吧。
首先对以这个题目,又有一种译法叫做《心灵链环》,似乎从全文内容看,后者概括的更好,而前者比较简明易懂。
所谓恋爱,虽然有之,总觉得并非最为总要的东西。
不过广大观众朋友乐于看恋爱,这是本番的一个元素看点,甚至能作为串联动画好几个组成模块的线索,也就不能等闲视之了。
然而你回去看,仍旧可以知道,每一个模块主要并不是讲什么恋爱的事情。
嘛,动画究竟是动画,依旧遵循着约定俗成的规矩,有老好人为了他人牺牲自己的太一、腹黑机智骄傲强势的稻叶,娇小可爱还是无数少女的桐山唯、懒散而又小色情的青木,遇到一些青春的烦恼和心里的创伤的故事,相互关心帮助,用无私的友谊拯救同伴什么的等等不多说,无论任务和剧情走向,不还都是一些标准配置的东西么?
(作者网络评论员赵小航)哎,不过即便是三元次,我们身边“俗套”比比皆是,也没办法计较了。
那么既然这样,老鸟你还为什么评说如此老番呢?
我的回答是:因为看起来很不合理而又似乎很合理的设定。
硬要说的话,我可能会把《心连情结》归类为心理学探寻类的动画。
二元次本就是一个理想的设定,认真你就输了。
这里故事发生在一个比较小的圈子里,尽可能的排除了过多的干扰。
几乎所谓“文化研究部”就是一个实验室。
只不过主人公从实施实验的人变成了被实验的人,如果你被当做实验的小白鼠,并且合理合法,你将作何感受?
是不是不太敢想,那么我们在实验台上,对小白鼠们做的种种都是合理合法的。
仅仅是因为实力决定一切么?
那么至少在动画中,基本上就是这样。
主人公们对于所谓的风船葛,毫无放抗之力,只能按照他的要求活动。
(如此实验也甚不仁道,真佩服这些声优们,在奇葩转换中还可以应付自如。
)不过小说出来之前,你也许还真的没想出来过这玩意儿穿造力和想象力还真是个好东西,奇葩设定也能引人入胜,就像现在正火的《暗杀教室》。
谁叫大家都审美疲劳呢?
(作者网络评论员赵小航)小说已经出到了第7章乃至于第10章动画还是4部分的样子,这样也不要紧。
姑且从动画那些心理学和精神学的现象,我们可以发反思自我。
最能感动人的反而是最简单而真挚的情感,最普通最实在的行动。
热情而不单纯、善良却又笨拙,这不也是曾站在青春路口上的我们吗?
人格互换:我们用什么来识别彼此呢?
首先还是外貌和肉体。
三元次中,用唯物主义观点看,我们的精神是依附于肉体而存在的,即无数神经元写作的结果。
因而“感同身受”只是在相似的境遇上,如你做了过山车我又做了过山车。
于是我对于你的境遇感同身受了。
而这里直接互换身体,那么你就是那个“他”了,那么简直没有隐私。
欲望解放:这个没有那么玄乎,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也都有冲动的时候。
只不过文中的冲动不可抑制,这在三元次中叫做狂躁症。
动画中的主人公只是“被强制”患上轻微的精神疾病,比歇斯底里什么的要轻多了。
突然变成小时候:作者给了我们欣赏萝莉正太的机会,太一嘛,开主角光环免疫了外界干扰,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于是透视视角从平行角度转移到了时间轴。
心语传输:想什么别人可以听见,真要命。
从肉体上没有隐私变成精神上没有隐私了。
小说后面的没看(作者网络评论员赵小航)青春中的我们比先前很成熟了,但是实际上有很不成熟。
主人公们暴露的,实质还是青春期成长中的种种烦恼。
本番二元次中放的轻松的很,特意给我们无数搞笑无厘头的片段,以及林林总总的小色情的开心果。
对于这五个人,突如其来种种现象很麻烦 。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洪水和火山破坏了原有的村庄,却留下肥沃的土壤,留下生机给未来。
我们的主人公们在共患难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并且构筑了更加坚强的友谊,甚至解开了伙伴的心结,也得益于此吧。
有时候我们虽然看起了很无力,但是行动就会有所得。
我觉得不好的一点就是,作者把应该怎样做,甚至于怎样思考全都很详细的告诉观众了,于是几乎成了教科书一样的风格,作为观众缺少思考的空间。
在此之前先给大家普及一下弗洛伊德所创精神分析学派的基础理论知识,大家就知道为什么说风船葛神操作心理治疗了。
众所周知,弗洛伊德的第一部著作《癔症研究》里特别喜欢强调人的早年阴影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即”癔症“。
轻则缺乏父爱母爱,孤独寂寞,重则童年家庭暴力,甚至家庭性虐待,宅语中所谓的”黑历史“基本就是弗洛伊德所谓的癔症。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有癔症,但是很多都是在潜意识中徘徊,一般只有特定情形下才会激发此癔症,在深层潜意识中的意识很少会浮出到表意识上来。
弗洛伊德说过:“潜意识一旦进入意识,症状会立即消失。
”(《神经症通论》),所以在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派的疗法里,基本都将人们压抑到潜意识里的东西恢复到意识之中进行分析治疗。
(1)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
弗洛伊德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挖掘出潜意识中的症结。
自由联想就是让病人自由诉说心中想到的任何东西,鼓励病人尽量回忆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精神创伤。
(2)释梦(dream interpretation)。
弗洛伊德将梦境分为两层次:当事人所记忆者称为显性梦境(manifest dream-content),显性梦境并非梦的真正内容。
另一为当事人所不能记忆者为隐性梦境(latent dream-thought),隐性梦境中隐含更重要的意义。
心理治疗的目的,即在根据患者显性梦去解析其隐性梦的涵义,从而找出当事人潜意识中的问题。
(3)移情(transference)。
即患者对心理医生的情感反应。
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正移情是患者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患者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
借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进而帮助他解决这些心理冲突。
以上来自于百度百科精神分析学派治疗方法如斯,我们再来理解风船医生的治疗方法就不难了。
第一个疗程:移情法。
在剧中的表现模式就是交换意识,通过交换意识的方式来把病人的初期症状给体现出来。
患者们通过交换意识交换身体来察觉其他个体潜意识中的癔症,让潜意识浮现出来,并且移情到其他人身上,让别人感同身受,从而得到治疗。
第二个疗程:自由联想法。
在剧中的表现模式就是欲望解放。
通过解放患者一些下意识的想法和冲动,促使他们自由联想并诉说,推动他们把潜意识里的症状释放出来。
第三个疗程:释梦法。
在剧中的表现模式就是时间逆回,当然我们观众只看到了这群熊孩子小时候多萌多可爱,其实患者本人在时间逆回过程中本人并无意识,却是处于回忆,就似乎是梦境一样的阶段。
同时梦境中的一些潜意识的东西,比如伊织的人格分裂、青木的初恋代入、桐山的男性恐惧等等,也在外部展现给了其他伙伴。
第四个疗程:仍旧是移情法。
剧中表现模式是感情传导。
这个算是第一个疗程的巩固疗程,针对的就是女主角永濑伊织,那么我们回头个例分析的时候再回来看。
这些疗程基本都照应精神分析学派疗法,但是风船医生还有一个更妙的招:用患者治疗患者。
患者们都有癔症,或重或轻,通过把他们潜意识里的癔症提取放大出来,产生患者和患者间的冲突,从解决冲突而达到治疗以及加深患者间的羁绊。
群体中,尤其是文研部这个有爱和谐,拥有比较深厚感情基础的群体里,既然有冲突矛盾的产生,大家就不会对此视而不见。
在病人伤痛重现时候,群体中所有成员,病情或轻或重都对该冲突重视并且及时合理地解决。
当然这些都不能少了我们本月最佳小护士:男主八重樫太一。
男主也有轻度癔症:无畏而无谓的自我牺牲和拯救欲望。
但这在第一第二个疗程中一笔带过,男主基本已痊愈,而且男主木有黑历史。
而在所有疗程中,男主一直都是在积极配合风船医生的医嘱来治疗其他患者(顺便收后宫,把妹子),最佳护士当之无愧!
好我们再具体来看看风船医生的几位病号和病历。
1号病人:永濑伊织病历:1. 自我缺失 2. 恋母情结 3. 人格分裂早期病理分析: 其实伊织的三个病症都可以放一起分析。
在离异家庭长大,一直随着母亲生活,母亲为了伊织一直在不停的改嫁,一共换过5个父亲。
第二个父亲有严重的家庭暴力倾向,导致了伊织在长大过程中学会并精通于看人脸色行事,一旦不合父亲的意思不仅自己会遭到暴打,母亲也会因此遭殃。
长此以往,伊织每天都生活在面具之下,要成为别人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
久而久之,伊织就失去了自我,她有的只是和不同人打交道戴上的不同面具而已。
而由于默默的保护着母亲,不敢对母亲的再婚有任何意见。
个人认为她的这种心理是受母亲影响,因为母亲也是为了女儿的幸福自我牺牲精神强烈忍气吞声的角色。
所以到了后期心理感应阶段,表面元气亲近,实际毒舌腹黑的人格分裂是在所难免,所以对真实的自己暴露的害怕,最终导致黑化崩溃。
这里顺便说一下,由于弗洛伊德强调潜意识是平时表现不出来的,在第二阶段欲望解放中,实际解放的只是下意识的一个冲动而已,所以伊织是不会展现她实际黑化的属性的,反而在整个群体中,即使连男主都动摇了,都是完全在推动群体往正能量方向前进的。
风船医生治疗方法:第一个疗程,先坚定自我意识。
身体和意识交换什么的最容易让像伊织这样自我意识不坚定的患者迷失。
所以风船医师先嘱咐太一护士无论如何先稳住患者情绪,太一护士做到了,而且把伊织患者给攻略了(烧死!
)最后风船医生来了一招杀必死:上身伊织患者逼着她跳河自残!
然后告诉其他患者伊织患者伤重将死,谁去代替她死。
在和大家讨论了以后(顺便和太一护士调情了以后),伊织患者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是群体中唯一的一个个体,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谁也不能代替她去死。
当然顺便太一也意识到了替人去牺牲并不是什么高尚到能封神的行为,瞬间痊愈!
于是风船医生完成了一次双杀!
第二个疗程,没啥好说的,伊织在整个欲望解放中是最坚定坚强的一个,除了卖几个萌其实没啥存在感。
第三个疗程,风船医生通过时间逆回疗法,逼着伊织患者去回想自己童年受阴影的经历,同时也在伙伴中反应出来,从14岁开始就是一个特别懂事能干会看人脸色情商超高戴着面具生活的孩子。
这时候正好妈妈触发了一个事件:把有家暴的后爹重新带回家。
于是在同伴的随同下,伊织患者回去和妈妈把心结打开了,她可以卸下了为了保护妈妈而做一个乖孩子的面具。
与此同时,她也做到了能够正视自己的过去,说出了”正因为过去的各种事件发生的交集才有了现在的我“这么具有哲♂学意义的话,更加加深了”永濑伊织“这个自我的肯定。
第四个疗程,依旧是移情,这次是为了永濑伊织的特别疗程。
因为永濑伊织的癔症最严重,也是形成时间最长的。
在之前的治疗中,总算伊织患者找回了自我,但是她的自我形成并不稳定。
其实她也是个腹黑毒舌的内在存在,但由于和之前形象相差太远,而且自己的毒舌心声随时会被其他几个朋友听到,在同伴压力下(peer pressure),彻底黑化崩溃,而在崩溃的时候忘记了自己好的一面。
其实从各个方面都看得出她对于另外四个朋友是很在乎的,也很懂得关心别人,可是表里太严重不一,又太在乎别人的评价,最终彻底自暴自弃。
当然风船医生神机妙算,他了解在这5个伙伴之间的羁绊有多深,所以在他的逼迫下,伊织通过移情虽然暴露了真实的自我,但仍然被伙伴们所接受了,在最终触发的”稻叶被绑架事件“中也唤醒了自己善良的那一面。
最终伊织以及她的朋友们都能够接受一个表里不一但其实很善良温柔的伊织。
2号病人: 稻叶姬子病历:1. 安全感缺乏 2. 孤独症 3. 轻度人格分裂病理分析:稻叶患者自小就怕生,喜欢自己一个人玩。
孤独自闭的她日后成为了一个表里不一的姑娘其实也不意外。
由于从小孤独惯了,口是心非,不信任别人。
在换身份的疗程中,她一直担心自己的身体被自己的同伴用去做不正当的事。
在欲望解放疗程中,她又是因为心口不一,但欲望解放下意识的毒舌伤了自己的朋友而痛苦。
与此同时,她喜欢上了八重樫太一护士,而太一护士此时和伊织患者正打得火热,害怕自己的下意识欲望解放会让太一难做,让伊织难堪,让整个群体动力失衡而解散,所以她也成为了除了唯以外最早离开群体的一个成员。
风船医生治疗方法:第一个疗程,用换身份的移情疗法让她把对人缺乏信任这个潜意识的问题浮现到意识里,找到症结所在,然后太一小护士羞耻play进行辅导,对她说出:”其实你是我打飞机的对象“如此不堪的秘密(尼玛我以往见过的表白方式都弱爆了),潜台词就是:“我已经这么信任你把这种秘密都告诉你了,你还不放心我吗?
”对于不轻易信任别人的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秘密和她交换,太一小护士可谓壮哉!
而稻叶患者在向朋友们坦白的时候也得到了朋友们的支持,从而不信任人的这种安全感缺失症可谓迎刃而解了。
第二个疗程,解放欲望时稻叶患者仍然拥有轻度的人格分裂,换言之就是傲娇蹭得累,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心声。
通过解放欲望,稻叶患者自由抒发出了自己的想法也找到了一直困扰着自己的事实。
又是在太一小护士的开导下对他表白,太一小护士十动然拒了。
不过大家都知道,很多事情(像告白啊神马的)憋在心里憋得慌,有的时候知道是什么结果宁愿说出来,压力会减轻很多。
这样来看的话,稻叶患者的症状在这种解放欲望的发泄之下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第三第四疗程无需赘述了,稻叶在前面两个疗程已经基本痊愈,她后来的出现完全就是为了变成小孩卖萌以及和男主秀恩爱以及告诉伊织正宫易主了而已。
3号病人:桐山唯病历:1. 男性恐惧症 2.依存逃避并发症病理分析:因为小时候有一次差点被男性侵犯,虽然一身空手道好技术但却无力反抗,所以对于任何男性的接近都有恐惧的心理阴影。
而且桐山患者进了高中以后,变得越来越依赖朋友,而对于自己不擅长处理的事情,比如被青木告白以及被姬友对手挑战,就选择回避,完全失去了好胜心和斗志。
在解放欲望阶段中,桐山患者对于自己的自制能力完全没有信心,从而变成家里蹲状态,从此避世不出。
风船医生治疗方法:第一个疗程里,先在换意识中由青木义文发现了她一旦有男生接近就会颤颤发抖的弱点,既然症状已经初步形成,那么小护士八重樫太一尽职尽责,用蛋疼的经历教会了桐山患者如何对付男生(恭喜桐山患者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亲身经历蛋疼的女性!
)桐山患者向着男性恐惧症康复跨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第二个疗程里,由于欲望解放,她的暴力倾向变得越来越严重,以至于感觉不把自己锁在家里就无法抑制的冲动,她也完全对自己的意志力产生了怀疑。
小护士太一和青木患者一起组成了基友组合,身体力行的说服下,这才坚定了自己的决心,放弃了逃避。
至此依存逃避并发症治疗初现疗效。
第三个疗程里,桐山患者时间逆流回到了从前,想起了自己和姬友的承诺要一起打进全国大赛(教练我想打篮球啊!
),但却不能确定青木对自己的感情而逃避,最终被青木再次表白所打动,坚定了自己要重新振作,自己去面对并克服困难,一并根除了依存逃避并发症和男性恐惧症,彻底痊愈。
第四个疗程不谈了,小俩口秀恩爱神马的最讨厌了!
4号病人:青木义文病历:初恋代入病理分析:很常见的一种少年病,因为初恋和现在喜欢的妹子长得很像,而初恋又是刻骨铭心的无疾而终,所以对现在的妹子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情愫。
导致的结果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无法忘记初恋呢,还是喜欢现在的妹子呢。
风船医生治疗方法:既然是恋爱病嘛就要用恋爱解决。
前面两个疗程都是为了增强羁绊,增进关系铺垫的。
一直到第三个疗程,青木患者通过时间逆回想起了初恋西野菜菜,而同伴们也知道了西野菜菜的存在。
让现任女友知道前任女友的存在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通常是对自己很残忍),于是为了解决这个冲突,青木患者决定回去找初恋了解自己的心意,最后发现过去喜欢是喜欢,现在喜欢的不是一个人,但仍然是喜欢,说穿了其实就是喜欢同一个类型的女孩有什么错吗!
(错大了你个千刀万剐的异性恋!
)顺带再提一下,青木患者一直比较嫉妒像太一护士这样敢说敢做的性格,在第二个疗程中两人争执起来有一定体现,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其实在各种表现上,青木是仅次于男主的非常积极主动的角色,这次回访初恋情人也解开了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的心结。
还有风船医生一直说“青木患者你丫是最无聊的一个”,因为自始至终青木患者的都是很坚定的一个人,治疗过程非常短暂(风船医生你职业病又来了,疗程越长收费越多嘛,但你忘了这组病人你不收钱的哈!
)第四疗程依旧不提了你们这帮晒恩爱的异性恋!
忘记提了,其实风船医生另一个疗法有奇效的秘诀在于恋爱疗法,最终促成了两对情侣啊(目测伊织会变百合,可喜可贺!
)还有什么比高中生青涩的初恋更有疗效的东西啊!
给你这样一个牛逼的超能力心理医师,做到其他任何心理医师做不到的人格替换、欲望解放、时间逆流、心灵传导,附带一个长得帅行为man嘴炮无敌全懂妹子和汉子心理的太一小护士,还不收钱,最最重要的是疗程结束还送你一段恋情和一群基友和姬友,卧槽这种心理医师真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
PS:羞色真是世界上最美的颜色啊,难怪娇叶人气爆高!
PPS:由于声优试镜事件沸沸扬扬,BD和小说销量暴跌啊,目测第二季就没有了,大家节哀吧!
不像大家那么高评价,我觉得如果在人格互换阶段结束,这作有9.5. 欲望解放阶段结束,这作有9.0. 突然变成小时候 结束,有8.5.但是心灵传输阶段结束,最多只有7分本作5主角 八重樫太一、永濑伊织、稻叶姬子、桐山唯、青木义文稍微说一下,八重,牺牲型人格。
也就是所谓亚撒西男主的超级进化型,问题一般都是由他解决伊织,讨好型人格,从小时候的经历起带上“面具”,扮演已经让她忘了自己姬子,谨慎性人格,前期比起自己的感觉更看重团队,认清以后忠于自己的感情,比起部长伊织一般是由她发号施令唯,受过男性创伤的天才柔道少女,放弃了柔道,和青木的问题都不算大,基本副cp很稳青木,除了无忧无虑,忠于自己,专一以外没有能力的废柴男二(感觉主要作用是防止进入后宫路线)也是本作虽然不器用,但是基本没病的的唯一一个人虽然好像是 风船葛 引起的全部事情,但是其实就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剧情在人格互换阶段,基本上是说言语的力量,靠男主嘴炮解决了,姬子的太过谨慎(或者说不想露出自己的弱点),唯的恐男(进度较低,只能对八重),伊织也算认识到可以脱离面具做自己(进度很低),其中不乏校园四霸的风格,最后八重告白伊织结束,然后是欲望解放解读,这一个阶段主要是比起言语,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如果想要相互理解的,互相伤害是必不可少了,这个阶段基本是唯恐男基本上解决了,姬子认清自己对八重的感情,与永濑立下就算争男主也不影响友情的关系(此乃谎言,面具),变成小时候,解决的就是过去的遗憾,包括凑数的男二的初恋目标(唯攻略up),唯的柔道梦,永濑的第二个爸爸的受伤害问题并立下的五人一起就能面对从小的阴影(此乃谎言,面具)。
心灵传输阶段,永濑问题全面爆发,拒绝了八重再次告白,有了自我认知问题,不知道大家喜欢的是面具还是自己,这个阶段全面说明了前面那些过家家一样的实验,并没有解决永濑的面具问题,基本上这种问题也只能在找出自己前不加掩饰的活着,这时候朋友能做的也就是守望再加点鼓励,顺便稍微抑制,防止班级气氛变化,然后其余三个主角(废柴不算)一直喊着让她变回原来的自己,继续活泼什么的,充分显示了四人组根本不懂的永濑,也拯救不了永濑,这时候总是看不惯现在的永濑(她不扮演可爱你们还不开心了)的濑户内三人组居然不走软刀子霸凌路线(我不是说霸凌好,但是一般走向就是这样),直接干了票大的(部室破坏),最后实行犯(三男)还把姬子抓走了,没心灵传输直接里番路线了,最后原谅了濑户内,还把实行犯放走了,最后脑袋还被回手补了一钢管,可见作者已经圆不回来了,和理科生二期一样要用绑架事件来推进事件,外部威胁解决内部矛盾,最后大团圆,问题并没有解决,只是又盖上了盖子,八重伊织分手,姬子上位,姬子恋爱后变可爱,发表会成功,文化研究部存续,副cp加进度,可喜可贺(棒读),可喜可贺(棒读),反正靠男主也拯救不了永濑,有些问题只能靠自己和时间解决。
比起以上几位精神病人,有时候路人说的话都比主角团真实,本作唯一的人间清醒班长 藤岛麻衣子 才是真的厉害,无论是助攻(林间组队),还是收尾(实行犯解决),还有虽然喜欢永濑但是在永濑封闭自己阶段,并没像主角四人组频繁踩雷,虽然是被设计的便利工具人形象,但是实际守望+鼓励才是真的能解决永濑问题的关键,个人觉得算歪打正着了。
少见的剧情饱满要素丰富,且富含深刻意义的动漫!
虽说世间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很多,也每日过着许多重复的内容。
但这部动漫让我意识到,一部作品如果能够将内容合理地整理编排创作,并且能够深入人心使其产生共鸣,那么在这个人类社会中它就是一部意义重大的作品!
而《恋爱随意链接》这部作品它做到了,在挥洒青春不乏幽默的同时又将许多人生中重要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寻求解决方式,是一部杰出的作品,十分推荐!
本以为像堀与宫村那样是个几个人一起的轻松搞笑日常,没想到意义还蛮深刻的。
五个人,开篇我就在想三女两男,怕是有一个人要多出来了,一开始以为是稻叶,却在稻叶和男主的日常互动中嗑到了糖,特别是他俩自爆互用那段,真是太绝了!
大多数人看番都会先入为主,但是我只讲究感情发展的合理性,作者上来给的设定就是稻叶撮合男主和伊织,给观众这俩人会在一起的先入感,但是并没有看到太多这俩人互动的花火,接着就是两人顺着互换身体的势头,发展了感情从伊织假装自己和稻叶换了身体去试探男主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俩人不合适,我非常不喜欢试探这个行为,有疑惑就大大方方说出来去沟通去解决,试探也许在两人恋情刚开始,彼此热度都浓厚的时候好使,但是也会埋下彼此不信任的种子接着伊织借着稻叶的身体和男主接吻这里我也觉得略有不适,那会儿还不嗑男主和稻叶,总觉得这样的接吻怪怪的,还想稻叶本人难道不会不高兴吗,实际上作者早就开始埋稻叶和男主的伏笔了吧接下去最严重的就是唯和伊织自暴自弃阶段,两人的问题不一样,性质差不多,都是因为自身的原因导致自己处于拒绝外界帮助的阶段,其实就是在逃避很多人说那样的伊织才是真实的她,可我觉得那样的伊织也是真实的她人是很复杂的多样化的,没有哪个人是只有好的一面没有缺陷的,在我看来如果处于高冷毒舌状态下的伊织觉得这样的她与人相处起来比之前更快乐,那么说明确实是真的渴望那样的状态但是明显不是,她也会为自己的说出口的狠话而后悔,她只不过是怕大家接受不了不完美的自己,而疲于表现自己好的一面但是她最大的问题是她不愿意去面对,接受,沟通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当稻叶说出她的心声的时候,她才终于醒悟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到不完美也能被人喜欢加上濑户内找人坏文化部的推动,心结一下子就解开了有些人觉得草草收场,但实际上也不是很复杂的问题,只是青春期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认可的迷茫罢了,男主和伊织在意识里坦诚布公,再彼此道别重新开始说明彼此都成熟了,和稻叶在一起也算是终于认清自己的需求和真正的感情,完美结局。
这番看着让我想到自己以前高中时期发生过的事,那个时候的自己也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很容易喜欢上别人也很容易不喜欢别人,又或者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别人,正因为如此,和角色一样,所有人都需要成长,老葛也不过是动漫里虚拟出来帮助他们成长的一种工具,现实里大多数人也只能靠自己或者靠朋友帮助,也有可能因此沦陷走上不归路。
当有人想要帮助你的时候,哪怕你陷入多么绝望的境地,哪怕彼此不够了解理解你,也别忘了即使是这样的人也有努力想要帮助你的心,不要因为自己的执拗和逃避而伤害真心想帮助你的人。
一不小心发现神番一部,蕴含人生哲理。
像我这种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纠葛当做是看戏的观众来说,实在是精彩。
虽然这么说可能有点不带人情,如果代入性太强,看这部番会有些抑郁。
哦,班长是什么圣女啊?
太棒了,简直是神啊。
虽然前期痴女形象让人感觉有些反感,但她还是爱着班上每一个同学的!
了解过一些性格心理学,所以对他们的性格以及他们的行为产生的原因都特别感兴趣,这或许也是我爱上这部番的原因。
贵圈巨乱,不要刻意把自己带入哪个角色当中,自己上帝视角就好了。
三个故事随机交换身体随机回到过去心里话随机传播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与你的朋友之间,你们的友谊与关系是否还能正常维持下去。
这其实是一件挺值得怀疑的事,尤其是一直比较孤僻的稻叶与一直善于迎合他人的伊织。
互换的不止是身体,还有彼此所处的位置能否站在他人的角度去处理问题,看待问题还有存在感的问题,当你的心灵被交换到这具身体上时,你以为你代表的是你,但是身边的人所看到的是身体原来的主人我们身体真的就代表了我们的本人么当你醒来发现自己的身体被别人占据,自己也占据着别人的身体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当别人心口不一的时候,你怎么看待别人呢?
人前说着可爱的话,心底却无比腹黑,虽然可能只是一時想法,那你又怎么去看待别人呢?
实际的自己完全不是你们所认知的那样好,这样,你们还会一直相信我,一直成为好朋友么对那些难以真正相信别人的人来说,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每个人都有心中的苦痛,有不想在别人面前袒露的一面把这些袒露出来,也许能够治好过去的伤痛,但更大的可能不是万劫不复么?
这部动漫向我们传递的是,要做真实的自己,要正视自己,即使现实中的自己不够好,也要坦然面对。
心理,恐怖片。姬子的声音可不可以不要这么大妈。。
胃疼,女主这都能输?笑死
五星好评妥妥的
挺有趣的 好想看小说第四卷
不是日常番 很压抑
真心没有动力追啊
应该说...有点烂尾?
等网络放送
看完第一话以为是换身体梗的搞笑番,觉得实在太无聊弃了。几个月后无聊捡起来看下去,发现其实是略阴森的治愈番啊!虽然不至于怎么深刻,但题材还是不错的。拍成日剧可能会更适合。PS.小伊织小唯第一次出场那里,还有小稻叶,真是萌爆了!!
要么再坚持一话,,, 2话弃。
算是夏季里比较有意思的,看上去像是卖萌,但背脊窜上一股凉意,会致郁么?
http://tieba.baidu.com/p/1832744690
作画很好,声优表现张弛有度,剧情也还算说得过去——如果不是出了那样的事情,应该会是一部高销量的优秀的作品吧。默哀一下原著。(此分仅打给动画组的操作)
我喜欢伊织!!浪费我感情,55555
开头预感是神作,后来烂尾了。声优都不错
女二减一星。女二太糟了。
创作者是弱鸡,偏喜“互相理解,原谅万岁”这种无聊套路,拖沓了剧情拉低了观感,专注于插科打诨不好吗?
纯shit,除了男二都是傻鸟
其实还是部好作品,就不该出了那啥事件看起来第二季是不用指望了……
其实相当不错,可是节奏实在是不妙,每个场景所对应的情绪节点都是对的,可是迅速转场进入下一个情绪时就倍感突兀。如果专注于一个奇特现象做成12集的季番,结果会好很多。感觉到了制作组对于伊织的爱,她是全剧前后转变最大,动机体系最完整的一个人,也是最真实的一个人。多面的人性,多数人只能认识其中一个横切面,不过如此吧。其实所有的一切都写在了开头:太一是因为填了喜欢却不存在的摔跤社团,而摔跤的精髓在于接招,所以他是一个擅长与人相处的人;唯填了已废部的幻想社,说明她沉溺于过去;青山随便听信了谣言表示他是个单纯的人;伊织把选择权交给班主任看出她习惯依附他人;而稻叶和别的社团产生矛盾而新建社团,则应该是她习惯主动“被抛弃”——她不信任他人。把一切相互的底线扯破,组成了这个故事。p.s.人设好简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