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从最高法调到基层锻炼的职员(还暗示是她爸动用权利调动的),心理上有优越感可以理解,但你这样说话真合适?
代入一下其他人心理:【我对你们基层法院】 --> 优越感满满【想要来学习和锻炼】 --> 你是学习锻炼,那我加班加点工作是什么?
【希望你们能够帮助我】--> 这就指挥上了?
追剧笔记第二十、二十一集:发现这部剧的编剧很喜欢用双轨并行的叙事手法,之前李芳凝和莫莫的两宗性骚扰案件是如此,这两集中的两宗离婚案也是如此,通过唐薇和吴华这两个不同身份不同个性的女性所经历的婚姻故事,来讲述她们在迥异人生中的相似境况,描摹出现代女性在事业、家庭和感情之间遭遇的种种困境。
唐薇与吴华,一个是热爱工作的法律界女强人,多年来热衷于事业而忽视了家庭;一个是成功人士背后的贤妻良母,放弃工作当了近二十年的家庭主妇。
在离婚之前,她们所拥有的生活也曾经令无数人羡慕,但就是这样两个在人生的重要阶段曾做出截然不同选择的人,最终却也都还是要面对破碎的婚姻。
除了明线中的两起离婚案件,还有一条暗线是叶芯回忆中关于母亲的童年往事,也是一段失败的婚姻故事。
爱情与婚姻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人们在步入婚姻的时候,大多都是怀揣着希冀和期盼之种的。
只是石火光阴之中,有的种子经岁月润泽可以绽放出绚丽的色彩,有的却在风潇雨晦之间黯淡了光芒,枯败了容颜。
爱情里的平等和平衡或许还容易求得,婚姻中的平等和平衡却很难做到。
吴华和符祥也曾是共同奋斗苦乐与共的患难夫妻,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守着家庭这一隅天地数十年,人到中年想要寻回自我价值,却不被丈夫所理解,最终和符祥离心离情;唐薇为了法律工作尽职尽责倾尽心力,却一直对家庭和女儿有所亏欠,与分居两地的丈夫陈涛也渐行渐远;叶芯的母亲更是为了事业前途直接放弃了婚姻和家庭,以至于女儿到如今仍对她抱有心结。
婚姻从来不是只要有感情就能维系的,一段稳固的婚姻还需要夫妻双方有较为契合的三观,有良好的沟通和信任,有对彼此不足的宽容度,有对对方需求的关注度,以及整个家庭的凝聚感。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有可能把生活经营好。
就像周亦安妈妈对他说的那样:离婚不仅仅是爱不爱的事儿,而是日子过不下去了。
在这些方面,周亦安的父母其实是一个正面的例子,当年的周父或许不够优秀,周母或许不够贤惠,甚至婆媳问题也曾经不够融洽,但他们能在人生的风浪之中相互包容相互扶持,他们在婚姻和家庭中历练出了生活的智慧,已经难能可贵。
吴华与唐薇其实已经算是各自人生领域中的幸运儿,毕竟吴华拥有优越丰足的物质生活,而唐薇这个女法官在事业上也颇有成就,她们的婚姻和生活尚且有如此多的不堪之处,现实世界中的普通女性只会遭逢更多更难的境遇。
符祥凭什么认定妻子的回归就一定会拖垮整个公司?
剧中给出的几个吴华不善经营的事例其实并不具备太大的说服力。
陈涛又为什么不能为了挽回妻子和家庭放弃去国外,难道国内就完全没有适合他的工作和学术环境吗?
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早已渐渐苏醒,社会和伦理对女性的要求却是旷日持久且根深蒂固,整个社会的接受度和容纳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家庭与事业如何平衡?
同样的问题如果是针对一名男性提问,他的回答很可能是:根本平衡不了。
因此,女性其实也无需勉强自己,无论选择家庭还是事业,都是自己的抉择,但依本心便好。
职业女性不是一定要有婚姻人生才算完整,家庭女性在平凡的小日子中也可以不断完善和丰富自我。
在自己选择的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不失勇气,不弃希望,人生一样可以活出不同的精彩。
《底线》标榜“法治剧”,却在对“货拉拉司机案”的改编中暴露出对事实的严重扭曲。
剧中将司机塑造成一个“心怀恶意”“言语威胁”的形象,甚至暗示其存在主观犯罪动机,这与现实案件中的证据链完全不符。
真实案件中,司机周某春因偏航引发乘客恐慌,但全程无肢体接触、无主观伤害意图,最终检察院以“过失致人死亡”起诉,法院判处缓刑。
而剧中却虚构了司机“辱骂乘客”“故意绕路”等情节,刻意强化冲突,误导观众对案件的认知。
这种为戏剧效果牺牲事实的改编,不仅是对当事人的二次伤害,更是对司法程序的轻蔑——当一部“法治剧”连基本事实都不敢尊重,又如何传递法律的尊严?
法律剧的核心应是还原真相、引发思考,而非用片面叙事煽动情绪。
当现实中的判决已基于证据与法律作出,电视剧却用虚构情节迎合舆论偏见,这是对法治精神的背叛。
一星给演员的演技,但无法容忍对现实的篡改。
货拉拉司机案:跳车女本来就是搞杀猪盘的,受害者不少,一年内多次搬家,因为骗了很多人对陌生人有很深的防备,女的手机里是有导航的,看见对方开着车往公安局走,以为是抓她去报案的,自然下意识跳车跑路了。
案发地点在公安局附近。
我不知道我的认知的底线怎么样,也许特别低,所以怀着小心翼翼的心情跟大家探讨。
不喜勿喷。
导演很厉害嘛,男主为法院贡献了大部分的时间,单独看男主部分会觉得这人真是认真负责的好法官,性骚扰案也判的很好,对女性也表现的非常尊重,可是背地里,还是他的妻子在本身需要工作的前提下照顾他们的孩子,整个家庭的衣食住行,俩人吵架那集,直接是和稀泥解决的,是,有时候日子不用过得明明白白的,家庭上的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她过的还是原本的生活,唉,糊糊涂涂的过一辈挺好的,每次看到男主回家,他的妻子接过递给她的衣服,做好饭菜,教着孩子功课,真的挺难受的,无力改变的现状,不如就当做自己真的幸福开心罢了,女人的付出是不被重视和认可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一个少女,经历婚嫁进入家庭饱经岁月的磨砺和洗礼,为了家庭变的圆滑和世俗,这也不是她想要的,她的丈夫却能轻轻抛出“你变了”这三个字,告诉自己的妻子她不再是自己心目中当年青春岁月那个清纯高洁而又楚楚动人的少女了,他全然忘记深夜里是在谁的怀里失声痛哭,是谁一直支持他不忘赤子之心坚守自己做法官的初心,这样理解支持他的妻子最后得到的是一句“你现在说话怎么变得这么市侩了”这种伤人的话语在一句不情不愿的道歉中被众人簇拥着就一笑而过了,怎么办,日子还得过下去_______希望评论区的各位理性讨论,如果想讨论一个家庭男女分工问题,追求男女平等请向着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向去讨论,不要故意用一些以偏概全的例子来激化矛盾,强调男女对立,一个家庭,是由夫妻双方共同支撑起来的,相关的评论我已经删除,希望大家理性讨论不要引战
本来以为第五集已经很难受了,没想到第六集到第九集的内容更让人不适,与司法审判无关,而是剧本呈现的对性骚扰案件的多方视角让人觉得女性维权的路原来很难走,一开始主事女法官坚持的“调解才是保护我当事人最好的办法”是我看不懂的,因为我的认知和叶芯没有差别,我们都认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正确的,但是现实是当女性维权时,她的一切都被放大了,与男性性骚扰案件相关的男方妻子开始搜集各种她的生活信息,试图证明她是一个不正经的女人,这让人觉得很奇怪,就是法理和道德并不是重合的,我们经常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但是我看到的是法理主张的无差别的平等保护似乎更接近道德本身该有的意义,通过证明一个女人是道德上有瑕疵的从而证明她的身体被侵犯了是不值得被保护的,她的人格尊严是不值得被尊重的,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
职场里领导对性骚扰案件双方的调解也反映了职场内部权力结构,就是大家都默认了性骚扰只是同事之间开玩笑不注意分寸,不是什么大事情,不值得借题发挥,女性的感受在不对等的权力关系里是被忽视的,哪怕女性当事人是他们公司连续三年的销售冠军依然如此,这让我开始思考,性骚扰案件是否不应该存在调解环节,这更像是对女性的二次伤害,社会舆论对受害女性的二次伤害。
如果说这些都是可以忍耐的话,家庭的压力就是压垮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我曾经针对这个事情和朋友也争论过,她的看法也是“她这一辈子都毁了”,我那时候非常不服气,因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怎么一个什么都没做错的人,她的一辈子就毁了,直到我看到原告母亲用自己威胁原告撤诉我才知道原来社会认知确实有存在这一部分的,他们从心底认为一个女人被骚扰,是她自己有问题,这种对受害者的审视会催生某种羞耻感,助长另一方的气焰,很简单啊,舆论对黑白是非是倒过来的,所以性骚扰是有恃无恐的。
最后的最后,我认可方远说的,应该用司法公正判决引导社会舆论风气的转变,尽管我认为目前来看收效甚微,但我确实能从中体会到司法公正对弱势者的意义,希望以后的路会更好走。
底线是淇淇很少的一部现代装剧,不得不说法官造型真的很帅。
这部剧很贴近生活,其中最打动我的就是周亦安听到母亲进医院没有调节好小情侣而被举报那一幕。
现在很多人都可以共情叭。
因为工作原因估计不到家人,工作还不顺心。
再有就是癌症母亲那一集,明明调节好了,可是男方老两口反悔,周亦安气得锤门的那一幕,我也是狠狠共情了,无论是工作还是出于同情,我能理解到周亦安当时对哪位母亲的心疼和对男方无赖行为的憎恨。
周亦安这个角色真的被塑造的很好,他是一位热爱法律工作的人,过程中想过放弃,但是热爱可抵万难。
淇淇演戏之路也是这样的——热爱可抵万难,加油淇淇各行各业都有它们的坚持点,理论和实践难啊定制法律的人想依法办公执行法律的人对法有了另外的解读,不是不执行,而是法律不能代替人们生活,也许在法理上你赢了可是它却不能解决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所以在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他们面对的人群需求层不尽想同,导致他们对同一个事却是不同的观点,大是大非上是一致的但是道德上,柴米油盐中,小事小情上却有不同的执行标准这部剧有意义,是生活,有瑕疵
看完《底线》前六集,觉得很好看。
说起来可能是近些年我第一次看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可能也是个人偏见,老觉得某些所谓现实主义题材的剧都悬浮在半空中,不接地气,没有共感。
但是《底线》从前六集来看,是暂时没有这样的问题的,而且一些案件是可以看出原型的,人情与法理的冲突也很真实,各行各业人的工作状态也拍得很真实。
唯有真实,才能调动看剧的情绪,才能让人有代入感。
今晚看女主播的案子被判定劳动关系成立的时候,也跟着很高兴很激动。
因为我也是平头老百姓,也不知道自己在新生事物繁多的世界里会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和用人单位会签一个什么样的合同,承受什么样的压力,如果出任何形式的问题了,法院能不能跟上新生的时代给老百姓全新概念下的公平。
一些思考、一些理解、一些争论,这些都是让人很动容的。
当然这部正剧也没有一味严肃,该插科打诨的地方也挺逗趣儿,该回归情感生活的地方也有难以言说与浪漫活泼。
各方面的节奏目前看都把握得很好。
方远、周亦安、宋羽霏三个法官多个案件并行叙事处理得也很好,剧情看着很丰富。
最后想夸夸成毅 。
原声出演效果很好,表情动作各种细节都很舒适自如。
成毅是靠自己的演技走到观众的眼里和心里的,这次年轻演员做正剧主演这开头也算是扛住了。
加油,等着《底线》和周亦安的后续表现。
精彩可期,未来可期。
除了几个真实事件改编的案子,其余的案子真的狗屁不通,就算是真实事件改编的案子也写的不够扎实,不能算是一笔带过也差不多了,剧情编排的太随便了,不如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真实案件改编的案子上,做扎实点。
前期节奏还不错,但是后期真的稀碎,法庭法官成了居委会大妈了,这种屁大点的案件可以体现,但是不能简洁点带过吗?
编剧的水平实在是太差,性骚扰案逻辑不自洽,就在那渲染慷慨激昂的情绪,孩子有问题离婚案更是离谱之上又加了狗血,没有真实事件支撑这个编剧也就写个三流狗血剧吧。
只能说可以把一些争议性案件搬到电视剧上算是一个看点吧,还有就是日常的互动还算不错。
分割线---我是没想到后面的癌症病人离婚案还能更离谱,这到底是什么剧啊。。。
看来除了几个有真实事件支撑的故事之外,这部剧真的完全没有可取之处。
方远被捅,女法官被出轨,我真的吐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有一点轻微的脸盲症,开始几集就分不清那个宋法官和叶芯,真的有点分不清,还有这俩都属于我讨厌的性格,尤其是第8集,上门为宋法官过生日,那个叶芯真的宛若智障,让人很怀疑她怎么长这么大的,真的很讨厌。
那个宋法官也太过情绪化。
现在的电视剧已经有好几部一看到女主角就想快进,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底線就是沒有底線
「底线」虽是号称取材于真人真事,但拍的却毫无“底线”,歪曲事实、洗白真相,加上靳东一如既往的油腻造作,演什么都是一个样,让人分分钟出戏。
哎呀好看,这阵容,群像剧,而且还是现实改编,王劲松刘敏涛我超喜欢还有蔡文静,靳东很有领导范,红狼秦小娘子哈哈绝了老师那句上天好生竟将你覆载其中现在还记忆犹新
前期还不错 后期又开始注水了...
一开始只是随便看看,然后越看越觉得好看~拍的挺接生活气息的。他们法院日常生活也蛮可爱的。那个瘸腿的狄律师实在猥琐。。不是,你决定丁克了那就结扎啊?!还非要生就离婚,呸,还生活因为孩子毁了怎么办,那你怎么不结扎啊?
太贴近现实了!面对最高法下来的人窃窃私语,微信问八卦,不要太真实!
为什么成毅感觉嘴张不开?
人血馒头啊...唉
叫「诬陷」比较合适
值得五星,里面传达的很多精神值得反复揣摩
三位主角演技有待提升,所有配角完美演技,成毅建议配音,听不清他台词
片子不错,挺想继续看下去,尤其靳东这个角色,真的塑造的不错。但是蔡文静成毅演技太太拉了!太影响观感!人设确实是不讨喜,但是他演的更让人喜欢不起来,我的何妍滤镜终于在这部剧里面全部破碎,刚查了一下他居然是北电的...王秀竹长的是真好看,本来演的比蔡文静好一些,我可以接受的,但后来莫名其妙的就走了,这人设,矫情啥呢?正常法官受到挫折就休假?哪个打工人不是打碎牙往肚里咽。这种剧现代大正剧,还全是老戏骨的这种,简直是演技照妖镜!总之这几位青年演员减分了!
叶芯?…理解不了,把没教养不专业胡作非为自以为是当恪尽职守是吗?
猝死案,为什么这样的父母能一直剥削自己女儿,最后死了,猫哭耗子假慈悲,不就是想要钱吗。
意外地还不错,靳东跟王劲松我可以再看50集。
这么改编真实案件也太厌女爱男颠倒是非了
法律和工作的部分比较写实,在国产法律剧里很难得。剧作比较规整。演技总体上讲也不拉胯。
剧情还行。成毅演技有待提高。女主人设很迷(不是反感女性角色,而是反感国产剧把这种设定放在女性身上)。靳东还是老样子模式化,不过他倒是很适合演这种角色。总体6分吧
非常好看!是的,我在磕方庭×陈庭☺️
为了戏剧效果,添油加醋扩大矛盾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