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之家
Sieranevada,耐人寻味的追悼晚餐(港),失控的晚餐(台),Sierra-Nevada
导演:克利斯提·普优
主演:米密·布勒内斯库,朱迪思·斯泰特,博格丹·杜米特拉克,达娜·多加鲁,索兰·梅代莱尼,安娜·琼泰亚,罗兰多·马特桑格斯,卡特琳娜·莫加,马林·格里戈利,塔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法国,波黑,克罗地亚,马其顿语言:罗马尼亚语年份:2016
简介:巴黎《查理周刊》袭击三天后,也是父亲去世40天,拉里,四十岁的医学博士要在周六参加一次家庭聚会,共同纪念亡者。然而,事情的展开却与预料中不同。被迫面对恐惧与过去,而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他开始讲述自己那部分真相。详细 >
这一家人吵得我脑袋疼
为历史与当下赋予具体而微的肉身,普优在逼仄窄小的公寓里展开对于日常生活的琐碎叙事。而他的高明之处,则是将冷眼旁边有效地提升为一种介入的方式,“跟踪者”美学赋予观众咀嚼与评判的权力,而导演超强的场面控制力与编剧水准则让将近三个小时的影片充满趣味与张力。
3.5 开始还觉得蛮有趣的,开始还欣赏一下室内调度,后来真的败给时长了,90分钟之后真的很难再看进去拌嘴吵架了,这顿吃不上的饭到真的吃上的时候我都看饿了
#TGHFF# 不好意思,我睡过去了好几次。导演的长镜头很赞,调度很厉害,不过密闭空间里的频繁场景转换看的我头直晕。等出源了再仔细看看。
一地鸡毛🪶
喜欢看欧洲这种琐碎的故事,讲述了父亲去逝40的家庭聚会,这就是生活
在狭小空间内的调度还算精彩,但少了一些流动感,所以感觉人物之间的矛盾是闷响的,不脆!
2小时50分钟,全片很少外景,几乎就是在一套单元房(像是三居室)聊天、争论、抽烟、喝酒……我竟然看完了。
沟通无益,但人们却在鸡同鸭讲的过程之中完善着对各自人格的确认。很清晰的感受到镜头强烈的无处安放感,越是贴近日常,越被繁复的线索逼得无所适从。而留给观众的,唯有在一团乱麻中耐心翻找,直到拾拣出他们的立场与态度,矛盾与共识,并延伸至他们的历史与未来。
全世界中产阶级撕逼都是一个样
最烦对话很多,场景单一的电影了。
家族撕逼集大成,永远无法安静地吃上饭…看的我睡了又醒,醒了又睡,负能量满满…
4.5/10。我认为话痨电影能否成功取决于谈话的质量和细节,和每个人的话题偏好。我不喜欢里面的话题:恐怖主义、宗教、婚姻与出轨。神父离开时说的那些话,众人听不懂,我也是。不过还是有奇怪的笑点的。知道了《野梨树》的好。
一场永远无法开始的宴席。开场就用一个长镜头秀了下导演的调度,以及为影片定性(我仍是那个生活流、长镜头写实的罗马尼亚新浪潮导演),之后则更多以密闭空间的家庭抓马戏去写这一家的亲情与冲突。以及那条隐藏的亡父线索。
普优征服了我
3/5 --- 2016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入圍 / 2016年金馬影展 / 家族聚會上所發生的一齣大鬧劇, 將信仰、政治以及情感觀點赤裸探討和批判, 以似舞台劇方式密閉式空間鏡頭調度, 誠厲害可惜吵雜又冗長令人昏昏欲睡、屁股無法安靜. 可謂平庸之作。
失去父亲后在餐桌上的争论,家庭细节和观点体现在各种对话里
镜头和演员的调度纯熟精致,情节画面的衔接和无时无刻的动态令人难忘,摄影机似主动又似被动地干预着“现实”。日常的琐碎与宗教的神圣相回荡相冲撞的荒诞而现实感,政治历史与家庭故事交错展开,平凡家庭并不平静的半天浓缩着罗马尼亚尘封的动荡不安的历史与民族性,一如片名,冰雪覆盖的山脉。
6/10。逼仄空间里的场面调度,罗马尼亚家庭琐事与政治探讨,但影片后半段实际上是前半段的循环往复,耐心也基本在约一半处消磨殆尽。
冗长烦躁的人生啊,开门关门,小家庭的战争大国家的战争,絮絮叨叨,矛盾,妥协,耻笑,愤怒,宗教,信仰,出轨,吸毒……一个逼仄空间拍尽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