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孙傲谦
主演:于坤杰,李蔓瑄,孙心福,兰海隆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东北方言年份:2019
简介:11岁的男孩小杰(于坤杰 饰)自幼便和经营公路旅店的大舅(孙心福 饰)一家共同生活。小杰为了完成学校作业——制作一副“大海”主题剪贴画,渴望得到一本《海洋百科》图书。表姐(李蔓瑄 饰)原本答应为弟弟买书,然而大舅突遭车祸,真凶拒不赔偿,全家陷入麻烦之中。 小杰不忍为家人再添烦忧,决心通过自己努力得到图书。他穿行在..详细 >
#北大放映#导演很真诚,讲述了很多片子之外的故事,本质上是一个少年童话破碎的故事,使用了很多超现实、潜意识、回忆与梦境的镜头,两段长镜头调度也很有诚意,大海、苹果、虾、红线勾勒东北特有的童年往事,完成度很高,但不足之处在于导演的表达和影片呈现的主题匮乏,剧情的推动也都是靠着旁白来进行,色调和音乐也都是围绕着A故事进行,基本上B故事的缺乏构成了这部片子的上限。
跟导演做了个很有意思的访谈,见于深焦20191019。@2019PYIFF
3星半吧。摄影功底扎实,小演员很有灵性,有些意象虽然没太懂,但整体还是不错的。最开始课上引出买书,后面就再也没有学校啥事了,有点莫名其妙。
11岁的男孩小杰自幼便和经营公路旅店的大舅一家共同生活。小杰为了完成学校作业——制作一副“大海”主题剪贴画,渴望得到一本《海洋百科》图书。表姐原本答应... 展开
2.5//比想象中大陆儿童电影的观感要稍微好点 但也没好太多//影子很多 也不算用得不恰当//可能是我对儿童片的表达范畴有误解 总是很难代入一个成年人佯装孩子的视角
一幅在东北大地上展开的诗意画卷,一次喜感与阵痛交织的少年成长之旅,一场浪漫魔幻与野蛮现实的奇遇。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段对话“你可以不记得,但不能当他们不存在”——“我记得,也不代表他们就存在”。
非常惊艳的处女座 东北农村 难得不土 哈哈哈哈哈哈
千不该万不该,看睡过去5分钟。不过我清醒时分,都很喜欢这个片子。小孩的演技不错,得知他实际年龄比电影中大五岁,而且生活环境也和电影里类似时,我心里难受。
小朋友耍嘴插科打诨,但我没有看到一部我印象中的儿童电影。倾倒的苹果,飘飞的红毛线,蒸腾的烟雾都在故弄玄虚。于小杰演的不错,看得出来是本色,姐姐应该是个演员,但是演的极不舒服,放不开收不住。顿河的制片,比起送我上青云的拍摄手法和现实意义,这片儿……为了它,我一上午从太原坐高铁折过来,也觉得不太值,唉!
釜山电影节时已关注了,现在刚看过,导演有想象力,很有才华,支持新人导演的作品。
中间段开始有点疲了,不太懂里面幻想、梦境的设定,三星半吧
废弃轮船那段一度让人想起库斯图里卡。东北老铁的连珠炮和魔幻主义的混搭,苹果、红线、造型诡异的馒头,各式符号层出不穷,但是当符号的出现没有引发叙事上的级联反应时,符号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暖冬影展 导演的私人回忆
7分。东北土地上的一曲悲歌。从影像气质上来看,导演野心不小的样子。片中有不少让人印象深刻堪称神来一笔的表达,但整体连接性欠佳。结尾很棒(那行蹩脚的字幕我当没看到)。PS,小演员太出色了。20230525北京百老汇影城apm店
什么垃圾长镜头,提线木偶式的调度盖住了内涵和主题,用视听设计取代故事和人物关系实在是讨巧和功利。
#PYIFF# 应该是除了《我失去了身体》之外,今年在平遥看过的最好看的片子吧。色彩和镜头的调用都非常棒,即使是有所借鉴我觉得也是很合适的。美中不足的是,剧本的内在逻辑还需要再打磨。现在看起来整部电影更像是散文诗,很平实很好看,但缺少一点力度。虽然映后交流大家都在讨论小男主,但我对女主以及她那条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剧情线更感兴趣。无论如何,处女作拍这个题材能拍成这样,都值得鼓励。
分数有点偏低吧,还不错的电影,海怪的意向贯穿始终,内核是少年一家遭遇反应出的社会现象和人性冲突,用奇幻的形式表现出少年内心的美好幻想和情绪与挣扎,偏感受向的电影,不太好形容出来
完成度相当高的处女作,没有大陆文艺片常见的暗擦擦的光线,整部片子的摄影和色彩构图都非常出彩,几个镜头甚至拍出了油画感。超现实主义内容嵌入得一点不出戏,无意故弄玄虚显得很深奥。表面是少年成长的故事,看到结尾发现其实是说底层互害。姐姐的红裙子实在太美好了,是胸口的朱砂痣啊。
三次奇异的演奏演出成长少年的心与成人世界的对抗,对于海怪的幻想很少年,两次凝视很有意思,影片越来越压抑直到扯书与苹果的掉落,还有最后的喜剧字幕哈哈哈。导演想表达的有些内容反而不太明显。
老鸨苦心抚养员工和嫖客的俩孩子长大,怎料被社会人黑吃黑后,被迫嫁女的折衷方案,又被俩孩子联合否掉的故事。当然老鸨和女儿更像是夫妻,弟弟更像是儿子。弟弟追求的海洋世界更像是母爱和性欲的犹豫。如果把男主换成张译,改成妓院孩子成年后,爱上女员工,无奈送老鸨进监狱,的两难戏码。再弄点床戏,模仿《观音山》,营销往2020第一禁片方向走的话,可能会爆。毕竟《烈日灼心》升级为《南方车站的聚会》,巧妙融合猎奇商业和文艺挣扎的口碑,和一个故事赚两笔钱的商业经验,也是应该借鉴下的。不然把这么黑暗的故事加在孩子身上,感觉有点苦了孩子。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北大放映#导演很真诚,讲述了很多片子之外的故事,本质上是一个少年童话破碎的故事,使用了很多超现实、潜意识、回忆与梦境的镜头,两段长镜头调度也很有诚意,大海、苹果、虾、红线勾勒东北特有的童年往事,完成度很高,但不足之处在于导演的表达和影片呈现的主题匮乏,剧情的推动也都是靠着旁白来进行,色调和音乐也都是围绕着A故事进行,基本上B故事的缺乏构成了这部片子的上限。
跟导演做了个很有意思的访谈,见于深焦20191019。@2019PYIFF
3星半吧。摄影功底扎实,小演员很有灵性,有些意象虽然没太懂,但整体还是不错的。最开始课上引出买书,后面就再也没有学校啥事了,有点莫名其妙。
11岁的男孩小杰自幼便和经营公路旅店的大舅一家共同生活。小杰为了完成学校作业——制作一副“大海”主题剪贴画,渴望得到一本《海洋百科》图书。表姐原本答应... 展开
2.5//比想象中大陆儿童电影的观感要稍微好点 但也没好太多//影子很多 也不算用得不恰当//可能是我对儿童片的表达范畴有误解 总是很难代入一个成年人佯装孩子的视角
一幅在东北大地上展开的诗意画卷,一次喜感与阵痛交织的少年成长之旅,一场浪漫魔幻与野蛮现实的奇遇。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段对话“你可以不记得,但不能当他们不存在”——“我记得,也不代表他们就存在”。
非常惊艳的处女座 东北农村 难得不土 哈哈哈哈哈哈
千不该万不该,看睡过去5分钟。不过我清醒时分,都很喜欢这个片子。小孩的演技不错,得知他实际年龄比电影中大五岁,而且生活环境也和电影里类似时,我心里难受。
小朋友耍嘴插科打诨,但我没有看到一部我印象中的儿童电影。倾倒的苹果,飘飞的红毛线,蒸腾的烟雾都在故弄玄虚。于小杰演的不错,看得出来是本色,姐姐应该是个演员,但是演的极不舒服,放不开收不住。顿河的制片,比起送我上青云的拍摄手法和现实意义,这片儿……为了它,我一上午从太原坐高铁折过来,也觉得不太值,唉!
釜山电影节时已关注了,现在刚看过,导演有想象力,很有才华,支持新人导演的作品。
中间段开始有点疲了,不太懂里面幻想、梦境的设定,三星半吧
废弃轮船那段一度让人想起库斯图里卡。东北老铁的连珠炮和魔幻主义的混搭,苹果、红线、造型诡异的馒头,各式符号层出不穷,但是当符号的出现没有引发叙事上的级联反应时,符号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暖冬影展 导演的私人回忆
7分。东北土地上的一曲悲歌。从影像气质上来看,导演野心不小的样子。片中有不少让人印象深刻堪称神来一笔的表达,但整体连接性欠佳。结尾很棒(那行蹩脚的字幕我当没看到)。PS,小演员太出色了。20230525北京百老汇影城apm店
什么垃圾长镜头,提线木偶式的调度盖住了内涵和主题,用视听设计取代故事和人物关系实在是讨巧和功利。
#PYIFF# 应该是除了《我失去了身体》之外,今年在平遥看过的最好看的片子吧。色彩和镜头的调用都非常棒,即使是有所借鉴我觉得也是很合适的。美中不足的是,剧本的内在逻辑还需要再打磨。现在看起来整部电影更像是散文诗,很平实很好看,但缺少一点力度。虽然映后交流大家都在讨论小男主,但我对女主以及她那条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剧情线更感兴趣。无论如何,处女作拍这个题材能拍成这样,都值得鼓励。
分数有点偏低吧,还不错的电影,海怪的意向贯穿始终,内核是少年一家遭遇反应出的社会现象和人性冲突,用奇幻的形式表现出少年内心的美好幻想和情绪与挣扎,偏感受向的电影,不太好形容出来
完成度相当高的处女作,没有大陆文艺片常见的暗擦擦的光线,整部片子的摄影和色彩构图都非常出彩,几个镜头甚至拍出了油画感。超现实主义内容嵌入得一点不出戏,无意故弄玄虚显得很深奥。表面是少年成长的故事,看到结尾发现其实是说底层互害。姐姐的红裙子实在太美好了,是胸口的朱砂痣啊。
三次奇异的演奏演出成长少年的心与成人世界的对抗,对于海怪的幻想很少年,两次凝视很有意思,影片越来越压抑直到扯书与苹果的掉落,还有最后的喜剧字幕哈哈哈。导演想表达的有些内容反而不太明显。
老鸨苦心抚养员工和嫖客的俩孩子长大,怎料被社会人黑吃黑后,被迫嫁女的折衷方案,又被俩孩子联合否掉的故事。当然老鸨和女儿更像是夫妻,弟弟更像是儿子。弟弟追求的海洋世界更像是母爱和性欲的犹豫。如果把男主换成张译,改成妓院孩子成年后,爱上女员工,无奈送老鸨进监狱,的两难戏码。再弄点床戏,模仿《观音山》,营销往2020第一禁片方向走的话,可能会爆。毕竟《烈日灼心》升级为《南方车站的聚会》,巧妙融合猎奇商业和文艺挣扎的口碑,和一个故事赚两笔钱的商业经验,也是应该借鉴下的。不然把这么黑暗的故事加在孩子身上,感觉有点苦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