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看了不少,但是喜欢的并不多。
从小就迷上了凡尔纳的我更喜欢那些接近科幻本质的东西。
科幻是神秘的,更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我觉得科幻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带给我们的那种神秘感。
火星任务就很不错
今天刚看完《gravity》,与同学争论人在真空中会不会爆体的时候,就想起这部来了。
还是小学的时候在电视上看过的,搜出来重看一遍感觉这部2000的电影相当厉害啊,看看近几年的科幻片还出现太空战各种砰砰砰爆炸声这种低级bug,这片里已经出现了模拟重力、失压、LCL液(看过eva的就喜欢这么叫),简直是科普教育片啊。
至于主题,就充满幻想色彩了,而且让我产生很大的共鸣啊。
记得我中学二年级的时候思考人生的价值与人类存在的意义,写下了我有史以来最长的一篇随笔并被语文老师批了个“阅”,当时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存在是为了探索未知的世界、发现宇宙的真理,而我存在的意义就是作为人类的一员将为这一伟大事业中贡献绵薄之力,比如成为科学家合成新元素发现外星人什么的(现在想想我可以做到的只有提供生产力和生产更多的人而已)。
该部电影的主题正合了我的心意:找到人类的起源,跟着火星人飞向宇宙深处,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有人说这片主题不明,其实很明确,只是比较晚罢了,从死去的Maggie的那个视频中开始的。
最后(语文老师说过作文结尾要点题),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比较软的硬科幻,这么漂亮的一部科幻片就被“伪科幻”给上了,痛心疾首啊!
《火星任务》是在NASA宇航专家指导下拍摄的。
基于人类现有的宇航能力,随着剧情的需要有不同程度的夸张。
这是典型的硬核科幻,近未来,一切合乎物理规律,没有刺激眼球的镜头。
结尾给了人类起源一个假设,比较合乎想象。
不过某些细节实在能够做的更好,火星上的戏明显是在沙漠中加滤光镜拍摄的,不过火星稀薄的大气能形成天空中那么丰富层次的云彩吗?
对于科幻,这也许是个标准的作品,严格符合米国荷里活的商业标准。
突发事件引起一连串反应,一队英雄主义的队员前去处理危机。
英雄们都是理想主义者,梦想和任务息息相关。
电影的主题有着伟大精神力量,关于人类的起源,及对浩瀚无垠的未知的探求。
这可能也象征的米国的国家精神。
对于外太空生物他们和《ET》中的饿观点一样,是友好而友善的。
这样处理也很简单,无非是我们会遇到好人还是坏人的问题。
整个电影温情激荡,中规中矩。
不过以荷里活的标准来看,前面家庭“趴体”的情节有点冗长。
也许只是为了衬托出后面英雄们的光辉形象吧。
星际科幻无非两种,一种走世界观的软科幻,表面是写外星种族,其实都是地球联邦与帝国之间的那点事。
一种是走科学探索的硬科幻,当然硬也硬的有限,毕竟是影像表现为主的艺术,太硬了就没人看了。
这部电影属于后者,走硬科幻,据说还请了专门的顾问来辅助,但其实也依然有限,bug不少,专业性并未能让观众有多大的体会,专家的缺陷在于太局限于当时的技术,缺乏想象力,在近未来连太空舱破了洞电脑都不知道在哪个区域,还需要人用肉眼去找,就蛮离谱的。。。
说回电影,尴尬有几点:第一:出品时间2000年略晚了些,前面是一堆太空漫游的经典,后面有一堆特效片,以剧情和创新来看,后面出的不少片子也未必比这部更好,不过剧情展开更小,特效更精良,团队聚焦也更好,比如太空救援和火星救援。
这一点略显可惜吧。
第二:人物构建这个片子的人物构建算是相当奇怪的一种配置,故事主角团队一共五个人,主角,男二夫妇,卢克,小费;事件一共有四个:1、火星探索遭遇沙虫风暴,仅卢克活下来求援;2、主角团队出发救援,却遇到流体风暴,飞船破洞,引擎启动时爆仓;3、成功依靠补给舱登陆火星与卢克回合4、发现了火星人脸的运作机制,成功进入内部,获得了人类起源的秘密四个事件,除了负责通信和电脑操作的小费相对比较工具人以外,其他四名角色几乎平分了四个事件里的主要戏份。
卢克承前启后,穿针引线,也没挂也没特别贡献,但戏份不少;男二夫妇的人设铺垫相当多,又是事件3的主力,甚至男二因此挂掉,抢了相当多的戏份,而且重点是在这个可以说这部电影最危机的时刻,男主啥也没干,嗯,就仿佛道具。
男主从头到尾都在怀念自己死亡的妻子,甚至本来不在任务名单里最后进来的,然而其实没啥作用,补了个洞就,甚至关键的事件4也是平平淡淡,三人一起进去,平分了全部戏份,差别只在于男主决定跟随外星人飞船离开地球。
上面是缺点,优点是影片花了相当多的笔墨去构建男主和男二夫妇的人设,导致影片前20分钟节奏偏慢,不像商业片的套路,imdb评分只有5分出头,算是相当糟糕了。
总的来说,走商业片路子的电影,人设用力过猛,拖慢了剧情节奏,又没有真正的把主角突出出来,导致喜欢文艺的未必能喜欢上男二的为情牺牲,喜欢商业的则也没看到男主的英雄主义,可谓相当尴尬。
第三:剧情和立意立意其实挺旧的,火星是太阳系最早文明发源这个说法很多作品都提到过了,影片就是设计了沙虫,火星人脸以及dna双螺旋三个点来表现如何发掘出来这个立意,相对有点过于直白了些,从艺术表现角度是不如太空漫游的。
同样都是靠这种太空探索未知拉起来的悬疑惊悚,太空漫游无疑在调动观众情绪以及悬念的留白上更有技术性一些,更重要的是,那部影片够早!
火星任务的剧情结构是纯商业片结构,危机诞生;组队;出发;遭遇新危机;合力解决危机;高潮;升华;结构是工整的,问题出在两头,第一头是上文说的前期节奏慢了;另一头是结尾,也就是事件4,进入人脸之后,仅仅一个三维投影动画1分钟简单说了下火星文明是起源就没了……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我裤子都脱了就这??
完全可以搞的更神秘些的,比如当年遭遇的危机再具体点?
为啥不在地球定居只是留下种子?
更深层次的文明危机可能在什么方向?
是不是在太阳系还留有其他后手,连拍续集都可以了。
再或者走更悬疑风,仓促离开,线索被断,指向一个恐怖的方向,地球也可能即将遭遇毁灭风险。
无论哪种风格,都比现在这种平平淡淡的留了个小型飞船,动画就提了下火星文明去向并在地球留了种子要牛逼的多。
所以这部分的尴尬我觉得在于商业片和文艺片的逻辑混乱了,导演走的不够坚决!
总体来说,为啥刁钻的我仍然给出4星?
因为又过了22年再回过来看,星际科幻好作品仍然不够多。
撇开异形这种恐怖片来说,来来去去的火星(火星救援)、木星,黑洞(星际穿越),越来越平庸了。
太空舱修复,登陆舱,空中行走,火星基地,沙虫,dna的人类密码,这么一看,本片里的元素已经集合的够多了,无论如何在这一类科幻的片单里肯定占有一席之地了。
值得看一看的。
充满悬念的星际旅行。
布莱恩·德·帕尔玛真的很会制造悬念,登陆火星之前,可是够紧张的,好久没看到,这样让我忘记电影时长的电影了。
救援小队登陆火星之后,却没有了很紧张的悬念,只讲了一个普通的故事:火星地球是一家。
特效做得还可以,演员也谈不上发挥演技的地方。
照例好莱坞的制作,少不了描绘一下夫妻之间的爱情和朋友之间的友谊,比较俗套了。
亮点就算片头的长镜头和剧中紧张气氛的渲染及拍摄的手法了。
这部电影又通过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人类的未知问题:起源。
最后男主浸泡在水里,通过含氧水能够自主呼吸,飞往外星系,然后呢,请拍续集,告诉我们在高度文明的原火星人的新殖民地的生活状态,科学发展到何种程度?
字少了不能发表😂,我就是想知道到了火星新的殖民地,这位男主看到了我们地球以外的文明,已经发展了多少亿的地球年啦,而地球真正发明现代科学的西方文明也才短短几百年,几百年VS XXX亿年的区别有多大,不要拿漫威的宇宙观来形容,希望出一部类似 星际穿越 这样的科幻片来解答。
拜托拍电影的写剧本的写小说的大神发表出来给我这样好奇的地球人观摩一下,谢谢!
《火星任务》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
2000年的电影,我们不该用今天的技术标准来评判它的特效,因为我始终觉得技术是服务于剧情的,不过这部电影的特效就像一个分水岭,我们看科幻电影的时候最能体现当时的特效水平,99年,2000年左右的电影,跟那之后特效能明显感觉有差距,比如近几年看到的一些,《星际穿越》,《火星救援》等等吧,至少在特效这一块儿有了很大的进步.(《2001太空漫游》没有遵循这条规律,今天来看,仍然是属于未来的东西)
这部电影的评分,没有上8分,我认为主要是章节跟章节之间的脱节,剧情衔接的不好,虽然可以理解为留白或是其他原因,可给人糟糕的段落感还是太重了,我斗胆假设一下,如果用昆汀的那种方式会不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hhhhhh
电影的故事像一个倒立的金字塔,在地球上是一个点,第一批去火星的人是一个大一点的面,接着救援飞船的部分要再大一点,最后是寻求真相的部分封顶,如果从这层角度来看,电影没毛病,并且是一个很流畅的故事,看这个译名,会以为着重的是在火星部分的救援,所以当看到飞船在飞去救人的过程中的各种状况时,不免出现很多疑惑,还没救到人,怎么就先送一个人头?
又是《拯救大兵瑞恩》的结构框架吗?
前面都这样,那后面这个故事怎么讲?
还好导演并没有让人失望,果然有外星文明,而且还是我们的鼻祖,解释了一切的起源,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设定,总归把电影的高度又增加了一层.
在电影中,有很多场景在致敬2001太空漫游,很多人应该都看出来了,比如救援飞船的内部构造,"旋转重力","舱外操作",包括智能语音的声音,还有结尾处,加里西尼斯进入一个像容器一样的地方,跟2001太空漫游里最后出现的婴儿也是异曲同工,库布里克真是没办法绕过的大山啊,另外《火星救援》在火星上种植物的细节,原来在这部里就已经有所表现,还有加里西尼斯终于登上了火星,还去了外星文明,虽然《阿波罗13号》你没有去成月球,这里导演如你所愿了,其实出场的时候看到他因为痛失爱妻,失去去火星的机会,我真的有点想笑,可是得严肃一点,毕竟对于剧中角色来说太残忍了,好在后面超出预期,宇宙那么大,你想去看看!
嗯,去吧
电影所要探讨的不仅仅是"任务",这种以多救少的电影看的太多了,我觉得追寻与探索才是升华的地方,就像电影里说的,我们总是在不断探索,发现新的生命,他像一个邀请,过去,我们发现一个大陆,再从那个大陆发现新的大陆,生生不息.
虽然是2000年的片子,但是特效还行。
影片前半部分较为平淡,铺垫有点长,但并不影响观影。
开始救援任务之后越来越精彩,个人很喜欢《火星任务》的结局,几乎完美!
主角失去了爱人,一直很悲伤,在地球上已经没有了什么留恋,在受到火星人邀请之后,跟着火星人回家去了,这在情节上很符合逻辑。
在不死主角的情况下来了一段挥泪告别,即是感动,又是殊荣(因为受到火星人邀请),所以个人认为结尾很赞!
另,足智多谋又有点腼腆,而且有着悲伤过往的主角很令人同情喜爱,在《阿甘正传》里面本人还没喜欢上加里·西尼斯,但在《火星任务》上却喜欢上了他。
另一部电影《火星救援》在情节上与《火星任务》有点像,可能《火星救援》是在模仿《火星任务》。
不过个人觉得《火星救援》只模仿到了形,却没有模仿到神, 所以意境不够深。
以上谢谢。
影片中,火星人在火星灭绝之时,向外太空(通过影片显示他们有能力飞的远远大于银河系)发射无数飞船撤离,其中有一艘奔向了地球,把基因带到了地球,才有了地球生物的进化。
但是,既然火星人早就有能力很轻松地飞往外太空,地球肯定早就被他们探索遍了,也肯定做过比(无数类似地球人登录火星然后种植藻类培养细菌)这种还高级的把戏。
所以怎么会因为是火星人逃难之际才向地球发射了基因火种呢?
除此之外,火星人真存在的话,以影片中显示的火星高级文明,怎么不会有那种围绕太阳系内各星球的火星人造卫星(类似地球人的)的残骸漂浮在宇宙中。
还有火星人遍布太阳系的建筑等等,从来没被发现过。
这些我感觉都是电影的硬伤啊。
而且,即使火星人最后逃难时,也应该留下一些证明存在的印记,肯定不单单在火星一个星球上,银河系内的星球应该都有。
(当然,这可能与三体中的黑暗森林理论相悖,但既然火星人都在火星上留下了印记,没道理不以很轻松的代价在其他星球留下印记啊)。
(这一条需要比较专业的地质学家解读,我是猜想)再者,火星毁灭之时,电影里的全息影像显示地球已经处于较稳定状态,只是在板块漂移阶段的初期,但是很多绿植,海洋,蓝天白云通过地球全图都能看到了,有了一套含氧气的生态系统存在,为什么没有火星人在地球定居或活动?
实际上又回到了我所说的第一条了。
向来讨厌拿scientology把人当猴耍的电影,一点诚意和社会责任心都没有 喜欢这类型电影的中国影迷,果断装逼犯居多 (哟,两眼往下一瞟,果然领了金酸梅~)
模仿2001太空漫游的
非常严谨的一部片子,甚至可以拿来做科教片,但是叙事和情节依然很棒,最后的结局也让人印象深刻
好看个P,最讨厌这种伪科幻了,要上火星早上啊,拍那么多地球干嘛....的确比《阿波罗13号》还要无聊~~~
主旋律太空歌剧,依然是火星生命与人类起源这两个炒烂的命题。配乐和主题一样陈旧腐朽,再加上简陋的布景,简直就像七十年代的电影。友谊、爱情、理想、探索精神、牺牲精神……导演把能想得到的元素都塞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最后炖成了毫无亮点的大杂烩。至于剧情,通篇的硬伤,多得我都懒的说了……
电影中总有那种自私的,为一己私欲的,关于生命起源所知不多,不过情节的俗套不可避免
内容取舍上出了大问题,大段戏份被耗费在无意义情节上。在剧本上地位最重要、但占实际片长极少的火星探索戏制作水平也只是差强人意。这部全方位退化版《太空漫游》无法获得我的好评。
放再当年能给个三星,我能预想到会有个人英雄主义,但真没想到主角就这么愉快的弃人类而去了……只能说空间站负责的那老头判断的是真没错,吉姆确实不适合任务,简单来说,挚爱离去后,他对地球没有了牵挂,站在人类的角度,一具活生生的人类被送给了外星人,无论是用来研发针对性武器,还是逆推地球环境和发展历程,进而判断地球是否有占领价值,吉姆都可以说是人类叛徒了好吧……
花这么多钱拍的这么拖沓
好扯,好无聊,DNA那边给我看蒙了,那么高端,结果到地球还是从细胞开始进化?
如果您是一位忠实的硬派科幻影迷,你一定会从本片得到惊喜。单纯从片中登陆火星的太空梭外观与内部场景,都根据NASN准备未来登路火星的理论设计这一点上就可以让硬派科幻迷为之兴奋不已了。而蒂姆罗宾斯为了爱妻在太空中脱掉头罩自戕的一场戏,更是早已成为太空电影中的经典画面。三星半。
9.1;何處是歸宿
科幻片拍得那么没劲干啥?
看完《地心引力》反过头来在看当年比较经典的《火星任务》,虽然技术和特效粗糙了很多,但是仍能站在当时角度感觉到些许震撼。外太空题材承载了太多关于人类起源的假想。
这一星是给任务小组弃船之后在太空飘荡那一段的。
看11年前的导演、编剧和演员给我们讲9年后的故事……嗯,我怎么觉得我应该2010年来看这片会更有感觉呢?可以达到年份上的平衡。太喜欢这种片了,一点一点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容入其中,然后在最后让你看到你最想要看到的……足够的伏笔和引线……唉呀呀,太爱这种讲故事的方法了!最后的人类演
不合逻辑。火星人文明这么发达,既然要逃离,为什么不首选地球,非要舍近求远去其他星系?讲不通啊
二刷:四星变二星,故事讲得又臭又长
很小时候通过佳片有约看的电影,当时也想跟着母星人一起飞走,地球没什么可留恋的~怀念那时守着电视看电影的感觉
“In everyhuman culture,Mars has always helda specialattrection. I mean,what if that means something? The univers is not chaos.it's connection.Life reaches out for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