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完全就是看了一版解迷闯关大逃杀游戏,看完影片后,确实有些反思存于脑海,不吐不快。
不倒翁:凭空而降到某高中的“不倒翁”在倒计时的作用下,虐杀学生。
说白了就是在倒计时结束前,全班只有一名成功启动停止键的学生才能得以生还。
其它人再怎么努力也是陪跑的命运,“死”是结果每个人也逃不过。
此环节中倒是有一个剧情反转,还以为通力合作的俩学生都能获得逃生机会,谁成想出主意且承担关键助攻的那位大兄弟最后还被绞杀了。
这样的设计绝对混淆了我的三观,难道舍已为人的行动是不对吗?
难道人与人之间只能有你没我或是唯我独尊吗?
招财猫:闯过第一关的幸运者又被聚集到体育馆内,要求与招财猫进行生死对决。
有了第一关的经验教训,现在的学生们再也没有了相互的信任和帮助,大家各自为生存做着所谓的努力,当然能活下来的还是少数,其它人依然都是炮灰。
看到这块儿,我突然联想到现在自主创业的年轻人,他们的理想、抱负、努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真是不堪一击。
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太多太多了,然而海水涨潮过后,沙滩上不会留下任何足迹,海水带上来的所谓礼物,又诱惑着一批又一批人勇往直前,继续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布偶人像:是在玩丢手绢的游戏吗?
能在第三观还活着的主人公们,应该在自己的人生中混 得都还不差吧。
最起码有位学霸就在呀,原以为学霸能够运用所学顺利逃出升天呢,结果所学一点没用上,一样死相凄惨。
逃生的反而又是男主利用小伎俩取胜的。
看到这里我有种想骂街的冲动。
难道我们的生存都要靠算计和牺牲别人来获得吗?
拉手杀+凑钥匙:这个环节的设计感觉就像鸡肋,有啥意思呀?
手拉手才能活,单身狗就得死吗?
好不容易手拉手都跑到大门口了,拿出钥匙就能闯关成功了,结果人多钥匙少,必死一个才行。
刚才还是手拉手的队友呢,马上就变成了队友的刀下鬼,你不死我就活不了,这都神马玩意嘛?
恶魔熊:更是尽毁三观的剧情设计。
说实话的人死了,结果她的死完全是因为制定规则的人本身就是骗局的始作俑者,自己就是假的怎么可能让真的人继续活下去。
如果真实的世界也是这样,那简直太恐怖了吧。
俄罗斯套娃+幸运逃生:这个结局让我吐槽的气焰达到了顶点。
一票学生连惊带吓的好不容易撑到了最后关卡,结果设计者不玩了,让大家吃个冰棍缓缓神都回家休息吧。
结果呢,冰棍吃到最后,你能不能活不是神说了算,而是命运说了算。
冰棍棒上的留字才是决定你生死的钥匙,这不是玩人呢嘛?
就像马拉松选手都跑完了95%的历程,就要进体育馆迎接观众的喝彩了,结果裁判掏出红牌告诉你:“你出局了,终点没你啥事儿了”你说是不是逗你玩呢,是不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但这回是真让你死,不是逗你玩,你的死不由你,只由一个冰棍棒来决定,你的人生是不是太滑稽太可悲了。
努力了半天,还是要靠命运来决定自己的未来,真是天大的讽刺。
以上,这些吐槽都是我看完电影后第一感觉,骂骂咧咧感觉编剧脑袋被门碾了。
但是事隔几天后再回过头来反思,又感觉编剧挺有想法的。
所有的我们看似不合理,不公平,甚至是胡闹的游戏安排,这些还都是剧情里面的。
但我们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少见吗?
好心扶摔倒老人,算是见义勇为了吧。
结果反被老人讹诈是你撞的,老人没啥事儿,救人的好心人反而有事,这是不是现实版的“不倒翁”正邪颠倒了。
曾经的好兄弟,好姐妹因为利益、因为感情反目成仇的多了去了。
今天不是我黑你,明天就是你黑我,不整死你,我就无法上位,我就得不到利益最大化。
这不就是现实版的“手拉手+找钥匙吗”?
明明是白的,非要让某些人出于某些目的,故意颠倒黑白诬陷栽赃。
结果把好人逼成病人(抑郁症)好人自杀了,幕后黑手啥事儿没有,八成还因此事狠狠赚了一大笔黑心钱呢。
“恶魔熊”就是这样吧。
最后的最后,我们所有人的努力还真不是你努力了就有机会登顶的。
机会面前总有个运气更好的占了先机,不服又能怎么样,命运如此安排,不服不行吧。
日本人的电影,有时候看似荒诞不经毫无道理和逻辑可循,但当我们冷静下来再反思的话,真是细思极恐直冒冷汗。
怪才三池漫改的作品数量感人,这几年就有《鼹鼠之歌》、《热血高校》、《逆转裁判》、《忍者乱太郎》、《爱与诚》、《稻草之盾》等几部,还有现在的《诚如神之所说》和来年的《火星异种》。
当然,如此精力旺盛、高产量的导演注定有几个无法避免的缺失,首先必须无节操,什么都拍(三池崇史语录:我多产,是因为我不怕被骂肤浅!
);挑现有改编的剧本,因此三池漫改的作品虽总能留下自己独特的烙印,但为之伴随漫画、小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异于电影的节奏特征;有喜欢的专属高产演员(如山田孝之),可惜注定没有相随的匹配配乐师...所以君不见《鼹鼠之歌》、《稻草之盾》、《诚如神之所说》这些电影的BGM吝啬得可怜吗,像美国大片和中国影视那般会在剧情过场、对白过渡的情景狂砸配乐的想法你不要痴心妄想,在看三池的作品时,你不时会有满满枯燥感,这不是你的错,是时辰,哦不,是他不用配乐渲染场景剧情人物情感主题深化感染观众的错。
说回电影,因为看了隔壁同时期队友的真人版《寄生兽》,对这部《诚神》的期待值也随之水涨船高,结果观影过程当然的是糟!
糕!
透!
了!
原作里主要人物的魅力点我根本get不到,在这点上面我不但怨编剧对剧情、角色的理解偏位,演员也负有很大责任,主角的演技明显承包不了角色残酷物语下背负的情感流露。
PS:由于看的是日语版本,可能会对剧情理解有出入。
全剧福士苍汰只有两个表情,一个是无表情、一个是任何场景(恐惧震惊惶恐彷徨哀伤悲伤忧伤)都能备用的睁大眼睛绽放瞳孔の表情,要不是染谷将太气质略猥琐,我肯定首推他作主角,起码他演技的层次完全能满足角色需求而不是做一个十分钟的无表情炮灰角色。
原作中主角并不是电影表现出来的纯种量产的热血+小智慧型角色,而是颓废+压抑自己情感冲动的隐性变态人种(漫画第十八话)——另一个极端版本的Fate/stay night 隐藏变态卫宫士郎,当然如果电影有续集不排除角色也有这方向的转变,毕竟电影几段回忆情节也埋下这些伏笔,只是福士苍汰的演技真的是覆盖不了这些点...为了防粉丝喷,我特意搜索一下福士苍汰是否获奖,幸好唯一一个奖项(新人奖Σ( ° △ °|||)︴)也是这部电影之后的15年拿的。
(这几年福士苍汰一直被事务所强推,接下来到年末的电影相信不会少,希望他的演技能借此稳步提升吧)神木的表演虽然不至于吐槽(身高我也顺便不吐槽了),角色不讨喜也对他没有多大意见,只是原作的狂叼酷霸拽以及某程度上另一层次的单纯也因为编剧帮原作剧情动刀整容的关系只表现出狂和拽,而表现角色极端武力值的”跳绳“游戏电影不好还原也被割去。
说说剧情与漫画的区别——第一个不倒翁木头人游戏电影与漫画的区别在于主角是借助染谷跳木马完成按停按钮的动作,在本来可以借机塑造主角的正面形象的地方幸运光环化。
第二个游戏把漫画精简了,比较利落。
第一二个游戏算是非常还原漫画的场面,而接下来的几个游戏三池也正常发挥了的自己的强项——在原有的地方上能加入让人眼前一亮的奇思妙想,如《鼹鼠之歌》的大肠蝴蝶结脑补动画,《恶之教典》的货车与回忆场景画面叠合切换,《诚神》第四个游戏采用粘土动画的形式塑造出的白黑熊怪兽感受到满满的想象力(木偶的乐高表情也不错)。
这些低成本却不会令人觉得粗糙的、恰到好处的创意的特效表达方式也是我一直非常欣赏的三池的地方。
只是第三个”小芥子“游戏明明可以表现出主角后期为什么能区别酱油角色、主角之所以为主角的原因——优秀的生物本能,却非要换成猥琐偷录情节( ‵o′)凸!
第四个游戏开始了原创游戏与情节,并不是说原创不好,原创游戏虽则表现在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伦理冲突,但相比原作一环扣一环的聚合主要角色的残酷游戏、原创奇葩游戏的安排只能说是为第二部电影的原创剧情作准备,毕竟电影结尾与漫画不同,只有男一男二存活,“运动会”想必很大机率也改成其他游戏。
比较遗憾的是本人最期待的“拔河”游戏还是被阉割掉了,换成略无聊的第四个”真心话“游戏和第五个”捉鬼“游戏。
“捉鬼”游戏约等于漫画中“拔河”游戏后的浦岛太郎情节(运气),只是换了一种形式,最后还是抽签式决定众人的生死,在这个游戏女一女二的剧情互相嫁接,死得粗糙——之所以说粗糙不是因为没有煽情慢镜头或者忧伤的BGM,而是剧情没有流露出漫画那种生死瞬息间给人的意外与无力感,电影这桥段给我的感受竟然只是为了让男一男二存活下来而抹去其他人= =——不变的是她们死的时候男主那双尽情释放瞳孔的眼睛的存在感。
果然染谷将太十年只能产一个吗?
隔壁《寄生兽》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458352/
影评含有剧透的成分,请慎点。
《诚如神之所说》这部电影和漫画有所不同。
漫画里面的情节可以让观众更简单明了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而电影则不同。
此外,漫画里面的作者使用的描述、情节可以很多。
但是电影则有困难,所以编剧很细心的安排了漫画的情节来安排电影的情节。
导演为了让观众可以在短时间内要理解电影的故事情节,采用了很多不一样的拍摄手法以及不同的镜头运用。
导演在整个电影里面最常使用的镜头切换则是在时间上的切换。
让观众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内里清楚了角色之间的爱恨情仇。
例如:高畑瞬和高濑翔子在初中天台的情节,两人因为霸凌而出现天台上。
然后,再把镜头带到在翔子脖子上的项链坠饰正是表达出了翔子对高畑瞬的爱意。
又或者,导演把时间的切换在学校还未被侵略前的轻松环境和被侵略后包围着死亡气息的环境。
此外,这部电影被列入R15的原因是因为它非常的血腥暴力。
但是导演也尽可能的把血腥的画面降到最低。
例如:影片中有几个镜头没有直接把演员被折磨致死给播放出来,但是通过故事情节的铺陈、其他演员震惊的表情和人物说的话带出了角色已经死亡了。
还有一个镜头是,秋元依智香知道自己不会幸存下来,而高畑瞬还沉浸在所有人都活下来的喜悦之中,导演用镜头切换对着两个人的表情做了明显对比。
除此之外,导演也利用了镜头的运用来表达出这部电影所埋下的两大伏笔以及贯穿整部电影的概念:“神明”和“幸运和命运”。
影片中,通过导演在故事情节的穿插一个打扮像是流浪者的神明。
从这里看出来了导演所要表达的是“神明无处不在”的概念。
同时间也讽刺了现在的信神者,因为不一样地域有不一样的神明,神明犹如流浪者无处不在。
而“幸运和命运”则是像影片中的幸存者,“幸运”则是即使不用多做过多的努力就可以通过下一关卡,而“命运”则是即使你在做更多的努力也不一定会存活下来。
承上述所说,导演和编剧通过安排情节让电影更加的顺畅和让观众理解电影,游戏环节更是节节相扣。
例如:第一关的不倒翁;第二关的招财猫;第三关的木偶人;第四关的白熊;第五关的踢罐子。
从每一个过卡的“游戏站长”来看,每一个“站长”都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关更准确来说是和日本人的神明信仰相关,有表示现在社会 “幸运”和“赐予福气”的代表。
这部电影主要语言是日语,所以对这几个关卡的“站长”可能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所以导演很用心的通过情节把五者之间的关联告诉了观众这五者名字的相应。
导演所要表达的是现代社会的人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而产生了未知的恐惧浴室会把某个物品或者人让他/她/它变成神一般的存在或者偶像崇拜来祈祷,请求福气。
例如:在影片中,能够通过重重考验活下来的人得到了“神之子”的称号,会被所有人崇拜。
以及一个概念“想要得到一些东西,就要舍弃一些东西”。
例如:另外,是在招财猫的关卡,如果穿上老鼠的衣服就会有提示可以让招财猫进入睡眠状态而停止攻击;相反,因为穿上那件衣服会成为被攻击的主要目标。
关于电影里面的隐喻与符号。
在“达摩不倒翁摔倒了”的游戏,里面的“血”是用红色的玻璃弹珠代表的。
玻璃弹珠在灵异事件里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符号。
例如: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听到天花板有玻璃弹珠弹跳的声音,便让人以为是有鬼魂在天花板玩玻璃弹珠。
此外,导演在安排这个故事情节的时候也告诉了观众两个日本的现象。
第一:这部影片的主要的人物是高中人,高中生的死亡,告诉我们日本的生育力非常的低。
第二:影片中的青年——拓海这个形象,是二次元的文化盛行造就了日本有许多宅男/女代表者,因为足不出门的关系,没有与人沟通的能力,导致没有收入只可以在家啃老的现象。
在最后的游戏,虽然“站长”说剩下的五个人并不会死去,但是有两个镜头画面带出了会有生命的逝去——夕阳的落下以及烟花的绽放。
夕阳有起便有落,人的生命刚出生就像是太阳的升起,而夕阳的落下就是生命会随着时间而逝去。
烟花则是绽放的一瞬间后会消失不见,也比喻了电影里面的人会像烟花一样消失不见,尽在那一瞬间。
影片的开始便告诉了我们这是一部恐怖惊悚情节接踵而来的影片。
例如:黑板上说的路易十四成太阳王“虐杀”的字眼、高畑瞬玩的遥控游戏里面射击游戏以及电视新闻所报道的恐怖袭击的新闻。
在招财猫的关卡结束后,幸存者们都被关在一个只有进没有出的方形盒子——立方体。
看起来只是很普通的游戏场景却有很大的隐喻和符号。
这就连接到了和影片完全没有关联性但是出现过两次的片段——一段骰子的片段。
立方体犹如骰子一样是四方的,但是被扔的骰子是一个用“幸运”决定“命运”的物品。
同样的,在立方体里面的人同样也是通过游戏的“幸运”来决定“命运”的死亡游戏。
不喜勿喷。
没看过漫画,仅因推荐入坑。
电影里第一关的死亡红色颗粒真实还原了死亡的恐惧,紧张感瞬间拉满。
中间穿插的人物回忆、社会实录和宅男情节到电影最后终于串起来,我们心目中高高存在的神很有可能是大家听断断续续的广播时出现的那个修好收音机的乞丐,宅男口中的我去拯救世界了,也许是真的参透了漫画和世界间紧密联系后的由衷之言。
最重要的是,对于沉闷但善良的中二少年来说,心中对青梅竹马的朦胧好感并不能够成为自己喜欢自己的理由,从前救下的弱小女生也并不会成为他的重要回忆,成为神之子后即将迎来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和他一起胜出的天谷武是否会让夙愿达成的喜悦冲走吃雪糕前的自我反省,都无从考量。
电影总体完成度70%,扣分扣在没有把故事讲清楚,也讲的不够好,我们在看完电影以后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东京塔因为立方体的停摆终于保住了。
至于男主大难之后是否还需要整理储物室,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要听神明的话 (2014)6.62014 / 日本 / 惊悚 恐怖 / 三池崇史 / 福士苍汰 山崎纮菜
本剧的主人公是瞬、谷、一花,其他人物从一开始到最后连性格主人公都称不上,基本就是符号性人物,高濑算这些人里刻画稍微多一点的,知道了她与瞬初中时代砸玻璃的往事以及她的牺牲(因为之前至少两处细节铺垫了高濑对瞬的喜欢,所以高濑死的时候可以断定熊在撒谎)是黑熊的阴谋。
敲定完主人公说一下主旨,日本是个信奉神明的国家,他们那里的一草一木甚至米都是有生命,但是最后俄罗斯套娃说的那句台词,在它表明有神明之后出现了一直窝在家里、面部也脏兮兮的(忘记叫什么了)那个人的特写,他仿佛救世主一样自带光环的降临了,一开始光还没有给到他面部,真的仿佛神明降临一般,但下一秒马上我们又可以清晰得看到这个神长着人的面孔、胡子拉碴、灰头土脸,甚至在家不能自理,所以我的理解是世上没有神明,确切说没有一个客观存在的神之客体,用唯心主义的说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神,包括剧中政治人物口中的“要把人神化”在我看来也是对现实政治神话伟人的讽刺。
谷从头到尾都坚信自己就是神之子,但是通过与瞬的对比,我们知道瞬是不信神明的,与谷将自己视为神明、将他人性命视若草芥不同,瞬一直很珍惜他与一花、高濑的友情,每场游戏有同伴(哪怕是关系非常一般的普通同学)要受到伤害时,他都会努力挽救,而谷至少在两场游戏中为了过关杀死别人,这就足以证明谷是傲慢自大的、他虽然一直声称自己就是被上天选中的神之子,但他心里真的有神明吗,在我看来他心里只有他自己,对神明连敬畏都谈不上。
倒数第二场踢罐子游戏我认为是全剧的心理高潮,当然也是刻画瞬的,因为他要在这一刻做出选择,活下来,还是以死为代价来证明自己跟谷不是同一类人。
瞬再次用计谋证明自己,但是可笑的是虽然罐子没爆炸,但俄罗斯套娃却开了一个关乎命运的惊天大玩笑,原来要想在世上存活除了智力、体力之外还需要运气,所以一花死在了运气上,多可笑,最终瞬还是跟谷这种人站在方块最上方,接受普通民众的仰视,他不想成为谷却被迫成为谷、他不想当神明却接受着脚下子民仰视神一样的目光,他真的没有享受过吗?
我觉得在第二场招财猫游戏中,谷看着他的眼睛说“我们是同类人”时,他也许还在犹豫,但是经历过那么多事件,最后我在瞬眼里看到的只有灰色跟暗淡。
瞬不相信神了,毕竟神救不了他最爱的一花。
他想的,就只是赶紧回家做完妈妈游戏前交待得整理东西的任务而已。
片名翻译为要听神明的话,但我恰恰理解为不要听,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还是自己,瞬这一路过关斩将都是靠自己,当然,编剧也借瞬的台词告诉观众要珍惜当下无聊平淡的生活,越靠近死亡、失去越懂得珍惜,但也为时已晚,瞬许下心愿,改变了无聊的生活,但他也永远失去了无聊生活里最明媚的那一缕阳光———爱他的一花。
挺哲理的,个人觉得不血腥,至于为什么死人的时候要掉落珠子我的理解是也许是一种象征,类似中国佛教盘的念珠,第一场戏中不倒翁会吃掉珠子,我觉得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就是纯粹为了恐怖,神明靠珠子养活,珠子也许代表破碎的信仰吧。
最大的不足就是每场游戏的作用还是为了刷掉一些无关紧要的角色,当然如果它不这样刷人我们也不知道谁是主角,基本活过第一场就是主角了,但是配角还是太工具化,前期的游戏除了展示瞬的智力以外对人物塑造似乎没什么用,如果能层层铺垫、慢慢推进会更好,看不到戏的节奏。
诚如神之所说—今日主角们也在努力求生!
最近看完了《诚如神之所说》的电影,以及更新了的全部110话漫画。
看完漫画后觉得挺可惜的,因为电影可以拍得更好。
当然电影也有自己的亮点,我特别喜欢电影里的不倒翁第一关。
喷溅的鲜血和暗红色血珠,劈里啪啦散落一地。
教室里交叠着着尸体,很像《告白》电影里B同学意淫自己炸学校那段满礼堂的学生尸体场景。
相对来说漫画就是比较简单的爆头,没有电影场面华丽。
下面在不剧透(对电影的涉及尽量局限于预告片)的基础上比较电影和漫画的异同,以及关于电影中后两个原创游戏。
第一个游戏当然是很帅的达摩不倒翁。
电影中对于不倒翁眼睛的细节有更改,个人认为做得很成功,仔细看看有点恶心和毛骨悚然的感觉,眼眶周围的订书针让我想到电影《老师的恩惠》里的那个大眼睛女的。
不倒翁从老师脖子里跳出来的场景漫画里也有,电影拍出来的看起来效果很好,算是对漫画的超完美诠释了。
还有就是电影里爆头后的玻璃珠,超棒的创新,提升了游戏难度。
电影里捏出来的那个第一关就死的卷发同学以及回忆剧情真的也蛮顺的。
到此为止电影可以说是幸存,游戏通关。
游戏交接处(主角带着妹子从第一游戏场跑到第二游戏场)这一段觉得电影略拖沓,不过挥椅子砸玻璃这个细节似乎预示了日常的异变以及命运的不可更改性。
漫画中第二个游戏原电影中也有,但是细节上有改动。
怎么说呢,我觉得大部分是不好的改动。
因为改动产生了一个巨大bug,也就是杀人狂同学的出现那块。
电影里的猫咪比漫画中要可爱多了,背后的绳子也细节赞。
但是移动方法略不科学,一上来动作超快地秒杀了不少人,但在漫画里猫一开始是有固定的移动方式的,所以主角才能参透boss移动轨迹,取得躲避技能,在体育馆光滑的地面上摩擦摩擦英雄救美。
后来猫移动方式才突变就像boss掉一半血后会进入狂暴状态这样。
其实电影可以突出表现一开始的猫咪移动有沉重的履带移动声之类的,然后动作也比较僵硬,发挥视听优势。
这样我们也可以理解主角是怎么思考的,才能躲开猫的攻击而不死。
而电影中反正主角就动作超快地躲开咯,就像在炫耀主角光芒耍无赖一样。
其实漫画中主角瞬君是一个很有担当的人。
而电影里我只能看到主角光环和软弱,软弱的印象是由演员的颜产生的…顺便表示不觉得他特别帅啊,青梅竹马妹子倒是长得十分可以。
对了电影里那个关于穿上老鼠装就可以听懂猫讲话的片段我觉得也没表达清楚,话倒是解释清楚了,就是没拍好。
此外投篮健将从出现,到投篮的场景电影拍得挺好的。
第三关,这里整个大构造上电影有巨大改动。
漫画里主角是玩完了前两关在学校中的游戏又被救出,然后在一个独立的医院里玩了第三关。
棒状的木偶满天飞,医院里的无关人员都被干掉了。
电影主角直接就被昏迷然后瞬移到了立方体内,和不知从哪取得电脑的波波头学霸以及炮灰女还有初中同学关在一个房间,木偶从三个上升到了四个(漫画里只有三个木偶,难度较低),主角通关方式也不一样了。
反正电影里的通关方式我智商不高看得莫名其妙,在此就不说了。
不过我实在是不懂为毛电影明明有声音可以表现人偶的不同音色特点,还有木偶的转动规律,还要让主角玩花,以一种莫名其妙的方法过关?
后来漫画里还有跳大绳游戏,我觉得这个很好啊,小学时我参加班级的跳大绳活动就一直觉得挺恐惧的。
但是电影没有,换了一个七把钥匙开门,这个也还可以。
顺便表示电影里那个喜欢吃香芹的炮灰男穿的条纹套装,好像就是第二部后面主角在【空中跳房子】游戏里遇到的真·高智商学霸,好像叫佑吧,穿的衣服嘛。
第四个游戏,电影原创,仿佛是来自北海道的,说真话白熊。
漫画里是撒尿小孩4vs4拔河,这个大概是电影实在拍不出的场面了(笑)。
白熊这关我觉得非常像第二部后面主角玩的【地狱变】游戏里面的天狗迷宫(找天马同学的房间里第二部主角意识到了这个骗局,同样该场景也是一个电影不可能拍出来的场景)。
大概导演是就此来的灵感。
这一段电影里初中同学的告白看着太吐血了,唉真的是为了告白而告白的感觉。
还有白熊一顿一顿形同跳帧的动作——喂导演是预算不够了吗。
第五个游戏电影纯原创。
不过主持游戏的吉祥物俄罗斯套娃我在漫画中有看到。
也是在第二部后面,有一张图讲全世界的精灵古怪都出动了开始残杀人类,好多小图组成的壮观大图中,有一个就是电影里出现的俄罗斯套娃。
我觉得电影第五个踢罐子游戏挺童年回忆,布景也美。
结尾吃冰棒,也挺不错的。
漫画里没有冰棒吃,直接就是抽签。
漫画第五关是浦岛太郎的游戏。
结尾说【运气】台词也和漫画一致。
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虽然四五两个游戏不一样,但电影都是从原作漫画里摄取的灵感。
电影里对老妈很粗暴的御宅族,还有流浪汉大叔纯粹就是打了个酱油,让观众不明所以。
其实漫画中他们也是有份量的角色,还有上电视的那个发型诡异的大叔(我一直觉得他像手冢治虫漫画里的人物)在漫画第一部里也是一重要角色。
漫画第一部的结局特别感动。
电影看不懂的旁友们看漫画去吧,绝对不会失望的。
没看电影的也建议先看漫画。
漫画第二部换了主角,是说事件发生时那些没去上学的高中生们被召集起来玩游戏的故事,同样也十分精彩。
新的主角身边也有一个战斗力很强的神经病。
叫丑三同学。
最终两位主角相遇,一起与神对抗,玩游戏什么的。
第一部的天谷同学和第二部的丑三同学都好有爱呢。
话说有杀人狂这种角色怎么不让安藤政信来演啊…你们觉不觉得《诚如》电影里卷发战斗狂的扮相很像《大逃杀》里的ando?
还有还有,有没有看了第二部漫画的同学们发现主角与赛因神猜拳那段分分钟打《名侦探狄仁杰》的脸?
不是说抄袭什么的,就是说灵感这东西,有些梗真的很容易被想到,不是你先抢,就是我先抢啊。
-fin
其实一直都很崇拜三池老师,不过看完这部电影,我的三观已经完全改变,果然三池已经不是我印象中的那个三池了?
或者果然还是我的品味变了?
不得而知~我只是想问问各位,难道真的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电影拍得巨逗比吗?
漫画我也看过一些,但可能是因为没有影音化的原因,所以才会感觉不出来?
首先我必须得说,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请恕我实在无法苟同,为什么在观影过程中,我一直有一种在玩回合制游戏的即视感?
还是说日本人的脑回路太过漫长,所以造成了严重的delay?
为毛每一个人的反应都那么“及时”啊啊啊啊?!
就好像某某已经快被巴掌呼到脸上了,这时候他才突然反应过来,“卧槽,我这是要被呼巴掌了吗?
那我是不是该闪一下?
”于是闪躲之。。。
而呼巴掌的人巴掌呼空,但还是想了一会儿才发觉,“哎哟,卧槽,我刚才那是呼空了吧?
嗯,应该是的!
那要不我在呼一巴掌试试?!
”。。。
更不要提人物内心那大量的独白,更是给人一种似乎时间在此刻定格的错觉,以至于整个剧情进展竟然如此缓慢。
而在生死存亡危急关头,要么是配角忙着送死,而主角忙着思考人生;要么就是主角在忙着拯救世界,而配角们则忙着在一旁打着酱油,真是日了狗了,你特么既不帮忙也不逃跑,到底是几个意思哟,哪怕你叫唤两声找找存在感也好么,给逗比主角加加油可好?
这种一方激烈火爆的戏剧冲突,一方则是淡定从容的低调华丽,完全无法理解好么。。。
总之,这部电影真的完全刷新了我脆弱的三观,绝对的年度神片儿!
仅适合长期被压抑需要靠血和暴力来释放不满的日本高中生看,管你每天练500次投篮,管你会亥姆霍兹定理,管你是学生会会长,管你经常吃香芹,关键时候还是得像神木君那样靠拳脚打天下,或者像男主那样虽然嘴上抗拒但心里窃喜的勉为其难的被选为“神之子”,靠着配角用死摸索出的游戏规则以及主角光环加持下的屡屡成功的误打误撞,再加上“一点点”运气,你就是“神之子”。
真扯,但高中生就喜欢看这个。
其实活着就是一件幸事,就算百无聊赖,就算一事无成,但是因为死亡才能意识到活着的价值的时候,那可能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部电影挺好的,也许会告诉很多年轻人,还是好好珍惜当下吧。
身边你曾经忽略的朋友要记得和他们好好吃顿饭聊聊天,身边爱着你的人你也要及时给他们反馈,让爱继续延伸。
我们曾经的善良,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爱意。
也不用总是埋汰自己,你的闪光点总有人会欣赏。
男主在游戏里的成长我们有目共睹,所以经历的越多,我们也就越发成熟。
人生不就在于每一次的不妥协和不服输、拥有即使跌倒了还能再爬起来继续往前走的勇气嘛。
这部电影还让我想到了日本的那部网飞《弥留之国的爱丽丝》。
日本的“游戏”真的很绝啊,我真的很喜欢这类题材,游戏过程中充满着智慧勇气体力甚至运气,尽管确实过程很残忍。
包括韩国的《鱿鱼游戏》一样,在游戏里摸索人性,在生存和金钱的面前感受人性的多样。
1.不倒翁杀人游戏首先电影出场就很让人震撼,满屋同学的尸体,都是被爆头的惨烈景象。
不倒翁的形象在日本文化中很是经典,平常手办也很常见,但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狰狞的面目,可能以后我再遇见类似形象会有阴影吧。
男主和同学的搭配很出彩,可是有智慧的不一定就能活下来,最后的中指意味深长。
有主角光环的人就是不一样。
但是男主挺帅,我就默默认可这一设定吧哈哈。
按下开关的男主活了下来,出教室之后遇到了同样存活的青梅竹马,于是两个人开始了携手闯关之路。
2.招财猫之猫捉老鼠游戏可爱的大型招财猫,经常可以在店里看到其憨态可掬的模样,在这里被刻画的犹如恶魔一般,着实反差感很强烈。
招财猫是大boss,第一关活下来的同学们是老鼠,猫猫头一伸,啊呜一口,满是惨叫。
通关需要把铃铛投入招财猫脖子项圈的空档里。
会投篮球的人大占优势。
但是每次的游戏都有时间限制,投铃铛过程中还会被招财猫双手截胡,实属不易。
尤其是大家还以为这一次也是进“球”的人才有生的机会,都争先恐后,唯恐自己性命难保。
3.小芥子木偶的猜猜是谁在背后开局的自以为是天才的男生真是让人讨厌,为人谦逊一点总是没错的,第一个被over估计观众都拍手叫好。
这局的男主还是非常有担当的,遇到了过去帮助过的女孩子,勇敢站在女孩面前先玩游戏。
通过录音的方式假装提前结束游戏,骗木偶人说话,然后推敲顺序。
如此帅气又有勇有谋的男孩子,哪个女生能不倾心捏?
4.牵手游戏一个小插曲,只要牵到手不是孤独的,就不会死。
也是在这里,我发现男主对青梅竹马的女友还是非常有爱的,那一扑,瞬间击碎暗恋女生的心。
而后谁死谁留其实在这里就能知晓了。
5.七个人同时插钥匙多一个人怎么处理?
那就直接把这人去除。
嗯,天谷武就是这么狠心的一个人,出手狠快准,脑子其实同样非常灵光。
天谷武与男主的“相爱相杀”可能也是很多人的看点吧。
6.白熊游戏——谁在说谎可怜的暗恋女孩最终死去,男主没能再次保护好她,但是女孩最后表明心意一定是满足离去,当她知道自己的死可以为大家揭开谜底,想必也是欣慰的。
女孩其实很美很善良,也许是那个时候摔碎杯子发泄给她心里种下的美好种子。
常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也许正是因为那次无心的帮助才在今天渡化了男主自己。
7.俄罗斯套娃版捉迷藏总以为这是最后一关游戏、大家玩的很惊心,男主牺牲自己的境界很高。
却没想到,游戏的终点不在这里,雪糕棒上的文字,谁也没有料想到吧。
也许在这个社会上胜出,确实不仅靠实力,也有运气的成分。
可怜当男主终于想通了,对着青梅竹马的女孩子诉说未来的请求后,女孩子消失在了无边黑夜里。
死亡是女孩最终的归宿,可惜了,再也没有人能陪在男主左右、去肯定和信任他。
流水账诉说完毕,很多感慨,电影带来的后遗症有时候挺强烈的。
如果我是游戏里的人,我会如何表现,可能是炮灰?
可能是神之子?
谁又知道呢。
但是我不会抱怨生活的无聊,生活还是值得让人热爱的。
我还有好多的事想做,好多的人想继续爱着,我只求神明可以让我们大家都好好的。
染谷将太在《寄生兽》里表现那么差,在这部片子反倒成了矬子里的那个将军。
竖中指大好。
去把漫画找来看到最新的连载。
又琢磨了一番。
有点意思。
但还是先说电影吧。
把鲜血换成红色塑料珠的设计挺好,似乎比《王牌特工》里爆头的烟火漂亮多了。
而且对剧情也有帮助。
小把戏发挥大作用,这种事到底是有的。
直说剧情。
对没看过漫画铺垫,看标题以为是部淡淡的青春喜剧片的我来说,达摩爆头蛮刺激,还真吓了一跳:“我靠原来是R级!
”心中就有什么东西隆隆地跑了过去。
关卡设计上,第一关、第二关都是我的菜。
白熊和踢罐子特别没劲——说谎的其实是关卡Boss这种梗,是早被千人骑过的,带不来半点新鲜感;踢罐子根本就没展开,更差。
所以虎头蛇尾了。
反过来,我也并不是想说电影的原创果然还是不如原著漫画啊这种陈腐的感想。
原著漫画里的关卡设计同样有许多特别特别缺乏想象力。
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想起富坚老贼的好。
说来说去,电影也就这样。
《诚如神之所说》与《进击的巨人》是同一类漫画。
提出一个极端的场景设计,在这一前提下展开剧情,靠悬念勾人。
而我们每一次都会上当。
所以谜底要捂着,再捂着,哪怕读者都知道那说穿了必然不值一个虱子,可就是跟下去了。
也许只为了谜底揭开时骂一句:“奶奶的,老子早知道!
”但《诚如神之所说》还是有值得称道的一面。
我首先注意到的,大概是Boss的复杂化的问题。
大阴谋的背后隐藏着幕后黑手,在幕后黑手的背后隐藏着另一个更大的幕后黑手,另一个更大幕后黑手的背后还有一个跟他闹别扭的姐姐。
别忘了与此同时,大阴谋的背后还有另一个与大阴谋对抗的大阴谋正在进行之中……《诚如神之所说》没有采用环环相扣、逐步升级的结构。
在很大程度上,作者走了并行的路线——当然也许可能跟漫画连载方式的变更也有关系,“里事情”我不关心。
但这种并行的路线反而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这给了读者更多的期待。
而不是将期待局限于解谜本身。
是设定党的胜利。
顺着《鱿鱼游戏》来看的,但是这个游戏设置明显不如《鱿鱼游戏》里面的精彩,看的时候也不觉得恐怖,甚至还两三次笑了出来,不止是笑日本人的脑洞怎么能那么变态,还因为有的游戏NPC真的又萌又暴力啊,太反差了。在结尾的时候,高畑瞬对天谷说,“迄今为止我一直都觉得,那么百无聊赖的世界,全部毁灭就好了,半开玩笑地这样向神祈求,可是我大错特错。失去了才意识到其珍贵,我真蠢。死亡不来到身边就意识不到自己活着,我真蠢。大家理所当然地活着,理所当然地拥有重要的东西,这种无聊的每一天最棒了。”看到这段话楞了一下,一个恐怖片还有这样的台词,有点小意外。
那个说要拯救世界,却根本连一个母亲的儿子都做不好的宅男,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
大逃杀类型片,基本只有第一关会让人看得津津有味,随后都只是第一关的累加,容易让观众疲乏厌倦,觉得无聊。
补个爪爪印。画面感和视效1★…霓虹特色1★。
质感有点塑料 不如恶之教典 不过可能是原作漫画的原因吧 神木隆之介好有信念感……不愧是金城宗幸又在麦麸
最后结局也是无语了,这也算烂尾吗?
星星给 神木DD 道具 及男主以外的其他人员
日本人的阴险和伪善在此片表现得淋漓尽致。
又名:首届“逗你玩儿杯”全球中二争霸赛。看了不倒翁那段竟然非常想吃鲑鱼籽,边看边想象着咬破鱼籽的口感,哇哦那感觉…啧……无法形容。
前面不错 后面就有点弱了 福士弟弟演技还是捉急 补漫画去
神在干嘛?
开头还挺有意思的,恶趣味,越往后越闯关游戏的感觉。好吧,三池崇史,高产也要有水准啊。几乎是B级片,又好像大逃杀之电子游戏版。两星半
神木抓住篮筐的手腕
两星分别给神木(神木君你的外增高喂!)染谷。福士苍汰在演技上被吊打那真是意料之中,表演有皮无骨,再多的主角光环加在他头上也只显得浪费且浮躁,同类型的映画藤原大饼就上手得多,倒是神木染谷就算表演轻描淡写也是性格刻画入木三分。
挺好玩
要说好的地方,那就是神木对福士说yes那一句吧。这片子即视感和金基德最后一部《时间空间与人》差不多,一样的用大制作去掩盖核心的无力感,都挺烂的。剧作结构真的很简单,几个故事框在一块一环接一环,像打游戏一样。接一条男主的成长线,两条修罗场的感情线,设置一个强大的boss和一个一路的对手,然后加些出人意外的反转和笑点。因为整体太过超现实和悬浮,就加些现实世界的表现。说是反套路,其实这就是最大的套路。福士的演技是真的差。差到没边那种差。永远只会瞪着大眼睛,张着大嘴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整过容的包贝尔。
演技最好的染谷死太早了
校园版的鱿鱼游戏。有点恐怖。又有点搞笑。
就这么浪费了宝贵的两小时,失策啊失策【不过神木说yes那段我看了5遍,就是最强声控
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