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种命时代,萝卜片子总会成为反映当前时期动漫市场人气与口碑的晴雨表,它的准确程度恐怕会让预测兵库北降水概率的日本气象厅工作人员羞愧得剖腹谢罪。
十年下来,萝卜蜜们可以昂首挺胸地对其他死宅们说:“想要盛世般的振兴?
想要整体的高销量?
那好办,赶紧找个好脚本好构成好监督好公司来出一部机战旷世神作吧!
”然后我们不难发现,日升这家萝卜专业户正好可以完成所有的“好”,于是这句话就可以改成:想要盛世般的振兴?
想要整体的高销量?
那好办,赶紧让日升来认认真真地做一部萝卜片吧!
最近两年,日升有意无意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非萝卜片上,制作出了诸如虎兔基友,境界线,男高,加速,穷神,LL等题材众多的作品,销量有高有低,但在口碑上最起码对得起“诚意”“良心”等褒义评价。
然而在很多人思想中,日升的正业还应该是萝卜,于是当革命机的情报放出,广大动漫迷们在惊喜的同时又自作主张地将对新萝卜片的期许值加重了几分,继而为后来的极度失望埋下了伏笔。
观众们的期许,业界各方的关注对于萝卜片的制作者们大概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有人曾调侃说,白富野脑门上多年未能催出头发,痞子越发猥琐越发对宫老欲求不满,高松老头无节操吐槽卖萌,水岛变成百合控萝莉控不住地撸治愈撸清新等种种变态行为可以让人深刻体会到萝卜参与者的水深火热。
这当然是玩笑话,不过在当下想要做一部好的机战片并让受众广泛的机体爱好者们大体满意,如此高的要求却是让制作者们时常感到前路黑暗无光。
对于高达这种已自成一派的系列作品来说,它无论走何种风格,片子质量怎样,好歹还有块能被人念叨起的金字招牌,而对于像革命机这样的机战新面孔来说,它在前期用于出名的噱头无非只有那些比较知名的制作成员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得佩服大河内,佩服革命机的制作组那逆风而上的勇气。
七年前,被后人誉为“世界神作”的鲁鲁修横空出世,谷口悟朗担任导演,大河内跟扶不起墙的吉野弘幸一同担任了系列构成。
这部作品融合暴力血腥、多角恋、同性恋、近亲恋、屌丝逆袭恋、黑化、相爱相杀等多种时尚元素,用人设有些许不同的大妈脸嘲讽了人设几乎一致的平井脸,引起动画界的广泛热议,最终与“文学巅峰凉春日”一道成为二次元社会盛世的功臣。
鲁鲁修全片尝试了群像剧、学园生活与真实战斗三者的融合,以沉重的侵略以及“三光”为前提,以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充当故事衔接的润滑剂,相较于种命确实有了不少突破与亮点。
然而几年之后,大河内在没有了谷口悟朗的“罪恶救赎”王冠里以及吉野弘幸也悄然远去的“智商堪忧”革命机里所构设的一切都没有能比鲁鲁修更进一步,我们甚至会感觉到急功近利的倒退--这也正与当下动画市场的现状契合。
革命机力图传达一个老生常谈的思想:在战争里想要找回和平,唯有亲自用双手去摧毁战争。
晴人的性格虽不如鲁鲁修般坚毅果敢,也不至于软弱到像集哥那样人见人骂--或许是身边一大票时而神棍时而低能的小伙伴儿无法烘托出他的性格,但是让工口腐喧宾夺主这一点倒是能让许多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们眼前一亮的。
对于被“只能听音乐”的王冠摧残过却又不知该如何发泄的观众们来说,能在屏幕前义愤填膺地发几条嘲讽弹幕,顺便还可以yy无法播出的papapa,这六个小时的消磨倒也不亏。
只是当你想到,如此铺天盖地的狗血与不知所云的跳跃完全可以用“篇幅短,投资不力”来概括时,你大概会无语到比爽过之后的晴人还要不知所措,比初夜被剥夺后的saki还要无可奈何。
也许还真的跟空耳ED里唱的一样,片中的一干人众虽然衣着华丽,仪表大方,姿势优雅,但就是大脑仿佛从小就得不到充分营养般无法跟上正常人思维,许多剧情突兀得让我们真的会产生“这个是剪辑版吗”的错觉。
当群像剧的众生因为“八辈子吃不上饭”而纷纷敷衍过场然后迫不及待地到后台去领午餐便当时,当学园生活成为建国的理由时,当残酷的战争再次成为双方IQ总和不足50的搞笑闹剧时,我想大多观众们的不屑一顾是可以理解的。
也许在总结王冠失败的原因时会有PIG的责任,会有“完全怪吉野弘幸”的说辞,但这一次呢?
我们知道现如今观众们对萝卜片的要求很高,制作者们承受的压力也很大,但我想人们宁愿多等几年去迎接一部旷世佳作也不想看见一个毫无诚意的四不像出来。
在这一点上,制作团队应该好好研究研究不久前同为日升制作的境界线吧,看看川上那厚厚的原文以及设定集,在人物关系上少玩弄一些恶趣味与黄赌毒,多一些真情实感的转呈与展现,在世界观上少一些糊弄,多一些严谨,也许他们能在所有观众产生绝望之前超越自我的极限吧。
或者,低声下气地去讨教讨教弓弦大文豪,借鉴名作之壁“钱傻速来”的成功模式,在得到大量日元的同时丢尽自己的脸。
来自百度贴吧 革命机valvrave吧 原作者 风海流86虽然发在革命机吧里,但是就像标题说的,这文章会花很多精力分析革命机之前的鲁路修和GC两部作品,我认为,分析这两部作品有利于理解革命机的剧情为什么会像现在这样。
个人感觉,从鲁路修第一季以来,大河内一楼似乎为战斗类动画找到了一条新路,而后来的GC和革命机,他只不过是一直在探索怎么进一步开辟这条路,这两部作品都是他探索路上做实验的小白鼠。
糟糕的是,在我看来他后来的探索一直不太成功,就像有些科学家一辈子最成功的作品就是博士论文,此后再也没那么好的作品一样。
什么新路呢?
简单地说,就是学园生活与真实战斗相融合的群像剧。
学园、战斗,分开来讲,这大概是ACG界两个最大的主题了吧。
这么多年来,学园故事已经写了千百万遍,战斗故事也写了千百万遍,然而把两者有效结合的剧本,还真是不多见。
学园故事就不多说了,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战斗,必须限定为“真实战斗”。
这个概念算是我的自创,意思就是并非像AB、C3魔方少女、夏娜、黑岩、SAO、加速世界那样“个别人或团体,在有限空间或者与现实隔离的异世界里展开战斗”的状态,而是指整个现实世界是处于战斗中的,即使是路人们也对战斗的现状有着清晰认知的状态,比如高达系列、EVA、以及大河内笔下的鲁路修、GC、革命机。
前者大多是奇幻设定(为了用魔法等手段实现与现实世界的隔离),后者大多是科幻设定。
那么什么叫做两者的融合呢?
我认为,就是指让主角和他的同学们处于“既像平时一样度过学园生活,又带有自觉的卷入战斗之中”的状态。
这里的自觉,不是指自愿,而是指对现状有着清楚的认识。
这么一说,大家可以想想,在鲁路修之前,真正的把学园生活与真实战斗结合起来的动画是不是很少?
我为此专门看了看我收藏动漫的硬盘,真是找不出几部。
Muv-luv(tv动画)、seed中,主角的学园生活只过了1、2集就戛然而止并且再也没有回归;全金属狂潮(汞合金公开进攻学校那一节除外)、伊里野的天空除主角以外的同学们几乎一直与战斗无关;EVA和最终兵器彼女虽然让两种状态并行了很久,但对于学园生活表现十分单薄。
然而鲁路修就显得很特别,主角一方面没有脱离单纯快乐的学园生活,一方面以各种方式卷入战斗,而即使是学园生活面临终结,那些在学园生活中积累下来的人际关系、性格等等也被带入到战斗中。
比如一直在学园生和反抗军战士间游刃有余的卡莲,因憧憬尤菲而痛恨zero,加入帝国一方开发核武器的眼镜娘,还有第二季中一度加入学园生活的阿尼娅等两位圆桌骑士,更别提命途多舛,自始至终对战斗一无所知却又被深深卷入其中的夏莉……总的来说,尽管R2的剧情由于种种原因失控,但大河内一楼通过鲁路修呈现出了一种可能性,就是把“学园生活、真实战斗、群像剧”这三个词结合在一起呈现出来,主角们既不完全脱离学园,又以各种方式参与或者卷入到战斗中,我认为,即使是鲁路修已经出了这么久,这种题材依然是很稀有的构思。
然而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在鲁路修第一季中对这一创新题材游刃有余的大河内,到了GC当中却一下子显得手足无措了(GC他只是副系列构成,也许主要不是他的错?
)。
GC的剧本,说有没有亮点,有。
比如祭妹之死的片段还是不错的(虽然其实也是ACG的老桥段了),但是毫不客气的说,谁要是觉得GC的剧本好,那他一定是在ACG领域和一般文学艺术领域见识太少。
也许还有人记得无头骑士异闻录动画版的两个OP,通过各种动作的联系把各个团体和人物连接起来。
而故事剧情同样极其精巧的把各种出场人物通过千丝万缕的联系连接在同一个事件中,从而把每一个人都呈现得很好。
这是一部成功的文艺作品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即人物在事件中行动,人物与事件应该是在互动、交织中,通过必然与偶然的交错而发展,每一个牵涉事件的人物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不能让事件为人物服务,不能让个别人物完全牵着事件走,给人一种“世界绕着某人转”或者“某人一下线,世界就死机”的感觉(我认为,这也是网络YY小说最大的弱点,也是被称为YY小说的根本原因),甚至有些名著里面,主角在各种事件面前会显得很无力,只能被世界的大潮所裹挟。
关于这一点我首先想到的作品是《基督山伯爵》和《静静的顿河》,而鲁路修第一季也有这样的优点。
比如在第一季中,因为鲁鲁和卡莲常常“同时行动”而感到不安的夏莉,下定决心要想推进和鲁鲁的关系,而恰好此时鲁路修在成田战役中引发山体滑坡,导致大量伤亡,夏莉的爸爸也因此丧生,再加上其它因素,造成了夏莉一系列的行动并最终伴随着Masquerade一曲,鲁路修不得不用geass消去夏莉的记忆,也就此诞生了鲁路修中著名悲情场面之一(当然,最悲情还是尤菲公主之死,没有之一,而尤菲的故事也是“人物互动分别推动事件发展”的典范)。
在这一段故事中,从头到尾不同人物的行动引发不同的事件,这些事件由于各种偶然与必然连接在一起(这里面还有夏莉攻击了那个白发女,导致她与鲁路修的部下那个指挥官之间一系列故事这样的伏笔),而这些事件又反过来影响人物本身的进一步行动。
而在剧中背景下,这些事件既符合人物性格,又符合一般逻辑这就是好的剧本,你能从中看到,角色们有自己的思想,世界也有自己的运作规律,人物A为什么作出这样的事,这样的事会如何影响到人物B,人物B又作何反应,如此等等,在这样的互动中推动事件不断发展。
而王冠当中,由于看的时候就觉得太扯,我实在想不起来太多了,但印象中有很多集的事件,给人看过去的感觉完全就是“为了展现某人的虚无能力(内心),所以发生了这个事件”,比如说轮椅妹子的虚无能力那一集,好像还有男主某同学的一集,看下来就让人觉得:1.这个事件的发生是如此恰好,简直就是为了让某人的虚无能力亮个相;2.事件完了就完了,几乎对主线发展没有多大意义;3.事件完了,此人就边缘化了,以后就是打个酱油,或者时隔很久再出来结个局;4.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没有直接关系的人都放下手里的活儿,在那围观……而这几点,都是一部烂的文学作品常犯的错误。
插一句,我之所以能坚持把王冠看完,完全是为了看祈妹子能有个什么结局,就像当年看蛋蛋,看到后来什么天人什么傻子那和那个什么毫无存在感的公主都毫不关心,就为了看黑化的露易丝小姐能不能洗白,有个好结局(幸好她真的有个好结局,太感动了)回到主题。
大家可以试着用用“学园生活+真实战斗+群像剧”这三个关键词来回想一下鲁路修、王冠,再看看现在的革命机,对革命机的很多东西可能就会明白了。
革命机里很多被喷为“掉智商”的桥段,从一开始的建国到黑长直一上机体腹黑变中二,等等,有的网友从剧中给这些桥段找理由,我倒觉得这没意义,革命机里的很多桥段就是太不符合一般人的思维,简单地说就是确实脱线得有些过分。
但是从“学园生活+真实战斗+群像剧”这一目的论的角度就能理解,这些桥段是大河内为了同时兼顾这三个关键词而不得不强行制造的。
例如建国,这样就完整的保住了学园生活,能够以学园生而不是高达seed基拉的那种状态去参与战斗;再比如唱歌,这大概算是大河内眼里学园生们的一种“战斗”方式;再比如双马尾妹子毫不意外地挂掉(第七集看到她第一个片段我就知道她死定了),这大概是吸取了王冠的教训,即一大堆人物拖到后面只会显得前面拖沓后面赶场,所以得早点让一部分人退场,再加上目前来看革命机的世界观宏大程度不小于鲁路修,所以为了避免鲁路修第二季的疯狂赶场,必须尽快推进剧情。
如无意外,双马尾妹子的死将直接导致新驾驶员的产生,并且很可能会导致男主等人接受或者部分接受(部分接受可能性较大,因为我认为完全抛弃学园生活,就违背了大河内的探索路线)工口腐关于学园军事化的提议(跟王冠里面那个什么等级制如出一辙)。
然而我对革命机的剧本前景依然不看好。
首先是因为前面许多过于脱线的东西,让我感觉大河内还是没找回鲁路修时的状态(大概好文章真是“妙手偶得”吧,你越刻意,就越写不出来),许多剧情太刻意了,目的性太明显,让人感觉是“为了表现某人或某意思而安排了这个剧情”而不是自然而然发展到这个剧情,前面已经提过几个,就不再说,具体地讲,就是很多人说“掉智商”(我觉得用“脱线”这个词好点)的那些剧情。
其次是因为我感觉人物还是太多——seed整整50集,基本就是4人转甚至2人转,革命机如果真打算把“黄金7人”讲完,每人一集就去掉7集了。
毕竟,不能指望每一部群像剧都像无头骑士的节奏那么完美。
而且现在来看已经显露出编剧想说的人物太多说不完的感觉,比如学长、不良少年、金发大小姐、电脑宅女在这几集都只能是走个过场露露脸(也是为了保持存在感),比如黑长直的戏份从第七集开始遭砍(也许有人不这么认为,但我觉得接下来将会为了让其它人登场而迅速减少她的戏份)再次是一方面革命机前面很多剧情脱线、赶场的同时,整个剧情节奏还是不让人乐观:这剧情从宏大程度上应该远高于GC,不低于鲁路修,然而鲁路修50集的篇幅,到第二季后来赶场赶得像百米冲刺(相对于第一季,我至今已经记不得第二季整个故事脉络了(因为实在是太跳跃太赶场了),只记得第二季后期有一集,4个圆桌骑士上来露个脸就便当了,看得我无力吐槽),GC远小于革命机的世界观,到后来同样拼命赶剧情,如果革命机只讲24集左右,我真不敢想象后来会怎么赶场。
刚看了 http://tieba.baidu.com/p/2349168305 这个帖子,如果此贴剧透为真,那么看来大河内这次为了避免赶场,将在下半季采取“跳跃”的做法了,第一季完才机师全登场,第二季一上来就干翻了多尔西亚什么的……当然,跳跃也不比赶场好到哪里去啊……
相信大家看第一集时都会把自己套入"抢高达"之类的圈套之中,人人都是预测帝啊,只是我们都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最后.编剧大河内一楼的片子都有一个特点,有超越硬科幻的超能力成分,如<<叛逆的鲁鲁修>>和<<罪恶王冠>>,果然这次又玩起了"移魂大法".前三集其实都平淡无奇,切腹大招和男二号的不科学战斗力其实都另人反感,还有那结尾搞笑般的契约......当时我已经几乎认为这只是普通的商业片而已.而第四集开始,则是此片发力之时,在各种神展开面前,任何预测剧情发展的人都将会是自找没趣.想必大家都不可能想到一个路人发色的女主会做出如此不可貌相之事.说白了这是一个很逆天的角色,我想不出动漫史上有任何一个与她相似的设定,这应该也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原因,不过这是我继续看此片的原由.元气女主又呆又萌,其实无妨把她看成是一个阿Q那样的人物,总是用最傻的办法来做最有效的事,正所谓大智若愚,不管什么方法,实现最终目的就是好方法.姑且谈下威胁两个大国这东西,日本文化作品中很喜欢表现出一种危机感,国家失去主权,然后被世界其他大国瓜分控制之类的.编剧肯定就是一个右翼分子.一个"热爱和平"没有军队的中立国被占领,而盟友国前来只想捞了好处就跑,学生们昨天还在享受和平,却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这不是毛子和米帝吗?很多人对女主提出的威胁两个大国方案有疑问,因为社会环境让我们总认为国家或者军队是在某一个人的完全控制之下,当了领导就无所不能,将军说打就打,总统说杀就杀.但事实上将军的目的不是消灭敌人,总统也不是啥事都能做.就算是纳粹,也不敢光明正大地进行屠杀,而是悄悄关到集中营去.(将军做错事就得上军事法庭,总统做错事就会被对手弹劾).如果你常看过政治剧,就会明白相互牵制就是政治家们最终目标,打造一个让所有人都不敢轻易出手的环境,才是最好的做法,因为先出手容易被对手后发制人."独立,靠什么?"这个我可以回答:"靠嘴".女二也是一个比较特别的角色,一个聪明并有少许心计的艺人,懂得主动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又是懂得顾忌别人的感受的善良女孩.....虽然第十集最后的部分被剧透,虽然不确定是否是官方故意,但总感觉神展开少了许多,要是之前没剧透估计更颠覆......女主当选总理大臣,也是必然.看不明白的人估计连总统和总理都分不清,更别说总理大臣和国务大臣了.领袖是的作用是给大家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不是"生存的危机".所以用"到月球开文化祭"来诱导大家恰是最厉害的手法,虽然很多人可能都无法活着到达月球,但人们的"恐惧"早就被这个"期望"所掩盖而为之奋战.我想起了三国,曹操带兵出去打仗,粮草不够了,这时候有个屯长提出要如何如何解决粮草问题,曹操立刻将其斩首.为啥?危机的时候你给大家谈粮草危机,只会给造成恐惧,正所谓"妖言惑众,蛊惑军心".反之,提出攻城后有哪些收获,将如何如何犒赏,士气大增,不久就攻陷城池.当今社会"和谐"才是主题,要相信"未来是美好",千万别整天议论"生存的危机"而坏了水表.后续发展会让我们更为大跌眼镜,目前感觉编剧已经比以前收敛了不少,也希望他不要玩脱了,太残酷恶意的剧情可不是所以人都能接受的.
将武士道细心地揉进动画,日本人的用心之细,不能不赞叹,警惕军国主义思想传播爆咆力量来源:武士道精神--》日本军国主义---》靖国神社军魂糅合:东方的对鬼神,灵的观念这个动画非常适合东方人的喜好,首先要驾驶此机要先向机体里的鬼供奉鲜血(然后身体也不属于自己了),往后的战斗也能得到它的支持,当然也有反作用(反噬)【灵感可以推测来源,养小鬼(古曼童),来获得不应该有的能力相似】一号机爆咆,动作是“切腹”,而且其主要武器为武士刀,以前说过靖国神社里中心供奉的就是一把武士刀,从神风特攻队等等,可以印证这是军国精神的物化,这在动画中时常出现,但是这次是做“切腹”这个动作这也太露骨了。
“武士刀”“武士道”-到-“靖国”“军国”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575506/---反映对心灵层次的认识一号机 君火 ()二号机 三号机 肝火 ()四号机 胃火(食色)五号机 肺火六号机 郁火题外话---对于近些年能看下去的另一部动画对比来看《对比机动战士00》脚本设定都与当时的时事政治紧密结合1.1 机动战士00时代,当时伊拉克战争,作者对当时国际格局不满,通过技术建立中立审判系统,重建世界格局的想法。
【结构+技术革命】革命机,希望通过建立学生政权,希望心灵【心灵上的革命】1.2 革命机(2013),时值日本经济低迷企,政界图借美国重返亚洲围堵中国之机,摆脱和平宪法,实现军国主义复辟。
现实中更稀烂的剧情都能成立,就更别说基于现实高于现实的艺术作品了。
如果说从纯艺术角度,这部剧只能算一个及格线以下的动画片。
但参考电影“浪潮”,虽然浪潮的逻辑也不够清晰,但电影开头说明故事是基于现实创作的,你就会顿时明白他的内涵有多深刻。
革命机在创作和出版过程中没有贴上这个标签,但既然后人给他贴上了这个标签,它的意义就不再只是剧情。
对于国内的观众,如果真的有志于让国外人看看我们的立场,侧面反映国外网络所看不到的现实,不妨给国内外的网站中的这个作品都打打分。
这样,未来世界会长期看到一个寓言故事,述说着被西方媒体掩盖的事实。
一开始这个片子开播的时候,豆瓣上的一堆脑残低智商让我弃了这个,在第二季完结后,S1上第一季一边倒的力荐让我有点好奇,就下载来看了。
虽然我也许只会打三颗星,但是之所以在这里写这个评论,还是觉得对那些没有看过本作的人,需要一个有点不一样的评判去选择需不需要看这部。
首先,这个片子我看的下去,尤其是前五集,在多数因为前面几集低智商而弃片这个原因的大众中,我个人是没有觉得有多么的低智商。
这里不好意思稍微拿其他的来做个对比,比如Code Geass,法芙娜,甚至像交响诗篇这样的机器人动画我都觉得很糟糕,但是革命机的前10集我是看的很流畅的。
也许很多人对于学生建国,后面的唱歌跳舞这类情节认为是所谓的脑残无智商,但是我很奇怪,这样的设定为什么不可以。
在我看来,这个片子最优秀的地方就在于,它是难得一个表现得比较积极向上的机器人大战+高中生的片子。
我其实很厌烦大多数机战片里面的纠结,比如主要人物都很中二啦,当然这个中二体现在很多方面。
但究其鼻祖EVA而言,纠结的主角就是后面几乎所有的机战片都会一脉相承的让我极其无法忍受的东西。
这里面一定要有三角恋四角恋或者后宫之类的男女混乱关系,一定要有主角不去考虑很多现实只在那里纠结自己怎么童年受到伤害啊懦弱啊自己生存的意义啊这类莫名其妙的东西。
革命机这个片子很聪明,它回避了这部分,可以说是机器人动画最大的进步。
这里面很少有描写主角们回忆以前的伤害啊这类东西,就是回忆也都是很美好的,比如男一女一之间青梅竹马的感情都是很美好的画面,从这点来说,就很积极,向上。
(貌似唯一有的就是小晶的受欺凌这部分但是其实后来小晶也是很快走出来,走出来以后也没有再如何纠结以前)然后就是情节上。
学生建国,为什么这个设定不可以接受呢?
因为学生单纯不够成熟所以很不能接受?
其实在我看来,不管怎样的设定,只要后续发展都能符合这个设定,那么设定本身没有可不可以接受这种说法。
然后就是后面的唱歌跳舞这部分。
我觉得这里很好啊,确实,当时学生建国就跟儿戏一样,大家唱歌跳舞获取一部分中立国的舆论支持和自我鼓励,这个情节有什么不好呢?
对于所有的日本机器人动画来说,在主角获得超能力驾驶机器人之后,与强权黑暗组织做斗争这部分实在是很薄弱。
尤其在EVA之后,这部分的情节描写,几乎没有看到有让我觉得可以打及格分的。
对于整个世界观来说,主角驾驶机器人所对抗的,几乎可以说是整个社会,自己所在的一小部分人作为支持主角的存在,去对抗整个世界,这个压力有多大呢,主角和那一小部分人来说以后的路又该怎么走呢?
所以说如果套用在现实社会,可以说从主角那少部分人选择对抗的时候就是开始进行革命了。
那么,这种与整个世界为敌和看不到以后的路该怎么走的巨大精神压力下,争取社会舆论的支持和自我鼓励而采取唱歌跳舞这种形式,难道不比整天在那里纠结我生存的意义是什么我受到多大的伤害你们都不知道我现在还要保护你们这类,积极,乐观,向上多了吗?
然后关于女一女二男一的三角恋方面。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这三人都不讨厌,各自的立场性格什么的都很符合,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女孩子男孩子都很多,而且女二和男一也确实不太可能走到一起(如果男一没有死的话)。
这里面女一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想出的不是办法的办法,包括后面当选总理大臣等等,都让我觉得安排的不错。
虽然是学生的儿戏,但是在当时的危机下,女一确实是精神领袖的存在否则学校早就一盘散沙了,也不可能建国。
第二季感觉确实水准差了一些,不过好歹后面的很多设定把第一季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也解释的比较自圆其说。
写到这里,也许大家也明白我的主要意思了。
虽然也许这样的情节安排有种过家家的感觉,但我觉得比大多数日本的机战片要有趣的多,健康的多。
我看片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虽然这不是一部正剧,但是作为同样的设定被用烂的时候,这个片子是终于能够好好说故事一回了。
比如开场如高达一般,然后EVA一般的人选,包括这个学校的特殊性,等等很多其他机战片里面拿来用的设定,这个片子里都能找到。
但是结合在一起,用一种很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宣扬了一把健康向上,我觉得相当不错,很有创新精神。
然后就是,该有的地方绝不拖泥带水,这点也很不错。
比如说男主最后是死亡,中途那个被囚禁的公主也是自我牺牲(不用扯什么人机恋真是太好了),女三,女四的便当也发的很符合情节发展需求,去地球因为救人而被迫改变路线以至于降落到敌方大本营里等等,直到最后月球逃亡前,本片子说故事的节奏和情节安排发展的都很不错,死亡人数也并不多而且都是当时情况下非死不可的。
个人认为,这个片子很聪明,回避掉了很多不该有的让人心情郁愤的东西,比如女二和男主发生关系后,回避掉了女一和他们之间的三角恋问题,到最后男主发便当,感情戏上都很干脆利落。
然后借用一些小心思把故事说的有趣,利用一些超展开让故事变得让人吸引,但很多莫名的纠结不去触碰,这些方面都让这部片子很与众不同。
最后来说说不好的地方。
当然,大部分人觉得这个片子是各种机战片即视感,就是因为太多设定照抄别人的,糅合在一起,所以很多人反感这点。
但从这方面来说,设定新颖的不是不可以,但日本文化和这部片子的定位摆在那里,起码我不认为我能看到像是类似QD那些未来题材的机甲文能够出现在日本动画的剧本里,尤其在这个拍出来是为了赚钱的创新赔的血本无归无人担得起风险的社会。
就个人来说,从地球回来以后到结尾算是这个片子最不好的地方吧,感觉纯粹就是为了弄个结尾,第一季出彩的女一女二和学生众在后面都成打酱油的了。
其实如果我是编剧,从地球回来就应该干脆利落的让学生们失败,比如那个大佐直接闯进去之类的,然后儿戏一般的学生国家终于落幕,学生毕竟是学生,但是革命的种子已经埋下,这批学生以后终将因为自己的不同在十年后变得成熟起来,引发新的革命终于建立自己的政府之类的也许会更好一点。
无论如何,这部片子让我觉得日本终于有一部不一样的机器人动画了,也终于稍微摆脱了EVA留下来的恶习。
这个创新精神,还是很值得嘉许的。
此番构成:50%差。
30%还可以。
20%好。
首先,如果你想看有思想,有哲理,有深刻,有人性,有点营养的番话,那革命机第一季你就别看了。
它不是这种番。
如果你想看神展开,NTR,意想不到,那这番的后六集可以看看。
前六集不推荐看。
前六集真心讲的不好,看那么多人刷智商受辱就知道了。
虽然我个人觉得那些所谓掉智商的地方大多想想后还是可以解释的。
但对于不愿想或以佳番来要求革命机的人来说大概还是会觉得很痛苦吧,所以我不推荐看。
革命机之后六集虽然也有很多让一部分观众无法理解的地方,但总得来说比前六集要好的多。
总结:革命机第一季总的来说还算是不错的原创商业大作了,虽说没什么营养,但确实让人看的很愉悦。
对于想补番的人建议:前六集放下智商当搞笑片看吧,如果做不到大概会觉得智商受辱。
当年觉得《智商机》侮辱观众智商喂屎,现在发觉是自己图样图森破。
剧作里搞笑、奇葩、弱智、毫无逻辑的学生校园建国的桥段,一点也没有不够现实。
《革命机》是一部超现实主义魔幻作品,只是当年大家都没看懂。
我们都欠大河内先生一个公正的评价😂😂😂以下补充字数。。。。。。。。。。。。。。。。。。。。。。。。
欢迎收看《革命机》真人动漫改编《香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只能说大河内厉害,谁当初能想到这居然是个现实主义番呢学生建国,内讧,攻击警察,勾结反动政客,“革命”同时打炮都完美复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可以说我等了此剧从话题作转为神作等了六年吗?
一开始是因为歌好听机设好看,而且,对指南翔子的高中生建国的手法不感到奇怪,毕竟鲁鲁修已经玩过一次了。
当时被喷得厉害, 想写文说明,又拖着 . 现在火了,一窝蜂的追捧,貌似有点意外。
把有关革命机一些细节的看法归纳如下。
怕被删,放外链了:http://www.100event.com/user6/md301.html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头一回参加电影节,有点新奇。风格是安哲。
0421北影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最喜欢被村民追车那段,我果然还是个只能看到表面运动的肤浅观众( ´◡‿ゝ◡`)9.25 不断想到姑娘给路边遇到的女人摄影,直到女人不耐烦的回身查看女孩才按下快门,她要的不是面孔而是情绪
一路北上就像成长(问答环节有人问导演Is Lolita one of the inspirations? 导演火速接no no,笑死)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这两个长镜头通过在被拍摄主体的运动轨迹上进行变焦横摇来控制了主体物的隐藏和再现 以此实现了时间的压缩 空间中的位移。此外影片在为数不多几段描写少女个人的部分使用了手持拍摄 摇晃 倾斜的 体现着焦虑不安的跟随视角与绝大部分时间里用来描绘压抑死寂与沉闷的 只有变焦和横摇的长镜头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体现了少女心理与环境的巨大冲突
#10537 #14th BJIFF# 2023电影人双周入围。差点以为是索科洛夫弟子的作品(不仅地理上有重合,气质真有点像哎),一部当代俄罗斯的洛丽塔,对俄罗斯广袤大地和荒凉的后社会主义风景捕捉得十分到位(中间还经过高加索地区了,确实听到格鲁吉亚语),最后的白海风景也真的很壮阔。流动电影车和盗版DVD真的是最迷影的故事了……#年度佳作候选#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BJIFF 14|“It seems that the summer is going to be cancelled.” 有人带着女儿和投影仪四处流浪放电影,有人裹着大衣在荒原的路边卖冯内古特和卡夫卡。人与人之间都没什么话可说,一瓶烈酒、暴力的拳头、砸向玻璃的石块和裸体照片就是情绪的全部表达。内心和自然一样神秘而令人畏惧,非常俄罗斯。看的时候发现一些画面明显有胶片受损的痕迹,大概是刻意为之? P.S. 电影画面真的很像“从世纪金源(对不起 但那个商场真的好像)到瑞瓦肖”啊… 以及中文字幕又在胡乱翻译了,have enough fling都不能好好翻嘛…
3.5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8.5/10 极其强大的情感洪流,萧瑟荒芜的广袤土地孕生若即若离的依连关系,在每一次凝视下冲发,刻印在孤独的内外隔阂间。@14th BJIFF
不懂评论说的什么“故事”“叙事”,好震惊,这种弥漫出荧幕的张力与情绪竟然无法被感知。无言的隐隐对抗的相互厌弃又牵挂的父女关系,女儿反复追问的未来,被甩在时间外的村子与放电影的游牧民族,揍人也被人揍的男人,那么想去的海边原来是为了撒下妈妈的骨灰,一夜的放纵与回归……草原上飙车带起沙尘的镜头太酷了,那瞬间觉得幸好我有来看
太多固定长镜头了,能懂导演为什么这么拍,但是完全有不像学生作业手法的更优解……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摄影好美,演员表现力太强了!没什么情节,但油画一样的画面,纪录的却是凛冽的破败的没有希望的东欧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