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系列前几季刚出来的时候,被誉为神剧,我看完后,觉得比起更天马行空的《阴阳魔界》,《世界奇妙物语》,甚至《聊斋志异》,或是《九号秘事》等短篇怪谈故事,它加入的科技感更强,探讨的东西也稍微辛辣、严肃一些,但可能被捧得比较高。
所以美国接手以后的后两三季,更通俗了些,口碑就下来了些,但我看完,也觉得并没有那么差。
心血来潮,随便聊聊。
我们来看看惊艳出世的第一季。
第一季故事比较辛辣,包括总统X猪等情节吸引了眼球,但结尾其实挺反讽,所有人都在关注总统的事情,没人注意到人质早已孤零零被放了回来。
第三集讲的其实就是记忆可以不断被重放的故事,但你说这个故事有多好看么?
最后的落点其实依然是妻子出轨丈夫拔掉芯片感受到了科技与人性的灰暗。
这个故事,我并不觉得比起比如第五季第二个故事有多好出彩。
第一季最精彩的应该就是第二个故事,比较与众不同,其中的讽刺意味也很浓厚,算是设定、剧情、脑洞和背后的深意都结合的比较好的一集。
到了《黑镜》第二季,其实和第一季近似,比如第一集探讨丈夫死亡,虚拟机器人是否能代替真人,这一集有过不少类似的电影,也并不显得多么出彩。
第二集则有趣很多,是讲述让犯人失忆,感受被杀人犯追杀的故事,目的是让杀人犯感受到相同的轮回。
设定上,同类的剧作也很多,比如《世界奇妙物语》里面就有让死刑犯不断在意识里死去的故事,但这一集前面的包袱设定的有新意,所以依然是佳作。
第三集则属于那种黑暗成人童话的类型,卡通人物竞选,最终事态失控,同类剧作依然很多。
题外话,新一季重启版《新阴阳魔界》也有一集是小孩子竞选总统最后事态失控,但并没有这一集拍的好看。
总结一下,黑镜前两季的迷人之处,就是,首先它几乎都有一个开脑洞的科技感的设定,并由此发展出一个或者是探讨人类情感,或是有社会、政治隐喻的完整的故事,题材多样,兼具通俗和一定程度的严肃性,所以十分吸引人。
接下来的《圣诞特别篇》,属于分段式的故事,从这一部开始,探讨比如意识转移,探讨人类意识和伦理问题的内容多了起来,包括最后一幕,犯人被永远从别人的视界里马赛克掉,也显得挺让人后背发凉。
总体来说,英版的《黑镜》在题材上,不愿意完全通俗化,或多或少会加入一些更沉重的题材,包含了不少社会性、人性方面的探讨,叙事不完全是好莱坞式的,快节奏的,比如第二季第一集,其实稍微碎片化、文学化一些,显得格调更高一些。
那么到了美版,《黑镜》变成什么样了呢?
正式的《黑镜》第三季,我猜想口碑稍微下降的一部分原因,是没有《白熊公园》或是《一千五百万价值》这样兼具了新奇设定和对社会乱象反思的深刻剧集。
其中可能稍微深刻一点的,就是第五集士兵被蒙蔽把平民当怪物,和第六集“键盘侠”的终极复仇。
而其他集数,除去恋童癖那一集稍微有些无厘头,很多人觉得水平下降的比如第一集,小清新女孩为了评分结果一路急转直下的故事,我觉得拍的非常好,结尾大闹婚礼那一幕,显得非常反套路,小清新女孩最终什么也没有挽回,直到被关起来以后终于说出一声“fuck”,多有趣。
第二集,是直接走恐怖元素路线,我依然觉得拍的不错,前面各种反转设定,虽然不新颖,但拍的熟练,到了结尾落点在母亲的电话上,一切都很完整。
而第四集,讲述一对拉拉在死后世界意识转移,进入永恒,既悲伤,又动人,不失为佳作。
到了这一季,美版netflix接手,评论中吐槽最多的,就是《黑镜》失去了冷峻,内容也幼稚起来。
其实在我看来,《黑镜》本质上,还是通俗类型的剧集,它做得最好的地方,其实是叙事和题材的结合。
反讽、隐喻一些社会事件,是它选材的一方面,但不代表,失去了更沉重的题材,它就不能讲出好看的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愿意对题材有先天性的偏好,比如抨击社会挖掘人性的剧集,在很多人看来,先天性会大于描绘情爱、或是更单纯的类型化题材,比如鬼故事等。
《黑镜》第三季,它有描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描绘更深刻点的战争或是网络流言对人的伤害的反思,同时也有更通俗、更类型化一点的故事,比如第二集的惊悚故事,在选题上,其实是更多样化了一些。
牺牲了某种沉重,换来某中多样性,我不觉得后者先天性就会弱一些。
到了《黑镜》第四季,其实它在通俗故事的路线上开始走的更长远了一些。
这一季,几乎每一集都是一个更好莱坞式的故事,几乎没有那种特别深刻的对社会乱象的抨击隐喻,都剧集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你可以说《黑镜》这一季,失去了英国最初的那种冷峻气息,我也觉得,其中有几个故事,其实有点乏善可陈。
不过我依然觉得,这一季有不少亮点。
比如致敬银河飞船还是啥的第一集,其实讲了一个挺完整、有意思的故事,它不再像英版那样,比如加入一些碎片性的留白,打乱叙述节奏制造一种断裂感以及陌生化叙事,而是很流畅,很完整的叙述了一个意识转移、打败反派、解放自己的故事。
叙事明显更符合现代好莱坞式电影的节奏,悬念部分吸引人,结尾让人感到愉快,我也想和老爸老妈浪漫史里的老妈携手飞到外太空啊。
重申一下,我还是觉得,《黑镜》本质上和《世界奇妙物语》,《阴阳魔界》等无甚区别,甚至远不如《聊斋志异》带有的那种文学性(当然题材不同无法对比,只是比较讲故事的方式,和构筑想象力的方式),它依然属于通俗类的剧集,它可以有不少更成人更深刻的内容,但它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方式,不是文学性的,是以视听、吸引观者眼球为主的,甚至是带有娱乐性质的(哪怕它能在看完后给你带来思考,在背后埋了不少隐喻和反讽),我并不觉得《黑镜》可以满足我们更多的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诉求,它的本质依然是”瞬间给你一种震撼“的商业影片。
所以到了美版,它们剔除了一些割裂性质的叙事,或许美式的拍剧方式更工业化、更套路化一些,当然这也没什么坏处,毕竟它们对剧作的节奏的掌握,已经是多少年积累下来的,是最符合观众心理和口味的。
(不过好像没换编剧?
可能这类开脑洞的剧集写多了,编剧自己也很累吧,你看《新阴阳魔界》最后一集里面编剧都把自己逼疯了。
)所以,对待美版,我觉得把《黑镜》当作类型化开脑洞影片即可,其实英版我也是这么对待的,并不觉得有啥问题。
(题外话,我很显然很明显很自然的更喜欢《九号秘事》,觉得比《黑镜》好看不做作多了。
)说回第四季,其实还是有好看的故事的,比如前面说的第一集,还比如第四集《绞死DJ》,讲了一个虚拟恋爱交友成功率模拟的故事,结尾看似男女主人公走出高墙,其实却还是进入了恋爱软件给他们设定的成功率之中,可喜可悲。
还比如最后一集,最后这集,基本上不就是《圣诞篇》好几个故事的延展么,依然是意识转移,但小故事很多,丰富好看。
我觉得第四季其实比不上第三季,但还是没那么差,我不觉得更通俗化的剧集就会先天性不好看,还是要看它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有没有更新颖的想象力,它讲述故事的方式高不高明。
到了网飞接下来的《迷宫篇》,坦白说,可能确实需要有参与感,比如我看的官网选择版,就觉得乏善可陈,还不如玩《命运石之门》游戏。
那么,终于到了新的这一季。
这一季,回归三集,怎么说呢,看完第一集,I WAS LIKE WTF,不知道说什么,中年黑人的断背山,又好像也不是,总之描绘的是一种虚拟边缘化的cosplay的情感。
估计有共鸣的会比较少,但是它比起第一季的记忆芯片,第二集的机器人老公,其实都是在讨论科技参与下的人与家庭与感情的互动,就题材来说,它并没有完全脱离《黑镜》从英版遗传过来的设定。
第二集,其实也有”总统X猪“、众人围观没人在意人质回来的影子。
男主绑架黑人小哥,在最后,成为了所有人软件弹出来的无关痛痒的新闻。
我觉得,这一集,在编剧上,其实我们都能猜到,男主肯定是家人死于或有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个软件,当然结尾还是稍微摆脱了一下套路,警察放枪,没有告知我们究竟打中了谁,一切都变成了一条很快会被人删掉的新闻,看的人空落落的,我倒还看的挺动容的。
第三集,让麦莉来演,基本上就是本色出演,女明星的困境,但它依然放弃了英版那种对社会更深刻的探讨,一切变成了一个简单的女主小女孩和女明星打败邪恶阿姨的青少年冒险故事。
但我不觉得这个故事不好看啊,有些故事,就是这样,你明知道它会咋编,但悬念到了那里,你还是会跟着紧张。
小麦莉机器人多萌啊,最后一幕,在一旁跟着唱摇滚,多可爱,这一部里,就是基本放弃探讨意识转移后自我认知的那种矛盾和伦理问题了,就是一个简单的冒险故事,类型化一撸到底,我倒觉得它们挺清醒的,毕竟网飞的受众,也不爱看太深沉的故事啊。。。
总的来说,我依然觉得,我是一个杠精,我觉得英版《黑镜》除了加入一些更冷峻的题材,显得有优势一些,但它不少集叙事还是挺做作的,不如美版后期的简单直接,就是奔着去讲一个通俗好看的故事。
当然,到了美版,属于好坏参半,有些故事,显得多少有些莫名其妙,但我觉得吧,还是要多看闪光点,能有几集故事,在你心里留下点印记,就挺不错了。。。
我对黑镜的理解就是通过黑色的屏幕看到可能会发生的关于你我黑暗面的一些故事 叙事只是手段 诚然这三集是平稳的叙述和几乎没有反转 但是都提醒了人们科技发展可能会发生的一些故事 人们可能会出现的丑态 难道非要每集打造一个极具未来感的世界 来个意料之外的反转才能让你打上五分?
当然 个人喜好不同 每个人有不喜欢的理由 如果这理由是“这一点都不黑镜”那你赶快去号召亲戚朋友去发起重拍第五季 🌝(仅个人观点 不参与任何辩论 我讲不过你们 诅咒反弹)
对我个人而言,这一季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第一集引发了我对未来婚恋关系的思考,这也是我有所思考的地方。
现代社会每个人真的能和一个人相爱终老吗?
或许一部分能终老,但不得不说很少一部分能够相爱终老。
毕竟很多人现在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或者未来想要什么就在社会和家庭压力下草草结婚。
当自己后悔又不想破坏家庭时,一种开放的婚姻关系是不是一条新的出路?
或者就算是感情很好的夫妻,有时候是不是也需要一些适当新鲜感,让这段感情充满活力。
当然,这里面涉及到很多伦理问题,比如在游戏中的恋爱算不算出轨或者说这样会不会产生社会秩序混乱等等,黑镜只是引发大家的思考,并不是要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在维护家庭和婚姻的前提下开放,我觉得这个思考很有必要。
第二季引发了我对罪犯刻板印象的思考,虽然这集可能是说开车不要玩儿手机或者使用科技产品不要无法自拔等等,但我感受最深的是人们对待那场绑架案的态度。
公司里面的那个女人冷漠、骑自行车的青少年知道有生命危险还要凑热闹发动态接受采访、警察和谈判员都非常“熟练”地与莫娘交手。
真正能够理解罪犯的,反而是被绑架的受害者和千里之外的鲍尔。
他们看到了罪犯内心的柔弱点和善良,反过去想帮助这个罪犯。
如果说这个罪犯真的很坏,那他为什么在临死之前,想到的只是帮助一位One Night Stand的母亲解除内心的挣扎和自责呢?
人性很复杂,虽然不能说罪犯是好人,但他们由于被这个头衔恶化,被当作无恶不作的人。
但实际上,许多许多都是由于内心的创伤淤积下的心理问题的结果。
预防人民犯罪的一个很有效的方式是让大众了解这个罪犯的心理,为大众提供相关的比较好的心理疏导和有效的解决方法。
而不是让大家面对问题束手无策,头一热就走上了违法的道路。
第三集引发了我对自我的思考。
虽然说影片的具体内容是放在麦粒饰演的一名歌手身上,但其实这是不是大家每天的状态。
为了生活,为了吃饭,被囚禁在无形的牢笼之中,说别人想听的话,做别人喜欢的事。
我们是不是就像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植物人,让其他人从我们这儿得到想要的一切,但是忽略了自己得到了什么。
人生真的很多,应该活出自己的个性。
虽然确实现实的存在让我们有所保留,但能不保留的时候就应该活出自我。
不爽的时候,就要大声对生活说go fxxk yourself!!!
第二集我看到的是人们的注意力在社交网络面前的弱小无助。
剧中关于男主角的身份,警方大老远来回的调查最后得到的结果还不如一个COO在公司电脑前敲几下键盘得到的信息更多。
这展现了网络的强大,从警司尴尬的表情上我感受到了差距。
搜索信息和调查取证,在印象里这应该是警察的超能力,而在这些网络专家面前又变得不值一提。
我还记得那位COO在电话里对警司说的那句“你听得懂我在说什么吗?
”自信中还带一丝高傲。
后半部分公司创始人比利也称他们的能力堪比“上帝模式”。
这可以说明这些精英对社交网络的把控能力和影响力之强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然而这么强大的影响力还来自于一整个“多巴胺目标”科研团队。
这个点我认为是影片想表达的一方面,人们其实并不能完全控制自己对信息或事物的接受程度。
因为在这些社交网络背后有一整个专家团队,他们是人类行为专家。
所以面对这些被设计过的产品像我们生活中的微博、抖音之类的人工智能,我们的行为真的可以完全摆脱它们带来的影响吗?
我觉得真的很难,男主角便是长期行为受到“碎片”软件的影响,以至于事故发生前一秒,因为手机消息提示,他的眼睛下意识看了手机一眼,导致躲闪不及。
这便是它的“厉害”之处,下意识的偷走有时候无比重要注意力。
深知这一点的公司创始人比利鲍尔,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放假去到一个没有任何科技产品影响的山上修养身心,他把它称为“科技排毒”。
这又是一个强烈对比,一个创立、掌握这一切的人却对这一切避之不及。
他最清楚那些我们忽略的其实是最重要的。
所以最后他是抱着一种愧疚的心情希望给予男主补偿。
影片里他和男主有着共同点,他们厌恶下意识夺走他们注意力的高科技。
世界上一半人都在用的软件的公司给人们带去了无数的好处,而这“友好”的公司在性命攸关的时刻却想的是钱、形象风险评估。
另一边在丧女的悲痛母亲面前,公司看似保护用户隐私的不给予女儿账户密码,然而比利身为朋友的一个电话,调动用户隐私的信息又变得理所当然,这让人感到一丝讽刺的意味。
男主角的悲痛让他喘不过气。
他无比需要发泄但他完全没有办法。
一切源自于一张狗的照片,下意识的一眼。
这只是一个小动作,但是它真的“小”吗?
它真的可以轻易避免吗?
消息提醒”那一刻在我脑子里突然放大了数倍,变得异常沉重。
看完第二集我觉得这一切并不荒诞,并不遥远。
相反,异常真实。
黑镜刚出的时候,记得当时彻底打动我的安利slogen是“英剧中的《世界奇妙物语》”。
看了,爽了。
作为一个30年的老IP,《世界奇妙物语》到最近十年才出现反转套路,创意枯竭,而《黑镜》才短短第五季就已经开始走过去的老路了,或许只能说从前的日子变得慢吧。
不说别人,作为完整的在第一时间追完黑镜全系列的路人,我对黑镜的预期还是蛮高的,不论是讨论个人抉择还是人性善恶,不论是从社科角度还是自然科学角度,黑镜总是有那么几集毫不生硬的让人从门缝中窥见自己的未来,重新思索这条时间线是不是我们想要的,再立足当下谨慎抉择。
按照这个预期,第一集对我来说是惊艳的。
这种对于欲望与爱的探讨相当透彻。
虽然剧情无非是灵与肉,但是切入点既用到了政治正确的LGBT,也用到了科幻主题的拐杖。
作为资深隐宅,见识过同人创造力的强大,能够理解视纸片人如老婆的幸福,也对VR外设中高潮的阿宅见怪不怪,深知和二次元老婆发生关系对某些人是怎样的极致诱惑。
而不管一个人怎么相信柏拉图式的爱情,现实的人类依然需要性爱来增进彼此的感情。
这就出现了资源的矛盾点,到底要如何分配精力。
剧情节奏很好,从起初的混沌,到最后终于分清困扰的都是欲望,就像基友的一句话,这无非就是A片,没什么大不了的,并没有大多数人认为的精神出轨(曾经和大瓶子、阿肥讨论过,他们一致认为精神出轨就是决定和另外一个人在一起)。
水到渠成,happy ending。
虽然没有太多惊喜,但是多个方面砸中我的人设,除了二次元老婆太刺眼,绝大部分观感极佳。
第二集,毁天灭地级别的无聊狗血剧情,编剧都没有想清楚就胡乱碰瓷道德困境。
单独拉个对比就知道这一集的地位,前几季讲社交软件的不少,现在记得的,好评差评打分的人在囧途,按照社交网络复活亲人的“重生之阳光单面人”,都有很强的倾向,科技只是一个工具,人只会通过它更清晰的认识自我,了解我们从何而来,该向哪去。
而这一集除了自责以外,完全就是在抱怨人们对社交软件的沉迷,对于如何沉迷,只说有个部门专门刺激人分泌多巴胺。
中间剧情不细说了,前一秒大哥还得意洋洋的炫耀自己上帝视角,下一秒就开始抱怨说自己要引退。
警方绕了特么一大圈,最后找到一个绝佳的狙击点,恰好把男主和黑哥们儿串成一条线,是小虎队听多了吗?
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
狙击手也是流弊到不行,这么近的距离,瞄八百遍都打不中,长官没给他大嘴巴子,还让他试来试去的。
要知道,胁迫这种戏非常老套,黑镜第一季第一集就是靠胁迫让首相干了🐖,现在都让人津津乐道。
相比之下,这一集想说啥?
更矛盾的是让男主提最后一个要求,是帮着失心疯阿妈拿到女儿的社交墓碑,也就是社交软件还是有用咧。
这种剧情就仿佛在煞有介事的和你说,告诉你一个秘密。
你提起性质一探究竟,结果对方告诉你,拿锤子砸手会骨折。。。
这集唯一的收获,用一个小时记了个单词persona。
第三集,毒鸡汤之real me。
这一段最后在说啥呢?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仿佛看到了那些通过压榨童星价值的丑恶家长嘴脸。
而靓妹路人的用途呢?
大概就是想说不管哪个国家都有nc粉,老爸是《性爱自修室》的水管工,认了一会儿。
后面的剧情就是过家家了。
爱使力·吐由于电池问题全部返厂销毁,你家这台八百年不开,还有的是电,不愧是天选之人;出bug了不是重启,而是看到一块红就二话不说就delete,是不喜欢暖色调吗?
你刚出来,发现你家对面站着个奇装异服的人,你从边上过去,那人就趁你家门关上的时候进你家了,精彩姐妹俩明显的调虎离山,熊哥智商突然下线,当然了,姐姐又酷又美,换我也喜欢盯着她(哈?
逃出来的对话就更莫名其妙了,半年没说话的姐妹,妹妹第一句话就:“Jack,你有舞台经验吗?
”(等等,我错过了什么?
)然后就被警察追,第二集仿佛残疾人的警察好像要为自己证明一样各种干练。
然后就是最后一个中指,爱使力变成爱使力法肯哦,摆脱甜心教主人设,化身愤怒朋克。
插一段题外话:四月番忍痛弃了骨头社的周年大作《Carole & Tuesday》。
虽然丢死爹大小姐的艺术家脾气我等凡人实在看不懂,不过人家世界观设定还是相当硬核。
未来的火星殖民时代,AI取代人工作曲,DJ取代各种明星,相比一片为了玩票,追求高级却晦涩难听的高山流水大师,叫好叫座的下里巴人更有市场,很现实。
在姑妈眉飞色舞的模仿Jobs推荐爱使力eternal的时候,说实话我还是感觉eternal更有市场,其实完全可以继续运作。
你看人家FIR,踢了Faye,还能借尸还魂,顶着撕X压力,发行新砖,nba真应该找他们绝杀,都有一颗big heart。
说回到主题,镜子对于中国人是个常用比喻,有以人为鉴,有以史为鉴,黑镜则往往在赛博朋克的气氛渲染中,以科技为鉴,以未来为鉴,最终照的都是人自己。
从中往往能看到趋利避害的本能是人进化的动力,也能成为人的束缚。
嗜痛嗜丧,浮躁肤浅,物欲横流,党同伐异,是人性弱点,也是人类社会的B面。
既要出人意料,又要情理之中,这个限定的确不好想,只是希望宁缺毋滥吧。
如果下次还是因为题目难,就按照老师教的,写个“解”,然后通篇抄满公式,怕不会再因为过去考得不错,或者字体好看拿个同情的55分咯。
当《黑镜》的结局也开始大快人心的时候(第五季第三集),似乎让人感觉创作团队有些疲软了,每一季都在批判互联网、黑科技乃至人性,就像个倔强的小闹钟一样每年来一次。
没错,这也是我从不错过《黑镜》的原因,人是个没记性的生物,在互联网科技如此肆无忌惮发展的如今,每年来一次科技排毒,至少能让我杜绝因为手机依赖症而突然死亡的风险。
然后,不得不说,女生版的head like a hole好听。
大晚上胃疼睡不着,索性把剩下的最后一集看完。
看完我的心情真的是... 来写评价才注意到,自从换了网飞,海报也是比以前丑了。
以下仅个人感受,不喜随便喷,反正我也不会去看。
#黑镜第一集感悟#第一集的手机是折叠的,看上去很酷,但是游戏这个点用太多了,无感。
性和爱是可以分开的吗,如果真的有这种游戏,是不是男孩子以后就可以靠这种方式互相解决生理需求?
那会不会分不清现实和虚拟,只想和游戏里的人亲热,见到现实中没有任何想法。
又或者因为游戏奔现,现实中由大老爷们变成0?
不过如果真的有了这个,异地恋会很开心了。
婚姻是不是就是枷锁?
被一份责任束缚着,基于要负责任,所以不能出轨等等抵制一切诱惑。
人总是要克制欲望去承担责任。
女孩子真的是可悲,发现对方不再想要和自己做爱的时候,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不够吸引对方了。
为什么不怀疑是不是他不行了?
#黑镜第二集#故事前半部分讲的朦朦胧胧的,看到中间才知道原来是为了向别人诉苦才专门搞的绑架戏。
核心还是人们对社交的依赖。
其实我就快是重度社交软件依赖者了吧。
结局有点太好猜了叭,除了我猜不到那个小女孩为什么自杀,所以她到底为什么自杀?
我看到最后只关注这个问题啊!
挺喜欢结尾的那几个小片段。
最后如何避免成为男主呢,手机调静音就好。
#黑镜第三集#这个隐含的现实意义蛮好的,结尾的曲风更对我胃口哈哈哈。
很喜欢姐姐,长得又漂亮,心思又很细腻。
妹妹的人设感觉就是个死忠粉,就没啥别的特别引人注意的性格特点了。
感觉是讲了个好故事,但...对人的触动不是很大啊...想念当初看一千五百万时候哭的稀里哗啦想念反复看圣诞纪念版的时候去纠结意识与身体的关系莫得熟悉的感觉了。
我说实话吧,也许是因为经历了权游的打击和X凤凰的打击,导致其实我认为这一季的黑镜并没有那么差{除了最后一集},可能前面的黑镜更多的给我们是一种“惊艳”,但是这一季的前两集最多算的上精彩吧,可能编剧江郎才尽?
或者不够大胆?
毕竟前面几季总有几集是超出常理的讽刺和深入骨髓的惊悚,但是这季就很少了。
先说第一集,其实个人来讲这一集的科幻感反而最有黑镜的感觉,但是它太近了,近到又没有黑镜的感觉。
如果说从前的黑镜给人的感觉是“我曹以后的科技还能这样”,那这一集就是“哦,好了我懂了。
”其实第一集所讲的东西多少还是有点让人去思考的,比如说实话要是之后科技能发展到进入游戏和穿越一样的时候,你会忍不住上了你的小伙伴吗。
另外第一集的结尾部分个人认为也不够。。。
emmm,就是没有那种“挖槽挖槽!
”那种感觉吧。。。
因此对于我来说这第一集在所有黑镜中还是能放的上中等或是中下一些的。
第二集是整个第五季最没什么好黑的地方呢,如果你真心觉得第二集不好看,那我说实话,你一定不是从头开始追黑镜的。
或者说黑镜的绝大多数剧集你可能都觉得soso。
虽然第二集的科技感很薄弱,但是描述的人性和讽刺,包括结尾的开放都很有黑镜的感觉。
个人认为这集在所有黑镜里能排中上。
然后第三集,是整个第五季。
哦不,整个黑镜系列里的耻辱。
没内核就算了,故事都讲的不太清楚。
除了三个美人养眼以外....一无是处。
给四星是我认为这一季的黑镜虽有不足的地方,但是真的还是能够打一打的,就当这季就2集嘛
到底什么是黑镜?表面上看,黑镜就是我们平时使用的显示器。
但是“黑镜”其实是数字化时代和人工智能对我们的生活本质折射的一种比喻。
就像《西部世界》中人类在研究机器人的过程中发现的人类意识本质,以及《阿凡达》和《Surrogate》中我们在研究让人类提升生命体验度并保护自己的过程中发现的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关系一样,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也渐渐悟出了生活的可怕和绝望本质。
《黑镜》中的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就是“灵魂数字化”:在《圣诞特别篇》中,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灵魂拷贝下来,折磨自己的灵魂,让其好几十年都没有事情干,迫使其为自己服务;也可以把犯罪嫌疑人的灵魂放在一个无休止不断循环的环境中,让其好几十年都陷在无比孤独的境地中,让他可以什么都招供;在《黑色博物馆》主题也是将快要死去的人“灵魂数字化”,以便让其永生,但是却遭受了无穷无尽的痛苦。
在《杀死DJ》中,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灵魂拷贝,迫使其和其他无数灵魂无数次地进行社交实验,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伴侣,省去自己折腾的过程。
“灵魂数字化”的本质其实就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让程序不停地自我学习,提高境界,找到出路,省去人类在这个过程中折腾自己的弯路和浪费的时间,从而坐享其成人工智能辛辛苦苦得到的智慧结晶。
好比谷歌研究的阿法狗,在让该人工智能获得全世界围棋大师的棋谱之后,我们人类就迫使其和自己没日没夜,没完没了地下棋,从而试图发现围棋的秘密。
但是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它并不知道什么是辛苦,也没有时间的概念,所以我们并不会为折磨人工智能而内疚。
人工智能成功的关键在于,(1) 人工智能能够和自己进行竞争 (2) 人工智能的处理速度比我们快无数倍(3)人工智能的时间概念和我们完全不同。
我们的一分钟可能是人工智能的几百年。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人生很有可能就是一种非常残酷的人工智能圈⭕。
为了确保能够激发出我们人类的潜能,“上帝”赋予了我们无尽的恐惧和无休止的贪婪,而且还给我们制造了自由意志的假象。
为了摆脱各种各样的恐惧和满足永不能满足的贪婪,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找到让自己活得更好的方法。
人工智能是我们的奴隶,而我们都是自己潜意识的奴隶。
比如说,所有人都终有一死,我们为什么要怕这怕那呢?
我们需要的必需品就这么多,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多物质和金钱呢?
我们被赋予的恐惧和贪婪虽然都是完全荒唐不理智的,但是这两种情感的强度却远超出了其他任何动机。
我们被人性的弱点所支配,不断地进行内部竞争,得出更高的智慧,这些智慧是那些创造我们的人需要的。
他们就可以免去自己折腾走弯路,坐享其成。
那么我们能逃脱这个死活同嘛?
只要我们还有对死亡和空虚的恐惧和对其他肉体的贪婪,我们就会不断地生殖下去,保持有足够多的人在这个人工智能圈⭕内彼此竞争,为更高形式的生命产生更高智慧。
即使我们这种想要下定决心突破这些绝望,就像是《一千五百万的价值》的结局一样,这样的突破行为本身也会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一部分,被政府所利用,成为那些想突破但不敢突破的人群的一种宣泄方式(catharsis)。
这个人工智能圈设计得如此精妙,让人叹为观止,彻底绝望,况且我们想突破这个死活同的动力本身也还是来着于我们的恐惧和贪婪。
所以身处这样的绝境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告诉自己,不要恐惧,不要贪婪,放下执念,这才就是我们的人生之道。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找到人生的相对自由。
出于恐惧或贪婪做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是我们的真实意愿。
很多人说第二集就那么一件破事演那么久浪费时间,其实这集的主题就是让你仿佛置身于一件互联网事件当中,你通过互联网信息流去理解事件当事人的行为。
还记得网约车司机杀害空姐这件事吗,过去也才1年时间,这件事对各位网友的生活产生了任何影响吗?
你看完第二集后关掉播放器,打开豆瓣或知乎或朋友圈,评价了几句“第二集就演了这么个破事浪费那么久时间,黑镜已经不是第一季的黑镜了”,然后你再被新的信息流覆盖,整个流程甚至不需要1分钟。
其实这就已经相当黑镜了。
回到剧集,第二集前面铺垫了那么多,Andrew神演技,把观众拉进了一个失败者的共情怪圈里。
这集点睛之笔就在最后的几个镜头,枪声结束后,最后几个镜头如下——COO悬着的心放下来了,她一直在担心劫匪要赎金(会对运营KPI造成压力,我猜的)。
CEO沉默。
(互联网公司的大佬们一致热爱灵修真是全球共识啊)
路人看了一眼消息,继续赶路。
年轻人看了一眼消息,继续打球。
小姐姐看了一眼消息,继续自己的生活。
司机看了一眼消息,继续开车。
CEO继续他的灵修。
男主折腾出那么大的动静,最后就像一粒米跌进大海,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你想想,上面这些,不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交网络吗。
昨天志玲姐姐公布结婚,新浪服务器如约而至地瘫了,是的现在连服务器瘫痪都能上新闻了,而且服务器瘫了才能说明你够红。
不觉得很奇怪吗?
明星出轨吸毒都不用担心负面,因为马上就会被新的事件盖过去;而更多需要被人们记住的英雄,却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流埋没了。
很多人在嘲笑男主,自己有问题偏要把责任推给互联网产品,实际上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为什么就不能放下手机多关注一下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呢。
本集最佳,吹爆Andrew神演技!
(说真的我们国家其实也应该拍一点这种题材的影视作品(另外我对志玲姐姐没恶意,我也很喜欢她,祝她幸福
挺好的,不用过度诠释
???瞎几把舞什么呢
更贴近现实可能,不过也更无聊,看出来他们想解决问题,但拍出来也太浪费时间了。唯一就第三集有点意思吧。
第一集是最接近黑镜原先气质的想象,第二集好懒,没想完结局,第三集则完全是一个主流故事,美国文化了。网飞莫非也在玩一种天下大同,黑镜,你还是要开发自己的周边,比如这一季始终可以叫灰镜
太生气了,气到想拿枪指着自己,要求跟编剧说话,好好骂他们一顿。
这一季的总体感觉是碰科技发展的瓷儿,尤其第二个故事根本就不是什么手机影响了他的生活,公司倒霉遇到了杠精而已。手机不管什么时候推送,你自己开车心里没数?这种人就算没有手机也会点烟死、撕包装袋死。
不像原版的黑镜,但是可看性还不错。最后一个故事让我想起Britney Spears
哈!
渣渣辉:生洗搏基X,介系里没有挽过的船新版本,挤虚衫分钟,里造会干我一样,爱上这款游戏。
略失望……第一季第二季的经典已经无法超越。
说实话,水平和质量还是有的,但是因为期望比较高,所以实际的观感一般,尤其是刚刚有Love Death Robot珠玉在前。S5里有很多有意思的想法和点子都跟Love Death Robot很相近,但是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并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实我觉得挺好看的,尤其第一集,简直了,什么变态的脑洞啊,太牛逼了,我边看边笑,太有意思了,好基友的意思原来是这样的。看完了,评分太低了,所以意料之外的好看,第三集也有意思。
非常平庸。
轻松活泼搞笑路线,看个乐子吧,太苦大仇深也没啥意思,我觉得还行。第一个故事HE,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好基友。第二个,莫娘的表演十分令人动容,演技杠杠的!但剧本太差。第三个很开心,见到偶像实属人生乐事幸事,祝福祝福;转型是必然的,朋克摇滚,怎么嗨怎么来,够个性,我喜欢!做真实的自己是必然的。
(7/10)第1集好主题拍坏了。 第2集及格线,也相当贴近现实生活,展现了网络对普通人恐怖的隐私掌控(老板娘是华裔,大概在影射脸书?),莫教授的演技给本集拉了不少分。 第3集纯属俗套到令人发指的美式主旋律,如果说第4季第1集只是大幅度好莱坞化,那么这一集则是直接拿滥大街的美式主旋律扔进《黑镜》系列里充数了,而且还自我感觉良好。
⒈《戒撸》;⒉《社交网瘾》;⒊《麦粒:平行宇宙》。第1集的科技感没有存在的必要性,而科技是《黑镜》的讨论重点;第2集是久违而熟悉的质感,并且证明无需放眼未来高概念,着眼当下照样引发思考;第3集违和,不黑镜,但有趣。(《黑镜》不是主打反转的《9号秘事》,它的时长、节奏不同,最后达到讽刺、警世的效果。这次火候不够)
E01现实注定是有缺陷的,科技(游戏)能够弥补,现实反而索然无味了。E02一边刷手机,一边看这集,确实是非常罪恶的。E03追星追的是人设,fk人设总的来说,这三集没用讲未来,讲的是现在,也许这就是五十年前的《黑镜》吧。
点子不算差,加工的不好。看安德鲁斯科特演戏真的很享受。第三集的故事适合拿出来单做一部电影。
【Netflix】第一集一星,无论从游戏的角度还是科幻的角度,都充满了WTF感。尤其是结尾,黑人问号;第二集两星,除了把FB改头换面一下,看不出任何超越现实的科技存在。这一集就像搞事的男主,费尽周章只是想宣泄不满而已,自曝其短;第三集四星。自由意志、意识复制与明星效应等元素。结尾蛮燃的,歌曲劲爆。综合两星半。
第一集的Happy ending简直深得我心!好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