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台

해운대,Tsunami大浩劫(台),Haeundae: The Deadly Tsunami,Tidal Wave

主演:薛景求,河智苑,朴重勋,严正化,李民基,强艺元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英语,日语,韩语年份:2009

《海云台》剧照

海云台 剧照 NO.1海云台 剧照 NO.2海云台 剧照 NO.3海云台 剧照 NO.4海云台 剧照 NO.5海云台 剧照 NO.6海云台 剧照 NO.13海云台 剧照 NO.14海云台 剧照 NO.15海云台 剧照 NO.16海云台 剧照 NO.17海云台 剧照 NO.18海云台 剧照 NO.19海云台 剧照 NO.20

《海云台》剧情介绍

海云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韩国釜山的海云台,在2004年印尼海啸中,由于船长万植(薛景求 饰)的失误导致了妍熙(河智苑 饰)父亲的死,他内心怀有深深地自责,并无微不至地照顾这个邻家妹妹,慢慢地两人暗生情愫。不过,万植的中学同学吴东春(金仁权 饰)却并不看好这对苦命鸳鸯。万植的弟弟亨植 (李民基 饰)是海上救生员,他在一次行动中,认识了富家小姐金希美(姜艺媛 饰),两人在阴差阳错的交往中,闹出了不少误会。 维珍(严正花 饰)推动海云台成为世博会旅游观光点的大使,她和前夫——国际海洋研究所地质专家金辉(朴重勋 饰)育有一女,但她现已另觅爱人。金博士为此非常苦闷,同时他在观测中发现大马岛和海云台的东海地质情况跟2004年的印尼海啸如出一辙,一次罕见的巨大海啸正在逼近海云台,然而灾难防御厅却对此不以为然……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擅长捉弄的高木同学无意背叛布里奇顿第三季火卷风暴高墙边的混乱第三季第一目标一张空白照片ICU病房儿大不由爹刘海砍樵爸妈二选一杀回归家路谋杀未遂再造战士4:清算之日一年级生生存高校星歌剧银魂2:世界奇妙银魂物语青春喂了狗膝盖骨乐队像小强一样活着想当冒险者的女儿到首都当了等级S的冒险者鲨卷风3还能爱多久青春正步走大明按察使后传功夫营救那年那人那片花海女子警察的逆袭华严小镇之诡踪

《海云台》长篇影评

 1 ) 情感的哲学——评《海云台》的抒情艺术

同为灾难片,韩国尹齐均导演的《海云台》的票房远不如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然而,同为抒情片,《唐山大地震》的单线条结构的叙事模式却未能有《海云台》多人物讲述来的精彩。

如果说冯小刚是为观众讲述母爱的伟大,那么,尹齐均就是在为观众讲述情感的哲学。

影片《海云台》中,海啸无情的侵入富饶的海滩城市海云台 ,一座座大厦被海浪推翻吞噬。

死亡临向了每一个人 。

死亡是人类不愿提起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面对死亡时,人们的情感才会真情流露,直视死亡时,人们才会顿悟哲理。

尹齐均正是借助灾难带来的死亡来给观众讲述情感的哲学。

情感总是在死亡前爆发,爱情作为情感的代表,在死亡前绽放的更加绚丽。

导演在片中讲述了三对男女的爱情故事。

在导演精心的设计下,平行式蒙太奇巧妙的运用起来,亨植在死亡前终于向女友希美问清了内心的疑惑,万植在死亡前对妍熙喊出了我爱你,金博士与离异的妻子在死亡前紧紧相拥,相互说着对不起。

情感在这一段彻底的爆发出来,与影片前部分的平淡叙事并有些喜剧元素的气氛形成强烈对比,低沉急促的音乐加强了影片节奏的紧张感并渲染了悲伤的氛围,画面中灰色的主旋律色彩笼罩着影片,死亡的震撼与压抑不断的带动起观众的情绪。

片中,三对情人的故事并没有联系却平行的发展着,看似繁乱,导演却有条有理的将他们的故事叙述出来,不得不赞赏导演把握结构的能力。

亨植是万植的弟弟,金博士的女儿与万植的儿子也有过纯真的相遇,故事不同的人物,在社会上也总会有交集,如何对待与他人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成了人们面临的情感问题 。

导演以悲剧的形式表达主题,为观众讲解情感的哲学,悲剧确实令人悲伤 ,可正是如此,悲剧才能有更好的教训意义。

尹齐均通过银幕讲述三对情人的爱情与遗憾,告诉观众:要学会表达情感的重要性,人的生命如汹涌的海浪,没有回头的机会。

在人潮如涌的城市里,简单的沟通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减少误会与仇恨,情感的及时表达,可以使人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美好。

情感的哲学,除了爱情,亲情也是永不可磨灭的存在,《海云台》中金博士对未曾相认的女儿的爱体现的是沉默而厚重的父爱。

母爱则是通过冬春的母亲表现出来的。

片中另一大亮点就是在于对冬春这个小人物的形象设计。

从外表上看,冬春就是一个十足的小混混。

矮小的个子,单薄的身材,圆脸黄豆眼,一身松松垮垮的灰色衣服。

他的行为也确实令人生恶。

不务正业,对母亲的关爱置之不理,时常想出自以为精明的坏点子,冬春把万植的儿子成贤脸上画着黑斑,戴着独眼罩,唱着动画片的歌,自己戴着墨镜草帽,敲着木棍在街上游行乞讨骗钱。

被抓到警局时,冬春无理的对警察大吼大闹,而对赶来的万植却如老鼠见猫一样猥琐。

这一段的喜剧元素让观众忍俊不禁,冬春这个混混的形象也鲜明的印在观众的眼中。

这样一个不务正业,粗俗胆小的人。

如果没有这么一场海啸,也许他还会一直是那个小混混,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可是,残酷的灾难改变了他的命运。

据说冬春在海难中救了13个人,但是没能救得了他自己的母亲。

他获得了勇敢市民奖牌,但也得到了母亲的遗像...冬春知道母亲是为了给他买皮鞋才中途下了去野游的车,不然,母亲也不会死。

冬春抱着他母亲的遗像靠在深红的墙上痛哭流涕。

镜头中,冬春穿着白色衬衫靠在红色墙上,与周围灰暗的主色调形成显明对比,色彩在导演的刻意创作下有着深刻的用意,白色象征着冬春的内心已经被流过的泪水洗涤干净,鲜艳的红色隐喻着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一种爱...冬春这个人物形象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因为他将人物塑造的生动典型,而且因为这个人物所带来的深层的思考,一个人对生活是什么态度,那么生活对人也是同样的态度,可是在母亲面前却由母爱的伟大而改变,母亲的死令冬春惭愧后悔,伤心悲痛。

留下的是悔过的泪水和无尽的遗憾。

导演借此告诉观众:不要忽视身边的爱,亲人的爱是无私无价的,一旦失去,纵使泪尽也追不回来。

另外,影片在一些细节的设置上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值得仔细体味。

如对人物衣服色彩的构思,身穿白色衬衫的金博士与穿着黑色上衣的妻子在楼顶紧紧相拥,黑与白本是极端的两面,而此刻却和谐的相融了,色彩的融合隐喻着他们关系的愈合。

灾难片总是悲剧的,不过,悲哀过后留下的是深刻的思考与重生。

城市将会重建,生活仍将继续,正如片中的妍熙重新找回了红丝巾一样。

 2 ) 不要看《海云台》的十大理由

【写在前面】最近的新冠肺炎covid-19让我被迫在家,整理了一些过去的笔记,本文是09年所写,顺手传了上来。

读了一遍发现自己那时候火气很大,包容度很差,而且居然会浪费时间写这个……不要看《海云台》的十大理由看了这么多年的电影,凡是我看过的做过很多宣传的所谓“大片”,其中确实有很多没特点没创意的、太庸俗的、太模式化的、太秀的等等很多不好看的影片,最多也就是把电影票撕了,骂上两句。

但是看完海云台后我实在忍不住写下这篇小文来悼念我看这部影片所消费的时间和发泄我看完影片后的强烈不满,还有我的票钱……另外,写这篇小文还花了我好多时间……我的朋友在我看之前就对我说别看了,特没劲。

我这个人一贯坚持这样的观点:就是不能人云亦云。

人家说好说坏但是只要自己没有亲身经历就不能轻易附和和认同,毛爷爷不是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嘛。

所以我还是决定亲赴虎穴。

我靠,我看完电影后这个后悔啊!!

如果说我那哥们这辈子就说过一句正确的话,做过一次正确的事,那一定是这次。

如果让我做对《海云台》的一句话影评那就是:灾难片中的灾难片!

拍的太失败了!

简直是韩国电影史上,特别是韩国出口电影史上的最大败笔。

跟1996年的《天崩地裂》、1997年的《龙卷风》、2004年的《后天》相比简直是垃圾,用垃圾来形容都已经是表扬了。

我说怎么引进韩国的这部电影呢,或许这以后《超级台风》的碟能比以前好卖点,评价也能改善点。

为什么?

哈哈,问为什么的说明影评经验不足或者没仔细看,或者你没看过的话,那么看下面吧,求你别看《海云台》的十大理由:首先,在电影开演一个小时多台风才来,前半部简直是韩国市井喜剧片,跟海啸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如果说这是为了后面的“煽情”做铺垫,那铺垫太过冗长了吧,铺垫的效果也太差了吧。

好多影迷都应该跟我一样看前半部想退票吧。

相比之下,1997年的《龙卷风》在影片进行到大约第25分钟就出现了第一个龙卷风,你看人家那个铺垫。

正是这样的安排导致了《海云台》结构上完全是一片混乱。

开始的一个多小时要是不知道电影名,肯定不知道是在看关于海啸的灾难片。

不像灾难片而像爱情片、搞笑片、剧情片的集合。

第二,虎头蛇尾,差不多还剩半个多小时才出先灾难情景,两个小时就结束了,我觉得我说虎头蛇尾不过分吧,灾难情景和剧情都太短了。

我觉得这点不用多解释,看过这部电影的,特别是去电影院看的一定跟我有同感。

第三,在台风第二次来的时候在大楼的高台上夫妻送走孩子后从容相拥,等待台风来的那一段,能看到背景演员还有笑的呢,都从哪里找的演员啊,凡是不相信我说的,慢放那段镜头仔细看。

我看完这个镜头后当时就一口气喝了半瓶啤酒,谁能把电影票给报了啊?

第四,在求婚恋人的那段放手不放手的游戏中,最好笑的是男的拼命的抓住女的手,然后还喊:“你松开!

”反复重复着,我当时都笑暴了,肚子疼。

我身边有一个小姑娘用极其鄙夷的眼光看着我,对我说你他妈还能笑。

我说,你被急着骂人,我说你看一开始男的的手再在女的手腕那,就开始喊:“你松开!

”靠,男的自己松开就完了还告诉女的你松开,太假了,这就相当于那个把着栏杆死活不跳楼的大喊:你放开让我跳,被拦我!

哈哈!

我身边小姑娘听完后想了一下说:“靠,对啊,早说啊,浪费姐妹儿我一张纸巾。

接着的镜头里,后来随着水流很强,男的手被水流冲的向女孩的手掌滑去,这个男人的手和女孩的手于是就拉在了一起,但是男的手在外面,注意!

是在外面啊!!

他还TM的抓着女孩的手接着喊:“放开我!

”我靠,我都不敢相信啊,后来回家后特意下载了原版电影,慢镜头仔细看了3遍,确定无疑。

谁不相信谁自己下载看,多看几遍,看完了以后再回帖!

第五,对救灾展现的太少。

行,灾难太突然了,所以对抗灾基本没表现,那灾难发生了,总该对救灾表现一下吧?!

结果也没有,我看完《海云台》我觉得这个应该是上部,最应该表现人类的无畏、团结互助的救灾部分竟然能如此简略简直……第六,这部电影你说它是文艺片我都同意,就是不能说是灾难片和科幻片。

那前半部分简直是半生不熟的韩式泡菜片。

最后半个多小时里万众期待的海啸特效并没有达到万众期待的效果吧,纯特技效果全加起来超过5分钟了吗?

C,算了,不骂人……所以说这部电影你说它是文艺片我都同意,就是不能说是灾难片和科幻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呢?

我靠,原来导《我的野蛮女女友》和《色即是空》的尹济均是本片导演,怪不得女主角是的河智苑,其余的所有演员都长得特别突然那种,怎么看都像看《我的野蛮女友》一类的电影。

尹济均拍的《海云台》简直是四不像啊。

奉劝尹济均还是多拍点《色即是空》这样的影片,现在就回去拍,得抓紧,要是抓紧拍赶快上映或许还能保住晚节。

第七,海啸刚来的时候楼都倒了,后来怎么就又立在那里了呢?

海啸过后,山上的树木怎么都没有任何变化啊?!

20分钟左右,两轮海啸过去了,一片汪洋,站在楼顶的人消失了,在街道上抱着电线杆的还活着,行不行了?

第八,楼倒得太少,人活的太多。

不是我心狠,那么大的海啸,也没死多少人,楼倒得太少,不真实。

结尾追悼会官员宣布的人数是2000多消防兵,群众没报,但从尸体数量上看也太少了啊,和这么大的灾难不符啊。

第九,为了煽情而煽情,舍不得牺牲主角,导致整片煽情方面差了点。

很多人都说这部片子煽情,我承认导演想煽情,但是煽情的手段和效果太差强人意了。

我觉得谁要是看这部片子哭了,谁就没看明白。

不信看看前几点我说的,看完了你看这个电影还能哭,还觉得这部电影很能煽情吗?!

第十,镜头切换过于频繁,大场面的镜头太少,长镜头少,这样视觉和听觉的震撼效果都很差,也影响各方面的效果。

这也是造成这部影片不像灾难片在摄影上的重要原因。

最后不算在这10大理由之中的就是上译的中文配音,哎那么有的朋友可能会说,那《海云台》票房在韩国怎么还能这么好啊?

如果大家看了这部电影也看了我这十大理由的话,我给出的答案就是:要么宣传太好了,都被忽悠了,要不就是大家都跟我似的带着审视的眼光想去亲自验证一下影片质量,要不就是难道韩国人民今年都觉得没电影看了,要不就是韩国人的爱国精神,明知道不好看也要闭着眼睛买张票去看那么凡事都是两面的,辩证法还是要得的,《海云台》就没有一点优点了吗?

于是本着批评要负责的精神,我深入挖掘了一下,找到了4点:第一,影片展现出了灾难的不可控性和突然性,这个方向和思路是对的。

第二,批评了官僚化的行政作风,不管是批评韩国政府当局的还是釜山市当地政府的,还是所有政府的,总之,代表人民通俗点说也就是老百姓批评政府错误的精神是可嘉的。

那么韩国政府的文化审核没有因为“丑化政府形象”而要求改编剧本或者禁令发行也是可取的,批评无自有则赞美无意义。

第三,有人说这部电影没有做到好人好报,甚至有人说颠覆了因果报应等等。

这个我认为电影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是个创新,符合现实,谁说好人就不死了?!

这样比较有创意,有利于达到煽情效果。

至于说颠覆了因果报应我觉得根本不对,因为了解佛教的人都知道,果报有前世现报、现世现报也有来世再报,三世因果嘛。

比如那个救了喊“你松手吧,放开我吧”那个求婚小青年的报柱子老大爷最后被掉下来的牌匾砸死了,从佛教的角度讲他现世可能是好人种了善因,但是排除不了前世先报和来世再报的因果关系啊。

所以不能说颠覆了因果报应,也不能颠覆了因果报应,这要让佛教徒知道了……第四,韩国是个小国,但是韩国人眼界和勇气值得中国人学习。

而中国这些年在题材上比较局限,大片一味的在历史古装上扎堆,其他科幻,灾难片只有一两个导演敢问津。

我认为问题不在投入上,主要是缺少好的编剧和政府的审核标准、审核程序问题。

终于写完了。

耗时58分2009.09.12 22:55怀着激动地心情作于家中

 3 ) 《海云台》:满足眼球,放松头脑,麻木心灵

灾难片看的就是特效。

考虑到财力、技术与美国人的差距,看之前我对《海云台》的特效没敢抱太大期望。

不想效果居然不错,用惊心动魄形容可能夸张了点,毕竟被这种类型片轰炸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已有点见怪不怪,但至少是份拿得出手的成绩单。

不像美国大片从头紧张到尾,本片前半部分都是人物关系铺陈和情感铺垫,最吸引眼球的灾难特效都集中在后半部分。

看着那滔天巨浪(说滔天一点都不夸张啊)袭过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摧枯拉朽,气势惊人,效果还是蛮震撼的说。

各种灾难场面符合不符合科学常识我不知道,但至少看起来效果逼真,场面壮观。

《海云台》让眼球得到了基本满足,让头脑得到了彻底休息,不过对于心灵,却无异于一场徒劳无功的按摩。

每到有人行将牺牲的关键时刻,就慢镜猛放,音乐狂煽,别管情况有多危急,主人公们生离死别的话总是可以声嘶力竭、泪眼婆娑的讲完。

其实我是一个特别禁不住催泪弹轰炸的人,本来已有热泪盈眶之意,怎奈电影实在煽情得用力过猛,夸张得一塌糊涂,反而让我游离其外,无奈叹息。

这种观影体验有点类似我看《变形金刚2》的感觉,那部是视觉轰炸到麻木不仁,这部是催泪瓦斯到漠不关心。

真是可惜了编导前面一番文艺式的苦心经营。

《海云台》的一个新意之处是在灾难片的类型中融入了搞笑风。

都说韩国女人社会地位低,可本片中的三个女人个个生龙活虎,刚柔并济,把男人搞得团团转。

特别是那位学表演的女大学生,俨然野蛮女友转世,清纯美丽又强势粗暴,和那位看见她就结结巴巴的救生员为本片制造了大量笑料。

这种搞笑放在预热感情时,我还能理解;不过放到灾难场面时,我就有点困惑了。

特别是跨海大桥那一段,极尽混合灾难与搞笑之能事,确有观众看得哈哈大笑,不过我真的笑不出来。

在灾难面前该有乐天精神不假,不过用来娱乐总觉有些残忍。

最后说一句,这部电影的配音端腔拿调,真让我接受困难。

依稀在电视转台间似乎听到过类似的配音,莫非那些韩剧都是这种讲话风格?

——一个从不看韩剧的人的最后疑问。

 4 )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说海云台好看!

我知道灾难片是需要伦理的,灾难片不是仅仅只是灾难片,但是,请大家回忆一下,前面满满都是伦理的感情戏的灾难片-泰坦尼克号。

有没有感觉到两个片的差距??!

所以不要以灾难片前面都要有感情伦理做铺垫这一说法来说服我,说海云台是个很优秀很好看的电影!!!

有很多人喜欢拿后天和2012和海云台做对比,在这里,我只想对那些吧后天和2012降级到了海云台这一级别的人说,带上你们的眼睛去看从新看一遍后天和2012,海云台根本就够不上这两个电影总任何一个的台阶!!!!!

后天和2012里面的伦理和后面的灾难是可以相互连接相互融合的!

但是海云台呢?

感觉没啥连接的必要性!

就这么说吧,如果吧前面一个小时掐掉,只看后面的五十多分钟,也看得懂,感觉掐掉也没所谓。

反过来,如果吧海难掐掉,单看前面一个小时也不是不可以。

前面的感情伦理与后面的灾难没有融合到一起!

并且,海云台在灾难里面有一些还不合理,比如小女孩所在的那个卧室,那么高的地方都被淹了,但是电线杆却没被淹!

还有救生员在海里救人的时候,海浪那么大,那么大的货轮都掀翻了,救生员竟然吧自己与连接直升机的牵引绳扣断开,直接下去救人,你以为是在游泳池里救人呢???

一个浪还不把你浪没了!

最后还毫无障碍的连接上了飞机上的牵引绳!

话说既然是灾难片,难道不要拍摄下这个救生员在水里如何困难坚信的救人的吗?

一个镜头切过,人就救上去了!

最后绳子断了的这个设定真的很糟糕,如果非要牺牲这个救生员,可以是海浪吧他卷走等,怎么就死在了绳子不结实呢???

超级郁闷!

还有第一次海啸的时候,那么高的楼房像豆腐渣工程一样一下就倒了,而大桥呢?

完全没事!

并且上面的相关人员竟然都还活着了!

活的还好好的!

着什么设定啊!

最最后,那个为了给不求上进的儿子买双皮鞋的母亲,死了,而那个不求上进的儿子的,活的好好的,没缺胳膊没少腿的。

着什么鬼设定啊!!!

最后再说个鬼设定,海岸后面的大楼都倒塌了,女主海岸边的餐厅,那个帐篷餐厅,帐篷的支架竟然还保存完好!

其他的建筑都是破破烂烂的,那个帐篷的支架上还挂着五颜六色的布,并且还有男主送的那个丝巾,竟然一尘不染.....呵呵哒!

这个电影是怎么上的五分的???

怎么成为韩国电影史上第5部超过一千万人次票房的作品?

韩国电影史,你怎么了?

你在我印象里,不是这样的啊!!!!!!!!!!!

 5 ) 如题

海云台📽台词录📃你就像下午3点钟的太阳,想做点什么,可是时间总是不够;而不做什么,就会觉得时间很漫长。

影评摘录📑我的短评📈以后啊,经典台词,要记得截屏。

以后,豆瓣评分低于7.0的就别看了。

什么拉胯剧情啊...三观也有问题...但是呢,也有好的地方。

爱情,其实,也可以因感恩而起。

再吐槽一点,爱情这个东西,这个对象,真的就是很靠运气了,以后同事之类的经常在一起(工作/学习)的,这样的遇见 基本上也是靠运气了,运气好就能遇见好看的并且很容易可以拥有爱情,运气一般,这几年都很难了,唉。

女主,还真别说,感觉大家对于女朋友基本上都是这种审美,黑长直,五官端正好看。

然后就是,唉,也靠运气了,也许一些重要的事情只有你们确定关系甚至结婚后才能知道对方怎么样,特别是对方的历史,但是这时候你们已经确定关系在一起了...

 6 ) 骗骗小朋友还行

如果想让人感动、感悟,就先把逻辑搞清楚吧,整个事件毫无说服力,海啸发生的时候还出着太阳,在海啸来的时候直升机的吊索竟然垂直不动,当年偶在浙江遭遇云娜的时候厂房的水泥烟囱都被吹飞了哦,在海面上还吊得那么稳?

还有直升机的钢缆会因为挂了2个人就断掉,在每个振奋多秒的关键瞬间还有那么多煽情的话要说,真是受不了。

身为渔民在退潮后的小浪里就要死掉,要是我都游到岸上了。

开篇在讲爱情故事,短暂的海啸,仓促的结尾,不明白还有人会哭?

我还是比较欣赏《后天》的风格,那个要砍掉自己身上的绳子让队友活下来的人,从发生险情到做决定也就几秒钟。

总的来说此片人物线索过多而每个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感情线索都不深刻,加之逻辑牵强,我觉得还不如超强台风呢。

 7 ) 比较一下,中、日、韩同类型的3部电影

同样类型的影片,同样的题材,同是亚洲国家拍摄,看过《日本沉没》和中国特色的抗震救灾影片之后,就有比较了。

总的来说,我还是喜欢日本的那一部!!

说一下心得体会:就像这个国家的民族特性一样,日本的这一部电影,画面拍得很漂亮,干净、考究、精致,演员也是,不管是什么阶层,都穿着大方得体,行为举止恭顺有礼,符合人物的身份。

看这部片子就像吃了一顿日式料理一样,每样小菜都做的那么清爽可人,令人看着很舒服。

韩国的这部,不知道为什么,从人物的穿着打扮到言行谈吐,还有城市建筑包括那大海,给我的感觉都是乌糟糟的,就像吃韩国的辣炒年糕,什么滋味都混在一起了,虽然味道也很浓重,风格很鲜明,麻辣的你掉眼泪,但感觉怪怪的,说不出什么滋味,好像有点不消化似的。

尤其是看到了一些韩国电影的经典元素:老太中年男子都适用的土得掉渣的爆炸头、好久没看到的泼妇似的揪着头发打架的女人们、有虐待倾向的莫名其妙的野蛮女友、小丑似的小混混、倒在玻璃小杯里的劣质烧酒。。。

可能是以前韩剧看多了,说实话,看多了真让人有些倒胃口但就算这样,也比大陆拍得应景主旋律电影强!

人家好歹让我感动过,让我爆笑过、让我不争气的啪哒啪哒掉眼泪。

可你呢?

拍这部电影,一是政治任务,二是宣传任务,三是教育任务,这样意图太过明显的电影,有什么意思?

一看见那些演员的说教脸,一看见那些义正严词的“父母官”们就倒胃口所以吃不到精致的日式料理,我宁愿选择可能会吃坏肚子的麻辣烫,也不要这份如同鸡肋的“中式营养大餐”:P

 8 ) 《海云台》:没有灾难,只有流水账

《海云台》:没有灾难,只有流水账文/九弦日本人一向对韩剧不甚感冒,承受不了拖沓冗长的节奏和迟缓肉麻的煽情,却也着实佩服其一成不变的风格却总能恰如的迎合观者品味,特别是对中国观众,反正分不清谁比谁的智商是高还是低了。

比如“看了又看”之类,几分钟的生活琐事能被叨来叨去成长篇小说,难怪能拍了又怕演了又演,从“日子”到“月子”衡量单位已经不是集快成“年”了。

着实理解不了那些整天把屁股粘在沙发上追着看的朋友,到底是有多无聊多闲啊。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生活节奏太慢啊!

《海云台》正是承载了韩剧的生活化和亲民化,没讲那些怪兽、外星攻打地球之类的虚拟灾难,而是现实主义的就存在你我他身边的海啸。

既然是老百姓,那平凡的生活也就是芝麻绿豆大的杂七杂八,自然没啥可以精心雕刻并刻意突出的主题。

于是,影片的前段,应该说占据了十分之九的篇幅,啰哩叭嗦的演了演七大姑八大叔的吃喝拉撒,无非就是加了些野蛮女友、抛妻弃子之类貌似特别其实平淡无味的俗套段落。

如果放在别处,这绝对是大银幕版的“看了又看”,而本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突出灾难的突然降临,用平淡气氛获取强烈的反差效果。

虽然片中也煞有介事的复制了一把布鲁斯南在《天崩地裂》中不断警告却得不到重视的桥段,却因为絮叨冗长的“铺垫”变得索然无味,只剩下假大空的生涩。

悬念都没了,谈何紧张的冲突。

韩国影视剧一向具备耐心的优良姿态,特别是爱情片,绝对能把这种光荣传统无限放大并极致发挥。

其实,本人还是挺喜欢看韩国电影的,原因很简单也有点猥亵,韩国电影中的美女多,虽然大都是后天改造,只要养眼俺也乐此不疲。

况且分级制度的存在以及韩国文化领域骨子里的开放,在各类影片中总会看到身材火爆、脸蛋喜人的明星们慷慨解衣尽展美丽挺拔的胴体,比如之前勇夺戛纳影后的全度妍曾多次奉献香艳无比的激情戏份,一线明星脱衣服怎能没有诱惑力。

本片的河智苑和严正花正是俺喜欢的此类女星,加上《色即是空》的导演倾力打造,估计在不明情况下能击中不少像我等小众之人的软肋。

上为废话,引进国内,当然不会满足俺的龌龊心愿,本片号称韩国电影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部灾难大片,这才是电影的最大看点。

既然是灾难片,那对灾难来临宏大场面的展现能否震撼人心则当仁不让的是重头戏了,这是个技术活。

近几年,韩国电影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特别是在电脑特效制作方面近乎达到世界顶级水准,之前的《太极旗飘扬》、前两年火遍亚洲的《汉江怪物》,无不让人赞叹韩国电影的特效水准之强。

虽然进军好莱坞的《D-WAR》输的一塌糊涂体无完肤,但也喊出了敢于以CG特技画面的制作跟美国科幻大片叫板的勇气。

邻方技术优势的强大着实触动了中国电影业的心弦,以《集结号》为例,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开始寻求韩国制作公司的帮助。

虽然《海云台》的幕后制作启用的是好莱坞灾难大片《后天》的特效团队,但电影中地震海啸时震撼宏伟的场面却并没有得到特别强劲的发挥,甚至有点走走过场的嫌疑,象征性的用一面高于平面N米的大浪幕布浇灌而来,只是从视觉上告知了灾难的来临,展现的只是人群作鸟兽散状的混乱。

也许是技术原因,也许是资金考虑,其实导演压根就没打算用“灾难片”赖以生存的特效场面来迎合观众,之前的所谓宣传顶多是个噱头。

导演知道拼场面拼不过《后天》,所以转而用灾难充当背景玩起了温情。

灾难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流露总会让人久久难忘,导演的用意不可谓不良心用苦。

海啸无情,人有情,这是导演舍弃以视觉效果冲击观众心灵的最大野心。

于是,电影有了点《泰坦尼克》的影子,抓了点《汉江怪物》的尾巴,放在自己身上却温吞无味。

只因电影的节奏太罗嗦,几条线索也太过于平常,而作为影片的卖点——灾难,却成了故事的一个可有可无的背景。

换句话说,影片不是在海啸来临时升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冲突,却成了把现实生活中本来就难以打动人心的故事硬生生的放在了任何一个可以称作背景的框架中,无论是灾难还是其他的,本来该怎么发生就怎么发生,与灾难半毛钱关系没有,一切都是正常化的评述,毫无冲突可言。

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不是不能打动人心,大难当头凸显的人性本质也会让人印象深刻,可线索的发展总该有个至头至尾饱满的情绪,而不是流水账式的情感加灾难的堆积。

电影里有句台词,貌似自卖自夸的说海云台是国际性旅游境地,实话说,应该很多人在没看电影之前是不了解的,韩国有关当局是否想借此提升知名度咱就不得而知了。

就算是影片给当地旅游市场做一下贡献,那至少在片中应该能让观众欣赏到秀丽的风光领略一下那里特殊的旅游景象,结果很失望。

一片跟别处一样的海,一片普普通通的沙滩,然后就是一群游泳池里也能看到的比基尼们。

自夸都没夸好,糊弄了自己也糊弄了观众,既然如此,把故事发生的地方定义为旅游境地而且以地名作片名,难道用意仅仅就是为了证明灾难对人多的地方毁坏性更大?

那叫“海云台”的意义何在呢?

俺有点不明白引进此片的真实用意了,难道是想借《汉江怪物》的声势再创票房辉煌?

片中科学家口中说出了汶川大地震的字样,俺恍然,感情电影是来换取中国观众同情找共鸣的,而配音是中国话,也难说清是电影本身具备的台词还是引进后的中式改造。

单从这个角度,本片的用意就不明,有讨巧之嫌,还好影片没有过多展示灾难时的惨状,不然也会落得个揭人伤疤的恶意之名。

据说导演是韩国版的冯小刚,可见其幽默搞笑功力在韩国影视界的能力不可小觑。

韩国影片中经常会有一些奇怪的“幽默”,比如丑陋肥胖的女性角色故作思春状,比如某些表情夸张扭曲、肢体语言大开大合的猥琐男形象,总之有些角色一出场就明确了其反衬主角的身份,看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本片同样逃不出俗套的框框,靠一位肥胖女和游手好闲男来插科打诨调剂灾难带来的悲痛感,实在难以称作“幽默”。

灾难场面不震撼、情感冲突不感人、风景没有、搞笑庸俗,电影的整体线索就是吃饭、闲聊、谈恋爱,然后灾难来了,然后再吃饭、闲聊、谈恋爱……影院里散落着不超过十位观众,旁边的女孩左手拿纸巾右手拿手帕一会哭、一会笑,可谓是稀里哗啦、上气不接下气,如果不是影院的音效过于强大,室内所有的人都能听到她强烈而又清晰的抽泣声。

只能感叹,任何一部影片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受众人群。

说实话,观影时,本人也的确心头一酸,那是因为想起了汶川大地震的场景,没有这部电影,只要有关灾难,该感动还是感动,想起来就会落泪,与《海云台》无关。

看完了,吃饭,睡觉,“咣当”地球爆炸了(俺不是乌鸦嘴),活下来了,俺还是去看电影,吃饭,睡觉。

拍成电影如果还是这样,那想想就够了,您还去看吗?

九弦日原创影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9 ) 完全让我无感的灾难片

我喜欢看灾难片。

喜欢看了害怕,流泪,然后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可惜,这部灾难片实在让人无感。

前面一堆普通生活场景的描写和介绍,为了反衬灾难之后的悲惨。

可惜,太过冗长又太过刻意。

一直等待着关键时刻的来临,可……真他妈让人失望。

浅显的说,我有种没有感觉到高潮的失落感。

居然还号称韩国第一部灾难片……我想,韩国的电影真的还没有到能驾驭这种大题材的时候。

他们对大痛苦大悲哀的认识真的还不够深刻。

有时候觉得拍不好的灾难片是对在灾难中失去生命的人的一种侮辱,像我国那部臭名昭著的震撼世界的七日。

所以,我对这部电影只好嗤之以鼻。

 10 ) 《海云台》:期待华语电影的全方位海啸

最简单的评价是:《海云台》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当然,这个参照系建立在今夏内地公映过的影片观赏经验基础上。

所谓“好看”首先是技术上的满足,作为活动影像,满足观众视觉上的要求应该是对一部电影的基本要求。

通篇看下来,《海云台》的视觉效果一点不输于宣传的噱头,看来,挖来了《后天》和《完美风暴》的汉斯•尤利格,这钱算是用在刀刃上了——对尤利格来说,《海云台》无非是再重复一次流水线工作而已,拿捏起来丝毫不费劲。

而在经历了《变形金刚》《哈利•波特》甚至3D的《飞屋环游记》这些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后,《海云台》在视觉冲击上丝毫不显寒碜——相较于《机器侠》特技的雷不忍睹,《海云台》完全有资格做先涛的教科书。

说《海云台》是讲朝鲜语的好莱坞电影也不为过,不过拿“好莱坞”来套容易引起误会,我们不如换一种说法:《海云台》是符合类型电影特征、应合电影产业要求、蕴含了超地域性的普世伦理价值的比较成熟的电影作品。

反观今夏的华语电影,当张、陈、冯这几个宝贝疙瘩暂时偃旗息鼓后,完全靠特区同胞北上来苦撑整个市场。

09暑期的内地电影市场,乍一看繁花似锦,连《零零狗》的票房都瞅着九位数上走。

不过这太半要归功于银幕数的海量剧增,跟电影的质量委实关系不大。

而且,除了《零零狗》《追影》这样抹平了所有港片特色、一门心思探底走低俗路线的影片外,就只剩《麦兜响当当》的水土不服,以及《窃听风云》生生的被掰成了部反腐倡廉片。

《海云台》的噱头当然是灾难特效,但伦理情感的表述并不孱弱,只有人道主义的灾难才是真正的灾难——而对人伦情感的细致描绘正是《海云台》的成功之处。

我看的公映版本约90分钟,前面一个小时都在交待几对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而即将来临的大海啸只是作为背景简单点缀其间,直到最后一刻大难临头,几组人物的个性便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然命运也各自迥异。

《海云台》上了编剧的正道,你可以说全片节奏略为脱节,不过《后天》和即将上映的《2012》这类灾难片都是这种模式,除非你想拍一部《生生长流》式的阿巴斯电影,不然一定是人伦情感做主菜、灾难特技为配料的结构。

《海云台》的故事说起来不难,但也穿插了好几对人物:离异的中产夫妻,相恋的草根渔民,无所顾忌的青春靓妹,心地善良的救护少年;从懵懂无知的儿童,到情窦初开的少女,再到中年危机的大叔,甚至备受指责的老年资本家。

各色人等,阶级不同、背景各异,最后集合到空前的灾难前,也把普通人的情感变异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

反观华语电影,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视觉技术和剧本编纂都在被越甩越远。

不要说好几对人物的勾连,连一个家庭、一个主人公的故事都讲不圆滑,一俟有点类型片的色彩就会喧宾夺主,分不清主次亲疏。

从创作角度来看,这一痼疾恐怕归根结底在于华语导演(编剧)们不会说人话,不会讲人的故事,对人性的喜怒哀乐根本是麻木——至少是迟钝的。

其实《海云台》也提到了东南亚海啸、汶川大地震等灾难事件,可以想见,本片的直接灵感应当就来自东南亚海啸,但是生活的真实却很少能触动华语影人。

汶川这么大件事,到现在除了鸟都不看的政治宣传片以外,整个华语(内地)影视界基本上是失语的。

二十年前的事情不能拍,四十年前的事情不让拍,只有六十年前的创世神话被一再的炮制出来粉饰太平,在这样的环境下,华语导演们似乎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直接感悟力。

其实《海云台》算不得什么经典,看看世界影坛的新片计划,华语电影在想象力、题材类型、艺术创新等方面已经全方位落伍了,我们是在进步不假,可问题是人家进步的更快,两相比照,我们只能在世界电影的大潮末端气喘吁吁的自顾不暇(当然我们还有成群结队的献礼片作为世界影坛的一大奇观)。

而韩国电影这几年的进步则有目共睹,纵观韩国影坛,他们的编剧能力、特技技术和类型题材开掘上已经全面超越华语电影,再这样下去,华语电影虚假繁荣的画皮迟早会被拆穿,华语电影跟韩国电影的距离也会像中国男足与韩国男足一样形成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生产力需要解放,艺术创新能力更需要解放,小打小闹已经无济于事——华语电影需要的恐怕是一场全方位的海啸。

也许,需要海啸的不仅仅是电影。

《海云台》短评

还行~~~

9分钟前
  • Carf
  • 推荐

跟汉江怪物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只有灾难发生以后那部分还算电影

11分钟前
  • 守望麦田
  • 较差

好莱坞模式套拍的韩国灾难片。前70分钟的戏实在是太拖拖拉拉又吵吵闹闹了,砍掉20-30分钟差不多。其实像这种交代灾难戏发生前各组人物关系的部分,用掉超过一半的篇幅显然效率太低了。而且每场戏都黏黏糊糊,不是大量情感无递进的废戏(河智苑被霸凌)就是充斥各种无聊到死的无厘头戏码(富家女与救生员的感情线)。铺垫海啸即将发生的戏份又很单调,集中于海底地震的CG镜头和专家的陈述(像海啸发生前一秒群鸟迁徙的镜头其实就很好,但做得太少了)。转入后半段所谓「戏肉」的海啸灾难部分,CG也做得麻麻,属于扫一眼还行但是细看不少纰漏的水准(桥上集装箱掉落的镜头穿帮有点明显)。而灾难过程中各组人物生死分离的戏码,又琼瑶得要死,救生员舍己救情敌的段落应该突出他的决然才对,而不是在快断的救生索上还婆婆妈妈大半天。

15分钟前
  • Mr.Graceless
  • 较差

这个其实不能叫灾难片,灾难占的比重实在是太少了。重点还是人与人的故事

20分钟前
  • 歌诗慕
  • 还行

很一般很一般

25分钟前
  • 艾茉李
  • 较差

五颗星给背着沉沉的货物还在撒娇的成智

26分钟前
  • 西宇
  • 力荐

折磨。。。

27分钟前
  • freyagoer
  • 很差

煽情的不行。

29分钟前
  • 不及你的法文诗
  • 还行

不及格

30分钟前
  • 老羊
  • 还行

前半段太爆笑了....后半段哭得很惨.....

31分钟前
  • Tiffany♥
  • 还行

韩国也有灾难片

34分钟前
  • PROMISE921
  • 推荐

末日面前人人平等,爱恨都已无意义。

35分钟前
  • 如意算盘
  • 力荐

愚蠢的人类

38分钟前
  • 西决
  • 很差

用力太过。。。乏善可陈

39分钟前
  • 格兰芬多
  • 较差

套路还是和欧美一样,救生员舍命救情敌那段还比较感动。偶看的是120分钟原版。

41分钟前
  • 辛巴
  • 还行

鼓励一下。能拍出这样的灾难片,说明韩国电影正在走向成熟。

42分钟前
  • 阅世书生
  • 推荐

如果不是打着灾难片的牌子煽情的这么厉害,也许我会给它四星。

43分钟前
  • 安小洁
  • 还行

其实可以好一点,人物情节什么的基础设施都问题不大,不是每个煽情段落都英雄就义前演说就自然了。灾难场面爽到我了,就桥塌砸小强和爆炸插楼比较假,泰坦情结严重爆发,鼓励一下。整体来说还是更适合给我妈看。一边的被煽哭了,是为记。

47分钟前
  • 左儿
  • 还行

唉,韩国用这种烂技术都可以支撑整部电影,中国却出了个冯小宁这种山寨货~中国电影前途何在?~!

51分钟前
  • 骁勇不善战
  • 推荐

CGV大宁影城 1号厅 观众见面会 联和院线网组织 13:00 国配

54分钟前
  • 翁小样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