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丝在眼球内涌动而出,从伤口茁壮外泄。
这样的细节谓之恐怖,不如说是有想象力。
当细节扩充到全景,粗壮的发带像锁链一样杀人,像地狱植物一样猛长的时候,前先带有生理排拒感的观感就会泛滥到普通的观赏环境。
看日系恐怖片的绝妙之处莫过于此。
仔细一点去看,会发现死于冤尸头发的每一个受害者都有不一样的“症状”,有的会看到死者受的苦,有的会像遭受拔舌狱一样头发全无,有的会控制不了去伤害他人,有的则是一笔带过(譬如女孩之母),好像是罪有应得。
冤魂吸纳生者的罪与罚,最终将被唤起惺惺相惜之怜悯,拯救同样惨遭诱拐、即将被迫害的主人公。
尽管,这最后的义举不能平息之前的造孽。
就恐怖而言,大抵是没有正义或罪孽的吧。
其实之前有过一部韩国的长发恐怖片,也是和假发有关,但我以为,在这部面前,那部就显得难免俗套,在镜头感上虽然比日系恐怖多了些恶心细节,但气势方面就差的多啦。
日本的恐怖片,总是难免会让人很自然的想起“变态”一词。
比如这一部,有个嗜发如狂的变态山崎。
不过相比于以前的如从嘴里吐出一大堆湿乎乎的蚯蚓之类的恶心变态镜头而言,这部的“变态者”还算是属于我能承受的范围了。
这部就情节上来说,比较连贯,镜头场面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就故事情节上来说,没很大的漏洞,还算不错。
除了结局有些过于离奇,甚至是搞笑,严重削弱之前营造的恐怖气氛。
山崎莫明其妙的是个杀不死的“非人类”,舌头像橡皮糖一样可以拉的很长,头和躯干被扯开了再接到脚上,变成个非常滑稽的无躯干娃娃。
虽说是恐怖片,却还是能看出偶像剧的影子。
比如栗山千明在海边自我激励、影片结尾的主题曲等,都让我产生这是部偶像剧的错觉。
而栗山小姐本人的造型气质,也确实非常符合偶像剧的条件。
这电影很自然的让我想到韩国的《假发》,相似的情节,就恐怖气氛上来说,也许韩国的《假发》要略胜一筹。
时间:2007年7月10日19点15分地点:Hall影院事件:日本恐怖片《恐怖爆发》第一场日本恐怖片《恐怖爆发》Exte: Hair Extensions选在了Hall这个电影节最大的影厅,上座率也不赖,9成以上。
《恐怖爆发》这个中文名翻译的还算不错,因为的确是满“爆发(念4声)”的。
记得以前念中学,语文老师讲过一个恐怖故事,说是一个人过关闯阵似的从大厦的一楼到九楼,历经无数恐怖物事,比如:全是鲜血的一层,遍地人骨的一层……可是最骇人的竟然是第九层--只有头发,人的头发!
《恐怖爆发》的创作者是否也听过这样的故事呢?
不过,从恐怖的级别来说,基本上是没有达到本人的阈值的,反倒是一些黑色幽默的小细节让我觉得颇为过瘾.除了享受毛发从你身体各处以各种各样的姿势钻出来的那种颤栗,另一大看点是栗山千明,《杀死比尔》里面那个拿着流星锤的美少女。
她展现出来的温柔、和婉让人一下子有些恍惚:这真是那个制服美女杀手末?
因为要赶着去看晚一些时候、在Seve影厅的《伊莎贝拉》,字幕一出来就连忙溜掉了,错过了之后的导演问答环节,算是有点遗憾。
原贴链接:http://tintin76.blogbus.com/logs/6609825.html
我看的那版本翻译成“美发尸”,大概是台版或者港版,虚虚实实的噱头,但是也不太讨厌。
关于头发的恐怖构思,同是假发题材的韩国片拍得比较好,恐怖只是配料,诡异才是主角。
而日本风格的诡异设计里,伊藤润二有一篇阁楼的长发,已经把我能想象得到的最诡异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了。
或者可以说,如果没有人性这个元素在里面,无论多恐怖的设计也都只是刺激眼球的二流片子罢了。
有人说这片子前20分钟能吓死人,那么也可以说,20分钟之后的内容都没什么意思了。
看得出他们毕竟还是很认真地在做这个片子的,头发从人的眼睛里、指甲里、皮肤伤口里如瀑布一样流出来的场面确实很让人惊叹^^对了,开场有一个镜头还是让我=0=了一下的,就是那变态大叔抚摸女尸的头发时,其他四具尸体突然诡异地把头转向了他而且还睁开了眼睛……我本来以为它们要做点什么的,但它们居然就只是看着他而已= =女主角是栗山千明,我看这片子多少也是有点去看她的意思,当年大逃杀里千草的扮相让我非常爱慕……事实证明她不适合演过于文艺的片子,开头出场时那段小清新的自我介绍简直不伦不类透了,一点也没有恐怖片的感觉。
一直到最后,大叔狰狞地扑过来时,她转过身来露出一副以命相搏的姿态,脸上刹那闪出来的凶狠表情倒是和千草如出一辙。
嗯,然后这片子属实就没有什么亮点了。
老套的冤魂不散戏码,路人甲乙纷纷变为炮灰,灰得连一点存在感都没有。
中间莫名其妙地插入一段母亲虐待孩子的剧情,大概是想反映一点社会问题吧,但是把主题给冲淡了(话说回来,这戏有主题吗……)。
最后有两个镜头还是挺惊悚的,一个是尸体缓缓坐起来的场景,一个是大叔扑向裕子的特写……不过裕子揪住大叔舌头上的头发一下把他舌头扯出一尺长的场景非常爆笑……你们这是拍恐怖片的态度吗!?
其实我所理解的恐惧有两种,一是人类对未知的一种敬畏,另一类就是对人性的品味。
人类对未知的敬畏不能说看过所有的恐怖电影,但至少也已经过完了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些,还有一些冷门的也都涉猎过,甚至一些暴力,血腥,重口味的禁片全部都找来看过,所以我想我是有资格来评价什么是恐怖电影,什么是真正的,对人类来说,是细思极恐的恐怖。
何为恐怖,是一个人在荒岛的孤立无援,还是盗墓遇到的种种诡异,亦或者对着镜子发呆,夜晚听卫生间的水龙头滴水,这些已经玩透了的细枝末节其实都算不上恐怖,只能说是人类心理恐怖因子的一种放大,就比如有人患有幽闭恐惧症,有人有密集恐惧症,其实这些都是因人而异。
小的时候看僵尸先生的时候,其实是第一次接触恐怖电影,你们是否还记得自己看的第一部鬼片,即使它并不是很完美,但还是会对你造成心里上的压抑和惊悚感,只因为这是第一次,人对第一次印象会很深刻,有的时候会是一辈子的阴影。
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最优秀的恐怖电影,不是说别人说好看那就是好看,那只是大众的一个缩影,只是恰好被更多的人接受而已。
其实,我认为我所看到的电影其实都算不上恐怖,先不说中国恐怖电影的缺陷,即使前面被吓个半死,看到最后其实都没有恐怖了,即使后来回想,想到细节,也心里明白,这已经不算什么了,没有什么可怕的,毕竟都是人演的,毕竟都是人扮的。
当知道真相之后,你再去看一遍,还会有第一次那种感觉吗?人类对人性的品味那么何为真正的恐怖呢,我感觉明知道所有的剧情,去看的时候还是会浑身发怵的才是真的恐怖,那种恐怖不需要环境,不需要音乐,也不需要什么氛围和背景,人为的演技,即使你重复看无数次还是会被吓到,是那种憋在心里叫不出来的恐惧感。
这部电影其实已经接触到了,真正恐怖的门槛,就像是一杯茶,你大喝一口,品不出来什么,当你静下来,慢慢去回味,第二次,第三次,慢慢观赏的时候,你会发现,我的天,这也太恐怖了,想想都头皮发麻。
好的恐怖片,是看一遍会觉得不过如此,看第二遍会觉得好像有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优点,第三遍的时候会觉得醍醐灌顶,第四遍就会意犹未尽,然后继续看,越看越恐怖。
我希望以后的恐怖电影是越看越恐怖,而不是看过一遍就可以放弃的消遣。
里面的小女孩,真是听话,并且很可爱。
真是卡哇伊啊。
我要是有个那样的妹妹,或是以后有个那样的女孩就好了...
开头20分钟拍的很不错,全依赖于死尸的造型,情节很简单:一个被走私人体器官组织绑架并掏空了眼球和全身器官的女孩从空洞洞的眼眶里、腐烂的伤口里、被剖开的肚子里不断长出乌黑的长发,变态的尸体保管员偷走了尸体放在家里,剪下头发拿去卖给发廊,代表着女尸怨念的长发是有生命力的,凡是接上假发的女人都会死于非命。
只是不太明白为什么日本这几年的恐怖片都喜欢把一个10分钟足够讲完的故事扩充成1个多小时空洞而又情节简单的要命的破玩意儿(比如《裂口女》),中间又莫名其妙穿插进虐待女儿的母亲那点子做作的温情戏和变态男人脑袋接着脚的造型(?
黑色幽默??
)结尾整个儿一大三俗,非常好莱坞——女鬼复了仇头发就一瞬间全没了,邪恶的脸又恢复了正常。
3颗星全给片中死尸的造型,有别于男导演的选角(所有不管造型多么诡异脸蛋儿却很美丽的女鬼),死女孩长的一点也不漂亮甚至还有一点古怪,符合我心目中的鬼样,特别是满集装箱的头发中间死尸的脸和吊床上穿白色公主裙的整体造型。
这也是一部“圆子温宇宙”的开山之作,圆子温喜欢让演员爱上撒旦,并让观众永远相信耶稣,圆子温喜欢让演员相信真爱,并让观众永远爱上恶魔,可是圆子温啊,圆子温,这一回,由伊藤润二孵化出的八岐大蛇将演员和观众紧紧裹住,在吞掉了圆子温的同时,吐出了一颗被头发五花大绑名叫耶稣上帝的蛇蛋,耶稣上帝在吃掉了蛇蛋周身的头发之后,从嘴里拔出了天丛云剑,只一下便削尖了演员和观众的脑袋。
机缘巧合,和猫娘看了栗山千明的《エクステ》,エクステ好像是缩写的extension的片假名,意思是延伸,hair extensions,发之延伸?
我并不很确切理解导演想要传达的意思。
国内的翻译是《美发尸》,很有些看图说话的喜感。
令我非常讶异的是,栗山竟然也参演了当年名震一时的《BR大逃杀》。
“未满十五岁者不得观看”,这是我关于那本片子唯一的记忆了。
太久了,时间会令人忘却很多东西。
恍惚间的确仿佛确是曾经有这样一个女孩,抬着桀骜的下巴,捧着不相匹配的冲锋枪,说过什么台词。
十五岁的我,更本嚼不懂大逃杀。
今天我们不谈镜头,不谈故事构架,不谈栗山千明的演技。
我只想说一下《エクステ》存在的意义。
不愿去驳斥那些文化人关于《エクステ》的驳斥,我只想说,对于一般民众以及整个电影事业来说,《エクステ》的位置在哪里。
电影的职责在哪里?
我以为一直以来,电影都是为记录我们的生活和反应我们生活的问题而存在的。
思想、现状,无关虚实,无关正邪,只是客观沉默的记录下来。
这种静默坚忍的态度便是我对于电影事业的憧憬。
儿童虐待、器官贩卖、美发、文化交融、经济冲和,这些都是我们正在经历着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不明白自己嘴里说的,手上做的事情的意义,正因为这样,才缺乏去战斗和守护的理由。
二十年前的美发屋,一双勤劳朴素又兢业的手。
这是我在电影中深切体会到的美。
大杉涟先生曾在影片里有过这样一句台词:那些臭女人、脏头发和假如他们都能像你一样就好了。
这不是一本技巧性的影片,它像一个孩子,只是将自己一筹莫展的问题摊在人前——为什么黑头发的日本人/中国人,要把头发染成欧洲人的颜色呢?
同理,为什么东方人要伪装成西式贵族呢?
为什么生在这片土地的人会看不起这片土地而去投靠他人呢?
这其中的问题是复杂、关联的。
个体的强大以及对基本伦理的丧失,很容易造就这些所谓崇洋媚外的问题。
并且在有这些问题的人看来,这些问题毫不是问题,只是提出问题的人在无理取闹罢了。
她们会甩一甩手放弃同某可名状的老古董继续缠斗,然后仍旧花几千块烫一个头发。
恐怖片是生活的极端化,问题的极端化。
好的恐怖片绝对有研读的价值,无论他是否是一本技术片。
恋发癖为主题开头都会以为系一出恐怖片....但后面好多镜头都含糊带过...无咩爆点...女主角样貌甜美阳光...变态阿叔又演到好似好搞笑甘...只鬼系头发而唔系女尸....所以唔恐怖请问变态阿叔死既原因系咩...一直都搞唔明...
#Cannes2023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好的意境只是一部好电影的一半,一定还需要有好的故事。2024北影节看了2/3逃跑打卡。
-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一路北上就像成长(问答环节有人问导演Is Lolita one of the inspirations? 导演火速接no no,笑死)
没看太懂,但是摄影很不错💦💦
#10537 #14th BJIFF# 2023电影人双周入围。差点以为是索科洛夫弟子的作品(不仅地理上有重合,气质真有点像哎),一部当代俄罗斯的洛丽塔,对俄罗斯广袤大地和荒凉的后社会主义风景捕捉得十分到位(中间还经过高加索地区了,确实听到格鲁吉亚语),最后的白海风景也真的很壮阔。流动电影车和盗版DVD真的是最迷影的故事了……#年度佳作候选#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3.5
外部环境的压力迫使父女靠近,面包车里则形成身体的斥力。摄影机与景物的距离构成人与世界的比例尺,居无定所的状态渗入每一口呼吸的空气,连同凝滞的情节被锁在镜头之中。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8.5/10 极其强大的情感洪流,萧瑟荒芜的广袤土地孕生若即若离的依连关系,在每一次凝视下冲发,刻印在孤独的内外隔阂间。@14th BJIFF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头一回参加电影节,有点新奇。风格是安哲。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余味很足的慢电影。调度稍许机械和刻板,一些灵光闪现的瞬间还是证明了作者的潜力。母题像苏联刚刚解体之后的,模仿痕迹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北影节打卡。可能是我格局太小以至于欣赏无能,第一次在北影节的影院里睡得很香。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