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

The Beyond,The Void

主演:大卫·拜利,简·佩里,科莎·恩格勒,布赖恩·迪肯,诺埃琳·科米斯基,艾米·劳霍恩,梅丽莎·格雷厄姆,布鲁斯·钟,奈吉尔·巴伯,汤姆·克里斯蒂安,朱利安·格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穿越》剧照

《穿越》长篇影评

 1 ) 烂片

看得我睡了两觉,我认为好看的科幻片所吸引我的点:1.严密的科学性,这是科幻的根本,即使是软科幻,也是至少有一套的逻辑自洽可言的。

2.片中所隐喻、展现的社会,或人性的内涵。

3.炫丽的特效,不属于人类目前科技能展现的但又符合逻辑的现象。

4.神秘的未知,给你一点苗头可以顺着整片的逻辑遐想的空间。

以上的所有,我都没看到,所以我觉得一点也不好看,而且,我特别恶心这种明显极力想制造神秘气氛但是里头又空洞洞没有内容、内涵的行为,就像用悄悄话告诉我:“喂!

我这里有一个了不得的发现,但是要跟着一条谜一样的线索去寻找,不要让第三个人知道!

”结果线索是一个箭头,指向一坨最普通的大便。

 2 ) 伪!(影评,The Beyond)

差不多3个月左右没有接触科幻类的影片了,略感大脑迟钝,需要及时“补脑”提神。

英国电影《The Beyond》(穿越)作品类型:科幻主要演员:Jane Perry(饰演航天局首脑Gillian)、David Bailie(饰演教授)、Nigel Barber(饰演Alex)...故事概述:无知盲目的人类探索神秘太空“虫洞”上映时间:2018年1月9日在美国上映

作为一部伪纪录片,本作的构思(利用“探索太空‘虫洞’”影射“人类的无知与狂妄”)相当有意思,可惜!

导演没能很好把握机会,独特的构思未能实质性提升影片的质量,好似一个色彩绚丽的泡沫,瞬间消亡...

接下来,笔者结合剧情,简单分析一下作品内容。

I,构思巧妙(表现不足)本作的导演(兼编剧)Hasraf Dulull,继14年科幻短剧《sync》(同步)之后,再一次掀起“头脑风暴”。

①探索“虫洞”(当前宇宙学中“时空与引力篇章”的悬而未解之谜)②“大脑植入式”机器人③穿越“虫洞”,与外星生物零距离接触

“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的确令人折服,但是Hasraf Dulull始终无法走出“徒有其表,而无其实”的怪圈,优良的构思无法融入到故事内容中,最终导致影片的表现力差强人意。

十分可惜。

II,视效拙劣(成本不足)科幻片有哪些关键要素?

①主题思想②科幻性(想象力)③视觉效果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少了“主题思想”,影片空洞无味;少了“科幻性”,影片淡而无味;少了“特技视效”,影片乏而无味。

本片由于经费不足,“视效”加成几乎没有,“5分钱”特效令每一个科幻迷汗颜,还不如全程素面朝天,不要穿插任何“科幻性”画面镜头,单单依靠对话撑起场面,或许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III,内涵影射(颇具玩味)刨去“恶评如潮”的画面质感,影片的内涵度还是值得一聊,毕竟导演抛出了不少极具思考性的话题。

①“虫洞”存在的意义?

②人类试图通过一切手段去穿越“虫洞”,这种行为有没有意义?

③通过“合理洗脑”(不断说教、灌输某种理论),让人类自愿参与“活体实验”,有没有意义?

④盲目断言(而非切实了解)外星物种(神秘球体)是敌非友,这种偏激的错误想象,能不能够扭转?

可不可以避免?

值得思考。

⑤航天局要员、科研所人员、天体科学家、政客,是不是有权利主导人类的未来?

在面对旷阔无垠的宇宙时,谁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在面对外星来客时,这四类人是应该携手共议?

还是各自为战?

诸多问题,值得思索、值得考量。

说句实在话,《穿越》,称得上是一部“颇有新意”(科幻性+思考性)的影片,但受限于资金短缺,只能草草收场,可惜、可叹。

导演★★★☆☆(想法不少,执行力较弱)演员★★★★☆(很入戏,演得像真的一样,虽然台词与画面令人分分钟出戏)剧情★★★☆☆(伪纪录片,就当在看搞笑类对话节目)视效☆☆☆☆☆(不谈也罢)音效☆☆☆☆☆(无话可说)推荐度★★★☆☆(片尾的深刻点题可以加一分,毕竟是小成本作品,不要太纠结)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3 ) 排雷评

从特效来看,《穿越》是一部最新上映的B级片,怎么描述它呢?

该片试图用十分严谨的态度胡说八道,用纪录片的手段拍出了一部有人却无“人物”的故事片,可能最初想拍纪录片却发现理论底子太薄,不具足够的说服力,尔后改成故事片,却又请不起一线明星,而且也没剧本,只能凑合成伪纪实。

莫入坑……………………【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4 ) 人类想尝试跟外星人沟通再次被打了一巴掌

许多科幻片一直都在上演人类跟外星人交流的戏码,然鹅……去年的《降临》,跟这部《穿越》狠狠的打了这想法一巴掌,其实有时候想想,不同身体结构、生物表征、智力、道德、文化……甚至玄一点的次元观察纬度,都不一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体,根本很难沟通跟理解,就像人类跟植物或鱼怎么沟通?

只能根据“大量+长久”的观察才稍微了解习性而已,我们跟鱼一起在地球生活了几万年,根本都还不知道鱼表现出“善意”或“恶意”是怎么个表征,或许鱼根本也没这种情绪,就像人类认定外星人就一定有“善意”跟“恶意”的想法,完全就是把另外一种物种过渡拟人化了。

我不太认同片尾科学家把功劳归咎于GAP硬盘资料,反而认为是人类自己“自我感觉”希望认为的救赎,是自己做了与外星人沟通的造成的……搞不好人家外星人只是顺手爱护一下小生命而已,就像人类帮小鸟窝弄个罩挡下冰雹这么的简单的行为,并不是沟通产生的结果……再一个问题,就是外星人的科技有没有办法把人类的资料信息读取出来,也是个超级大误区,就像如果现在的科学家突然收到500年后时空穿越过来的硬盘,里面都不是mkv、jpg格式的,要怎么解开它或展示它,科技水平不一样啊!

甚至根本无法意识到这是一块未来用“基因”甚至是”暗物质”所做的硬盘……我个人甚至相信其实地球中充斥这外星人给地球人的信息,但地球人一直无法意识到那是“信息”。

好吧,再延伸一个问题,如果说用图纸来展示资讯,但不同生物理解力跟文化又不同,更无法解读,就像拿了张人类比ye动作的图片给狗看,狗能理解不?

狗尿一泡尿跟两泡尿存在什么含义,人类能理解不?

狗能从尿中闻出“情绪信息”,但人类能不?

再深一点的探讨,如果外星人的视觉就像苍蝇那样的复眼,它看到这张图片跟人类视觉成像根本不一样,或是像海星那样根本完全是靠体感或突触感知在行动的,图片影像对他们根本没意义,反而是洋流的浓度能带给他们信息……所以科学家想尝试跟外星人沟通,只能期待遇到的是跟“人类”和“科技”甚至于“习惯”不要相差太大的物种了。

片中25年前为什么也出现的虫洞,好像最后没提到,没想填的坑何必一开始就挖坑呢?

不过我还是鼓励这样的硬科幻片,虽然完整度不高,但至少烧了一把虫洞议题,可惜编剧脑洞力度没出来,能给观众的探讨性实在不多,反而是在着墨人类2.0的道德层面,但这种复制人的事情,已经被许多电影探讨烂掉了。

 5 ) 纪录片似科幻

不同于以往科幻片,本片拍得很像记录片,看起来很写实。

航天工程成败主要在前期的筹备阶段,影片很好的通过采访的方式体现了这一过程。

然而直到人类2.0的出现和神奇物种拯救人类,就觉得略扯。

实际上一个半小时的电影,一大半的时间都在说如何选人去探索黑洞,尤其是人类2.0,用了大量的篇幅去介绍2.0产生的过程。

后面情节发展太快,个人觉得有点偏题。

全球各地出现的巨大球体就是为了替人类挡爆炸行星的碎片?

神秘物种促使了2号的诞生?

一切都太理想化了。

编剧的脑洞可以的。

 6 ) 当科幻附上哲学元素

我给满分,借科幻的形式阐述一些哲学的命题,不知道为什么一些人还在揪着"物理常识"不放,整部电影恰恰就是在探讨这个东西——当我们面对未知时是否还能以既有的规律去对待。

IMDB 8.1我觉得很合理,豆瓣只有5.5? 天哪,看特效?

引以为傲的初中物理知识找BUG?地球二号和地球行成双子星系统不行吗?

 7 ) 看哭!❤️

开始以为是黑洞,转念一想黑洞的话早都“吸”没了还拍个屁啊!

当意识到这是个虫洞的时候,不由感叹了下:哇!

好神奇!

beautiful!

多领域先锋的科幻片,体现了很多的现实问题。

当面对一个庞大到无法预知的未知事物,本能会让你感到受威胁而产生一种恐惧感。

还有勇于牺牲的探索精神。

人类免于灾难的瞬间真的哭了,这个大反转确实让人震撼又感动这个无比庞大的外来力量带来的安全感。

以earth two圆满结局,确实太理想化了———“请接受这份来自宇宙的'超级智能'的爱!

”也真实反映了人类的外太空探索对第二家园的祈盼,如果未来人类真的有机会移居到earth two,那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我现在能想象到的只有美好!

憧憬!

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健康的星球!

但人性呢?!

影片观念很正。

值得引发深思!

 8 ) 捕获猎物之后

像纪录片一样的形式,还故意的摇晃镜头生怕观众不觉得这是在采访,冲着科幻片的标签才看的,浪费宽带。

总评一星0分。

装真实干脆拍纪录片算了。

凑字数,老B捕获猎物之后需要在老巢才能进行加工,因为你在野外遇到厨师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低到只有一千万分之一甚至一百亿分之一,而老巢之中老T行里的每一个厨师都处于等工作的状态。

第一次加工是初级中心,第二次加工是生发中心,

 9 ) 对宇宙话题感兴趣的,推荐观看

怎么说呢?

可能是受了之前星际穿越的影响,总觉得这部电影主题展现的不够明确,感觉大部分都是在讲述如何解决那个虫洞问题的方案设计及实施,而实际与电影影片名相关的虫洞以及人类2.0穿越后与外星人的交流并没有详述。

名为穿越,实际上与之相关的内容却很少。

再者就是用纪录片的形势来讲述宇宙中的相关知识,本来应该是我们人类现阶段所认知的,即真实且得到普遍认同的。

比如像地球脉动那样的纪录片,看来就令人震撼。

但影片中所讲述的人类2.0,外星人帮助地球人及地球二号均是科学构想,用纪录片的形式总觉得有一些怪。

但也有可能作者是站在未来的角度,只可惜影片中未曾提及这一点,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但是电影确实也有精彩之处,比如人类2.0的构想。

人类对于智能生物的探索从未止步,索菲亚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觉得人类2.0的成功应用,必然会让科技,航天事业等更上一层楼,我大胆猜测这个灵感否出于《三体》,当然仅仅是猜测。

剧中引发思考的是那句“帮助人类生存下来,是否符合它们种群的利益?

”剧中有一幕是那个虫洞逐渐蔓延,靠近一个星体,运用自身的引力,使星球逐渐扭曲,从而吞噬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以至于在之后观看影片的时候,我始终以为这个星球帮助地球躲避灾难,只是为了获得人类的信任,从而让人类移居到它形成的地球二号,最后再吞噬地球,以此壮大自己的力量,电影中结尾时,人类2.0移居地球二号一段时间后,一股股黑烟冒出,与之前人类2.0宇航员看到的外星人形态一模一样,我觉得也印证了我的假设。

从而回答了那个最初的问题,帮助人类生存下来,只是为了它们种群在宇宙生存的利益。

以上均为个人看法,如若有不同见解,请勿乱喷。

 10 ) 用另一观点看待外星人

用另一观点看待外星人,但剧情节奏慢,大篇幅介绍人类2.0,而忽略片子主题,喧宾夺主,败笔……一天,太空空间站宇航员吉姆·马塞尔出舱维修空间站,突然太空出现强光,吉姆随即失踪……宇航局在寻找吉姆下落时,根据不同仪器探测,发现太空中出现一虫洞……科学家尝试发射一载有机器人的航天器进入虫洞一探究竟,结果机器人与航天器一进入虫洞即消失……接着,地球各处天空出现可怕的黑球体,各国国防部发出临战警告……虫洞中到底什么样,虫洞另一头是否有外星人?

科学家急切想搞清楚……为彻底搞清虫洞、消除地球隐患,西方科学家决定启动其国防部的秘密军事技术,即国防部研究利用神经学、合成生物学来强化战士,称人类2.0技术;科学家希望人类2.0凭借比机器人更智能、更强大的功能,驾驶航天器进入虫洞,帮助人类揭开虫洞之谜……人类2.0技术,是将人类大脑同合成的生物躯体聚合在一起,组成一具新的人体;存放大脑的头部躯壳里充满着果冻状凝胶,凝胶自头部流动于躯体各处,将大脑与合成肌肉联系在一起,大脑的电波信号由此驱动合成肌肉;合成体的呼吸功能主要是帮助合成体热调节;合成体内的Z02H化合物会向大脑释放少量的类似葡萄糖、氧气的化合物,以供养大脑;合成体外壳坚硬,抗伤害性能强大;并且,人类2.0的寿命相当长,虽然并非长生不老……但是,技术是不可逆的,人的大脑一旦移植到合成体,本身的肉体躯壳就永远废弃……最初应征参入移植大脑至合成体的人有十几名,但最后入选的是下肢瘫痪的卡尔·罗伯兹……但移植后,悲剧发生,卡尔的大脑与合成体发生排斥,卡尔逝世……接着,科学家在合成体的凝胶中溶入一些人体细胞,以避免排斥发生……接着,宇航局女科学家杰西卡·强森入选,并成功移植,成为人类第一个人类2.0……杰西卡驾驶航天器进入虫洞,一路报告着所见所闻,但随即发生强大的引力波,似乎要扭曲一切……接着,航天局失去了杰西卡的信号……几天后,杰西卡的航天器坠落大洋……航天器被打捞出后,杰西卡也慢慢苏醒,并回忆此前经历:她穿越虫洞后,降落一星球,见到了莫名其状的外星人,外星人携带者此前失踪的宇航员吉姆,吉姆告诉杰西卡:“会慢慢变好的……人类这种物种应该值得保留……”接着,地球迎来可拍的末日威胁,太空侦测器侦测到无数的航天器相互碰撞,其巨大的碎片纷纷坠向地球……科学家们正束手无策、等待灾难发生时,奇迹突然发生,——天空中的黑球体纷纷铺展开形成保护层,将所有碎片拦截,保护住了地球……接着,亚利桑那州沙漠降落一太空舱,里面竟是失踪的宇航员吉姆,吉姆苏醒后忘记此前所有事情……显然,外星人已不再需要吉姆作为中间人向地球人解释这一切了……此时,人类已彻底明白外星人此次前来的动机,就是认为人类这物种值得保留,故而在地球面临灭顶灾难时前来保护……接着,外星人为了解决地球人口过度膨胀、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在太阳系的地球轨道又创造出同体积、同质量的行星,人类称其为“地球二号”……首批探测地球二号的仍然是人类2.0……

《穿越》短评

是啊!我们连自身都没弄明白,科学也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9分钟前
  • 旭郁郁
  • 还行

通过采访的形式展现,有些乏味。似曾相识的感觉,黑色的球的部分好像降临。但是硬科幻还是不错的。

13分钟前
  • 比克曼博士
  • 还行

烂到快进也要吐

18分钟前
  • 奶来了
  • 较差

豆瓣的孩子们无知且傲慢!

20分钟前
  • 陆忱
  • 力荐

外星人又帮人类抵挡陨石冲击,又间接创造了个新地球...这简直是外星亲爹了

25分钟前
  • 专注恐怖片30年
  • 还行

左派作怪。看的时候觉得还好,看完一种上当的感觉。

28分钟前
  • 蛋饼
  • 较差

伪 纪录片,全片基本都在采访每个人的谈话

32分钟前
  • FY7
  • 很差

not that bad

33分钟前
  • lzy
  • 推荐

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来叙事,故事内容大致和降临差不多,之所以为恐怖片或许是因为我们因未知而感到恐怖吧

35分钟前
  • 虬髯客
  • 推荐

看得出投资很小,只能蜻蜓点水的讲讲道理。

36分钟前
  • Johnny Fung
  • 还行

完全的纪录片形式,一开始还以为看错片子了。虽然是纪录片形式,但是演技棒棒的。有句话说的比较好,当遇到未知的事物时,我们的反应不是打就是跑,却没有想过也许是友善的接近。对于地球二号的期望应该是体现了对于现状的不满的一个假设的期许吧。如同对于青涩的清纯无知愚蠢的那些错误打心眼里希望能有一个弥补重来的机会。纪录片形式还是会下意识的去当科普片看 这个是作为科幻电影用这种方式表现的郁闷之处。

41分钟前
  • 五味和
  • 还行

大部分好莱坞科幻片总会有各种奇形怪状的外星生命,这里一个也没有;大部分好莱坞科幻片总是会让一个或几个超级英雄来拯救地球,这里是别人连个提醒都没有就把我们救了。这才是真正有科幻精神的科幻片,当然,想看大场面特效的估计会失望,人家走的是贴近真实的纪录片风格。

46分钟前
  • 裴三
  • 推荐

50分钟前
  • skywalker
  • 很差

人类保护狮子也不会因为狮子互相厮杀或者杀死别的动物就不保护了吧,这类更高级文明救地球的电影尽管编剧尽量显得谦卑,还是不自觉的流露出人类沙文主义:Human beings are soooooooooooo SPECIAL(人类2.0和地外文明这两个梗相当脱节,

55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较差

看的比较累,外星人肯定不喜欢这个电影

59分钟前
  • skynzx
  • 较差

看哭!❤️

1小时前
  • 粒桃儿
  • 推荐

有没有想过西方人对外星人的幻想总会觉得它们一定是善意的,美好的,它们觉得更高等的文明会更文明,更包容,更温和。从降临到星际穿越,再到这部电影,即便是异形(普罗米修斯),西方人类的脑回路就是这么与我们不同。起因有二:宗教对西方文明是浸入式的,上帝约等于外星人,全知全能全善,用一切美好的词汇形容他老人家都不为过。西方国家获得过发展大航海和发现新大陆的红利,除了南北美洲,包括非洲,亚洲也是。而我们不是,我们对未知是充满恐惧的,对非我族类是不信任的,所以我们的科幻文学,所幻想的外星人一般是恶意的。这部电影说是西方人的狂热自恋一点也不为过,看完这部电影,我居然完全能理解他们的脑回路了。这一点,这一部电影展现非常清晰,比降临那部神神叨叨不知所云,强多了。这电影我觉得非常精彩,这个梦太美了

1小时前
  • 试锋
  • 还行

不好看,看不下去的

1小时前
  • 有时间就看电影
  • 很差

挺不错的啊!虽然特效一般,但叙事手法标新立异

1小时前
  • 寓言2046
  • 推荐

纪录片形式,让人感觉很真实。剧本很普通的构想,就像弹奏一首经典的音乐,前面的铺垫都是为了最后副歌的一句歌词!

1小时前
  • Simon猫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