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部影片,最大的成功,在于一部貌似恶搞的,不切实际的影片,让人能耐心的看完,还会让人有一点启发,与醒悟.比什么中港合拍的,还是内地的类似影片,强了不知道多少个档次了,但这也是一部港产血统,很强的电影,因为从电影中,我们看到了苦中作乐,和港人一贯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杜汶泽的演技就不用说了,王祖蓝,是从《月光宝盒》先看到他的,然后是《72家租客》。
他的表演都能让人记住,尤其月光里的那段台词,真的把星爷的感觉演出来了,希望他加油。
香港电影真的是没话说 这部戏投资不是很大 不过故事情节 很合理导演的镜头感烘托的感觉十分好 加上这些专业演员的演技 比起那些大制作 不知道是导演在支配演员还是演员在支配导演的电影 强多了 总的来说我爱这部电影 人间喜剧 黑色喜剧
不恶俗的香港庸俗喜剧,恶搞经典而不乏创意,无厘头又暗含温情,可算后周星驰时代的代表作,也是杜汶泽的个人代表作。
最大亮点在于阿杜那“国语咬字、粤语发音”的口音,其中的乐趣是看国语版所无法体会到的。
王祖蓝那条线稍弱了些,尤其在加入了甜甜的薛凯琪后,其实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作为喜剧而言,笑点还不够多。
其实最搞笑的素材应该来源于日常生活,而不是夸张的造作。
这才是主创应该深入挖掘的。
王祖蓝和杜汶泽绝对都是香港电影搞笑奇才,他们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挑起一部喜剧电影的大梁,两个奇咖在一部电影里相聚了,一定也是一段奇妙旅程的开始,就像是杀手与宅男的相遇。。。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是经历,它让人成长,也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一个杀手与宅男编剧的人生经历肯定是迥异的,成为一个杀手,就必须是无情的,起初我们的杀手也是如此的,他恨透了这个虽然救了自己,却让自己受尽各种难堪的白痴,但是当他一次次的谋杀计划破产后,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改变了,他已经无法应起心肠来去杀面前这个善良的大男孩,他甚至开始把他当做自己的朋友,同样改变的还有小编剧,他从怯懦的阴影中走出,开始学会去承担,去勇敢抓住自己的幸福,这是一个多么温情的相遇,可惜不是结局,一个杀手如果有了情,也便注定了悲剧,例如 这个杀手不太冷 结局至能是个死,可惜我们的电影从一开始便注定是个喜剧,我们这些观众也就少掉了几颗眼泪。
最后一定要赞一赞我们的两大主演,好的喜剧演员一定既能放又能收的,但这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但这两位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特别是王祖蓝,改变了我对他一直的看法,不只是能闹的,一板一眼也可以演很好
王朔那孙子以前说过一句话,他说,所有小说都是真事,怕吓着你们才叫小声说。
电影里一开始就说,到底是电影影响了杀手,还是杀手影响了电影,或者是互相影响?
电影围绕着一个半真半假的线索,绕啊绕啊,生活本来就是一个环,没有人找得到出口。
我常常在想,如果用一个星座来表示香港,来表示香港文化,或者香港电影,那么香港的这一切一定是双子座。
在每一部电影中,导演都极尽全力的想要表达的更多,更丰富,有时候你乍一看觉得这到底是什么呢?
什么都有,就像一盆香港人过年的时候必吃的盆菜,但是你细细品来,又像是电影中的那一碗杂锦拉面,味道互补,又不会抢了其他材料的风头。
人间喜剧中有恶搞冯小刚的电影,有恶搞导演编剧这个行当,总体来说走的是搞笑的风格,但是论怀旧电影也做到了。
说到这里,冯小刚导演还真不需要觉得不被尊重了,能被香港人花十分钟在电影中调侃,这大约也是他的荣幸了,你看香港人又是如何自嘲的,最大的自信都来自自我贬低。
因为这是你能够正视自己的表现。
简单,通俗,甚至浅显,但是不浅薄。
细细品,细细品,还是能感受到香港文化中的真诚。
两个女人在一起一般发生不了什么有意思的故事,因为两个女人在一起只能聊八卦,而语言这种东西作为人类文化和情感的载体确实是最低级的存在。
有一句话说,如果你非要开口说话,那你就要保证你要说的话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
所以现在搞了那么多搅基的电影,倒不是说大众主流已经完全适应了同性恋这个题材,反倒是体现了大众只能对这个领域做到浅尝辄止的试探,再深未必就行得通。
电影利用了观众接受程度不深,但是又极度想要窥探的弱点,把两个没什么看点的男人关在一间屋子里搅基。
通俗的评价就是,非常有爱!
话不多,杜汶泽几乎没什么台词,就是王祖蓝自言自语几句,画面上也就是吃喝拉撒睡那点破事,穿个王祖蓝的小衬衣,只能扣住最上面一颗扣子。
新闻上说又有暴风雨天气来临,王祖蓝使劲的想把衬衣的扣子给他扣起来,杜汶泽使劲憋气,失败,没有一句台词。
两个人起去见导演,一屁股坐在一把椅子上,未表示有任何的不妥,相视一笑,笑的几乎不被察觉,没有一句台词。
杜汶泽出现在大雨弥漫的街头,撑着伞和王祖蓝一起回家,没有一句台词。
我想象中的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无论是亲情,爱情亦或友情,最高的境界无非是互为对方的空气,看不到摸不着,离开了一秒钟都不行。
所以,真挚的情感,从来无需语言。
最后王祖蓝和导演签了一份编剧合同,挣了钱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只摩托罗拉的手机送给杜汶泽。
当黄启发的枪指在王祖蓝头上的时候,杜汶泽的枪也指在了黄启发的头上,王祖蓝立刻拉开风衣,露出监听器给他们看,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有那么一秒钟,我都怀疑,这真实而细微的情节是来自导演编剧的真实经历。
好电影就是每一个镜头都有它的深意,好的喜剧片就是每一个镜头都能让你会心一笑。
撞击人心的从来都不是演员的表演,而是故事能被人接受的最大限度下的巧妙编排。
电影的最后,还是走向了友情的正轨,略微俗套的主体,小小的反转,杜汶泽说“我从来都没朋友,有朋友的感觉真好。
”满是温情,不乏亮点。
香港电影从来不怕转型。
用一句片尾的大字幕坐结束:人间总有喜剧的角度。
总有喜剧的国度。
Solo lau/文陈庆嘉在《内衣少女》之后又奉献出了一部绝佳的作品,《人间喜剧》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彭浩翔的《买凶拍人》。
同样是电影人和杀手的最佳拍档,同样是充满颠覆意味的黑色幽默故事,但《人间喜剧》更加梦幻,也更让人感动。
《人间喜剧》虽然看起来是一部笑料密集的港式喜剧片,但实则是一个梦。
杜汶泽饰演的司徒春运从大海的方向走来,最终又回到了银幕上,于是一切不言而喻,很显然这是陈庆嘉刻意为之的设计,他在告诉我们电影中的一切都只是个梦。
当然最后司徒春运的回归,也正是梦再次想照进了现实,因为这本就是一个关于香港电影的梦,是影迷或者说影痴们写给港片的一封情书。
香港这个弹丸之地能被称为东方好莱坞,其电影工业的繁荣程度可想而知。
事实上香港电影也早已成为一种植根于本土的独特文化,一直在深深扎根于港人的生活。
上世纪60年代邵氏黄梅调电影兴起,李翰祥等导演在银幕上虚构出一个美丽的家国梦境,以此让海外华人寄托思念故乡之情。
“六七事件”之后,香港社会矛盾重重,此时张彻、胡金铨、张鑫炎等老一辈电影大师开创了“彩色武侠新世纪”,一时间阳刚壮烈的武侠片蔚然成风,也为港人提供了一个宣泄心理焦虑和不满的渠道。
70年代初香港经济开始腾飞,李小龙功夫片惊艳全球,正肯定了这一时期港人追逐自我价值的观念。
许冠文的喜剧片走红香江,也迎合了当时香港盛行的市井功利心态。
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龙、洪金宝等人开创了功夫喜剧的先河,徐克、许鞍华等一大批专门电影人才也回归本土引领电影新浪潮。
之后香港电影进入黄金十年,佳作不断,而且一大批香港电影人开始积极的北上寻求开拓新的电影市场,同时在香港本土周星驰无厘头喜剧也开始风靡,这些都极大地充实了港人的生活。
当然这种文化的兴旺景观,也反映出香港社会经济的繁荣。
97之后虽然港片世道低迷,但以杜琪峰为代表的银河映像推出了一系列独具风格的黑社会题材佳片,也真实客观的反应了回归前后港人复杂的心理和情绪。
总体来说香港电影文化一路伴随着香港这座城市的发展,杜汶泽在电影中重复地说“到底是电影影响了我们杀手,还是我们杀手影响了电影,”正是在说港片一直在影响和丰富着港人的生活,而港人的生活和需求也影响着港产片的创作。
《人间喜剧》中处处可见导演对于经典电影的戏仿,而且不单单是港片,比如《叶问》里的连续快拳、《变脸》中的教堂白鸽,《枪火》中的众杀手见面,《PTU》中的巷内拷问,还有杜汶泽恶搞日本片名《借着雨点说爱你》,并且拿《集结号》来恶搞通讯进步,还模仿刘德华和梁朝伟的经典片段等等。
最让人感动的还是他看着一堆碟片的名字即兴编故事,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片名都被他用搞笑的方式列出来,足见电影文化对于影迷的影响程度之深,简直就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有些港人也真的因为电影才有了自己的美梦和理想,比如李小龙电影之于周星驰。
当然最美好的是香港电影不但改变了港人,也改变了很多香港之外的影迷,最典型的当属昆丁。
大陆更是有一批像魏君子、竹聿名、雷公、宇木林、云飞扬等等这些钟情于港片的影痴,香港电影对于这些人的青春而言,不单单是迎合了青春期荷尔蒙的过火癫狂,更多的还是认知另一片天地的窗口,并且他们的人生轨迹也真的因为电影而改变。
陈庆嘉非常聪明的在电影里设置了薛凯琪这一角色,她甜美、动人、激情,但又是间歇性的暴力狂,让王祖蓝又爱又怕。
这一形象多么像香港电影啊,令人着迷,让人神往,却也经常不尽人意,特别是97之后。
但电影最后王祖蓝终于在杜汶泽的启发下,懂得了承担,去找寻昨日的爱。
其实也是导演自己的希望钟情于港片的影迷对港片抱有信心,宽容地接受现状,毕竟香港电影人也在积极地寻找一条最适宜自我发展的道路。
前段时间看李欧梵先生的《我的观影自传》,上面有一篇题目是香港电影文化需要影痴,当时看到这一行字的时候很感动。
不论香港电影的现状如何,香港电影文化在未来会不会真的如学者们所预言的那样会消失掉,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的青春曾因港产片而激情似火或柔情似水,无论是录像厅岁月还是盗版碟时光,那些银幕光影都承载和寄托着太多人的梦想。
我们都是影痴,都曾因港片而动情,所以我们也对香港电影充满了美好的祝愿。
■一句话点评:比《老港正传》里的电影情结更正!
比《戏王之王》里的模仿桥段更有戏,比《飞砂风中转》的恶搞颠覆玩得更转!
最近,如果你在路边看到一张荒川良良抱着周迅的封面碟套(出自shawnj大佬的广播),请记得拿下这张碟,它不是什么山寨盗印,其实是港片《人间喜剧》。
打从有夕阳当背景、杀手耍酷亮相开始,我已经预感《人间喜剧》会跟《买凶拍人》一样恶搞。
杜汶泽用怪腔怪调的大陆式粤语讲解到,曾是朝阳与骄阳之子,但现在处于夕阳时期的高龄杀手是多么可悲。
看他说记性不好,要手机拍照时,我的思维就跳跃到了《记忆碎片》和《复仇》里的拍立得。
光这一段就让人喷饭了,影片说的其实就是香港电影业。
杀手影响了电影还是电影影响了杀手,放到最后,问题其实变成了探讨虚构电影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人间喜剧》是一部面向电影的电影,杜汶泽信手拈来,照着橱柜上的一部部DVD编起了故事。
中间有《黑社会》、《古惑仔》等耳熟能详的港片,《三峡好人》、《迷失东京》等主流艺术片,也有《下一站,天国》这般段位较高的小众片。
由于《最后的武士》这样的对粤语要求比较高,不是每个人都能脑筋一转就想到“最后没事”,为了照顾国外观众,编导甚至出了一套英文字幕版的“电影故事”,涉及的片子跟中文的大有不同。
王祖蓝演一名聒噪多话的宅男编剧,兼职影评人。
他不善交际,遇事扭扭捏捏。
家里墙上贴满了各种海报,像比较大路货的《朱尔和吉姆》。
对生活在香港的影迷来说,《人间喜剧》就是一出处处致敬的生活指南,太空馆是香港国际电影节的放映场馆之一,但大家都不喜欢进去,因为它只有第一排位置才舒服,后面的由于设计不当,容易被前排的人挡到。
后来杀手被追杀,他们盲打误撞闯进了一家电影院。
尾声部分的情侣约会,他们也是去看昏昏欲睡艺术片。
银幕上仿拍的电影很可能是卡罗尔·里德的《第三人》,高潮部分维也纳下水道的追逐戏一直是影史上的经典画面。
这是一部放任想象力的电影,卑利街16号天台,我们很容易想到《无间道》的天台戏,一直到《窃听风云》,好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警匪片一定要跑到天台上去。
跟恋爱有关的电车,总是叮叮跑过,在上世纪80年代的《烈火青春》里,电车是一场激情戏。
如果这些元素还有障目的可能,那恶搞“大师级”冯小刚的《集结号》,两个男人不停说“吹”就人人皆知了,况且吹喇叭在俚语里更是下半身词汇。
大腹便便的杀手和大肚子的少女,这分明就是再翻《伊莎贝拉》。
拍起DV,他模仿刘德华摇着肩膀走路,这一幕朋友间喝酒吹水时也有人模仿过。
梁朝伟咬根烟胡乱放电,打咏春叶问,完全就是一些生活体验。
《人间喜剧》没有到此即止,它还尽情颠覆了吴宇森的兄弟情,教堂白鸽,三人六枪对峙,口吐英文对白。
至于从天而降的幕布,影片重现了杜琪峰《放·逐》黑医院里的枪战火花,慢镜夸张,人物表情凝重。
放了一通枪后,结果个个没事。
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段是去电影公司谈事,门口一堆的金像金马,坐在太师椅上的峰导是李力持,一脸坏样子,依然贱兮兮。
杜汶泽脑海里蹦跳出一组画面,这位大神像吃了火药一样满嘴放炮,大喊大叫,不禁令人想到了某位以脾气火暴闻名的大导演。
一杀手名阿温,一杀手名叫阿滔,分饰两人的演员是银河映像旗下的罗永昌和郑保瑞。
明白人看到这里,纷纷笑而不语。
除去这些与电影有关的事情,酱油头抽、司徒春运之类的也恶搞到死,开一些GAY男的玩笑也是屡见不怪了。
《人间喜剧》还有一段扭捏腻歪的恋爱,算是照顾适龄观众。
王祖蓝装纯装得有些过了,薛凯琪也闹得太多了些。
这段故事出现在王祖蓝同杜汶泽的讲述中,但可能王祖蓝的嘴巴实在太八婆,导致这个段落奇长无比,稍有些不对头。
毕竟单纯从笑点来看,它还不如让杜汶泽袒露个大肚子,露出肥硕身段。
【北京青年报】 ■片名:《人间喜剧》 ■导演:陈庆嘉、秦小珍 ■演员:杜汶泽、王祖蓝 ■上映日期:2010年7月8日(中国香港) ■读家:木卫二 ■推荐指数:★★★★☆☆
一说人间喜剧,我便想到了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这部《人间喜剧》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其社会历史内容可以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
这部作品中最有名的就是《欧也妮·葛朗台》(Eugénie Grandet, 1833) 和《高老头》(Le Père Goriot, 1835)。
巴尔扎克通过小说想表达的并不是“喜”而是有些刺骨的“悲痛”。
而由香港导演陈庆嘉和秦小珍导演的《人间喜剧》可以算的上是真正的喜剧,让人从头笑到尾,除了杜汶泽和王祖蓝的搞笑表演还有就是影片表达了一种积极的态度,正如片尾所说的那样“人间,总有喜剧的角度,总有喜剧的国度。
”是啊,在这部可以说中外大荟萃的电影,我看到了电影人充满理想的不屑奋斗。
其实,这是一部讲电影的电影,里面从主题到细节无所不包。
大的方面,王祖蓝演的是位不得志的编剧,而杜汶泽则成了他剧本中生动的人物原型;杜汶泽和许绍雄也是从光影中走出,最后居然消失在电影银幕中;细节上,杜汶泽把自己的家史用各种影片名叙述了一遍,里面不乏“我娘我不卖身,我卖子宫”的笑料;少女妈妈想让杜汶泽杀死自己,但是在自己临死前想拍一段视频作纪念,于是杜汶泽扮演了被嘲笑过时的刘德华,杜汶泽还辩解道“刘德华不过时,模仿刘德华过时了”,他还惟妙惟肖的模仿了甄子丹,还有连梁朝伟扮演的叶问他都替别人想好了。
我们在感慨胖叔叔杜汶泽的精湛演技之外,还有一种对电影人心底发出的热爱的感慨。
其实,近些年这类电影中的电影或者大荟萃的电影结构不少,比如阿甘导演《大电影》系列、豆导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但是,这部《人家喜剧》却有着比大电影的真诚,比《情非得已》的乐观。
所以,我推荐给从事电影行业的工作者,特别是那些热爱电影却暂时得不到发展的同志们看此片。
因为“人间,总有喜剧的角度,总有喜剧的国度。
”
影片名取自巴尔扎克巨著《人间喜剧》,更是陈庆嘉伟“尚品”电影公司成立十周年拍摄的纪念作。
文豪当年曾有宏愿,以该作记录十九世纪法国社会史;“尚品”十年,虽只算港片汪洋中一叶小舟,但也有自己的影像哲学,在《人间喜剧》中,陈庆嘉和秦小珍更是为自己的一觉电影梦充当了抽象的注脚。
当今,在港片大肆泛滥的时候,《人间喜剧》的及时出现,又将观众从绝望的边缘拉回了一步,甚至某些瞬间,竟产生了观看《江湖告急》时的快感。
当然,《江》是无心插柳的神作,《人》无可比拟,但前者调侃黑帮,后者调侃杀手,加上碎碎念的主角旁白,都看得到陈导“以喜剧手法描摹悲剧故事”,冷到笑到人拍案叫绝。
调侃杀手的黑色喜剧,《人》早就不是第一个。
早在之前,彭浩翔的《买凶派人》就已经演绎了一出杀手与戏痴的戏码。
《人》依仗这个老模式,玩的也并不新奇,但妙就妙在杜汶泽这个冷面笑匠的恶搞表演。
杜汶泽用故意为之的蹩脚粤语,操着浓重的内地口音,讲解到曾是骄阳之子,现在却处于夕阳时期的高龄杀手多么可悲,无疑是将杀手圈和电影业以“夕阳工业”的概念串联。
这个当年跟在梁朝伟身后大放异彩的傻强,如今早已成就了独当一面的大将之风。
袒胸、露乳、全裸全都不在话下。
继《破事儿》后,快四十岁的人再次为艺术献身,敬业精神不容小视。
一段串联电影片名讲故事的桥段,更是将他的喜剧功力发挥极致——从“借着两点说爱你”到“最后无(武)事”,在杜汶泽语气、音调、肢体、表情、节奏的把握下,一场风险很大的戏被他演活了。
而另一位香港电影的喜剧新星王祖蓝,在《人》中,饰演了一名聒噪的宅男编剧,遇事优柔寡断,扭扭捏捏,但也“弱”的可爱。
表演上,少了之前在《新72家租客》的浮夸,更是与杜汶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很喜欢结尾处,那场杀手假装杀死编剧的一幕,杜汶泽留下忠告:“要勇敢地去爱一个人,哪怕她是脱线的。
因为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自己就已经是脱线的了。
”那么无厘头却又意味深长的台词,不就是我们都爱的香港电影嘛!
这是一部放任想象力的电影,套用大量经典之作的桥段,或致敬、或调侃。
当开篇,杜汶泽说他自己记性不好,需要手机拍照的时候,影迷的思维很容易就跳跃到《记忆碎片》;卑利街16号天台,从当初的《无间道》到如今的《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恶搞冯导的《集结号》,两个男人不停的说“吹”就人人皆知,更何况吹喇叭的画外音就是敏感词汇;杜汶泽与怀孕少女的对手戏,颇有《伊莎贝拉》的神韵,又是类似父女暧昧,一股温情脉脉在;在教堂中,杜汶泽、王祖蓝、许绍雄三人对峙一段中,尽情颠覆了吴宇森的《喋血双雄》,口吐英文对白,是对吴导之后去好莱坞发展的调侃,而许说杜与王之间的“love”胜过与他的友情,更是对香港电影中的“男性情谊”的本质进行“基情”汹涌的披露;结尾处,从天而降的幕布,重现了杜琪峰《放•逐》黑医院里的枪战火花,慢镜夸张,人物表情凝重,渐行渐远的背影消失在黑暗笼罩的地下隧道。
更值得一提的是,此片更是邀来一大票热力捧场的知名电影人甘当龙套。
有扮演电视台里的天气预报员郭子健,这位新生代导演曾凭借《青苔》获得金像奖最佳新导演;坐在太师椅上的暴牙导演李力持,更是做回了自己的老本行;两位颇有经验的杀手温、杀手涛,是银河映像旗下的罗永昌和郑保瑞;妇科医生潘恒生更摄影界的大师,凭《阮玲玉》拿过金像奖最佳摄影,难免他在电影中说“我拍照胜过做医生”。
看到这里,可谓嬉笑怒骂都有了典故,贩夫走卒皆为侠隐,就连影评人“酱油头抽”家中书柜里的DVD藏品,都是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和陈导的私人赞助,入选理由和放置顺序更具导演苦心,真正的港片迷可能要将此片一桢桢慢放出来细细品位了。
Oct.23 LC
之前在地铁站看到过这部片子的海报,加上王祖蓝,潜意识便认为必然是一部无厘头的口水片,自然不会有进影院的冲动。
但是,对杜汶泽我是相当有爱的,从无间道的傻强开始,一个真真正正的演技派,但记忆中以他为主角的片子确是屈指可数的。
刚看完片子,仍然意犹未尽。
从片子一开头那带有大陆腔的广东话旁白开始,便一直笑个不停,和以往的片子一样,他总能触动的我的神经,这次是欢乐的神经吧。
这是一部以他为中心的片子,王只是个陪衬,薛凯琪纯粹是为了感情线引入的,当然加上那个大肚少女,无非就是为了引出最后的责任二字。
很喜欢最后他要解决头抽是的那段话,做男人就要挺起胸膛,如果觉得自己对,有信心,就要坚持到底。。。
做男人要懂得承担,有困难就要自己去面对。
看到这个,想到最近的心境,感觉对味看电影,是喜剧是悲剧,有时无非也便是自己的心境使然,日子总是一天天过去的,何不让他多点喜剧呢。
做男人,就要坚挺,别让现实的担子压倒咯,换个心境,人间,总有喜剧的角度。
唯一有点意思可能是杜汶泽扮梁朝伟,前面太二了,后面渐好。王祖蓝和薛凯琪占了太多篇幅,花这心思同杜汶泽搞基好过啦,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期望高了,卡司很喜欢,剧情太怂,话说很喜欢王祖蓝的宅男混搭风
无聊
伪影迷的人间喜剧
喜欢王祖蓝的角色。
不喜欢,嗯,很不喜欢这个风格
笑点百出
两个好基友之间火花四射,模仿彭胖子的买凶拍人有种囧囧的cult感
如果爱上一个女人,就别管她精神有没有问题,因为爱上一个人时,精神已经是有问题了。
同性恋,请按5。
冷幽默的杀手遇上热夸张的宅男,莫名其妙的相遇,匪夷所思的友情,诸多港产元素的恶搞,有一点点彭氏喜感。
初级影迷心态。
笑点散漫,泪点力弱,走进银幕很有feel~。。。看着薛凯琪热吻王祖蓝,杜汶泽摊着大肚腩,有点不忍- -
愣是把我看困了
故事讲得不好,但是有的桥段非常有趣
一个人的电影。
电影是不会骗人的
这两年的台片和港片都已经复苏了。片子真的是很神经病又很励志,除了温情和基情之外,还能体会到淡淡的真善美!杜汶泽的口音太好笑了!
各种boring。。。。
人间处处有喜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