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就是GTA5线上的游戏里日常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感觉就是量身为GTA5打造的电影,唉 天天锤NPC,电影主角也神似Gta里的探员!
希望玩GTA的玩家都可以去看一下会感觉到莫名的亲切。
说到智能的NPCR星最新的作品,《荒野大镖客:救赎2》的NPC已经做到了拥有记忆功能,还会根据你的外表形象,做过事情等等,对你有不同的表现就像一个真实的人一样可以说是现在游戏里最智能的NPC,比如长时间盯着别人老婆看别人老公会打你,太久没洗澡会被NPC嫌弃,在商店外打过架下次进商店老板会警告你不要惹事。
离电影里的不远了,影迷也可以去玩一下,一个活了的西部世界!
R星永远的神 下面是几张gta游戏截图
发现赞挺多了在发点《荒野大镖客:救赎2》的游戏截图嘿嘿 不用怀疑你的眼睛,这不是现实拍照,这是3000人花8年时间50多亿人民币打造的游戏。
1.狼叔休·杰克曼、巨石·强森、约翰·卡拉辛斯基(《寂静之地》)、蒂娜·菲(《jian女孩》)等人都有客串配音。
休·杰克曼是开头为女主提供线索的玩家:
休·杰克曼饰巨石·强森饰演一名银行劫匪,约翰·卡拉辛斯基饰演一名玩家,蒂娜·菲则是“吸尘器老妈”。
片场照,巨石·强森2.导演邀请美队#克里斯·埃文斯#客串时,美队正在拍摄《捍卫雅各布》。
美队称我很乐意出演,但实在抽不开身,10分钟能搞定的话我就去。
导演说OK!
于是剧组一切就绪,美队来到片场,屁股都没坐热就搞定了他的镜头,整个过程不到7分钟。
幕后花絮3.最后的反派Dude的扮演者其实是专业的健身达人Aaron W Reed,只是把瑞安·雷诺兹的脸换了上去。
Aaron W Reed4.反派安托万扮演者塔伊加·维迪提是《雷神3》的导演。
《雷神3》片场
《雷神3》片场瑞安·雷诺兹和塔伊加·维迪提已经不是第一次合作。
两人曾在《绿灯侠》中饰演一对好基友。
《绿灯侠》拍摄《失控玩家》时,女主朱迪·科默称塔伊加·维迪提是个天才和表演狂魔,即便喊了cut他还能演15分钟。
幕后花絮5.《失控玩家》曾是2016年Black List(每年优秀剧本都会被列入业内“黑名单”)中最终欢迎的剧本之一。
黑名单网站
2016年黑名单《失控玩家》的故事其实是1982年《电子世界争霸战》的升级版。
《电子世界争霸战》《电子世界争霸战》讲述的是个天才程序员,他曾经开发的游戏软件被前同事盗取,为了证实那是自己的作品,他试图进入前同事公司的主控程序MCP,却被吸入钳制MCP的程序Tron的空间中……
《电子世界争霸战》6.影片即便用了很多绿幕和特效,但还是坚持最大限度的实拍,比如飞机、着火、爆炸等等都是实景拍摄。
幕后VS正片
幕后花絮7.拍摄现实世界时用的是变形镜头,拍摄游戏世界时用的是标准球面镜头。
幕后花絮
《失控玩家》8.影片编剧扎克·佩恩同时也是《头号玩家》编剧。
扎克·佩恩9.自由城(Free City)的设计参考的是游戏《侠盗猎车3》和《侠盗猎车4》里的自由城(Liberty City)。
《失控玩家》
《侠盗猎车3》
《侠盗猎车4》而自由城(Liberty City)所参考的是美国的纽约。
纽约10.影片是于2019年5月-7月在美国波士顿拍摄。
波士顿片场PS赠送热知识:“舌吻”不是“tongue kiss”,而是“French Kiss”。
文/女神的秋裤Source:1.IMDb2.瑞安·雷诺兹ins3.《Free Guy》Behind the scenes更多精彩推荐:【咒】深度解析+你不知道的10件事【致命感应】被删去的精华【灵媒】你不知道的10件事
"别宅家天天打电动了!";"不要做生活里的NPC,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没人愿意听这样的废话、大话。
而电影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你会经由影片被这些话语打动,尤其是玩过或正在游玩任何开放世界相关类游戏的观众!(我相信一定有不少看到此地的同学曾经在洛圣都的大马路上肆意抢车,殴打NPC,或是为了想要的装备不断刷任务升级)此外影片彩蛋数目虽不及《头号玩家》(不过结尾Guy化身美队绿巨人、掏出光剑那里还是有点颅内高潮了,当然最让本人惊喜的还是有一幕角色背景墙壁上的《Rick and Morty》啦!!!);
今天也是陪着Morty一起看哒!关于虚拟与现实的探讨不如《楚门的世界》等深刻;关于AI、机器人的觉醒相比《西部世界》仿佛只是挠了个痒乐呵乐呵。
但是,这样一部诙谐、偏爆米花的影片,正是当下人们需要的!辛苦工作一周了,我们都需要这样的娱乐来点缀周末!现实有点苦,不妨去影院进入虚拟世界避一避吧!
After all, you can do whatever you want to do!Let's make today a great day!
平心而论,《失控玩家》是一部及格线以上的大杂烩电影,有着成熟的工业流水线所保证的流畅度和娱乐性。
尽管主创反复强调它的原创性(不基于现有的IP、漫画或系列电影),但熟悉好莱坞的观众在观影时定然会被似曾相识的情节流不断击中:《土拨鼠之日》《明日边缘》的循环重生,《黑客帝国》《楚门的世界》的主角觉醒,而整个基于游戏的故事背景(包括中文译名带上的“玩家”二字),则又跟斯皮尔伯格那部惊艳全球的《头号玩家》撞个满怀;就连主演瑞安·雷诺兹略显话痨的人设,也会让人迅速联想到他曾经饰演过的备受欢迎的漫威角色“死侍”。
不光是文本内核的高度相似,《失控玩家》也学《头号玩家》(两部作品还有着同一个编剧扎克·佩恩),干脆在高潮战斗戏把“拿来主义”进行到底,俯仰皆是漫威、星战这些最卖座商业巨制的标志性元素。
一切都在表明,这部电影所谓的原创性和喜剧感,完全建立在对过往电影的继承和戏谑上。
识别出本片原创性欠奉的过程,是观众和创作者自然而然的博弈,但同时意外地打开了一层互文关系,真正成为观影游戏的开始。
这并不仅指在顺滑的剧情推进中,观众提前辨认出Guy的身份是游戏中的NPC,而是进一步地,观众悄然和主角完成知觉上的同步,对周遭的环境心生疑窦,随即跳脱出既定的轨道,不再甘心于被动地接收信息——这也是对题眼“失控”的一种解读,尽管难免会部分折损参与感和代入感。
肌肉怪物Dude是另一个“失控”的具象化体现——一个在台词、行动和逻辑上沦为残次品的可爱丑角。
在我看来,他却在片中真正衔接起了游戏和电影这两大媒介,并生动地诠释出两者强行融合的尴尬。
Dude的面部捕捉与合成有明显的虚假感,难以判断是否刻意为之,但正如《双子杀手》对威尔·史密斯的“减龄”,技术的力有不逮恰好赋予了形象以“非人”感。
如果撇开上述略显刁钻的观看角度,着眼于电影呈现的故事本身,《失控玩家》对基础设定的挪用以及流行文化符号的撷取无疑是速食化的。
尽管其显在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和资本主义,但它进行的反抗极其肤浅和表面,似乎在极力避免给观众造成任何思考负担。
这简直成了导演肖恩·利维的某种“作者性”,在其最著名的奇幻电影系列《博物馆奇妙夜》或者动作电影《铁甲钢拳》中,核心驱动力都是原本无生命的物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他的表达则倾向于和解与平衡:人与机器、人与博物的和谐相处——人始终居于中心地位,Happy Ending一如既往。
不比《头号玩家》或是《阿凡达》(“接入”肌体的这一动作与戴上VR头盔有异曲同工之处),《失控玩家》几乎没有探讨“虚拟与现实”这个议题的愿望,而这可以说是游戏电影带有的天然属性。
它情愿找来查宁·塔图姆,一边对其银幕形象大肆破坏,一边强化对宅男的刻板印象,只是为了用强反差制造笑料——当主角轻易取得任务的胜利之后,真正的玩家群体被弃如敝履。
另一场相当简陋的戏,是Guy与Millie的告别。
终于获得自由、确立主体意识的Guy,突然选择斩断自己和爱人的关系,来成全现实世界中的爱情,所用的说辞却是自我降格成“电子情书”,我不由要对这个思考路径打上一个问号。
如果Guy的觉醒完全是因为在人群中看了女主角一眼,而女主角也对Guy产生了特别的感觉,何以双方能在新世界建成后迅速抽离,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划出一道清晰的鸿沟?
可以理解编剧为尽快收束剧情,急于给每条叙事线索收尾,但这貌似潇洒、释然的解释却以牺牲主体性为代价,更不要提其中隐隐体现出的对人工智能过于乐观的想象。
对人类施加的种种压迫既往不咎,继而在新的虚拟世界里享受被造物主猎奇的“凝视”——这显然不是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结局。
值得高兴的是,《失控玩家》没有选择院网同步发行,而把第一时间的体验留给了大银幕的观众。
在追求收益最大化之外,相信主创一定明白媒介会影响(甚至塑造)观感的道理,而一部以游戏为主题的电影更需要沉浸式体验。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深刻改变了全球影市的形态(并且这一影响还在持续当中),虽然大陆院线复工已满一年,但暑期档低迷的票房成绩,足证市场远未恢复到疫情冲击之前的水平。
而在经历去年长达半年之久的影院停摆之前,我们似乎从未如此强烈地意识到电影院的重要性。
《失控玩家》创作拍摄于新冠疫情之前,然而它的陈词滥调在今日这般珍惜的审视之下,竟也沾上了些许怀旧的意味。
好莱坞的残影,仍能询唤起心中对电影最原初的美好记忆。
它达成的仍将是对电影观众、而非游戏玩家的指涉,场景名和角色名的双关也被进一步揭示:电影院即是自由城(Free City),冲破海滩的银幕(电子屏障),就能抵达彼岸的净土;尽管每天(每部)都在单调的循环之中,但商业片确是陪伴影迷多年的老友(Buddy)。
塔伊加·维迪提饰演的反派越是刻板、古怪乃至不可信,越能成为好莱坞电影工业辛辣的自嘲;而NPC自我意识的诞生,与其说是对人工智能的展望,不如说是对诸多经典银幕形象超越时间的生命力的礼赞——Truman(楚门)亦是Free Guy。
于是,老套暂时变作了老派,容我在美队盾牌出现的片刻,献上久违的惊呼。
尽管马丁·斯科塞斯把某种超英电影的样态称作“主题乐园”,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仍能在影院空间里释放最大程度的魅力。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深焦DeepFocus
《失控玩家 Free Guy》假如,假如,有天你发现自己是个游戏里NPC,你是会继续扮演下去,还是,选另一个脚本,甚至,改变整个游戏规则?
Emmm~~Free Guy刚播放一段时,我眼前一亮,这电影是要讨论我们是真实存在的人还是我们或许只是一个我们无法了解的“创造者”所创造出的一个思维吗?
这可是物理学家们一直探讨的问题不是么,maybe~我们除了是一种思想/代码/程序/···其实“我们”并不实际存在,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身处在什么样的一个空间,这里真的有时间吗,那么多维的空间我们身处哪一维呢····然后思绪就被瑞恩雷诺兹遇上朱迪科默瞬间天雷勾地火的火花拉回来了,不得不说玛丽亚凯莉的fantasy放在这里很有爱情的feel,然后就由这一个爱情的火花,正片开始~我以为这就是部喜剧科幻电影,就像我去点一杯柠檬茶,然后发现这个电影真是很juicy,端上来的一杯双奶盖茶冻啵啵布丁奶茶,这就一部爱情喜剧科幻电子游戏动作冒险枪战剧情电影呀~All in all,还是要提一下瑞恩雷诺兹在这部里的演技一点不输《死侍》,每天早上和小金鱼打招呼的片段甚至是让人想起金凯瑞在<楚门的世界>里和邻居早安的表情。
其实自由城里并不自由,也许一个NPC不按脚本演就会被KO,但是,当主角开始意识到他的人生可以做出改变,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时,嘿,你猜怎么着,你不仅可以改变自己还可以改变他人,而黑人小哥Buddy在电影里回应Guy的疑问时说的特别:不管自己是否是真实的还是一个npc,重要的是当下,当下感受到的为了爱的人所做的努力,这难道就是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么~哈哈Anyway,这电影应该是用一种很不会讨人厌的方式来讲述大道理和熬鸡汤了,不是最深刻的,但却是你累了的时候想轻松逗乐看完的一部电影,Enjoy Yourself~
失控玩家 (2021)7.52021 / 美国 加拿大 / 喜剧 动作 科幻 / 肖恩·利维 / 瑞安·雷诺兹 朱迪·科默
大家对失控玩家的评价比较两极,也反映了它优缺点极其鲜明的特点。
喜欢它的人,看到的是它对各种游戏梗的比附(什么Konami抛弃老玩家之类的),插科打诨段子的有趣,以及对某种元宇宙世界的不错想象。
但不喜欢它的人则更多看到剧情整体脉络的拉胯,比如总用反派的弱智行为来推动剧情,以及把游戏玩家都描述得很暴力且现实中都是各类的loser的刻板印象。
不过我更关心的是剧本引入了一个很难处理的概念:一个足够逼真,自由且具有情感连接的虚拟世界是不是一个美好世界?
往坏了推论,这就是个黑客帝国,暗示着人类通过插管得到虚妄不真实的快乐;往好了说,它却让人——包括在真实世界中不存在的虚拟人类感受到平等的关切与美好。
这里我点发一个暴论:只要是足够真实的虚拟世界,我们对它的评价就可以套用现实的标准,并不存在虚拟就是对现实的侵入一说,甚至我也不觉得现实世界会更本质。
换言之,如果黑客帝国式的脑内插管是自愿的,其身处的世界内部是高质量的,能赋予人精神生活的,那它就不是一种邪恶。
说到底,所谓的现实世界也只是碳基生物各种化学反应的幻觉呈现罢了。
但如何回答上面的问题却成了这部电影最别扭的地方,它难以诚实地给出一个答案:电影一方面把这个虚拟世界形容得无比美好,仿佛只要拥有爱情和友情,世界是否真实就不再重要。
观众一开始把虚拟世界当玩乐,但后来发现这就是那些虚拟人物的全世界,而那些AI和我们一样真实,所以人们才不忍心在系统里杀掉他们。
但另一方面,这种将虚拟世界抬到和现实相同地位的理论对观众又太“异端”,所以电影最终没有这个魄力彻底承认虚拟世界的价值。
它还是得回归现实,让虚拟的归虚拟,现实中的人要在真实世界里寻找意义,包括最重要的爱情。
因此女主在电影中那些高大上对虚拟世界的认可最终都成了屁话,虚拟世界的Guy终究只是现实中“男主”的工具,为了别人的生活而存在。
毫无主体价值。
也正是在这彼此矛盾的价值挤压下,才有了女主曾对Guy说“你是一个真人!
”,而Guy在片尾只能回复:我是一封情书”。
摩托车旋转开枪那段太刺激了!
《楚门的世界》《头号玩家》《刀剑神域》的影子有爱情,有友情,最后那段“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的演讲激动人心。
个人感觉比头号玩家好看很多,评分貌似低了?
爱情刻画成分感觉还挺高,说教比头号玩家少一点,整体看着就是特别的刺激。
三段感觉特别震撼的:1.盖和游戏中的女主(燃烧瓶)骑上摩托车旋转开枪打保安那一段,太爽了,慢镜头很过瘾。
旋转,骑车,我开着枪2.女主和盖在游戏中唤醒记忆,接吻的画面。
(隐隐约约猜到了表白结尾,影片多多少少也一直有一点暗示,键盘和米莉的感情,但是没想到居然这么打动我。
这个游戏代码究竟是谁写的?
“盖”是谁创造的人工智能,盖就是键盘他自己,从盖的程序设定“单相思之苦”我就朦胧察觉到了。
)
3.最后的最后,除去男女主的感情线,我觉得这个保安巴迪简直是人间最强最棒最值得的好友了,这样的朋友可遇不可求,如果我是盖,我会超爱巴迪。
影片中巴迪和盖的对话,说到“我正在为我最好的朋友排忧解难,这就是真实的。
”以及最后两人大桥上的告别,真挚的友情打动人心。
小细节:男女主在马路中间相互拥吻对应盖和巴迪马路中间相互拥抱。
还有很多小细节也特别打动我,比如说关于人工智能生成新生命,这一点里面感觉有刀剑神域第三季的影子了。
《失控玩家》今天在国内院线上映啦!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NPC眼中的世界。
而这个NPC有一天居然拥有了自己的意识,当真实世界的人们看着他在游戏里大闹天宫的同时,他却萌生了想要拯救这个“不真实的”世界的想法。
这部电影的视角非常有趣,类似的设定在电影和文学作品中一直都有所探索,著名的有《黑客帝国》、《异次元骇客》,甚至我自己也经常想,我会不会生活在一个虚拟世界里,我的本质不过是一堆数字0和1?
归根结底,人还是喜欢探索“我是谁”这个问题。
这部电影的调性没有那么深沉,是轻松幽默的动作科幻喜剧。
我看电影的时候留意到其中几个有趣的英文文字游戏,还有几个非常实用的知识点,一起分享给你1 游戏给角色起名字真是偷了个大懒!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 Guy,如果把它翻译成“盖”,那就全无味道了。
Guy在英文里本身就表示一个(男)人。
有趣的是,当玩家们看到一个不按套路来的NPC时,发出了“Who is this Guy?”的感慨,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这个名叫Guy的家伙是谁啊?
”,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这哪儿冒出来的龟孙子?
”
男主的好朋友名叫 Buddy,如果音译成了“巴迪”,那又错过了一层文化梗。
Buddy英文里表示伙计、哥们、兄弟,本身也有好朋友的意思(不是好基友)。
所以当男主Guy和好友Buddy谈心的时候,叫他Buddy,既是叫名字,也是在叫哥们儿。
这个词也经常被省略成bud。
相当于男主名叫“人”,男主好朋友名叫“哥们”。
不得不吐槽一句,这款游戏设计者给角色起名字……也太偷懒了吧?
2 God is a troll. 上帝是个人渣
troll这个词在奇幻作品里经常出现,比如指环王里打算把霍比特人烤着吃了的troll长这样:
指环王里的troll再比如哈利波特里三小只大战的那只troll长这样:
哈利波特里的trolltroll在奇幻作品里通常是指长相丑陋的巨怪,所以当Milly说God is an absolute troll.的时候,Guy很惊奇,Trolls exist? 真的有巨怪这种生物嘛??
其实此troll非彼troll。
Milly口中的troll其实是internet troll,或者forum troll。
指的是故意网上破坏论坛,发布不良信息,惹恼别人的人。
Milly是想说:创造这个世界的那个人,真的是个烦人精。
但被Guy理解成了巨兽😂3 You said it! 说的对!
"you said it" 意思可不是: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而是你说的。
这句话其实是表达赞同对方说的话。
可以理解为: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比如:- I think Free Guy is a great movie. (《失控玩家》真好看!
)- You said it! 同意!
4 There is no easy way to say this. 这话真不好说出口。
你认出《杀死伊芙》里的小变态了嘛?
当你要告诉某人一个不好的消息,又想显得自己很有同理心的时候,这句话直接拿来就能用。
There is no easy way to say this, but you failed your final exam. 这话说起来我也难受,你期末考试挂了。
5 今天阳光灿烂,枪林弹雨
Anchorman 就是主播的意思,anchor本意是锚,做动词可以表示主持节目,就是像锚一样定在那儿了。
anchorman就是新闻主播。
游戏里的新闻主播播报“天气”是说:今天天气温暖灿烂,with just a scattering of drive-bys.scattering表示零零星星的,少量的。
drive-by和开车关系不大,它指的是a shooting carried out from a passing vehicle,从移动的车上射击。
就是动作片里经常看到的开着车的枪战场面。
6 游戏皮肤 skin
“兔子”指着Guy说,Nice skin! 你这套皮肤很不错啊。
Guy 以为他在说自己的“皮肤”,于是回答:我可能就是比较幸运吧,我天生水润肌肤,吹弹可破(bushi)。
dewy skin就是指水润的皮肤。
dew是露水,dewy就是露水般的,用于描述皮肤就是说皮肤很水润光滑有光泽。
但其实,兔子说的“skin”是指游戏里的“皮肤”,就是一套扮相,一套服饰。
这里也是一个双关。
兔子作为游戏管理员不允许玩家使用NPC同款皮肤,所以要求他换掉(多谢豆友XGuaiMon指正),于是对他说:Lose the skin! Ditch it! 赶紧把那套装扮脱下来扔给我,不然我就要用抢的了!
7 light him up! 兄弟们,上!
你可能听过“you really light me up”的情话——你把我整个人都照亮了,让我变得快乐有活力了。
不过这里的"light him up" 是一个美式俚语,和情话没半点关系,反倒是一句引战神句。
“light him up”表示发起进攻,类似于中文里“兄弟们,上!
”好啦,这就是想跟大家分享的《失控玩家》中几个文字双关,如果你觉得有意思,就点个赞告诉我呗!
|创作:Juliet|审校:Juliet|排版:Juliet|总编:大风哥Wind
本文作者如果你想获取《失控玩家》英文剧本,想和我们一起看电影学英语,想加入我们一起创作,请关注公众号:Wind教口语
01在我看来,《失控玩家》的最大亮点不在视效和想象力,而在于:它对虚拟世界抱持一种平等的态度。
大多数电影都认为虚拟世界是危险的,是让人沉迷也令人空虚的。
比如那些被拿来和《失控玩家》比较的电影,《楚门的世界》《极度空间》《黑客帝国》……无一例外,都在用虚拟(虚构、虚幻)世界的“假”来反衬现实世界的“真”。
《失控玩家》却反其道而行之,告诉我们:虚拟世界也是另一种真实。
活在里面的人,也能活得挺好。
这也正应了“后AlphaGo”时代,人们对于科技已有了更深的敬畏。
《失控玩家》被普遍认为借鉴了《楚门的世界》等电影。
这部电影的第一主角盖伊是游戏里的NPC。
他原本过着代码设定好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叫米莉的女玩家,为了追随米莉,盖伊改变了既定的行动轨迹,并渐渐领悟爱与自由。
整部影片实际就在讲述盖伊的“成人”之路,是他面对虚无的世界,因爱而焕发出的一种存在主义式的觉醒。
而这也是《失控玩家》最不一样的地方。
在这部科幻片里,没有“技术恐惧症”和“AI造反”的戏码,你看到的是虚拟与现实的和谐共处,以及“造物主(人类)”对“所造之物(AI)”的一种近乎同类的情感。
它是一场有关“AI成人”的生命礼赞。
《失控玩家》中盖伊觉醒后没有野心要争夺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的人们也没有消灭AI的恐惧。
02如果影片能沿着这个思路执行到底,将是一部表达完整且有新意的作品。
但很可惜,结局露怯了。
在轰轰烈烈的赛博恋情之后,米莉最终选择回归现实,与创业伙伴键盘相拥而吻。
这个结局并不难猜,尽管影片对此缺乏足够的铺垫,但从一些零星的细节还是可以看出,米莉与键盘早就互有好感,相爱只是早晚的事。
然而,这个看似花好月圆的安排却成了电影的最大败笔。
为了让米莉的选择显得更加合理,主创们还特意设计了一个反转:盖伊之所以会对米莉一见钟情,看似是一次爱的觉醒,其实是因为键盘把自己对米莉的爱编码在了盖伊的身上。
正如盖伊所说:“我只是一封寄给你的数字情书,而写下这封信的人就在你的世界。
”乍听起来,这挺浪漫,但细想想,极其残忍。
因为它在写就甜蜜结局的同时,也抹杀掉了盖伊的成人之路。
盖伊觉醒后的行为究竟是自发的,还是程序设定的?
这个工具人原本以为自己已经摆脱掉了工具人的命运,到头来却发现,他仍然只是一个工具人;他所谓的自主意识,不过是被程序员赋予的又一连串规定动作;他在虚拟世界里赴汤蹈火,险些丧“命”,换来的也只是现实世界中一对情侣的轻轻一吻。
这太让人沮丧了。
03那么有没有更理想的结局呢?
当然有。
在我心中最理想的结局应该是:米莉选择和虚拟世界的盖伊在一起。
这不仅很浪漫,也更贴合整个剧作的逻辑。
因为这部电影讲的就是盖伊因爱上米莉而觉醒,如果米莉最终能以爱回应,从而圆满了盖伊的成人之路,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你可能会觉得,真人和AI跨界相爱,这事儿多少有点不靠谱。
但爱情的本质,或者说其动人之处,就在于它可以跨越世俗的障碍和偏见,从而成就自身。
真人和AI相爱,才是真正大胆的结局。
那些经典爱情莫不如此。
罗密欧与朱丽叶跨越的是两大家族的世仇;梁山伯与祝英台跨越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教禁锢;而Jack和Rose跨越的是穷小子与富家女的阶层差异……而现在爱情电影越来越难拍,也是因为随着现代人经济与意识的越发独立,上述种种障碍都已经不再成为障碍了。
这也能部分解释为什么同性爱情片还能大行其道,正是因为同性之爱在很多国家仍是不可触碰之痛。
那么,跨越虚拟与现实界线的爱,又有何不可?
其实,好莱坞鬼才导演斯派克·琼斯在《她》里已经拍过了。
《她》借着一个男人爱上AI的故事,讲述了现代人的社交无能与注定孤独。
它实际表达的是,AI终究不是人类,既无法满足人对于爱情的独占欲望,也无法提供低于精神的肉体上的亲密,于是这场赛博-柏拉图式的恋爱,只得以失败告终。
《她》讲的是人无法和看不见摸不着的AI相爱。
《失控玩家》原本很有机会拍成一部反面的《她》,它可以大胆承认,当一个AI具备了爱人的能力时,那么摆在这份爱面前的障碍,就不再是“人机有别”,而只是世俗偏见。
如果米莉可以冲破偏见,勇敢走到盖伊的面前,对他说:“不,你并不是一封情书。
我爱的人,就是你。
”这难道不更是一种奋不顾身的浪漫吗?
只可惜,《失控玩家》眼看就要走到终点,却又折回了老路。
04终究还是太过保守了。
不只是《失控玩家》,在最近的几部好莱坞大片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这种创作上的保守性。
明明有一个很颠覆,甚至带有一定冒犯性的创意,却还是会被拉回到一个传统的、安全的结局中。
《黑白魔女库伊拉》讲的是一个女魔头的成长史,讲库伊拉如何被内心的恶魔人格占据。
但最终,主创们还是要让她楚楚可怜地对朋友说出:“你们是我的家人,你们是我的全部。
”最后还让她真的回归了“家庭”。
《X特遣队》塑造了一群大反派结成的恶人联盟,但在一通R级血浆片的腥风血雨过后,这群恶人不知怎么突然“改邪归正”,大义凛然地当上了救世的英雄。
坏人反派当电影主角,于是反派也得变成正面英雄。
并不是我见不得大团圆结局,欣赏不了正能量。
只是这些影片明明穿着奇装异服,摆出一副特立独行的姿态,却又在最后一刻胆怯,做回了三好学生。
这实在有些分裂。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主创们不够果敢。
他们担心步子太大,观众接受不了,所以他们只敢给一个惊喜的开始,然后见好就收。
这就陷入了一种“左右互搏”式的尴尬。
如同《失控玩家》里的那个桥段,主创们刚刚还在大肆调侃“好莱坞大厂靠IP续命”的保守思维,转头又忍不住把美国队长的盾牌、绿巨人的拳头搬出来,再消费一波IP红利。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观众们早已做好准备,创作者也不妨大胆一些,领先于观众的期待,去想象另一种结局。
不过,我们还可以看得更远一些。
虽然《失控玩家》依然在市场和创作惯性的裹挟下做出了妥协,但与之相比,它在科幻片框架下做出的突破也许更有价值。
这一价值就在于,它是第一个把AI和人命看得同等重要的作品,并且它真的通过一个虚拟人物,与观众建立共情,把这种更彻底也更具现代性的“众生平等”的表达给完成了。
虽然有遗憾,但瑕不掩瑜。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枪稿」。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子戈说电影只写不一样的深度影评。
剧情俗套的跟shi一样 看回家的诱惑都比这个有逻辑 这个剧就不应该带脑子看 角色动机和行为都对不上 稍微说一下 程序员男二在和女主打电话的时候直接在办公室走道聊机密,男儿之前跟女主聊天说是不让老板知道有人工智能AI这件事情怕老板会消除他,但他后面反而自己主动跟老板提出来,最后老板要消除AI,他还很吃惊的样子,他是不是有失忆症?
女主第一次偷56号视频的时候还小心翼翼潜入,男主直接开个摩托车就冲进去了,最后女主把她进去的首要任务给留下了,反而说要保命,她作为一个游戏人物,她能复活,她保什么命啊?
而且第二次进去的话戒备肯定会更加森严。
而且稍微有游戏常识人都知道坐摩托车肯定不能面对面做的。
这部电影为了给一些浪漫的镜头也太强行了吧。
而且那个反派他纯粹是为了剧情而行动的工具人, 他的目的和他的行为完全不一样,ps:他是想赚钱的剧情后面有说。
但是他放着好好的 一个人工智能AI(据说是能拿到诺贝尔奖的,他们要给诺贝尔奖道歉。
)不做大,反而还要消除他,这是不是一个智障行为?
他最后跟女主对话的时候说要赚钱。
跟个笑话一样。
还有最后大结局,尴尬的要死。
为了让其中一个人下线他何必要把所有人都赶下去。
难道游戏里面单独一个人的封号操作,要把所有人都给封掉吗?
而且里面的人转变的行为也太快了吧,作为一个NP C稍微被男主和女主鼓动一下就产生自我意识了?
自我意识哪有这么容易产生,里面的强行上升价值观的行为真的让人尴尬的抠脚。
太刻意了。
所有剧情你看了开头就能猜出结尾。
所有内容都是强行套着价值观,最后结局俗套的要死,突然就全世界人都看他跑步,NPC都还活着,主机不知道被砸掉了吗?
就最后存在着一点点就是NPC, 为了happy ending,那我还不如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
最后他的好基友死了之后还这么伤心,强行上升价值,稍微想一想,他作为一个数据,他不是可以会回复吗?
后面果然恢复了,呵呵。
最后反派非得留着最后一个砸证据,举着斧头等女主来跟他说最后一个里面封存了他的代码,他不早砸他是不是傻逼。
反而AI是个拥有正常智商的人。
但是他是个圣母。
从头圣母到尾。
没有一点角色起伏人格魅力。
要是按理来说,男二和女主他们那个世界也是游戏世界,这样的反转才是绝了,因为正常人不可能有这么的傻逼。
如果是程序设定让他们这么傻逼,那我认了。
总的来说,剧情非常平铺直叙,侮辱人的智商!!!
5.5。这编剧bug太多了:全球性的游戏就那么几排机柜的服务器,还不上云,机房断电再化学损伤服务器就可以了,真不用砍,砍了也不是渐进消除数据的;直播的时候印度和美国竟然都是白天;AI都自我意识觉醒了,肯定比玩家聪明,玩家操控肯定会输给AI的。唯一精彩的地方就在终极大boss出来后那么一两分钟,也看腻了迪士尼自我调侃。
虽然一路看下来都在吐槽,老板发现失控的ai角色,直接删除这个角色代码有多难,非要拿把斧子去砍服务器吗?但女主去吻盖,唤起他的本能和记忆那里,无论特效和想法都太浪漫了,还是有被感动到。把埋藏在心底的爱写进程序里,让它成为角色的本能,这个梗是创意核心,真的很浪漫。
编剧和导演到底是有多缺乏想象力,才能把一部发生在游戏世界的,主角是觉醒AI的故事,拍得如此泛善可陈,无聊到抠脚。还有,瑞安雷诺兹,我求求你了,从死侍到杀手保镖,再到这部影片,搞怪耍宝话痨插科打诨外加神经兮兮的表演还要再重复多少遍啊,帅哥的脸看多了也腻歪到想吐好吗,如果杨幂刘亦菲算没有演技的话,瑞安这种也好不到哪去吧。说回故事本身,一个觉醒的AI,决定打破重复的日常,决定去爱和享受当下,决定真正地去活,到了最后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设定好的程序,就连爱也是设定好的,原来自己只是程序员向梦中情人示爱的情书。所谓的自由就是从一个世界被关进另一个世界,然后安心做着程序员的笼中小鸟,被人们赏玩的电子宠物。此类题材有无数珠玉在前,要深度有深度,要特效有特效,2021年还能端出同题材如此下位烂片,实在是高。
我女朋友朱迪科默演的真好!消遣时间时可以看一下,挺有趣的。
从编导攒底抖包袱的角度,能理解为什么会有“我只是他写给你的一封情书”这种词出现,但从人物的角度,Guy讲这话等于彻底推翻(觉醒后的)自我,如果任何真实感念都向既定程式归谬,那他将始终是线下之偶。(好啦,甘大只爆米花,值得入戏院睇)
快逃!年度第一弱智Low片!!也只有2021才会有那么多观众为这部114分钟的tiktok 电影买账,豆瓣7.8分,可见现在的观众反智反审美多严重。。这部除了特效,其他落后了二十年的电影,就别碰瓷楚门的世界,头号玩家,西部世界了。别搁那儿吹找彩蛋了,我连Albuquerque的炸鸡梗都听出来了,也不会给这电影加一分。
7/10。当非玩家角色走在枪击爆破频发的街头,面临玩家无休止的伤害和掠夺,作为虚拟世界的附属效果他不会感到异常,但主人公戴上VR眼镜后,周围植入的浮丽景色、医疗箱的道具随着眼镜摘除的动作时隐时现,这一层视点转换是以新型观影体验为基础,许多叙事内部的游戏元素,如主人公逃避被封杀的段落,他以反常的方式跳跃楼层升空,两名网警则把楼房的物质重组为天梯,让观众困惑又着迷。但文本落入了影游融合类型的伦理困境,即使主人公击败反派拯救‘‘自由城’’,获得意识的虚拟角色依然困在全景敞视监狱,被直播进行观看/监控,其次主人公的兴趣、行为只是按照开发者的灵感设定的,那么他对米莉的爱情还算真实吗?人物的行动逻辑也过度单纯,如反派是《头号玩家》一样的奸商,拜金、愚蠢、霸道,不惜挥动斧头砸毁服务器来清零游戏,太单薄太符号化。
如果《头号玩家》九十分,它就是七十分。剧情上看完并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东西,制作上也没有十分精良,感受不到那种十足的真诚。现实中的那条爱情线囿于注定的虚拟世界的结局,剧本创作上很受限,导致前面不能好好展开最后草草收场。
感觉就是看了一部大投资的小学生文笔的起点文。剧情根本就是在糊弄事,前一秒他希望变强,后一秒变强了,前一秒他想成为英雄,后一秒就成了,前一秒要团结群众,后一秒一成不变的小镇居民就罢工了。说小学生文笔,都辱了小学生了,男主角还是个三角小眼的大脖子病,演技像甲亢。
越是高新科技的游戏景观(实际上并不高新),越是衬托得那些它试图在剧本里借用的性别、种族架构,落后得像是回到前现代。一个迪士尼奶头乐竟然试图僭越探讨存在主义母题,而这0.1%的讨论容量也被更大更强更漂亮的联动奇观给冲散了。更不用说屡屡插入的那种最保险、最刻板的第三世界想象,制作方是觉得用那种电视机的地区,能有配置可以带得动你们的大型页游?比尴尬更搞笑的是贯穿影片的anti-capitalism。也许,这构成了一个多重讽刺:正是你所反对的东西造就了你。或许,资本家真的像土法关闭服务器的boss一样不懂艺术,但是,让光剑、盾牌、宝莉出现在决战里并且让电影院尖叫的是谁?还是资本家。目前来看,这电影最合适的场合是去北朝鲜或者东柏林上方空投。
能看还是能看,这剧作实在是太敷衍了,有看点的元素和议题基本沦为轻巧的包装,老梗的堆砌,重情绪,轻情节,自洽什么的都不管了,更别说厚度。看似乌托邦的结尾,非NPC的AI果然还是认了自己就是人类用来表白的机器,既然是这样,你们人类就不要一口一句非NPC的自主意识、生命权利呀。
起个好头,然后就平庸下去了
6.5
美国npc想干啥事也得靠演讲啊
套路商业片,前面看困了,结尾的小浪漫姨母笑了一下,整体只是比斯皮尔伯格更懂了那么点游戏。
精彩、刺激、节奏爽,许多游戏梗令人喷饭,值得在大银幕观赏。对于自由主题的表达想深入但弄巧成拙,NPC角色的觉醒并没有真正通向自由,是从一个刻板化的邪恶资本家手中进入了新自由主义的画饼充饥。创造者(新老板)为人工智能的自由意志落泪,但最后还是把他留在了虚拟世界,拒绝与之相爱。如果有胆量突破这个结局,故事会超越很多。
是谁又在往我脑子里塞💩
在《西部世界》、《楚门的世界》,甚至更早一些的《异次元骇客》(又译《十三层阶梯》)之后,《失控玩家》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新鲜东西。无非依靠游戏宅一族所耳熟能详的元素吸引眼球,以及漫威的招牌超级英雄来吸引其他主流人群,加之酷炫并且连续不断输出的视觉特效……但是除此之外,《失控玩家》中的角色都很扁平化,缺乏进一步深入地塑造,更不用提依靠喋喋不休的对白来输出,但却又无创新精神的核心观。这只不过是又一部在最大限度的舒适区内炮制出来的爆米花电影罢了。
头号玩家+楚门的世界+土拨鼠之日 结尾也很浪漫 相爱真的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1998年,全世界看一个被圈养的真人秀明星逃离影棚;2021年,所有人看一个游戏AI绝地求“生”。《失控玩家》是大锅烩,但我们还是需要电影直观地提醒一下,世界已经深刻地改变了。电影里AI对游戏设计师说:“你创造了这个世界,而你无法生活在这里。”这也是造物主对我们说的话,所以神跡只是偶尔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