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套路,看着没爆点,吃点爆米花看看就得了还要140字,有病的设计1548679495818678484697646365189978564664664688888888899525666655549425464825487664875466431594637694564661646979466464646646466464664646466464646466464664646646464646646466464646616464664646466464
两人一开始的文化程度的不对等,这条线贯穿全片,是一个有意思的变化。
在传统印象里,文化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上的人生活中相处起来困难很多,更不用说是结婚相伴。
可是这不是绝对的,有些情景之下,这种不可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如出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寻求依靠,奉命成婚等,建立关系一段时间后情感往往会出现裂痕,因为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分歧。
影片中有这样一条线,剧情发展不是我所预想的,编剧这一点上处理的很巧妙。
看《淡绿色的月亮》的一点感想小也最初了解到这部作品,是因为想看电影《月色撩人》,但是当时搜索的时候搜出了《夜色撩人》,以为找到了,就稀里糊涂的看完了。
看完后,当晚还觉得有点怕怕的,虽然里面有个韩国演员有点让人出戏,但当时电影中所讲述的故事却让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于是我又去打算搜索资料看看这个影片的详细介绍,才发现自己找错片子了,哈哈。
不过也意外的发现了一部好作品。
后来注意到这部片子是根据须一瓜的小说改编的。
最近正好又有一部须一瓜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淡蓝琥珀》上映,于是把两个小说都找出来读一读。
不得不说,须一瓜的作品短短的,但所涉及的问题却很深刻,而且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
就这部作品而言,就可以从女性心理,两性关系,责任期待,拼命还是保全等多角度去解读探讨。
须一瓜擅长描写女性心理,尤其是女性比较细微幽微的部分。
淡绿色的月亮描写了女主人公在经历了一次入室抢劫后,对丈夫的期待坍塌,从此对丈夫产生不信任。
女性心理挣扎的部分写的很好。
淡蓝琥珀中丈夫因为意外发生交通事故死去,只赔了几十万,但是女主人公在与肇事者的生活进行对比中,突然陷入生命价值的强烈反思。
这些作品让我想起了罗生门电影中,妻子和丈夫在遇到劫匪抢劫,并且妻子被强奸后,两个人对于当时的反应和感受有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从小的方面可以从女性心理视角看,到文章后面,王千源扮演的警察的视角,又可以把问题推向社会责任期待的角度来看。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被赋予一些期待,而当这个人在某些时候并没有完成大家对他的期待时,反而遭到弱势的人对他的暴力。
写到这段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汪兆铭。
有时候他在做一种保全大家的事,尤其是在对方实力过于强大的情况下,但到最后,他委曲求全保护了的人却对他千夫所指。
这个故事小到两个人的关系,再到社会期待,大到国家层面,都是让人比较困惑的。
可以说并没有一种万全之道来解决这种问题。
很多事情从理性角度来讲对的事情,往往情感上让人没有办法接受。
让我望望出路在哪近几年,在大银幕上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导演的作品,这些年轻导演用自己各自迥异的风格让国产电影更加多元化。
像张大磊、像毕赣、像忻钰坤、像文牧野,等等等等。
有人喜文艺、有人好类型。
大家都在用自己方式诠释着各自眼中的世界,这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件好事。
今天上映了一部国产文艺片,虽然不完美,但依然让人感受到这群新导演的活力。
《淡蓝琥珀》
《淡蓝琥珀》改编自须一瓜的中短篇小说《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
电影讲述女主人公荷洁从北方来到了重庆,嫁给了当地人阿峰。
阿峰遭遇车祸,荷洁拿着30万的赔偿金,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无依无靠的她当起了保姆,其间,她发现了当初的肇事车主,就住在隔壁小区,而她拿起望远镜开始偷窥那家人的生活。
除了阿峰在小说里的名字叫文仔以外,电影的主线剧情与小说几乎一致。
说到片名《淡蓝琥珀》,淡蓝代表一种忧郁的氛围,而琥珀就是片中女主角内心状态的具象化体现。
据导演自己说,他第一次接触《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是在2008年,那时这部小说刚刚在《北京文学》上刊登了一个月。
当时,他就自己写了一版剧本,也没有跟须一瓜聊版权。
后来,笔记本丢了,这个项目就搁下了。
等到2014年,因为实在想拍,他才再捡起来这个项目。
周劼是第一个找须一瓜做片子的导演,《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的版权费,周劼还是分期给的。
这才有了现在的《淡蓝琥珀》。
从看到小说到最终成片,《淡蓝琥珀》兜兜转转,用了10年的时间。
01淡蓝与橘红的人生如果以导演处女作的标准来衡量,本片的完成度是很高的。
尤其在视觉风格上,影片用淡蓝色与橘红色两种颜色营造了现在与过去两个平行时空,这两个时空互为镜像。
《淡蓝琥珀》凭借突出的视觉风格,获得了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摄影奖。
导演周劼选用了两种颜色来标注女主角荷洁的两个生活阶段。
橘红色:婚前生活以及婚后生活。
淡蓝色:丈夫去世以后,她身为保姆的生活。
其实,就是以丈夫的死为节点,分为丈夫死前与丈夫死后。
橘红色部分的时间线是打乱,而淡蓝色部分的时间线是线性的。
通过淡蓝色部分里发生的故事情节,触动回忆从而驱动橘红色的部分。
这样也造成了一个问题,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样的观看方式很有挑战性。
一半线性叙事,另一半碎片叙事,很容易让人捋不清剧情。
这种叙事方式的例子是有的,像2013年的韩国电影《韩公主》也是运用了这种叙事手法。
只不过《韩公主》不像《淡蓝琥珀》那样,用颜色区分时空。
导演周劼的这种处理,在利于艺术表达的基础上,也方便观众区分两个时空。
02囚禁在琥珀之中女主人公荷洁的命运在两个时空中形成了互文。
代表着过去的橘红色与代表着现在的淡蓝色在荷洁的身上互相撕扯。
她的生活就在这种撕扯中一步步地滑向虚无。
小说里,作者用“夜行雌兽”来形容每晚拿着望远镜偷窥别人生活的荷洁。
用“雌兽”这个词来形容荷洁是极为妥帖的,她就像是被困在琥珀中的一只雌兽。
她被困在了过去的回忆里,现实的世界对她不再有意义,她沦为一只人形走兽。
淡蓝的色调就像是无时无刻不在包裹着她的树脂,只待凝为琥珀的那一刻。
在橘红色的时空中,她一开始是幸福的。
从北方来到重庆闯荡,嫁给一个叫阿峰的本地人。
阿峰跟着自己的母亲一起住,给一家幼儿园的食堂干运输采购。
她与阿峰的生活是幸福的,由于生不出孩子,也让她受尽婆婆的白眼。
阿峰会笑着嫌弃荷洁的胸小,屁股还没有猪蹄膀大,会讲她是自己见过的最漂亮的女孩。
荷洁会问阿峰,到底是更爱自己,还是更爱小白(阿峰养的狗)。
他们总是呆在天台上,可以躲避婆婆着急抱孙子的唠叨,可以遥想美好的未来。
好景不长,阿峰遭遇车祸惨死,荷洁的生活发生了巨变。
婆婆在家里意外身亡,她在幼儿园的工作被辞退, 坏事接踵而至。
虽然有30万的赔偿金,但荷洁的生活就像是琥珀一样,凝固了。
03一天值多少钱,算值在别人眼里,30万的赔款与一套拆迁房,荷洁赚到了。
在荷洁眼里,这些是她生活无法前进的枷锁。
30万的赔偿金,对于荷洁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她是这么计算的,30万÷(32×365+320)=25
阿峰一共活了32岁零320天,用赔偿金除以他活的天数就等于他一天值多少钱。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并不会这么计算,而荷洁却用这种钻牛角尖的方式来计算。
金钱对于荷洁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她想用一天25元,来探究人活着的意义。
她后来在杨磊家当保姆,一天,她去接孩子的时候,遇到了当初那个撞死她丈夫的司机。
当时,那个司机的车被划了,正在与人理论。
从杨磊的嘴里得知,要是去修车的话,修理费大约要4500。
她又算了一笔账,用4500÷25等于180。
修一次车就等于阿峰180天的命。
荷洁开始执迷于25这个数字,执迷到了几乎强迫症的地步。
她不明白,为什么阿峰的生命会这么便宜,她很不甘。
一天25元成为了她的心魔,她被困在了自己的数字泥潭中,徒劳地与心魔搏斗。
04想说和解不容易一天,小白被车压死了,小白是阿峰最爱的“儿子”。
荷洁一直没能怀上阿峰的孩子,她对阿峰心中有愧。
她想到了那个肇事的车主,她打算去报复,她决定划车。
她选择用这种扭曲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不满。
25块钱一天,到底值不值,成为了她心中的疙瘩。
她问杨磊,她问神婆,都无法得到答案。
杨磊觉得她有病,神婆只是为了骗钱。
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甚至这种算法本身都是值得商榷的。
她也想过要和解。
在最后的一场戏里,去世的阿峰、婆婆、杨磊一家、肇事司机一家、荷洁的弟弟、阿峰的好友全都聚在了老屋的天台上吃火锅。
库斯图里卡的《地下》里就出现过类似的情节,活着的、死去的角色全都出现在了宴席之上,大家推杯换盏、载歌载舞,完成了最后想象中的和解。
其实在临开拍前的一周是没有这场戏的,是导演在跑步的时候,突然来的灵感。
这场梦中的和解,大家忘了彼此之间的阶级、矛盾、仇恨、猜忌。
这里没有不幸、没有龌龊,只有快乐、幸福。
而这不过是一场梦,一觉醒来什么都没有变,只剩下脸上的两道泪痕。
贯穿全片的那几道加减乘除,道出了现在中国人与钱挂钩的人生。
一切都是明码标价,一条命30万,补一次漆4500,找神婆算命还分友情价、市场价。
为儿子开派对,也要算算是不是超过了预算。
失去丈夫和婆婆,人们说她有钱又有房,一辈子不用愁了。
一切的一切,只剩下了冰冷的数字。
暖的橘红滞留在了过去,冰冷的淡蓝徘徊在当下。
荷洁是被这个城市困住的蚂蚁,我们何尝不是?这样的处女作值得鼓励。
- FIN -公众号:小鲜电影(xiaoxianmovie)
保守的四星也是很宽容的四星评价, 给有想法的中国电影也是给更多未来的中国好电影。
很多人执着于女主算钱的方式, 甚至代入了贫富阶层的对比。
但其实我认为故事所暗含的主旨是幸福生活很容易被破坏,而遭受劫难之后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坦然接受的。
而女主就是一个典型劫难后精神上受到打击而不能解脱的例子。
毕竟赔偿的多与少不是本剧的议点, 顶额30万不多,一百万,两百万,一千万就是足够吗?
活着当下, 勇敢面对生活才是值得倡导的, 但真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阴影中走不出来, 注定就是悲剧的延续。
幸好女主最后算是醒悟了, 也算是作者想要看到的。
作为看客, 怎么活要看你自己了。
《淡蓝琥珀》:淡蓝表达忧郁,琥珀代表真相,一块赝品,值;一条人命,不值。
如此充满隐喻的名字,让我以为这是一部小资文艺片,纯洁美丽,照见灵魂的初爱。
然,耐着性子将之看完,除了通篇回忆不停打断情节,就是女主失魂落魄如行尸般的了无生趣。
一部电影,如果主角没有灵魂,没有观众代入的喜欢,那么她所经历的苦噩欢欣就打动不了人心。
恰恰此片没有讨喜的主人公,没有刻骨铭心的回忆,没有艰辛得到,自然也就没有刻骨相思与失去。
女主再伤心,再抑郁,观众体会不到。
这是我对于电影内在人性的失望。
再来说名字的意义,淡蓝表达忧郁,琥珀代表真相,一块赝品,500块,值;一条人命,25元/天,不值。
大约电影想表达的是社会的不公,阶层不同,价值不同。
在人命面前,没有公平可言。
女主对于爱人的怀念,找不到合理安慰自己的办法。
电影并不好看,即便揭露了些现实,也没引来一声叹息。
个人感觉,现实若想要深挖,可在某一点上做文章,层次深度角度都可以找到合适的点,情节围绕着这个开展,让女主因这一事件掉入到黑暗的社会中,看到了很多丑恶的嘴脸,尝尽清贫生活的难。
观众看到这样的她,或许才能一声叹息,生出一种生在好时代的优越感,为她揪心,从而感念生活。
社会的公平就是这样,钱可以摆平很多事!
但是摆平的其实是良心,一颗社会化的心灵!
社会的公平就是这样,钱可以摆平很多事!
但是摆平的其实是良心,一颗社会化的心灵!
社会的公平就是这样,钱可以摆平很多事!
但是摆平的其实是良心,一颗社会化的心灵!
社会的公平就是这样,钱可以摆平很多事!
但是摆平的其实是良心,一颗社会化的心灵!
社会的公平就是这样,钱可以摆平很多事!
但是摆平的其实是良心,一颗社会化的心灵!
每部重庆作品都会有这个城市的味道,而以摄像得奖的本作其实并没有很多重庆江湖的味道,当然主角的设定是北方人,场景冲突中几乎都是单向发生的,没有当场的飙戏。
女主的时间多,思考的也多,自己的25元算法成了自己活下去的一件要研究出来的梗。
可是所有的努力都是烟消云散,最后手持部分拍摄的结局让人觉得无话能说,然而跳回开头的琥珀,却回答不了观众的对这个象征符号的疑惑。
女主是个由恨支撑的斯托卡,她的生活中什么都没有保全住,应该属于反射弧太长的那种类型,被伤害了或者心有不甘,都要过很久才能反应过来,她的疼痛感是迟到的,所以没有办法直接解决问题,也错过了正确的表达愤怒。
无责任瞎鸡儿分析:造成女主这种长反射弧,表面逆来顺受实际默默扎小人,不能正确表达自我、需求、愤怒、攻击的内在原因是,她有个弟弟。
从她给重要的人排序弟弟第一丈夫第二,可知她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父母把弟弟的需求排第一并这样要求姐姐,姐姐为弟弟服务,为全家服务,婚后为丈夫服务被婆婆支配,存在的意义是替丈夫家生儿子。
丈夫用语言贬损妻子的价值,再给个甜枣,进一步削弱其自我价值感,强化精神驯养。
女主长期自认卑微,造成了她这样的性格特点,所以当不幸发生的时候,她的一切反应都是慢半拍,没有人再替她做决定了,习惯被支配的人不再有主人,她的惶惑是可想而知的。
在外人看来,她有钱有房也有自由。
但没有自我人格的人,不过是丧家犬。
喜欢结尾和字幕的音乐,最深沉的崩溃之后,也许可以重生。
升官发财死老公,祝福她。
最初了解到这部作品,是因为想看电影《月色撩人》,但是当时搜索的时候搜出了《夜色撩人》,以为找到了,就稀里糊涂的看完了。
看完后,当晚还觉得有点怕怕的,虽然里面有个韩国演员有点让人出戏,但当时电影中所讲述的故事却让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于是我又去打算搜索资料看看这个影片的详细介绍,才发现自己找错片子了,哈哈。
不过也意外的发现了一部好作品。
后来注意到这部片子是根据须一瓜的小说改编的。
最近正好又有一部须一瓜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淡蓝琥珀》上映,于是把两个小说都找出来读一读。
不得不说,须一瓜的作品短短的,但所涉及的问题却很深刻,而且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
就这部作品而言,就可以从女性心理,两性关系,责任期待,拼命还是保全等多角度去解读探讨。
须一瓜擅长描写女性心理,尤其是女性比较细微幽微的部分。
淡绿色的月亮描写了女主人公在经历了一次入室抢劫后,对丈夫的期待坍塌,从此对丈夫产生不信任。
女性心理挣扎的部分写的很好。
淡蓝琥珀中丈夫因为意外发生交通
原来每天一亿新接触啊!人命和狗命,找平衡找和谐。
哪里释然了?哪里与自己和解了?说了3次胸小,女主的脸直到最后一个镜头才看清。3.6分吧,看得太压抑了。放弃资料馆的《罪人》参加这个几乎是“群友见面会”艺联包场 基本全满 原以为会是最文明的一个场次 想不到最不文明 迟到的手机晃人的吃东西出声儿的 安贞UME2号厅19:30
搞不懂女主为啥如此纠结,老公和婆婆都不咋地啊,纠结个锤子。
书上说生命是无价的,调解书上赔偿金额却不容置疑。同样是包裹着蚂蚁的琥珀,博物馆里展出的的和天桥上小摊贩卖的,价格相差400倍,死去的丈夫一天只值25块,一份保价快递却要72块,怎么也想不通的数学题,让她无法与自己和解。假大仙没能问出答案,现世报却来得飞快,冰棍是那个夏天最后的记忆,楼顶的庆生会编织出平行宇宙里的美梦。
摄影真的是很棒了,结尾超现实长镜头很棒,但整体感觉戏剧冲突性不强。
我们给快递、给车位、给面子、给琥珀……给一切由时间赋予价值的东西明码标价,那生命呢?我们也想要给它标价,想方设法终归发现无价可标,因为生命就是时间。影片立意不错,却浮于浅显,它想借助通俗故事表达,反被故事中的角色所累,显出一种真诚的做作之感。最让我在意的是它时不时就冒出的情欲氛围,似乎到最后流于无用了?2.5
她对生活或未来没有太多主意,跟着命运随波逐流,琐碎的幸福似乎还不错。却偏偏遇到“人活一天到底值多少钱”这样超出她理解能力的难题。她好像活在一个跟我们平行的现实里,别人说一句,她照着做一次加减乘除,以为这样就能摆脱灼热的痛苦。非常棒的处女作,表演真实不造作,导演知道自己要什么。
沉闷,抑郁,焦虑,或许要释怀....魔幻现实主义的重庆,阶级的沟壑与无奈
悬疑狗屁啊,刻意的玩穿插倒叙营造所谓平行时空,让观众看的晕头转向才显得电影很有深度吗?
拍的太幼稚了吧,编剧和导演真的接触过这些人物原型吗,就凭一个理念支撑全片,现实生活可比这个复杂多了!女主老公被车撞死默默无言,女主按赔偿款计算老公每天价值,女主做保姆是为了偷窥肇事者然后刮车,太文艺了,太造作了,受不了!你家保姆才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我要看这个片子,就因为我差点在那个小区买房!
摄影比较有想法,那个长镜头既有想象力又有感染力。但我就想问问,两夫妻聊了半天,一个全程普通话,一个全程方言回应,合理吗?嫉妒心强的女主人让漂亮的年轻寡妇住在家里当阿姨,合理吗?
螺旋的楼梯,被囚在树脂中的小虫,人不如狗的困局。末尾天台上的皆大欢喜,是一场琥珀幻梦。BTW. 被种草了须一瓜的原著小说《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
一个人的一天只值25块,是一个概念很好,又包含现实反思和底层关照的文本。女主的表演,还是没太抓准人物内在,编剧导演塞的东西也有点多,基本属于过度表意,摄影不错,综合质感差点意思,有点可惜。
谈不上多精彩的电影,但是淡淡的耐人寻味。文学意味浓厚,情绪充溢,离生活很近。希望2019国产电影少些套路多些真诚,多些这样日常的地方性的真情实感的作品
这个色调和镜头组成的氛围营造得实在是太喜欢了!沉闷、聒噪又平和、几个没有发泄口的饱满的情感,组成了这部缓慢而压抑的片子。最后的和解与否是否是直接因为小偷入室偷盗顺带杀了家中老人不太敢说,但女主从监视中搬走本身就是一个变化,而这部片子本身描述的就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顺带,片尾BGM实在太好听了!
遭遇家庭变故的精分故事
开场一系列乘除法运算,说明电影主题是中国当下时的数字人生。不如狗的国人命运,被重庆解放碑和南山攀天高楼的钢筋水泥背景强势挤压,如房价、如豪车,早已标好了价格。只是,忧郁的女主,不该被设计表现成一个毫无主见,甚至缺乏变化的痴怨形象,对于社会暗黑法则的小儿科惊讶,浅白得匪夷所思。
琥珀困住虫蚁,眼泪困住女人,城池困住肉身,回忆困住灵魂。
须一瓜原著,非线性叙事,但题材实在是没有什么共感度。摄影比较风格化,大量的中远景不对称切割镜头。摄影师和配乐都是澳门人,印象中很少有澳门人参与大陆的电影制作。
片如其名,淡淡的blue。